第46章 吉時

雙眼睛,直直的看着寧夫人離去的背影,兩個人,頓吃”的笑了起來。

一隻手,已經挎在了腰間。婀娜的小蠻腰,忸怩的扭動了幾下,立刻又安靜了下來。

“你且早些時候和我說,我不就不會生了誤會。”蕭墨軒的手指間,愛憐的撩起了幾縷青絲。

“蘇兒只想,這些個小事兒,蘇兒就能幫着操執的,也不必煩着表哥。”蘇兒的小臉上,紅撲撲的,不敢去直視蕭墨軒的眼睛。

呵呵,是小事兒,可這裡面,藏着多大的玄機啊。

雖然裕王和皇上成天見不着面,可是一座長生殿,足以告訴皇上,他兒子心裡有他。而且還祝他長命萬歲,不是隻想着他屁股底下的龍椅。只這一條,也足夠把景王給比了下去。

不直接送銀子給裕王,也不借,而是再扯上杭兒的嫁妝。你裕王給多少彩禮,我們就出多少嫁妝,再一併送了過去。

裕王府裡的那些人,見裕王爲了迎娶杭兒願意這樣大出血,想是日後心裡便又存了忌憚。

再由杭兒獻出所有嫁妝,爲皇上建長生殿,龍顏大悅之時,只怕賞識的不只是一個裕王。就連蕭家,只怕也能沾上點光。

子孝媳賢,日後裕王在朝廷裡的位置也就更加穩固,杭兒在裕王府裡的地位,也將大大提高。有的時候,一個大棋局其實也就是這麼簡單。關鍵的東西,還是在於人心。

“你且叫我作什麼?”蕭墨軒笑眯眯的側過頭來看着蘇兒。

“表哥……”蘇兒冰雪聰明,一下子就看出了蕭墨軒的意圖,扭去頭去,仍避着蕭墨軒的目光。

“錯了。”蕭墨軒有些霸道地將蘇兒的身體扭了回來。“叫相公。”

“相……表哥,且還是叫的時候呢。”櫻桃小嘴,微微的翹着。粉嘟嘟的嘴脣,讓人看上去就想咬一口。

“哈哈。”蕭墨軒怕再吵着寧夫人,不敢笑的太放肆。只是覺得壓抑了老半天的心裡,格外的舒坦。

大明嘉靖四十一年,六月十七。

“七月初五,亢宿現東,婁宿居西相對。黃道吉日,宜納采。問名。吉時辰,五穀豐登。”

欽天監監正劉世廷,手裡拿着一支蘸滿金粉的毛筆,在硃紅的冊子上面寫了下去。

裕王納妃地日子,是早就測好了的,今個這一回,只不過是再測出吉時。

“七月十六,胃宿居西,女宿居北,柳宿居南。跨天河而連。黃道吉日,宜嫁娶。迎親,吉時卯,擴土添疆。”

劉世廷剛停下了筆,一邊立刻就有人走了過來,把寫好的冊子小心的捧起,遞給了正在下面等着的禮部尚書袁煒。

“下面的事兒,便是要拜託袁閣老了。”劉世廷抹了下額頭上的汗,對着袁煒笑道。幫着皇家的人算日子,其實卻不是個好差使。若是算的好還行,若是日後有什麼事兒。自個選的日子裡又被人挑出瑕疵來,也是少不得戴罪。

“份內地事兒。”袁煒哈哈笑着迴應,親自把朱冊放到金盒裡封好,又印上了朱漆。眼下這盒子。除了皇上和裕王之外,誰也不能再隨便打開看。

“皇上還在萬壽宮裡等着,老夫且就不和劉大人再寒暄了。”抱了抱拳。袁煒領着一干人等向萬壽宮而去。

萬壽宮。

“到了,到了。”馮保站在宮牆邊,老遠的看着袁煒地擡輿向這裡走來,立刻轉過了身,邁着小碎步朝着宮殿裡面奔了進去。一邊小聲的叫着,一邊打着手勢。

宮殿裡面,黃錦也早就領着一干人等肅立在旁,聽見馮保回來報信,立刻一個個站的更是筆挺。

皇家辦親事,任何過程都要做得有板有眼,一點細節,都要比尋常人家嚴肅百倍。

袁煒的擡輿,在走到離殿門還有百步的地方就停了下來。

袁煒手捧金盒,拾步走到門邊,黃錦早就在外門邊等着了,引着袁煒向裡面走去。

萬壽宮的正殿裡,嘉靖帝高座在龍椅上,看着黃錦引着袁煒走了進來。不知怎的,卻是皺了下眉頭,微微嘆了口氣。

“可是都測好了?”沒等袁煒開口,嘉靖帝卻是先說了話。

“回皇上的話,都測好了。”袁煒肚子裡準備了一大套讚美的辭藻,一句也沒用上,心裡不禁暗暗覺得有些

“取朕的寶印來。”嘉靖挽了下衣袖,對着黃錦伸出了手。黃錦立刻奔到內殿,把嘉靖地玉璽捧了出來。

“拿去給裕王。”嘉靖打開盒子,取出裡面的朱冊,只略看了一眼,在上面印上玉璽,又交給了黃錦。黃錦接了過來以後,重新上好火漆,又遞交給了袁煒。

“小子有福啊,這可是他自個看上的。”嘉靖看着黃錦重新封好金盒,一直緊繃着的臉上,才略露出一絲笑來。

“王爺之福,便是皇上之福。”嘉靖一直不說話,袁煒也憋了半天。眼下聽到皇上說話了,頓時禁不住也開了口,“今時裕王有喜,來年皇家添丁,我大明江山千秋萬載。”

“哦。”出乎袁煒地意料,自己這一席話,傳進了嘉靖老人家的耳朵裡,他卻只是輕輕“哦”了一聲,不但面無喜色,倒還皺了皺眉頭。

難道自個哪句話說錯了?袁煒的心裡,頓時“咯噔”響了一下。再仔細想想,似乎一個字也沒錯呀。

“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去吧。”嘉靖地神色,似乎有些疲勞,揮了揮手,示意袁煒可以離開了。

“微臣告退。”袁煒經這麼一嚇,哪裡還敢再多說半句。揪着顆心,忙不迭的退出門外。

“唔……”嘉靖看着袁煒漸漸離去,長嘆一聲,微微眯上了眼。

戶部衙門裡。

蕭墨軒正坐在公房裡,着着幾個主事和主薄在那議着事。

下個月就是夏糧收穫的時節,各地的官倉裡,眼下還有多少存糧,該留多少,該添多少,又有多少該運進京城入了太倉,陳年的糧食該如何處置,運糧入京的漕道該如何配置,都是眼下要準備停當的。

在戶部呆了這幾個月,蕭墨軒除了學着該學的東西外,倒還解開了一直纏繞在自己心裡的一個大大的疑問。

據歷史記載,大明朝在最鼎盛的時期,每年國庫的歲入也只有幾百萬兩。而後來的滿清,國庫歲入最高的時候據說有八千萬兩。

可是爲什麼,大明朝以幾百萬兩的歲入,便就稱得上是倉盈庫溢,而清朝八千萬兩的歲入,卻是倉庫裡面老鼠開運動會?

以白銀爲準,清朝的物價和明朝相比,是高了好幾倍,可再按歲入一比,清朝卻比明朝高了十幾倍,這似乎完全不符合邏輯啊。

等到蕭墨軒做了戶部侍郎,掌了天下錢糧,他纔算是漸漸明白過來。

明朝的賦稅,大部分是不上繳太倉的。各省,各府,各縣,都設有自己的官倉,百姓們上繳的錢糧,大部分便直接留在了各地官倉。平時的小災小難,都只由地方上處理或者互相調撥便行了,並不算進太倉的歲入。只有很少一部分纔會解送進京,進入太倉,作爲皇族的歲用以及百官的俸祿。

幻想中的,每到收穫時間,京杭大運河裡立刻舟船連片,千帆競舞的情景,在大明朝並不是十分常見,往往只能見着幾天。

雖然在蕭墨軒看來,各地都設有官倉未必是個好事。這麼多資源掌握在地方官員手裡,滋生出的腐敗和意外便也會多了許多。但是如果從成本上來折算,便是省去了大量的運輸費用和損耗。

而作爲滿清政權,是一個以少治多的王朝。對於中原和南方的漢人們,他們向來放不下心,又怎能讓這些人幫他們看着東西。所以每年收穫的時候,絕大部分的賦稅便直接運往京城,由滿清朝廷來統一支配。

還有一層便是軍餉的問題,眼下大明的軍隊,推行的都是衛所制。

各個衛所的軍糧,都由士兵自己自給自足,類似與當年的新疆建設兵團。這一份花消,也是不經過太倉的。

而滿清的八旗兵,都是從國庫裡劃撥錢糧養着,這一部分花消,自然要算到國庫裡邊。

所以.經過這麼兩層解釋,大明爲何歲入少而盈,滿清爲何歲入多而虛,也就不難明白了。

但是這衛所制……難免會削弱戰鬥力啊,蕭墨軒的心裡,也隱隱有些擔心。

眼下的明軍,除了北方的九邊駐軍和譚綸,戚繼光幾個統領的東南剿倭大軍,其他的到底還有多少戰鬥力,蕭墨軒也說不上來。(

第9章 夜半驚第30章 口令第30章 走漏風聲第50章 暗戰第32章 進京第23章 爭議第72章 野心第5章 左右爲難第43章 混在官場第5章 子謙受罰第42章 萬事因果第16章 腳底抹油第41章 萬壽無疆第26章 風暴前兆第11章 飛騎南下第25章 送上門的人才第60章 雷耶斯的禮物第42 目的第63章 有辱祖宗第24章 洗牌第5章 螟蛉義女第36章 金花定第26章 舊相識第14章 霧裡看花第43章 台州大捷第12章 婊子立牌坊第67章 蕭學第24章 邊陲之患第24章 暗潮涌動第9章 蕭家有女已長成第3章 蘄州來客第40章 白銀兩萬第26章 動如疾風,快如迅雷第56章 山外青山樓上樓第17章 再日爲倭第10章 喜笑顏開第20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第22章 心臟第40章 好好的第40章 向北第40章 升官第25章 識人善用第4章 人才第25章 識人善用第15章 如何纔是治本第61章 內閣來的公文第21章 都是普通人第2章 膚潤如玉第51章 三日之期第28章 刀鋒初現第23章 醉酒迷魂第42章 損招第58章 清晨的陽光下第3章 蘄州來客第9章 九九歸一第15章 高拱的秘密第41章 難題第26章 天火降罰第61章 青天在上第47章 鄢元川的道理第16章 治世惟中第17章 謀而後動第42章 兄弟之情第9章 目光第25章 心事第39章 官私合營第九 卷奉安大典第32章 械鬥第8章 來了……終於來了第23章 爭議第47章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第5章 金殿驚變第38章 古井絕第42章 萬事因果第66章 橫嶼之危第37章 東海之波第24章 不安頓的內閣第43章 爲何而戰第10章 振武軍變第24章 爲誰而爭?第28章 誰搞的鬼?第36章 絕境得生第17章 又有喜事第48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第13章 選擇第49章 法摩沙堡陰謀第20章 在此一戰第44章 認死理第49章 御前武第13章 淮南煙花地第21章 厚禮第47章 國之利器第18章 汪洋大海第2章 錢法之治第18章 早該想到第26章 出大事兒了第29章 寒匕初現第19章 以臣迫君第3章 湊一盤馬吊第五十一章
第9章 夜半驚第30章 口令第30章 走漏風聲第50章 暗戰第32章 進京第23章 爭議第72章 野心第5章 左右爲難第43章 混在官場第5章 子謙受罰第42章 萬事因果第16章 腳底抹油第41章 萬壽無疆第26章 風暴前兆第11章 飛騎南下第25章 送上門的人才第60章 雷耶斯的禮物第42 目的第63章 有辱祖宗第24章 洗牌第5章 螟蛉義女第36章 金花定第26章 舊相識第14章 霧裡看花第43章 台州大捷第12章 婊子立牌坊第67章 蕭學第24章 邊陲之患第24章 暗潮涌動第9章 蕭家有女已長成第3章 蘄州來客第40章 白銀兩萬第26章 動如疾風,快如迅雷第56章 山外青山樓上樓第17章 再日爲倭第10章 喜笑顏開第20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第22章 心臟第40章 好好的第40章 向北第40章 升官第25章 識人善用第4章 人才第25章 識人善用第15章 如何纔是治本第61章 內閣來的公文第21章 都是普通人第2章 膚潤如玉第51章 三日之期第28章 刀鋒初現第23章 醉酒迷魂第42章 損招第58章 清晨的陽光下第3章 蘄州來客第9章 九九歸一第15章 高拱的秘密第41章 難題第26章 天火降罰第61章 青天在上第47章 鄢元川的道理第16章 治世惟中第17章 謀而後動第42章 兄弟之情第9章 目光第25章 心事第39章 官私合營第九 卷奉安大典第32章 械鬥第8章 來了……終於來了第23章 爭議第47章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第5章 金殿驚變第38章 古井絕第42章 萬事因果第66章 橫嶼之危第37章 東海之波第24章 不安頓的內閣第43章 爲何而戰第10章 振武軍變第24章 爲誰而爭?第28章 誰搞的鬼?第36章 絕境得生第17章 又有喜事第48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第13章 選擇第49章 法摩沙堡陰謀第20章 在此一戰第44章 認死理第49章 御前武第13章 淮南煙花地第21章 厚禮第47章 國之利器第18章 汪洋大海第2章 錢法之治第18章 早該想到第26章 出大事兒了第29章 寒匕初現第19章 以臣迫君第3章 湊一盤馬吊第五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