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朱闕牙璋(三)

這個夏天干旱少雨,入秋以後依舊是烈日灼人,直至冬月也沒見大冷。

“這賊老天,到底還是幹件好事兒的。這天兒,能少凍死不少人。”驛路上,杜老八勒了勒繮繩,抹了一把額頭的汗。

他因體胖,素不畏寒,旁人都換上了冬衣,他卻還是夾衣,騎行一陣子便見了汗。

一旁的何泰之眯起眼看了看日頭,嘆道:“這天兒,今冬是能多保些災民下來。只是依着農書看,只怕明歲收成要不好了。”

但很快又道:“當然還是保下人要緊,空有地無人耕種也是休矣。”

杜老八咧嘴一笑,臉上的肥肉都跟着顫了顫,挑起拇指來道:“小何爺不愧是文曲星下凡,讀書人竟連田裡的事兒都曉得,可真個是那個,那個,書中自有千鬥米了。”

“哪兒就文曲星下凡了?!”何泰之哭笑不得,擠眉弄眼調侃道,“還有,老杜,你這愛掉書袋的毛病幾時能改?那是書中自有千鍾粟!”

杜老八被他打趣也不着惱,哈哈大笑道:“某家粗人,班門弄斧了,小何爺勿怪,勿怪。”

“你瞧你瞧又來了!”何泰之作出一臉怪態,笑嘻嘻道,“提鼻子一聞淨是酸味兒!老杜,我可是敬你俠肝義膽,是義薄雲天的豪傑人物,學甚腐儒酸調,不爽快,不爽快!”

互相吹捧的兩人相視一眼,皆哈哈大笑起來。

何泰之在京時沒少與杜老八打交道,是頗爲熟絡的,但真正要好到這般說話百無禁忌,也還是在這一路相處。

自從張會掌了錦衣衛,門下諸人也跟着水漲船高,杜老八在京城正是能借勢坐享權勢富貴之時,卻能跑來局勢複雜危機四伏的河南相幫,莫說沈瑞十分領情,就是何泰之也待他更親近許多。

而在北地綠林人脈極廣的杜老八也着實幫了不少忙。

這幾年大明災荒不斷,北直隸受災雖沒到河南那樣嚴重程度,卻也未倖免,又因着馬政,百姓日苦而響馬日多。

此次雖有精兵三千,卻帶着輜重,押運着賑災錢糧,尋常小毛賊自不敢打這個主意,但膽大包天的響馬仗着馬快卻未必不敢一擼虎鬚,若再驅使那些餓急的流民,也足夠沈瑞高文虎頭疼的。

杜老八帶着幫衆打了前站,與北直隸綠林豪強舊友招呼了一番,又蒐羅了一圈情報。

大軍行進時,果然全無宵小滋擾,竟還不時有一撥精壯漢子自稱“本地百姓”,擡着肥雞大鴨子來勞軍——自都是衝着給杜老八長臉來的。

何泰之自小就喜歡舞槍弄棒,聽了一耳朵俠義故事,又讀了恁多話本子,如今真個窺得綠林一角,頓時倍兒有精神,除卻跟高文虎學着帶兵,便是纏着杜老八講江湖故事。

何泰之這次能跟來,是央磨了壽哥,提前請了婚假出來,先是嬉皮笑臉說是護送表哥上完任,再由河南去山東接了姨母徐氏去參加他婚禮,非常“順路”。

又一臉正色表示先前都是紙上談兵,沒真正歷練過,此次想跟着高文虎的隊伍去看看真正的行軍打仗什麼樣。

壽哥先還聽得直翻眼瞪他,但原就在培養他以待大用,聽到後來,便也爽快放人。

而何泰之也並非是尋個藉口,他是真個抱着歷練目的來的。

這一路上,他不止認認真真跟着高文虎學帶兵安營等諸事,還一起商討京衛武學的戰陣應用於剿匪實戰中的調整。

還能在杜老八講的江湖故事、消息裡捋順一些綠林人物關係,與沈瑞一道分析直隸、河南各地流民、匪寇情況。

對此沈瑞也是十分欣慰。

沈瑞也是太瞭解壽哥了,此番壽哥派了高文虎、何泰之來,說是護送他沈瑞,爲料理河南提供武力保障。但潛臺詞也是讓沈瑞護着他們,帶他們歷練,使其真正成長到能獨當一面。

尤其是高文虎,壽哥準備將他外放之意太過明顯,而高文虎也確實要在河南呆上不短的時日。

這一路上,沈瑞便諸事都叫高文虎、何泰之來一起商討,但凡有地方官員鄉紳來訪,更是帶他們在身邊,讓他們多聽多看,教他們如何與地方上打交道。

何泰之素來機靈也就罷了,對於高文虎,沈瑞也不求耿直的他能把官場這套彎彎繞弄個清楚明白,但求尋常伎倆騙他不過便足矣。

高文虎出發前也是面聖過的,深知皇上對他的期許,他又是個實誠人,這一番也學得十分認真。

只是,天性使然,他實做不來那些應酬事,相比之下,他當然更樂意同何泰之一道,談談兵事,切磋切磋武藝也好。

此時與何泰之並轡而行,聽得他與杜老八斗嘴,高文虎也忍住不笑了,末了又嘆道:“若是行軍再快些,早些到河南,能多救下些災民也好……”

高文虎這還是頭一次獨立領兵,護着巡撫又帶着賑災錢糧,自是無比謹慎,行軍速度也就稱不上快了。然他底層出身,最知道小民疾苦,這些時日其實無時無刻不在心急賑災。

何泰之聞言忙勸道:“虎頭大哥,還是穩妥爲上!”

杜老八也道:“北直隸尚算安穩,但某家道上朋友許多都與河南斷了音信,可見那邊還是亂的。這也快到河南地界了,不差三五日,高兄弟莫要心急,還是等探路的回來了再仔細商量。”

高文虎無奈點頭,又忍不住回頭去看被護在隊伍當中的幾輛車駕,滿懷希冀道:“幸而李大人……李世伯來了,只盼李世伯能大展神通,多造些水渠來,明年便是旱也不怕了。”

因着李鐩已罷官,他便衝着李延清的關係稱一聲世伯。

何杜二人皆隨之頷首稱是。

卻是一個暗道,聽聞這位以治水見長,又能養出李三哥這麼厲害的兒子,必然不凡,真河南之幸。

另一個則想,閹黨一干人裡只全須全尾留下這一位,又能被皇上派來這邊,想必是有兩把刷子的……

然這會兒車裡被衆人寄予厚望的李鐩,卻並沒有說來年水利灌溉等等事宜,而是更加務實的與沈瑞商量災民過冬窩棚的草圖。

*

李鐩乃河南湯陰縣人,雖離鄉日久,但一直惦念故里,朝中焦芳倒臺後,河南幫自然而然以他爲首,他也就越發關注家鄉。

尤其前幾年其兄長李鈞不願入劉瑾門下,又怕劉瑾遷怒影響弟弟仕途,便以老病致仕歸鄉,李鐩對老家更添一份牽掛。

近年河南災荒頻發,李鐩也沒少爲家鄉說話,協調各方關係早日賑災。

只可惜河南局勢急轉直下時,劉瑾倒臺,李鐩自顧不暇,也就不顧上河南了。

沈瑞去詔獄“問供”前,也是做足了功課的。

甫一見面,根本不提劉瑾地宮,開口就說河南越發糟糕的狀況,以及皇上對自己的任命,又好一番讚了李鐩早年山西賑災政績,末了問他是否樂意與自己一道往河南賑災。

李鐩甚至連眼皮都懶怠擡一下。

他宦海沉浮,還曾做過刑部郎中,見慣了種種誘供手段,只道沈瑞虛言詐他,尤其,他入獄前沈瑞就已有諢號在外——乃是扳倒劉瑾、籍沒閹黨諸家的“沈抄家”。

被關押這些天,李鐩哪怕是受刑也死咬着不鬆口,可不是什麼替劉瑾守密,而是他知道,一張口,便是坐實欺君、附逆謀反,那是要誅九族的!

沒有什麼“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當初劉瑾勢大,他既被告訴了有這麼個地宮卻不肯幫着建,那劉瑾當時就得弄死他了。且以這閹宦的狠辣,李鐩家人也是難逃毒手。

左右都是死,他不過是選擇晚死些罷了。

也不無僥倖之心,想着劉瑾聖眷隆重又年事已高,要是順順當當壽終正寢了,地宮一封,這事兒也就過去了……

事到如今,李鐩是不指望活着出這牢門,但閉緊嘴,沒有口供實證,至少沒有誅九族的理由,勉力爲族人親眷求一條活路罷。

獄中油燈昏暗,沈瑞像是沒注意到李鐩難看的臉色一般,話題一轉,又講起在山東所建青翼學堂、魯班學堂等匠人學堂諸事。

末了表示也要在河南建此類學堂,還要比匠人學堂更高一等,名喚工程學院。

擬在有秀才以上功名的士子中招擅格物者,專授土木工程、機栝等學問。

又言已得陛下首肯,一旦學院有了成果,果然有利民生,就可以請旨開設專項考試,如科舉取士一般,取中者最次也可在地方爲吏,更優者可推薦至工部爲官。

沈瑞道,想請曾爲學政的李鈞爲山長,主持大局,請李鐩爲“首席教授”,負責具體授課事宜。

李鐩驟然睜開眼,目光炯炯,直直盯着沈瑞。

這已是,開宗立派了!

可直接取士,不知道多少喜格物的才智之士趨之若鶩!

他的腦裡嗡嗡直響,似在吶喊,那滿肚子工程學問將得以傳承吶……

沈瑞見火候到了,方湊近了,壓低聲音說了壽哥對李家父子的“開恩特赦”。

面對李鐩複雜的目光,沈瑞輕嘆一聲,“世叔與子澈之才,大可造福蒼生,功在千秋。皇上惜才,盼世叔父子爲大明盛世出力,方肯既往不咎。世叔若自誤,亦誤了子澈,乃至,誤了大明。世叔,三思啊……”

李鐩自然要“三思”,畢竟事關九族生死,不敢輕信也是正常。沈瑞也沒有立時就要李鐩的答案,而是告辭離去,迅速投入籌備赴河南諸般事宜。

他之所以急着去河南,既是因着救災如救火,河南已耽誤不起,也是因着,朝中局勢越來越混亂了。

*

沈瑞被外放的消息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他“沈抄家”這陣子在京城赫赫有名,爲小皇帝幹了恁多“髒活兒”,大家都知道他這升官當是板上釘釘的。

京中如今空位雖多,可盯着的人也多,便都想看看沈瑞能拿下個什麼位置,好再謀其他,免得白費力氣。

誰料沈瑞被皇上一紙詔書丟去了河南這個大泥潭。

要不是皇上又是派了一支精兵護送,又自內庫中調撥錢糧賑災,真不知道這是賞是罰了。

有人幸災樂禍,卻也有人眼紅沈瑞身上那禮部侍郎和巡撫的官職,便是沈抄家有大功,也沒這麼快升官的!

當下也有不少摺子言辭激烈表示反對——讓沈瑞去河南可以,當然可以,太可以了,但,給這麼大的官,不可以!

連壽哥都忍不住在朝上嘲諷道:“又要讓馬兒跑得快,又要讓馬兒不吃草,不知道上摺子的諸卿可否來作這忠心的馬兒?”

忠心的馬兒自然不會有,馬兒們還都在琢磨着更深遠的事——如今的內閣局勢,好方便自己挑一個好槽站隊。

不管沈瑞外放是不是因着樑儲的摺子,現下樑儲都算是和王華、楊廷和兩派撕破臉了。

而皇上能不顧王、楊兩位閣老,把寵臣沈瑞都丟出去了,是不是意味着,皇上要大力扶植樑閣老?

畢竟,首輔李東陽、次輔王華都是年近古稀,李東陽比王華還小了一歲。兩位都有過上折乞骸骨。

皇上沒給大家太多思考時間,就又甩出一記炸雷,相比之下,沈瑞官職那“千層浪”立時就變成小水花,瞬間沒人提了——

皇上要封張永爲泰安伯,另賜金牌、銀幣,歲祿加至三百石,並再三賜敕褒諭,不僅任爲司禮監掌印太監,同時兼督京營事務。

一時滿朝譁然。

歷來內官立功,都是蔭封其兄弟子侄的,張永的弟弟也曾被蔭封爲指揮僉事。

閹人封爵?沒這個規矩!

便是當年七下西洋的三保太監鄭和、歷事六帝武功赫赫的劉馬太監劉永誠也沒有封侯!

他張永憑什麼封侯?!

先前張永剛剛掌司禮監事,王嶽被急調回京,重入司禮監爲秉筆,朝臣皆以爲皇上此舉是要用王嶽制衡張永,還頗爲歡喜。

連有消息說皇上讓內閣兵部議賞張永兄、弟各一個爵位這等殊榮,也被大家解讀成是皇上擡起王嶽後對張永的安撫。

這會兒看來……

竟似皇上要擡舉起幾個內官來填補劉瑾的空缺,制衡外朝?!

好不容易倒了劉瑾,大家如何肯再讓個閹豎騎到頭上來!

一時間上書不斷,聲聲皆是“不合祖制”,甚至有愣頭青御史喊出“他日怕不又是一個劉瑾”這等誅心之語。

楊廷和府上內書房密室裡,楊廷和也在就此事與女婿沈瑞相議。

“你若進宮,當勸勸皇上。”楊廷和麪沉似水,“我朝官制皆太祖所定,載於《祖訓》,內官監局官止於四品,未有加封爵位者。”

沈瑞低嘆一聲,道:“小婿接旨巡撫河南那日,張公公曾遣人來送了一匣子他的名帖,說在河南若有事,可持他名帖尋鎮守太監廖鏜及各地礦監、稅監。”

楊廷和冷冷道:“不過是個順水人情,你若用他名帖,他還正可藉機收攏人手。”

河南鎮守太監廖鏜原是劉瑾的人,或者說,現在外面的鎮守中官以及那些肥缺礦監、稅監們,基本都是走了劉瑾門路的。

如今劉瑾剛倒不久,朝堂還在清理中,這廂事畢,將很快輪到清掃外頭的黨羽了,尤其佔了肥缺的中官位置,哪個不令人垂涎。

如廖鏜這樣離得近的,應已得了風聲,正該是要着急自謀後路改換門庭的時候。

此時張永的名帖確實好使,廖鏜不會不賣面子。

但同時,也等於幫着把廖鏜送到了張永夾帶裡。

“雖是如此,但到底對小婿在河南行事大有裨益。”沈瑞垂首答道。

不同於邊關鎮守太監,各省鎮守中官的主要職責是撫安軍民,提防賊寇。

但實際上權限還是大得很,監督文武官吏,調遣衛所官軍,協調本省文武官員及司、府、縣機構的公務,招撫流失人口等等,也快趕上巡撫的權限了,而且有些事內官來做,要比外臣便宜得多,也少了許多囉嗦。

他們,也是素來不怕彈劾的。

廖鏜是一把極好用的快刀,若能捏在手裡,將是經營河南的極大助力。

這個人情,沈瑞還是領的。

更不論先前張永多次相幫沈家,又與王守仁交情甚篤。

而且,沈瑞於本心也是傾向於讓張永得爵的。

在他前世的歷史上,張永有平亂和“倒劉”兩項大功,卻是給兄、弟賺了爵位,爲人做嫁衣難免心有不甘。

沈瑞對此非常理解,不光是自身政治地位問題,也涉及到養老問題。

張永總歸是要過繼個侄子承嗣的,爵位要給了他兄弟,那侄子不當伯爺之子倒來做宦官之後,哪裡會真心奉養?只有爵位在張永身上,那侄兒覺得有盼頭才能盡心竭力的奉養好嗣父。

後來張永一直謀求自家封爵,被內閣所阻,也生出不少事來。

嗯,那位阻張永的,便是沈瑞眼前的岳父老泰山,楊廷和楊閣老。

“其實,不提先前神英之輩重金買的涇陽伯,便是此次,以仇鉞之功都封爵了,張公公功勳還在仇鉞之上……”沈瑞輕輕道。

他其實既是真心佩服張永的本事,更有現實上的考量,北疆還不太平,南邊寧王野心昭彰,正是該張永這樣經過實戰的宿將大展身手的時候。

沈瑞實在不希望張永在無意義的事上消耗太多氣力,更不願看到張永磨光那份君臣情誼,最終落得沒有好結果。

他提了北疆南疆種種可能發生的戰事,又向楊廷和道,“非常之功,當非常之賞。”

可這並沒能說服楊廷和,楊廷和意味深長道:“你又意氣用事。你合該勸勸張永,非常之恩,必遭非常之嫉。”

沈瑞一凜,這話,也未嘗不是勸他。他眼下,不也是遭非常之嫉麼。

他再次垂下頭,嘆道:“是以小婿只想去地方上,做些實事。”

楊廷和並不想打擊女婿積極性,拍拍他肩頭道:“能爲百姓造福,方爲大善。”

頓了頓,手上力道又重了兩分,卻轉回話題道:“宋時,童貫功至封爵,後竟如何?”

沈瑞張了張口,半晌才道:“陛下不是徽宗。”

“但,他日張永未必不能成劉瑾。他日,便是他不想成劉瑾,內外形勢,怕也將他逼成了劉瑾。”楊廷和鬆了手,負手而立,“且變亂成法,他日若馬永成立功,又當如何封賞?谷大用呢?”

沈瑞實不能答。

明武宗不是宋徽宗,嗯,沒錯,歷史上,明武宗是比宋徽宗還任人唯親的存在。

他所知的歷史上,張永的哥哥弟弟封了爵之後,馬永成、谷大用、魏彬等人一窩蜂表功討賞,俱都有兄弟親人封了爵。

但張永……

出了楊府,沈瑞最終也沒如楊廷和所願去“勸”張永。

他自己都頂着這“非常之嫉”接受了皇上賞的巡撫這“非常之恩”,又憑什麼去勸張永不要受此天恩。

連日來,除卻楊廷和,也有不少人來“遊說”沈瑞,勸說皇帝放棄賜爵張永。

有人乾脆赤裸裸的挑撥離間,藉由擔心河南局勢說起,明裡暗裡道是同爲功臣,閹宦迷惑聖上竟得以封爵,沈傳臚卻要去河南收拾爛攤子,如此不公云云。

更有別有用心之人還捎帶上李延清——

李延清降級繼續任用的旨意已經靜悄悄下來,除了李家內宅又鬧騰了一次、分了家外,外界其實沒甚聲響,一則李延清這幾年在軍械製造上成績斐然,再則,那畢竟是楊閣老的女婿嘛。

然再看沈瑞這同爲閣老女婿的要去哪裡……

沈瑞實在不勝其煩,恨不得立時就啓程趕緊去河南纔好。

好在壽哥並沒有招他進宮說張永封爵事。

壽哥,是鐵了心要給張永這個爵位的。

在面對朝堂上以楊廷和爲首的諸臣齊齊提起《祖訓》時,壽哥直接跳將起來,鏗鏘有力回道:

“祖制?祖制便是論、功、行、賞!”

“何人立功,何人就該賞!”

“張永驍勇善戰,輯寧中外,兩建奇功,大丈夫也!當得此爵!”

這番話傳到內宮,據說張永不顧內相的體面,跪在御前泣不成聲,誓死效忠,願爲皇上肝腦塗地。

內宮大鐺們更是精神振奮,這是一條從未敢想過的金光大道,誰人不心熱?遂頌聖聲浪直衝雲霄。

這話傳到了民間,百姓都說當今恩怨分明,劉瑾負了皇上,就成了餃子餡,張永對皇上忠心耿耿,就能封爵重賞。

這話更是使軍中士氣大振,閹人立功都能封爵,何況他們?

一時間壽哥聲望大漲。

只有朝臣萬分不滿,依舊不停上摺子。

但很快,壽哥就讓他們沒閒暇關注旁人有爵沒爵了,先保住自己要緊。

先是一向安安分分不聲不響的慶陽伯夏儒忽然上折表示,今河南受災,朝廷受累,該是夏家回報陛下天恩之時,夏家欲將今歲御賜莊田的收成盡數獻與朝廷,用以賑濟河南。

說起來,近年來大明官民捐獻真不算新鮮,莫說自古就有地方富戶捐助鄉里修橋鋪路事,就說正德朝,那年丈量田畝時,京中公主戚畹還獻了一回田,而後治理宗室時,諸藩也不少爲地方捐餉捐糧者。

更不用提,沈瑞在山東搞的積善堂是大大有名,各地效仿也不在少數。

所以夏家獻糧本不是什麼稀奇事。

何況,有消息靈通人士表示,寧王幼子已在上京路上了,沒準今年正旦就是這位小公子來太廟司香。

無子,始終是皇后娘娘的軟肋。

不少人覺得這是夏家在替皇后博聖心買美名。

儘管宮中沈妃吳妃兩家很快跟着捐了糧,卻沒有臣子將這些與自家聯繫起來,街面上也依舊不斷有吹捧寧王府小公子的流言。

誰知,隨後壽寧侯張鶴齡、建昌侯張延齡這二位竟也上書表示要捐糧,不是銀錢,而是現下最緊缺的糧食!且比夏家獻的還多了三成!

這倒是稀奇了,這兩位皇親舅舅可素來只有摟錢的份兒,少有修善積德之舉。

登時就沒有人提寧王府的小公子了。

又有傳聞說,張家之所以這樣大手筆,是因爲在不久之前劉瑾兄長的葬禮上,張延齡親自去弔唁,張鶴齡雖人沒去,禮卻也沒少送。

這一下不少人都緊張起來,劉瑾墳頭草都長起來了,閹黨也被收拾的差不多了,是不是要開始掃那些和劉家有來往的人家了?

當初劉瑾權勢熏天,有哪個是沒給劉家送過禮的?

連皇帝的舅舅們都要用這樣的方式來彌補一二,何況他們這些人!

可別等着皇上來問,有錢賄賂內官,沒錢爲朝廷分憂吶。

於是自壽康大長公主始,外戚勳貴紛紛慷慨解囊,不少文臣武將已經經過一輪清洗了,正是驚魂未定時,便也跟着捐獻,沒那麼多就少捐點,重點是不能落下。

於是,不止朝堂上閉了嘴,這次賑災的糧餉也是沒用戶部操心就已籌備足夠。

沈瑞帶軍在路上,還不斷有哪家貴人的莊上送來捐獻賑災的米糧,拿到沈瑞所出“收條”後如釋重負的去了。

沈瑞也不由在心底爲壽哥這波操作默默點了個贊,要說“賺錢”,沒人能出小皇帝其右。

*

大軍入真定府地界時,李鐩方纔趕上來。

他到底是年過六旬的老人了,又在詔獄裡吃了些苦頭,雖有沈瑞和李延清聯手改良過的馬車相對平穩許多,但長途跋涉身體到底吃不消。

此次是罷官歸鄉,應是闔家都回去的,但現下河南不太平,且帶着一家老小趕路也不方便,李鐩便將家眷留在京中,庶次子李延彬隨其同行。

李二郎並沒有李延清那般天賦,但生在李家,耳目渲染,也比尋常人通些機栝,又因擅丹青,這一路上李鐩有什麼想法,都是口述出來,李二郎琢磨着畫出圖紙來。畫得多了,倒也有模有樣。

如眼下這取暖的窩棚圖,設計本身就是簡單易搭,畫得也是明明白白,李鐩拿出來與沈瑞商討時,沈瑞也是稱讚連連。

當然,作爲的人,沈瑞依着前世經驗,與李二郎溝通一番,讓他畫得更簡潔,步驟更全,便是外行人看上兩遍也能造出來。

之後又請其多畫幾份出來,派人先送往直隸以及山東靠近河南的各府縣,以備安置逃難過去的流民。

因當年有山西流民入京衝撞聖駕的事,這些年來直隸各府對於流民可比從前仔細多了。

而且如今受山東崛起影響,直隸地區尤其是山東致京師一線沿途府縣,經濟狀況好了許多,也有餘力安置部分流民。

且這幾年山東的許多產品“品牌”叫得響亮,民間也廣爲流傳,河南災民都是奔着活命才肯背井離鄉,自多選擇據說很富裕的山東而非北直隸,也爲直隸減輕了不少壓力。

是以大軍這一路上途徑各府縣,所見災民情況還是比較樂觀的。

如今沈瑞與李鐩商討的,便不僅僅是河南賑災,而更多的是災後重建,像山東一般的經營。

李鐩能帶給沈瑞的,也不單單是幾張工程圖紙。

因有劉健、焦芳這兩個河南籍閣老,兩人又都不喜南人,尤其焦芳,排斥南人的同時還大力提拔同鄉,導致朝中河南籍的官員很是不少。

有子弟在朝爲官,其家族在地方上自然腰桿子就硬,這許多河南籍京官,背後的家族勢力錯綜複雜,地方官員也是輕動的。

而河南除了京官多,還有一樣多的,藩王。

地處中原的河南因位置特殊,是大明封藩建府的重鎮,迄今爲止封過九位藩王,除了成化六年就藩成化八年就無子除封的秀王外,餘者都在河南開枝散葉廣立藩府了。

包括剛剛被壽哥收拾了的鄭藩,雖被抹了親王爵,但還有四位郡王是早就立府了的,這也成了一例極爲特殊的情況。

不止鄭藩是個不安定分子,河南其他宗藩如趙藩、周藩、伊藩也都是出了名的刺頭兒。

這也是強勢如劉瑾,提出清丈河南後,一樣阻力重重,一直沒能徹底落實下去的原因。

亦是壽哥給沈瑞掛了個禮部侍郎銜,希望他能收拾收拾河南宗藩的原因。

河南這攤水可以說是又深又渾。

但深諳河南關係網底細的李鐩就是一個極好的領路人。

此番因感念沈瑞援手相救,李鐩也不藏私,對於沈瑞與幕僚謝先生的提問是知無不言,竭盡全力幫着沈瑞參謀對河南的佈局。

這一日,大軍抵達順德府與廣平府交界的沙河驛駐紮,再兩日路程,過了邯鄲驛,便將進入河南彰德府地界了。

一進彰德,首先要面對的,便是趙藩。

趙藩是河南宗室中人丁第二多的,一位親王,八位郡王,百餘位鎮、輔、奉國將軍,二百多郡主縣主,林林總總的有爵者足有五百人。

同山西宗藩一樣,趙府人口也佔掉了彰德府大量的土地和資源,也同樣,爲禍地方。

自從宣廟滅了漢王,削奪諸王府護衛,趙王府還算老實了一陣子,但自成化元年朱見灂襲封趙王后,趙王府就開啓了搶男霸女無惡不作的時代。

這第四代趙王朱見灂更是暴虐異常,最喜以殺人取樂,每每酗酒狂悖,便以刀劍擊人面、重錘碎人首,手段極其殘忍。

地方上奏時,有實證的說是前後殺害十一人,但這麼多年下來無法舉證的也不知多少人。

同期,趙王府南樂郡王、臨漳郡王、湯陰郡王皆被查出有杖殺庶民、強買婦人、奪人畜產等等不法事。

當時憲廟震怒,但處罰也僅僅是:殺人者趙王、南樂郡王革去冠帶,減祿米三之二,令戴民巾讀書習禮;湯陰郡王減祿米半,臨漳郡王減祿米三之一,下敕切責。

至弘治十五年,朱見灂身亡,第五代趙王朱祐棌於弘治十六年襲封。

“見灂喜幼子祐朾而惡祐棌,還曾誣告奏稱祐棌暗通長史董亮等謀害王爵,及自受封以來,不拜謁祖廟。後經河南鎮守、巡撫、巡按及三司等官會勘才知真相。”謝先生原在先禮部尚書白越身邊,就對宗藩諸事知之甚詳,此時娓娓道來。“若非祖宗規矩無嫡封長,祐棌也難能襲爵。”

李鐩捻鬚點頭道:“祐棌倒是與乃父不同,生性謹慎,是個難得的老實本分人。”

沈瑞心道,遇上這麼個想弄死兒子的爹,能不謹慎麼。

“然也因着他的老實,難以約束住趙藩其他郡王、輔國將軍。趙藩諸人仍屢屢犯法。”李鐩因嘆道。

謝先生又道是正德元年十月,湯陰王府鎮國將軍朱見潲就曾毆打人致死。

只不過壽哥卻不是那好性兒的,毫不猶豫的直接將其革爵閒住,敕趙王約束。

這一改從前皇家優容態度,倒是震懾了一干人,加之之後壽哥也沒少敲打諸藩,趙府倒是沒什麼幺蛾子再呈到御前。

但沒到御前卻不代表沒有事兒,只不過是沒撞到地方官吏手裡,又或者地方官吏沒上報罷了,他們橫行鄉里是不可能改的。

因聽得李鐩講這彰德知府餘潘,道是:“是江西人,原一直在廣東南雄府爲官,正德二年時升的彰德知府,這幾年考績平平。因是南人,沒入焦閣老的眼,不是劉黨。但其人倒油滑得緊,三節兩壽的孝敬,焦閣老也沒動他。”

沈瑞不由揉了揉太陽穴,趙府沒事兒上報也不知道是不是這位餘知府的油滑之處,而……江西人,更讓他不自覺暗暗提高了警惕。

屋裡正商量着,忽然房門被輕輕叩響,沒等待護衛開口,杜老八的大嗓門已傳了進來,說是有急事求見。

得了允許,杜老八大踏步進得屋來,見在座沒有外人,也不避諱,急聲道:“二爺,某一個道上的朋友下山做買賣,一不留神綁了個微服跑路的官兒,倒是從他口中問出來,武安縣有流寇造反,固鎮的巡檢司被廢了,西鄉十二里也都被禍害了,如今卷着萬八千災民已奔着武安縣城去了!”

第五百零八章 廬山真面(三)第626章 晚來風急(二)第五百二十七章 各方匯聚(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倦鳥知還(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恩甚怨生(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雙喜臨門(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初提兼祧(二)第三百零九章 種因收果(四)第五百七十二章 人心鬼蜮(十)(二合一)第九十二章 有女懷春(四)第三百七十二章 紅衣使者(二)第五百二十七章 各方匯聚(二)第四百零七章 秋來風疾(三)第四十三章 千里之行(三)第三百一十七章 金針暗渡(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元復始(三)第636章 緱山鶴飛(六)第三百八十八章 歸去來兮(一)第三百一十七章 金針暗渡(二)第二百零六章 如意算盤(二)第663章 向海而生(四)第三百三十七章 山高水長(二第二十章 前塵影事(五)第一百九十二章 春風得意(五)第六百七十一章 疾風勁草(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氏分宗(四)第四百三十六章 頂門立戶(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金榜題名(三)第三百八十六章 初提兼祧(四)第638章 緱山鶴飛(八)第三百二十五章 事難如意(五)第一百零七章 東道主(一)第五百六十七章 人心鬼蜮(五)第七十七章 過路財神(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天作之合(一)第四十一十四章 百年歸壽(三)第一百零一章 羊狠狼貪(四)第四百二十九章 時不待我(五)第五百六十四章 人心鬼蜮(二)第六百十五章 鳳凰于飛(十四)第九十八章 羊狠狼貪(一)第四百九十四章 開誠佈公(四)第三百五十四章 兩姓之好(四)第四百四十九章 小人之道 (五)第三百五十七章 端倪可察(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時來運轉(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萬象更新(五)第四百四十二章 頭角崢嶸(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天威莫測(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真僞難辨(五)第四百七十一章 天崩地陷(二)第622章 鳳凰于飛(二十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金風玉露(五)第四百五十章 金榜題名(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與人爲善(三)第一百七十六章 聞風而動(六)第二百七十五章 恩甚怨生(二)第九十六章 名士風流(三)第三百八十八章 歸去來兮(一)第五百一十八章 螳螂捕蟬(三)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雲路始(三)第六百十六章 鳳凰于飛(十五)第三百九十六章 分煙析產(三)100加更第五百二十九章 各方匯聚(四)第五十五章玉軟花柔(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倦鳥知還(一)第六百七十三章 疾風勁草(五)第十二章 靈前孝子(五)第二百三十六章 金風玉露(五)第二百五十章 褏然舉首(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金風玉露(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元復始(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一脈香菸(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抽絲剝繭(二)第654章 田月桑時(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氏分宗(四)第四十三章 千里之行(三)第三百三十章 與人爲善(五)第五百六十八章 人心鬼蜮(六)第五百一十一章 血淚盈襟(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春風得意(五)第一百七十九章 至親骨肉(三)第六百十四章 鳳凰于飛(十三)第二百六十四章 天威莫測(一)第七十四章 過路財神(一)第四百二十章 桂子飄香(三)第五百五十八章 沈氏分宗(五)第665章 向海而生(六)第四百三十三章 樂往哀來(四)第五百四十一章 嫌隙漸生(六)第四十章 臘盡春回(三)第一百零五章 風波再起(四)第一百七十六章 聞風而動(六)第七十五章 過路財神(二)第二章 歲暮天寒(二)第七十六章 過路財神(三)第四百七十五章 兄弟齊心(一)第五百一十一章 血淚盈襟(一)第649章 層雲漫涌(一)第二百零九章 如意算盤(五)
第五百零八章 廬山真面(三)第626章 晚來風急(二)第五百二十七章 各方匯聚(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倦鳥知還(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恩甚怨生(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雙喜臨門(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初提兼祧(二)第三百零九章 種因收果(四)第五百七十二章 人心鬼蜮(十)(二合一)第九十二章 有女懷春(四)第三百七十二章 紅衣使者(二)第五百二十七章 各方匯聚(二)第四百零七章 秋來風疾(三)第四十三章 千里之行(三)第三百一十七章 金針暗渡(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元復始(三)第636章 緱山鶴飛(六)第三百八十八章 歸去來兮(一)第三百一十七章 金針暗渡(二)第二百零六章 如意算盤(二)第663章 向海而生(四)第三百三十七章 山高水長(二第二十章 前塵影事(五)第一百九十二章 春風得意(五)第六百七十一章 疾風勁草(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氏分宗(四)第四百三十六章 頂門立戶(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金榜題名(三)第三百八十六章 初提兼祧(四)第638章 緱山鶴飛(八)第三百二十五章 事難如意(五)第一百零七章 東道主(一)第五百六十七章 人心鬼蜮(五)第七十七章 過路財神(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天作之合(一)第四十一十四章 百年歸壽(三)第一百零一章 羊狠狼貪(四)第四百二十九章 時不待我(五)第五百六十四章 人心鬼蜮(二)第六百十五章 鳳凰于飛(十四)第九十八章 羊狠狼貪(一)第四百九十四章 開誠佈公(四)第三百五十四章 兩姓之好(四)第四百四十九章 小人之道 (五)第三百五十七章 端倪可察(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時來運轉(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萬象更新(五)第四百四十二章 頭角崢嶸(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天威莫測(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真僞難辨(五)第四百七十一章 天崩地陷(二)第622章 鳳凰于飛(二十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金風玉露(五)第四百五十章 金榜題名(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與人爲善(三)第一百七十六章 聞風而動(六)第二百七十五章 恩甚怨生(二)第九十六章 名士風流(三)第三百八十八章 歸去來兮(一)第五百一十八章 螳螂捕蟬(三)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雲路始(三)第六百十六章 鳳凰于飛(十五)第三百九十六章 分煙析產(三)100加更第五百二十九章 各方匯聚(四)第五十五章玉軟花柔(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倦鳥知還(一)第六百七十三章 疾風勁草(五)第十二章 靈前孝子(五)第二百三十六章 金風玉露(五)第二百五十章 褏然舉首(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金風玉露(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元復始(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一脈香菸(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抽絲剝繭(二)第654章 田月桑時(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氏分宗(四)第四十三章 千里之行(三)第三百三十章 與人爲善(五)第五百六十八章 人心鬼蜮(六)第五百一十一章 血淚盈襟(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春風得意(五)第一百七十九章 至親骨肉(三)第六百十四章 鳳凰于飛(十三)第二百六十四章 天威莫測(一)第七十四章 過路財神(一)第四百二十章 桂子飄香(三)第五百五十八章 沈氏分宗(五)第665章 向海而生(六)第四百三十三章 樂往哀來(四)第五百四十一章 嫌隙漸生(六)第四十章 臘盡春回(三)第一百零五章 風波再起(四)第一百七十六章 聞風而動(六)第七十五章 過路財神(二)第二章 歲暮天寒(二)第七十六章 過路財神(三)第四百七十五章 兄弟齊心(一)第五百一十一章 血淚盈襟(一)第649章 層雲漫涌(一)第二百零九章 如意算盤(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