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嫌隙漸生(六)

沈全怔了好一會兒,面上滿是糾結。

宗族的力量,經過千年沉澱,早已與禮教一樣深入人心。饒是素來活絡的沈全,氣的是十分狠了,也說不出脫離家族的話來。要是隻是他自己的事,定受不了宗房這般行事,可是他身後還有五房,還有即將丁憂的長兄與斷了前程、身體殘疾的次兄。沈瑛不在時,沈全能打理五房內外;可真是遇到大事,能最後做主的只有沈瑛這個五房長子、新的當家人。

沈家在松江傳承百餘年,能狠下心來脫離宗房的也只有已故二房三太爺。即便當年三太爺有苦衷,兩個胞兄被害死,悲憤之下離開故鄉,可到底有進京趕考這層原由在,有個做京官的由頭,並沒有真的讓自己從族譜上除名。

就是當年沈理,身爲遺腹子,打小被親叔祖父侵吞家產,族人也多袖手旁觀,可沈理一朝成爲狀元,最大的報復也只是“無視”而已,要是再過了,外人就要看笑話。

換做食不果腹的貧寒之家,吃飽肚子是大事,所謂親戚血緣也是個人顧個人;可是既是士紳人家,子弟讀書出仕,名聲緊要,卻是一步不能行差。

沈全眉頭擰着,恨恨道:“這還是族長呢,不求他能公正無私,可也不能這樣無恥!不用想,就是找上門去,那邊一個‘病着’,說不得就要將事情含糊過去。族中幾位老太爺相繼過世,如今能訓斥族長的長輩也不剩幾個。”

至今還在世的族老中,能直接與宗房說上話的只有九房太爺,可是他的人品名聲早就壞透了,又向來是趨利避害的性子,哪裡會這個時候出頭得罪宗房;剩下的幾個其他長輩,多是旁支,要麼地位不顯、人微言輕;要麼從外官任上致仕,有資格說話的,也是風燭殘年,言語行動不便。

沈瑾見沈瑞胸有成足的模樣,忙問道:“二弟莫非有什麼主意?”

這裡是大門口,說上幾句話不起眼,卻不是聊天的地方。

沈瑞想起自己身上任務,點點頭道:“我先去見嬸孃,隨後我們再說話。”

沈全的怒氣泄了一半,帶了幾分心灰意冷。

今日並不是“燒七”的日子,沈瑞過來,沈全、沈瑾也好奇,便隨他進了二門。

沈鴻過世尚不及月,郭氏的頭髮就白了一半,不過精神尚可。她到底不是一心依靠丈夫的柔弱婦人,當家作主慣了,做了五房幾十年的頂樑柱。雖說夫妻情深,鴛鴦失偶令人傷心,可沈鴻不是暴斃而亡,身子骨虛了幾十年。說句實在話,郭氏自打嫁過來,就做了隨時守寡的準備,沈鴻以病弱之軀,活到將知天命之年,已經算是奇蹟。

逝者已矣,夜半無人,傷心是真傷心,否則郭氏的頭髮也不會都白了;可傷心過後,她依舊是那個能做五房頂樑柱的鴻大太太。又有個受了磋磨,爲父親病故傷心的次子,還需要她勸慰開導,她竟是連傷心都不敢太流露。加上她也怕自己這樣病下去,給兒子們添亂,這才強撐着吃藥,讓自己好轉起來。

眼見沈瑞來了,郭氏看了他好幾眼,帶了心疼道:“可是苦夏?怎麼瘦了這許多?沈理那邊宅子多年沒人住了,定是各色也不齊全,嬸孃之前疏忽了,竟是忘了這一茬,任由你兩頭住,很是不應該。你還是回這邊來了。你的院子還給你留着,就是淵二老爺那邊,也讓你三哥從竈上找兩個妥當婆子過去。”

兩人前幾日“燒七”時還打過照面,只是當時郭氏精神懨懨,全部心思都在丈夫喪事與次子的身體調理上。如今靜下心來,她才發現沈瑞面上瘦了許多,下巴都尖了,不免自責起來。

沈瑞搖頭道:“嬸孃不用擔心,侄兒不是苦夏,是長個了,從京裡帶來的衣裳都短了半寸。”

沈全與沈瑾兩個比沈瑞大幾歲,身高已經差不多長成。幾人站在一處,就是個對照組。郭氏打量了下兒子身高,之前沈瑞也不算矮,只比沈全矮了一個拳頭,如今看着已經只剩下一寸左右的差距。

郭氏點點頭道:“確實長高了。”隨後吩咐沈全道:“你沒上身的衣服給瑞哥兒找兩套先應對着,再讓鋪子上的人趕工幾日,給瑞哥兒裁幾身衣裳。瑾哥兒那裡,也添置幾套,夏日衣裳本就不經穿,就算從京城帶回來幾套,也該添得了。”

至於沈瑾的繼母小賀氏,因與繼子年歲相若,素來避嫌,並不插手沈瑾的事。

沈瑾沒有婉拒,開口道謝,心中卻是彭拜不已。

因爲當年孫氏治喪時沈瑞“生病”,沈瑾曾執孝子棒,被郭氏不喜。雖說郭氏沒有當着沈瑾的面說什麼,可那種審視的目光,已經深深印在沈瑾身上。他知曉自己身份尷尬,先有沈瑞在孫氏之後生病,後有沈瑞守孝期滿後又有出繼的事,換做不知內情的人,聽到四房的事情,少不得覺得他這個受益者就是幕後推手。就算族人眼中,沈瑾學問好是好,背地裡也得了心思狡詐的評語。

沈瑾無處喊冤,可要是說他真是存了壞心,他也不認。當年嫡母病故時,他雖已經是秀才,可只有十四歲。打小被嫡母教養長大,沈瑾心中對於嫡庶之分並不太大感觸,只是小大人似的習慣將自己放在長兄的位置上。就是當年靈堂前回禮,沈瑾也沒有什麼多餘心思,只是自詡已經是大人,自然******周全。那時的沈瑞並不如後來的安靜懂事,反而是個炮仗一樣性子的頑童。

一轉眼已經過去快六年,孫氏病故使得沈瑞從懵懂的頑童蛻變爲沉默的少年;沈瑾也從族人眼中的小神童轉變爲忘恩負義、心懷不軌,需要忌憚與戒備的人。在鄉試之前,就是府學的同窗也與沈瑾關係冷淡;同一輩的族兄弟中,連打小一起長大的沈全都遠了他,更不要說其他人。

一直到沈瑾鄉試中舉,族親方重新熱絡起來,沈瑾已經不是當年爲別人的冷淡黯然傷神的少年,已經學會淡笑應對。可要說是心水無痕,那是自欺欺人。只是他骨子裡自有幾分傲氣,這些年除了科舉上的事情,他關心沈瑞比關心自己更多,是爲了回報嫡母的教養之恩,也是爲了向這些曾惡意猜測他的族人證明他並沒有害沈瑞的心思。

不做賊也心虛,說的就是立場尷尬的沈瑾。別的族人且不說,曾最厭惡他的郭氏終於接納他,真心實意將他當成晚輩關懷,沈瑾如何能不激動?

沈瑞沒有留意沈瑾反應,帶了幾分沉重道:“嬸孃且不用操心這些,本不該這個時候勞煩嬸孃,可眼下有一件事無人可託,只能央嬸孃出面。”

郭氏意外,直了直身子:“怎麼了?可是那位張公公私下索銀?眼看官司就要審了,萬不可因這些小事節外生枝。需要用多少銀子你開口,嬸孃這裡別的幫襯不上什麼,銀子總是能湊湊的!”

除了銀子,郭氏一時也想不到沈瑞有什麼求到自己這個新寡的孀婦頭上,畢竟如今松江有沈理、沈淵在,兩人都是官身,又同沈瑞親近。

“是玲二哥的事,玲二哥身子有缺之事還不曾說與玲二嫂子。三日後案子開審,必要提及趙顯忠殘害士人致殘一事,二伯擔心玲二嫂子當堂聽了受不得,讓我來央求嬸孃出面,過去與玲二嫂子說此事。就算再難受,有這幾日做緩衝,也比在堂下聽到此事要便宜些。”沈瑞沉聲道。

郭氏嘆氣,點頭應了,吩咐人去預備馬車。沈玲也算是她看着長大的,雖是庶孽身份,可他生母是由涌二太太安排的。是因爲涌二太太進門三年無孕,私下了看了大夫,說是宮寒生育無望這才安排了通房生子。

從沈玲落地,就抱到涌二太太跟前,那真是當嫡長子一樣疼愛教養。只是到底存了一線希望想要親生子,才使得涌二太太始終不放棄調理身體,也不肯將沈玲記名,結果十來年後真的得了一子,沈玲也從蜜罐子裡直接掉到苦水裡。要不是他好強向上,又靠上了二房,估計現在也就成了給弟弟看鋪子的掌櫃。

苦盡甘來,官家小姐娶了,兒子生了,讀書耽擱了許多年走關係也入了南京國子監,沈玲眼看出頭了,又被生父嫡母以侍疾爲藉口騙回松江,就此丟了性命。

沈瑾也想着沈玲這位族兄的短短一生,才發現自己是如此幸運。

同樣是庶長子,小時候被嫡母教養,後來又有了嫡出弟弟,沈玲與沈瑾的境遇差的太多。歸根結底,是因爲沈瑾遇到的是孫氏,素來心善,眼界又寬,並不因庶長子出色忌憚壓制;涌二太太則是尋常婦人,眼界只放在自家那一畝三分地,自是不願意庶長子出色壓親生子一頭,也是因爲沈玲與沈瓊兄弟兩個相差十來歲,要是庶長子出息,沈瓊無法相爭,這才攪和着沈玲連族學也不能去了,只能在鋪子裡做夥計。

涌二太太決定斷絕沈玲科舉之路時,親生子還在襁褓之中;孫氏這裡,卻不曾因沈瑞的出生薄待沈瑾,後來也沒有因沈瑞的頑劣忌憚已經在讀書上嶄露頭角的沈瑾。

“玲二哥纔是三房的頂樑柱,可惜了!”沈全也跟着感嘆不已。

第二百五十五章 近朱者赤(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天作之合(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木本歸根(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事在蕭牆(三)第二百七十八章 恩甚怨生(五)第七十九章 一悲一喜(一)第四百三十七章 頂門立戶(三)第二百四十七章 青雲路始(四)第六百七十六章 山重水複(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抽絲剝繭(二)第668章 向海圖強(下)第二百九十一章白龍魚服(二)第632章 緱山鶴飛(二)第二百零一章 塵埃落定(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倦鳥知還(二)第三十三章 景星鳳凰(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桃李之教(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萬象更新(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分煙析產(五)第四百二十八章 時不待我(四)求保底月票第二百七十九 雙桂聯芳(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兩姓之好(一)第十三章 靈前孝子(六)第四百八十七章 引蛇出洞(三)第四百一十二章 百年歸壽(一)第五百八十七章 鶺鴒在原(三)第四百九十七章 別有用心(二)第五十一章 春華秋實第三百五十七章 端倪可察(二)第二百零一章 塵埃落定(三)第八十章 一喜一悲(二)第二百零五章 如意算盤(一)第五百二十六章 各方匯聚(一)第四百二十八章 時不待我(四)求保底月票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淚盈襟(五)第639章 星河明淡(一)第四百五十二章 金榜題名(三)第一百九十章 春風得意(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薈萃一堂(五)第二百二十二章 久聞大名(一)第三十六章 景星鳳凰(四)第四百二十六章 時不待我(二)求保底月票第三百七十八章 意氣之爭(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人心鬼蜮(三)第三百零二章 改過遷善(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沈氏分宗(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歸去來兮(五)第四百零五章 秋來風疾(一)第648章 星河明淡(十)第三章 歲暮天寒(三)第五百九十四章 鶺鴒在原(十)第五百三十三章 至親骨肉(三)第677章 花明柳暗(一)第二百七十九 雙桂聯芳(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威難測(四)第二百一十一章 木落歸本(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時來運轉(六)第二百八十九章 較長絜短(六)第三百三十七章 山高水長(二第一百八十章 至親骨肉(四)第六百七十一章 疾風勁草(三)第677章 花明柳暗(一)第一百二十章 高飛遠走(五)第四百七十四章 天崩地裂(五)第四百二十六章 時不待我(二)求保底月票第三百四十二章 添油熾薪(二)第二百零五章 如意算盤(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高飛遠走(三)第634章 緱山鶴飛(四)第五百四十章 嫌隙漸生(五)第二百六十四章 天威莫測(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未雨綢繆(五)第三百二十三章 情難兩全(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木落歸本(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高飛遠走(三)第二百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三)第七十章 人心不足(三)第三百一十章 收因種果(五)第三百九十八章 分煙析產(五)第三百八十五章 初提兼祧(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意氣之爭(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暗度金針(一)第五百五十章 自作自受(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順水行舟(五)第四百六十四章 迴腸九轉(五)第二百九十章 白龍魚服(一)第六百零五章 鳳凰于飛(四)第四十四章 千里之行(四)第二百九十五章 慈母之心(一)第四百八十七章 引蛇出洞(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歸去來兮(二)第六百十九章 鳳凰于飛(十八)第七十六章 過路財神(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接風洗塵(三)第五十五章玉軟花柔(一)第642章 星河明淡(四)第三百五十九章 端倪可察(四)第一百六十七章 人以羣分(三)第692章 克紹箕裘(二)第七十八章 過路財神(五)
第二百五十五章 近朱者赤(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天作之合(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木本歸根(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事在蕭牆(三)第二百七十八章 恩甚怨生(五)第七十九章 一悲一喜(一)第四百三十七章 頂門立戶(三)第二百四十七章 青雲路始(四)第六百七十六章 山重水複(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抽絲剝繭(二)第668章 向海圖強(下)第二百九十一章白龍魚服(二)第632章 緱山鶴飛(二)第二百零一章 塵埃落定(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倦鳥知還(二)第三十三章 景星鳳凰(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桃李之教(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萬象更新(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分煙析產(五)第四百二十八章 時不待我(四)求保底月票第二百七十九 雙桂聯芳(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兩姓之好(一)第十三章 靈前孝子(六)第四百八十七章 引蛇出洞(三)第四百一十二章 百年歸壽(一)第五百八十七章 鶺鴒在原(三)第四百九十七章 別有用心(二)第五十一章 春華秋實第三百五十七章 端倪可察(二)第二百零一章 塵埃落定(三)第八十章 一喜一悲(二)第二百零五章 如意算盤(一)第五百二十六章 各方匯聚(一)第四百二十八章 時不待我(四)求保底月票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淚盈襟(五)第639章 星河明淡(一)第四百五十二章 金榜題名(三)第一百九十章 春風得意(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薈萃一堂(五)第二百二十二章 久聞大名(一)第三十六章 景星鳳凰(四)第四百二十六章 時不待我(二)求保底月票第三百七十八章 意氣之爭(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人心鬼蜮(三)第三百零二章 改過遷善(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沈氏分宗(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歸去來兮(五)第四百零五章 秋來風疾(一)第648章 星河明淡(十)第三章 歲暮天寒(三)第五百九十四章 鶺鴒在原(十)第五百三十三章 至親骨肉(三)第677章 花明柳暗(一)第二百七十九 雙桂聯芳(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威難測(四)第二百一十一章 木落歸本(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時來運轉(六)第二百八十九章 較長絜短(六)第三百三十七章 山高水長(二第一百八十章 至親骨肉(四)第六百七十一章 疾風勁草(三)第677章 花明柳暗(一)第一百二十章 高飛遠走(五)第四百七十四章 天崩地裂(五)第四百二十六章 時不待我(二)求保底月票第三百四十二章 添油熾薪(二)第二百零五章 如意算盤(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高飛遠走(三)第634章 緱山鶴飛(四)第五百四十章 嫌隙漸生(五)第二百六十四章 天威莫測(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未雨綢繆(五)第三百二十三章 情難兩全(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木落歸本(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高飛遠走(三)第二百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三)第七十章 人心不足(三)第三百一十章 收因種果(五)第三百九十八章 分煙析產(五)第三百八十五章 初提兼祧(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意氣之爭(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暗度金針(一)第五百五十章 自作自受(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順水行舟(五)第四百六十四章 迴腸九轉(五)第二百九十章 白龍魚服(一)第六百零五章 鳳凰于飛(四)第四十四章 千里之行(四)第二百九十五章 慈母之心(一)第四百八十七章 引蛇出洞(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歸去來兮(二)第六百十九章 鳳凰于飛(十八)第七十六章 過路財神(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接風洗塵(三)第五十五章玉軟花柔(一)第642章 星河明淡(四)第三百五十九章 端倪可察(四)第一百六十七章 人以羣分(三)第692章 克紹箕裘(二)第七十八章 過路財神(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