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一章 田齊後裔

京都日本小朝廷覆滅後,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被害真相在東瀛各地傳播開來,皆因織田信長一統天下威脅到日本小朝廷,日本小朝廷聯合源氏後裔明智光秀、豐臣秀吉等不滿織田信長的織田家世襲家臣共謀發動兵變。

東瀛各地輿論在海東朝廷引導下不斷傳出的消息佐證引導下,紛紛對滅亡的日本小朝廷及豐臣秀吉政權大加討伐,更是對篡奪大和國的日本國小朝廷痛恨不已,神權統治早已坍塌。

東瀛地區在海東朝廷制定的正本清源漢化政策引導下出現漢化新潮流,漢化單姓人口增長迅猛,其中以秦姓人口爲最,其次是徐姓、劉姓、藤姓,田姓人口也在不斷增多,其餘漢姓皆有。

北都九州城初具規模的王宮瀛仙宮大殿中,一衆海東朝廷文武按官職大小身着紫、緋兩色官袍,陳瀚借鑑朱元璋制定的緋、青、綠三色禽獸補子繡紋官袍,在朝廷中恢復唐朝紫、緋兩色官袍,地方官員着緋、青兩色官袍,同時對禽獸補子繡紋做出修改。

身着紫色朝服上繡祥雲大雁的政務院院正趙明朗出奏道:“啓奏殿下,政務院已按殿下旨意頒佈政令廢除各種苛捐雜稅,制定統一賦稅、佃租,施行廢徭薄賦仁政,北方各府縣臣民無不感恩殿下天恩降臨,民心已盡歸我朝。”

身穿紫色織金蟒袍冕服頭戴冕冠的陳瀚聞言大悅道:“好,政務院官員需得繼續引導百姓儘快恢復生產,儘快從戰亂破壞中恢復過來。”

“臣等遵旨”趙明朗、王平安、鄭月娘忙帶着一衆政務院官員躬身領命。

陳瀚隨即又道:“政務院準備在全國推行廢徭薄賦,獎勵生產,儘快讓我海東各地臣民過上豐衣足食。”

“臣等遵旨”

徐光啓出奏道:“啓奏殿下,臣等已查明殿下祖上潁川陳氏確係戰國齊國王族田氏(嬀姓、陳姓)後裔。秦始皇滅齊後,齊王建第三子田軫在齊國尚未滅亡時已投奔楚國爲官,封在潁川(官職非令伊),遂改回陳姓,是爲潁川陳氏始祖。”

海東國鯨吞日本朝鮮,剛統一的國內製度迥異,陳瀚同朝廷文武制定了各種政策加快對國內製度統一步伐,同時也繼承融入了不少東瀛、朝鮮制度,貴族制、分封制、府縣制相結合,開國功臣皆有食邑領地。

陳瀚接受徐光啓、趙明朗等文官建議準備建宗廟,陳瀚沒有豐臣秀吉那麼瘋狂,爲了證明出身高貴不惜給老爹戴綠帽。陳瀚深感詫異自家老祖宗居然還真大有來頭,陳瀚決定將老祖宗好好利用一番。

陳沖聞言一喜忙出聲道:“殿下,俺……臣祖上已是潁川陳氏,臣與殿下五百年前可是一家人啊。”

陳阿信也忙跟着稟道:“啓稟殿下,臣祖上是威惠開漳陳聖王,也是潁川陳氏。”

“……”十幾名文武也紛紛跟着認親戚,大殿中姓陳的海東國文武還真不少,主要是永嘉之亂衣冠南渡,陳姓在南方逐漸成爲第一大姓,加上陳姓一向繁衍較快,陳宣帝光兒子就生了四十二個。

陳大虎聽着陳沖、陳阿信都自稱是潁川陳氏,也忙附和道:“啓稟殿下,臣祖上也是潁川陳氏南朝派。”

一衆文武聽着陳大虎居然還自報家門,殿下娶了你女兒,有違同姓同宗不婚娶,如今雖也有不少同姓通婚,可你倒好,還想着跟殿下攀上宗親關係,陳沖那廝魯莽也就算了,你也跟着瞎起鬨。

陳瀚見中原、朝鮮羣臣目光紛紛看向陳大虎,忙出聲道:“潁川陳氏本是漢末魏晉巨姓望族,瓜瓞連綿,生齒甚衆,派系衆多,追根溯源自是一家人。”

徐光啓隨即稟道:“啓稟殿下,大和國始王徐福本是齊國臣民,秦滅齊後隨同齊國臣民浮海至東瀛建立大和國,壬申之亂真人氏(天武天皇)篡奪大和國建立日本國。吾主英明神武,一匡天下,滅日本國,算是爲大和國復了仇。”

一衆文武等紛紛稱讚道:“吾主英明神武,一匡天下。”

大和國本是齊國臣民徐福所建,陳瀚祖先乃是齊國田氏王族,爲海東國統治東瀛找到強有力法理依據,更是藉此擡高海東國王陳瀚的出身比之大和國王族、日本國皇室、朝鮮李氏(新羅普通貴族)更加高貴。

陳瀚深感欣慰看向一衆文武聲如洪鐘道:“軍務院文武聽令”

林江、陳阿信、陳沖等紛紛忙出列跪拜聽令

“着軍務院頒佈禁浪人令、禁海盜令,命各地駐軍官府嚴加禁止浪人流竄作亂,命水師出兵清剿沿海各地海盜,靖海安民。”

一衆軍務院文武紛紛領命道:“臣等遵旨”

陳瀚隨即下令道:“着政務院頒佈禁月代頭令、禁露胸(主要針對朝鮮婦人)令,大力整改北方各府縣低俗風化,必須嚴格執行下去,若遇反抗,格殺勿論。”

“臣等遵旨”政務院官員忙領命,無不對殿下下令整治東瀛、朝鮮地區存在的各種奇葩風俗深感驚訝,這也管得有些太寬了吧。

陳瀚頒佈制定各種政策加強鞏固海東國統治,海東朝廷大力整改東瀛、朝鮮地區的低俗文化,打擊防範不穩定動亂因素產生,加快整合統一。

陳瀚隨即朝着一旁的王旭吩咐道:“宣吧”

王旭雄獅猛吼道:“宣各教人士覲見”

一幫和尚、道士、神父紛紛魚貫而入,三一教性如道長帶着六名師兄弟在前,休靜大師(靈圭師父)帶着幾名弟子在後,景轍玄蘇也同幾名東瀛高僧隨後而入,託雷斯神父帶着三名修士最後進殿來。

“貧道、貧僧參見殿下”一衆宗教人士忙躬身見禮道:“參見殿下”

“免禮”陳瀚看向一衆宗教重要人士道:“此番召見諸位大師、道長、神父前來,是要加強對各教派進行整改管理,頒發度牒,禁止邪教傳播,禍害天下百姓。”

陳瀚當即宣佈道:“我海東國新增設宗司,以青藤道人徐渭爲司丞,性如道長、休靜大師、玄蘇大師、託雷斯神父爲司使。

各宗教教派需得有宗司頒佈批准方可傳教,並由宗司評定頒佈度牒,各宗教不得向十八歲以下臣民傳教,否則視爲違法,將會取締傳教。

各宗教教條教義必需符合華夏忠孝文化禮儀,若有不符教條教義,責令立即修改,否則視爲邪教,取消傳教資格,驅逐出境。”

“是”一衆宗教官員人士紛紛領命

林江出奏道:“啓稟殿下,叛賊源政晴、源信義族人已盡數拿下,該如何處置,請殿下定奪。”

不下六千附逆將士的命運被改變,被赦免派往海外東土作戰。一衆文武心中懸着的心總算是落下,六千精銳將士被源政晴、源信義兩名叛賊利用,可沒少到處求情請求赦免。

第五章 吉田城主第一六三章 劇情不對第三一三章 洛東江之役(中)第五零二章 三寶壟之役 (上)第四四九章 爪哇陰謀第三三五章 篡權奪位第四十九章 風中立花(上)第三零九章 開國即位第五十三章 明廷反應第六十四章 酒後第四十四章 血洗平戶第五零四章 泗水之戰第一三二章 精彩表演第三二四章 釜底抽薪第二九二章 孕神歲久第二零三章 爪哇椰城第九十七章 經略東番(上)第四四零章 爭霸爪哇第二六零章 九州風雨第三一七章 東萊之役(下)第二七二章 攻略山陽道第三三零章 罷兵議和第三十三章 軍火交易第十七章 失蹤武士第四五六章 南直隸亂第二二九章 鄭和遺民第四一五章 飛龍兵敗第三八九章 廣州淪陷第一四九章 潮陽林氏第十二章 唯快不破第四六二章 選美記第二八七章 颱風來襲第四七二章 斬首威懾第四九二章 柯欽之戰第六十七章 中津水城第三十六章 軍火商第一九零章 美男子第四二二章 工匠精神第四九一章 外交斬敵第一三三章 福州疍民第四六六章 強搶民女第四四六章 舟山海戰(下)第四七三章 尋仙潮流第三三二章 大明危機第四二四章 飛天神器第三九五章 寧波會戰 (中)第一八八章 雷峰塔倒第六十六章 枕邊風第二三五章 內附天子第三二四章 釜底抽薪第四六六章 強搶民女第二六一章 大阪之役 (上)第一一八章 接觸名將第二五三章 九州之謀第二八九章 錦山之戰(下)第一六七章 太監愛財第二十六章 狗咬狗第三四九章 攀比分紅第六十二章 後起之秀第二四七章 家有喜事第三十六章 軍火商第二三四章 通倭謠言第三五八章 鳳山之役 (上)第二十一章 肥前一揆(上)第三八七章 微服巡視(上)第六十三章 所向披靡第二零零章 瓦市行刺第四十一章 喧囂塵上第二一一章 椰城之戰 (上)第一一一章 新興氣象第二六零章 九州風雨第三十章 攻城略地第三二八章 開城之變 (上)第二一二章 椰城之戰(下)第十六章 特戰隊第三九五章 寧波會戰 (中)第五十六章 忍者神龜第三二七章 停戰議和第四五九章 兵臨淮安第二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四一五章 飛龍兵敗第二八七章 颱風來襲第二四五章 趨之若鶩 (一)第二五一章 對馬海戰(二)第四零七章 治國規劃第一二二章 勒石記功第二零九章 妾不如妻第四三零章 渡江陰戰第四八七章 馬尼拉之役(上)第一八零章 南洋羣雄第四五二章 圍攻馬尼拉第一一七章 肢解林家第一六八章 借刀殺人第四二二章 工匠精神第二七零章 尾大不掉第二五一章 對馬海戰(二)第 五十二章 九州形式第四十九章 風中立花(上)第一四零章 人各有志
第五章 吉田城主第一六三章 劇情不對第三一三章 洛東江之役(中)第五零二章 三寶壟之役 (上)第四四九章 爪哇陰謀第三三五章 篡權奪位第四十九章 風中立花(上)第三零九章 開國即位第五十三章 明廷反應第六十四章 酒後第四十四章 血洗平戶第五零四章 泗水之戰第一三二章 精彩表演第三二四章 釜底抽薪第二九二章 孕神歲久第二零三章 爪哇椰城第九十七章 經略東番(上)第四四零章 爭霸爪哇第二六零章 九州風雨第三一七章 東萊之役(下)第二七二章 攻略山陽道第三三零章 罷兵議和第三十三章 軍火交易第十七章 失蹤武士第四五六章 南直隸亂第二二九章 鄭和遺民第四一五章 飛龍兵敗第三八九章 廣州淪陷第一四九章 潮陽林氏第十二章 唯快不破第四六二章 選美記第二八七章 颱風來襲第四七二章 斬首威懾第四九二章 柯欽之戰第六十七章 中津水城第三十六章 軍火商第一九零章 美男子第四二二章 工匠精神第四九一章 外交斬敵第一三三章 福州疍民第四六六章 強搶民女第四四六章 舟山海戰(下)第四七三章 尋仙潮流第三三二章 大明危機第四二四章 飛天神器第三九五章 寧波會戰 (中)第一八八章 雷峰塔倒第六十六章 枕邊風第二三五章 內附天子第三二四章 釜底抽薪第四六六章 強搶民女第二六一章 大阪之役 (上)第一一八章 接觸名將第二五三章 九州之謀第二八九章 錦山之戰(下)第一六七章 太監愛財第二十六章 狗咬狗第三四九章 攀比分紅第六十二章 後起之秀第二四七章 家有喜事第三十六章 軍火商第二三四章 通倭謠言第三五八章 鳳山之役 (上)第二十一章 肥前一揆(上)第三八七章 微服巡視(上)第六十三章 所向披靡第二零零章 瓦市行刺第四十一章 喧囂塵上第二一一章 椰城之戰 (上)第一一一章 新興氣象第二六零章 九州風雨第三十章 攻城略地第三二八章 開城之變 (上)第二一二章 椰城之戰(下)第十六章 特戰隊第三九五章 寧波會戰 (中)第五十六章 忍者神龜第三二七章 停戰議和第四五九章 兵臨淮安第二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四一五章 飛龍兵敗第二八七章 颱風來襲第二四五章 趨之若鶩 (一)第二五一章 對馬海戰(二)第四零七章 治國規劃第一二二章 勒石記功第二零九章 妾不如妻第四三零章 渡江陰戰第四八七章 馬尼拉之役(上)第一八零章 南洋羣雄第四五二章 圍攻馬尼拉第一一七章 肢解林家第一六八章 借刀殺人第四二二章 工匠精神第二七零章 尾大不掉第二五一章 對馬海戰(二)第 五十二章 九州形式第四十九章 風中立花(上)第一四零章 人各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