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0節 蒙古之事

漢語知識博大精深,一個成語“南下飲馬”是大家即時能夠明白的。

而阻止喀爾喀蒙古部族南下飲馬的屏障之一-----蒙古蘇尼特部不復存在矣!

蒙古蘇尼特部曾在東南軍出關,攻滅韃靼人時立有大功,其大首領騰機思更與東南國高官甘輝元帥結爲異姓兄弟。

騰機思爲人聰明,在與新明軍並肩作戰的過程中知道明朝強盛,遂與漢人緊密合作,請了漢人農民來種地,積極與漢人商貿交易,引進漢人技師、醫生、教師……甚至他身邊還有一個漢人顧問團,整個部族驟然轉向漢化,以講漢語爲美,整個部族上層都會說漢語,其小孩子也開始學說漢話,大人們進行掃盲,普遍用漢字。

用另外蒙古人的話來說:騰機思就是漢人的走狗!

不久後,他的部族興旺起來,人口增加,財富增多,對於周邊部族極具吸引力。

要知道,遊牧民族那種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生活場景看似有詩意,其實殺機重重。

冬天時草原上白毛風一起,牲畜全凍死。

夏季時,一個瘟疫就能夠把全部族的牲畜都感染了,他們又不象我們這樣講衛生,沒有防疫的概念,牲畜易染病,一病盡死光光。

所以部族興起與滅亡是非常快的,許多部族本不想惹漢人,他們知道漢人不好惹。

是的,看似遊牧民族給漢人帶來了一場接一場的劫難,然而遊牧民族死得更多。

犬戎、匈奴、鮮卑、契丹、突厥、奚、柔然、回鶻、党項、高句麗、羯、夜郎、山越、吐谷渾、吐蕃、南詔……一個接一個的部族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唯有中原漢族長存。

該點,韃靼人大首領黃臺吉看得非常清楚,初時他不想入關,只想保守地盤,讓自己宗族留存,後來韃靼人最終融入中華民族裡證明黃臺吉的觀點是對的。

騰機思請漢人農民種地,就補上了食物短缺的短板。

秋收糧食,存貯入庫,白毛風黑毛風一概不怕。

漢人帶來了衛生習慣,用其他部族攻擊騰機思的內容有那麼一段:“……騰機思一天洗三次澡,不是蒙古人……”

漢人的投資帶旺了蘇尼特部族,蘇尼特部族生活得好,周邊部族眼紅無比,但蘇尼特部的武力不弱,有力地震懾了他們。

有許多外地部族人到蘇尼特部族裡打工,他們被漢人和蘇尼特部族人僱傭去種地、開礦、修渠等等,掙到了不少錢,讓那些部族首領渾不是滋味。

他們對部族說:“狼神的子孫,豈能向馬都不會騎的漢人們屈膝!”

說歸說,根本阻止不了部族人去打工掙錢,賺到錢的部族打工仔們回鄉一說,更多的人也到蘇尼特部族裡打工了。

不僅如此,漢人轟轟烈烈地開發東北,吸引了大量蒙古人口去打工,讓那些部族首領們惶恐不已!

消除韃靼人邊患後,新明不斷地向東北地區投入人力和資金,東北地區發展迅猛,糧食出產多,畜牧業發達,再有大豆、甜菜、亞麻、蘋果、雪梨等經濟作物亦有了長足的發展。

自然,少不得煤鐵工業的建立,以及人蔘、鹿茸和貂皮、林業的出產,東北地區成爲了新明的寶庫!

東北大開發,象磁鐵般吸引各地人口的到來,遊牧民族發現,幹嘛要搶,幹嘛要打啊,給漢人打工,要什麼有什麼。

漢人胸襟廣大,海納百川,不講出身、不論民族,過來幹活的都是自己的同志,願意落戶的到來領地、發給戶口本,有全套社會福利---這項政策是如此強大,以致於有一夥倭人冒充漢人流民到東北入籍,他們說着一口過得去的漢語,得,領戶口本吧。

後來官府人口普查時發現那夥人怎麼這麼矮?!矮得象冬瓜,矮得太過分了。

追查之下,原來是倭人!

官員們討論了一下後,就不了了之,那夥倭人歸化入籍,官員們教他們在“祖籍”寫上“東北吉林省”就此了事。

東北三省的省名,是東南王欽定的!

沒辦法,東北太缺人了,他們會說文化,起的是漢名,認同漢文化,以後就不是倭人,是漢人了!

倭人都認了,關外野人、蒙古人同樣如此,只要漢化的,一概入籍而不管他三七二十一。

周邊部族莫不受到影響,人口流失越來越多,長此以往,那些穿漢衣,用方塊字、吃米飯,抽香菸喝白酒的還是蒙古人嗎?

沒有了人口,你讓那些首領們還怎麼樣擺威風和嗨皮?

蒙古族首領們再坐不穩了,紛紛派出使節向他們認爲是“引狼入室”的蘇尼特部族提出嚴正交涉,要求各守邊境,蘇尼特部族不得接納外人的加入。

騰機思並不鳥他們,蓋因周邊部族曾不識大體,派出精銳騎兵隨韃靼人入關後被新明軍全殲,元氣大傷。

而蘇尼特部族沒有入關,人強馬壯,實力冠於諸部。

蒙古人之前與韃靼人好得同穿一條褲子,明崇禎九年(1636年)三月二十日,內蒙古24部49名封建領主與後金滿蒙漢文武官員百餘人在盛京召開大會,共推後金國主黃臺吉爲“博克達徹辰汗”,改國號爲“大清”,對韃靼人恭敬有加。

此後科爾沁所屬四部10旗分左右兩翼會盟於科爾沁右翼中旗境內的哲裡木山下,形成哲裡木盟,又稱“嫩江十旗”。

蘇尼特部族也是會盟蒙古部族之一,不過長生天的保佑,騰機思惡了韃靼人大酋多耳滾,沒有參與韃靼人入關,反倒逃過一劫。

一定程度上,他部族的發達是新明朝廷有意而爲,助他一臂之力,就是要讓大家看到做漢人的夥伴過得不差的情形。

那些部族見騰機思如此高傲,豈能容他!

他們集體向外蒙古地區的喀爾喀部族求援,要求他們消滅漢人的走狗騰機思。

不會白來,蘇尼特部族有的是錢!

如果不對付他們,一旦他們坐大,成爲帶路黨,又搶走了大家的族人,帶走了族人之心,首領們還有活路嗎

於是喀爾喀部族動心了!

第1665節 骷髏旗起第1426節 魅影危機第365節 血崗!第1777節 世界十大港口第1342節 千葉合戰之臨戰前喜洋洋第1279節 海黛在臺灣第1589節 撒拉丁不如你第1164節 三年第1758節 炮火紛飛(二)第759節 氣運之子第1544節 不能後退!第1321節 很多槍!第1746節 父親的將令第1338節 江戶之花第1506節 三個帕夏的命運第1920節 奧斯曼帝國之殤第841節 風起於紅毛番跳樓第250節到呂宋之見總督第477節 大街血戰第1720節 急進昌都第853節 黃金之液第297節 反哺閩省第823節 原形畢露的蒙古人第1493節 戴維先生的異想天開第716節 柳如是的動作第986節 貿易重新煥發第968節 迷信是必須的第863節 戰爭的臨近(二)第1704節 李定國的二件事第1318節 王師北伐第213節我更怕顏常武第1265節 桂林城破第409節 勝利之後(二)第464節 馬打籃人知錯第1692節 不便宜別人第1499節 劉國軒打蛇打七寸第585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三)第207節袁崇煥殞落的直接原因第312節 方伯的憂慮第384節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第1850節 準備發起進攻第1598節 冊立皇太孫第468節 安汶登陸戰(一)第1711節 口誅諸酋第1783節 蘇丹不見了第20節軍制確立第1440節 鞭刑第1373節 聯合作戰第1771節 伊斯坦布爾驚變第395節 殺海盜祭旗第698節 東南情報局已建成第695節 萬事俱備第1828節 荷蘭艦第135節火炮上刺刀第2184章 直落(二)第596節 遠航開始第915節 錫蘭海戰之戰後第1374節 歸化之路第1983節 大戰葉爾羌人第1511節 不殺老頭了吧?第347節 三方鬥毆外交事件第496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三)第2057節 城內血戰第1224節 發檄討賊第1414節 女人心海底針第441節 新兵一枚之相處之道第1184節 你有火槍,我有阿三第1882節 死狗太多準備撤退第1724節 順利攻頂第173節國朝特色的“考察”第99節顏常武之野望第1582節 條約就是用來撕毀的!第627節 錦州之事第760節 開掛的軍旅生涯第1547節 香菸(一)第1089節 一個巴掌第567節 驅虎吞狼之龍咬虎第1378節 不作不死第487節 說服素丹歸順!第2102節 徐孚遠放響頭炮第1092節 攻城戰一之前進第413節 安排爪哇事務第1217節 一招制敵(一)第905節 想當初第786節 王爺的禮物第731節 朱由產教子第1006節 三鍋纔是成功民族第768節 無法下手第755節 入川之奪漢中第1699節 測試第1401節 王子之怒第1066節 立規矩第2066節 杜亨·哈提婕的震驚第666節 葡萄牙人熱情的招待第1070節 與貝都因人的前哨戰第1650節 俄羅斯驚變第840節 大明明的發展(三)第999節 藍軍在行動(一)第1416節 推骨牌第1894節 包頭佬大軍到來
第1665節 骷髏旗起第1426節 魅影危機第365節 血崗!第1777節 世界十大港口第1342節 千葉合戰之臨戰前喜洋洋第1279節 海黛在臺灣第1589節 撒拉丁不如你第1164節 三年第1758節 炮火紛飛(二)第759節 氣運之子第1544節 不能後退!第1321節 很多槍!第1746節 父親的將令第1338節 江戶之花第1506節 三個帕夏的命運第1920節 奧斯曼帝國之殤第841節 風起於紅毛番跳樓第250節到呂宋之見總督第477節 大街血戰第1720節 急進昌都第853節 黃金之液第297節 反哺閩省第823節 原形畢露的蒙古人第1493節 戴維先生的異想天開第716節 柳如是的動作第986節 貿易重新煥發第968節 迷信是必須的第863節 戰爭的臨近(二)第1704節 李定國的二件事第1318節 王師北伐第213節我更怕顏常武第1265節 桂林城破第409節 勝利之後(二)第464節 馬打籃人知錯第1692節 不便宜別人第1499節 劉國軒打蛇打七寸第585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三)第207節袁崇煥殞落的直接原因第312節 方伯的憂慮第384節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第1850節 準備發起進攻第1598節 冊立皇太孫第468節 安汶登陸戰(一)第1711節 口誅諸酋第1783節 蘇丹不見了第20節軍制確立第1440節 鞭刑第1373節 聯合作戰第1771節 伊斯坦布爾驚變第395節 殺海盜祭旗第698節 東南情報局已建成第695節 萬事俱備第1828節 荷蘭艦第135節火炮上刺刀第2184章 直落(二)第596節 遠航開始第915節 錫蘭海戰之戰後第1374節 歸化之路第1983節 大戰葉爾羌人第1511節 不殺老頭了吧?第347節 三方鬥毆外交事件第496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三)第2057節 城內血戰第1224節 發檄討賊第1414節 女人心海底針第441節 新兵一枚之相處之道第1184節 你有火槍,我有阿三第1882節 死狗太多準備撤退第1724節 順利攻頂第173節國朝特色的“考察”第99節顏常武之野望第1582節 條約就是用來撕毀的!第627節 錦州之事第760節 開掛的軍旅生涯第1547節 香菸(一)第1089節 一個巴掌第567節 驅虎吞狼之龍咬虎第1378節 不作不死第487節 說服素丹歸順!第2102節 徐孚遠放響頭炮第1092節 攻城戰一之前進第413節 安排爪哇事務第1217節 一招制敵(一)第905節 想當初第786節 王爺的禮物第731節 朱由產教子第1006節 三鍋纔是成功民族第768節 無法下手第755節 入川之奪漢中第1699節 測試第1401節 王子之怒第1066節 立規矩第2066節 杜亨·哈提婕的震驚第666節 葡萄牙人熱情的招待第1070節 與貝都因人的前哨戰第1650節 俄羅斯驚變第840節 大明明的發展(三)第999節 藍軍在行動(一)第1416節 推骨牌第1894節 包頭佬大軍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