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2節 銀元砸屎部族去(一)

聽聞大汗們同意了明軍大將的提議,行兩條腿走路,一是發展種植業,二是畜牧業,並且提倡蒙古人自力更生。

於是蒙古人當中是衆說紛紜,怪話連篇。

哈!哈!

發展畜牧業也就罷了,畢竟是大家的老本行,那些南人居然要大家去種地?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有人居然會吟《敕勒歌》,他傲然地道:“我們是大草原之子,過的是遊牧生活,逐水草而牧,那些漢狗居然想讓我們丟棄傳統,也學他們做泥腿子,辦不到!”

自力更生?

需要嗎?我們以前有這個品德嗎?

不,不,不需要,我們從來都是需要什麼就到南邊拿,長城以南地區就是我們的貨棧,想要什麼我們就要什麼!

一衆蒙古好漢怪笑連連,當中有的傢伙更是四下穿針引線,意圖不軌。

他們對於臣服於南人並不服氣,想找碴是必然的。

對於蒙古人中的狀況,還滯留在庫倫的明軍大將甘輝是小蔥伴豆腐,一清二白!

時代變遷,形勢變化,以前蒙古人入侵明國時存在着漢干與帶路黨,現在嘛,一樣有蒙古干與蒙古的的帶路黨,他們深明大義,看清楚了形勢,積極向我朝靠攏,把蒙古人當中存在的情況,及早地向我朝反映。

很好,賞銀元十個!

除了這些告密的蒙古人,還有蒙古人當中的特務,以致於蒙古人當中有什麼動靜,明軍都知道得很清楚,也採取了正確的方法應對。

首先,明軍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爲大活佛羅桑丹貝堅贊修建神廟!

當時天氣寒冷,天已經下起了小雪,但明軍不管不顧,修建神廟不遺餘力,幾萬人一擁而上,發出洪荒之力讓蒙古人大吃一驚,讓他們見識到什麼是中國速度。

一個月,僅僅一個月!

新甘丹寺,一座新的甘丹寺矗立在外蒙古庫倫的原野上,這是高仿,不能說是盜版。

正牌的甘丹寺位於拉薩達孜地區拉薩河南岸海拔3800米的旺波日山上。旺波日山猶如一頭臥伏的巨象,馱載着佈滿山坳、規模龐大的建築羣,充分體現出傳統藏傳佛教寺院建築因地制宜,寺廟傍山而立,羣樓重疊,巍峨壯觀。

該寺是黃教六大寺中地位最特殊的一座寺廟,它是由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於1409年親自籌建的,可以說是格魯教派的祖寺。

與哲蚌寺、色拉寺合稱拉薩“三大寺”,寺院全稱“甘丹朗傑林”,甘丹是藏語音譯,其意爲“兜率天”,這是未來佛彌勒所教化的世界。可見該寺僧侶信奉“彌勒淨土”。宗喀巴的法座繼承人,歷世格魯派教主甘丹赤巴即居於此寺。

外蒙古佛教正是藏傳黃教、屬格魯派,仿建甘丹寺表明了外蒙古廣大信衆對宗喀巴的敬仰之意與慕孺之情。

寺內修建有甘丹赤巴(“赤巴”意即法臺或座主)的寢殿、經院、神殿等,小而精緻,配套設施十分齊整,即使如此,已經遠遠地勝過了之前大活佛駐錫地!

先前外蒙古有什麼,P都沒有,可憐大活佛駐錫地實際上就是大活佛的法帳到哪裡,哪裡就是駐錫地,簡陋至極。

建設甘丹寺是一件大事,得到了大活佛的關心,他派出僧衆對建築進行了衷心的指導。

甘輝在拜訪大活佛的時候聲明:“建築甘丹寺,朝廷已經準備了一百萬銀元,其中有戶部撥銀元五十萬,東南王夫妻二十五萬,還有二十五萬是來自內地的佛徒們爲甘丹寺化緣所得,表明了朝廷、東南王與內地對貴教的強烈支持!”

不待蒙古人反應過來,甘輝又拋出另一顆炸彈道:“不僅如此,朝廷還打算爲外蒙古地區的寺院建設再投資一百萬銀元,以後的投資視情況而定。

二、二百萬銀元!

聽到那些蒙古的羅圈腿們兩眼發直,身處苦寒之地,出息無多,又路途遙遠,去搶亦不方便,見到銀元委實不多。

現在,南人爲了一個寺院,就真金白銀地投下了百萬銀元,目前還是個雛形,待來年開春,就擴大建築,同時修葺金頂,供奉神佛。

趕在新年到來之前,大活佛羅桑丹貝堅贊迫不及待地率領僧衆進駐新甘丹寺,他升座後,環顧四周,心滿意足地道:“這纔是真正的修行寶地!”

以前他駐在法帳內四境遊走,說起來並不利於修行與信仰,因爲佛教講究一個“不動如山”,才能基礎牢固。

佛像生根,信仰入心!

入寺後大活佛做起首臺法事,一片鍾磐與禪唱聲中,甘輝等高級軍官不帶武器,在佛前禮敬朝拜。

他們可不象顏常武般是現在佛不拜過去佛,而是在釋迦能仁殿主供的釋邊牟尼佛、強巴佛、文殊菩薩及宗喀巴等十多尊神佛像前跪下叩頭,讓蒙古人的臉色變柔和了。

南人也信佛!

同信一個佛祖,大家是可以相處嘀!

甘輝等佈施了上等的沉香,這是自海外進口的香料,乃是佛前供奉的聖品,曰香味芬芳,遠勝它香,至少現在沒有一種比得過它。

甘丹寺僧衆接受了佈施,有禮貌地回禮,大活佛欣然道:“爐香乍熱,法界蒙薰,諸佛海會皆遙聞……”

他表示對明國的滿意,如此蒙古人整體上安定了下來。

對大活佛與外蒙古宗教友善是遠在海外的顏常武定下的策略,當時兩中華的精英探討如何對付草原上的好漢時,大家踊躍獻策,有人說要修長城,顏常武直接駁回,說以前各朝代都修長城,也沒見誰擋住關外的鐵騎,咱們不修長城,直接武力威服再佐以修廟!

等把北邊到西邊的邊境敵人,該打敗的都打敗了,剩下的就是安撫和治理,這一片龐大區域的各民族人民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絕大多數人信仰從藏傳佛教發源起來的黃教。

遊牧民族難防備?

顏常武表示很好搞,他計劃從以前明朝屯駐大軍的九邊防線開始,一路沿着甘肅、青海,一直到藏區邊緣,所有的和蒙區、維吾爾區、藏區接壤的地方大修黃教廟宇,用廟宇築起一座長城,替代了原本是由軍隊守衛的長城,用尊重各民族信仰的方式收攏他們的心。

“不要怕花錢,這錢沒白花!”顏常武嘿嘿笑道:“想想唐朝時吐蕃是怎麼滅亡的,那些遊牧民族就是那麼滅亡的!”

衆大臣一致表示,不怕海盜耍流氓,就怕海盜有文化!

第2007節 阿拉法特·謝赫·帕夏退兵第726節 皇室家務第590節 老熊任總督(二)第1557節 世易時移第2023節 君王的影響第171節落子(完)第301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二)第375節 海盜上門第1770節 不得硬拼!第452節 炮轟萬丹第217節大艦上的生活第933節 我們中國人講人情第1971節 新蒙古人創造新奇蹟第1412節 二王子的表現第502節 丁魁楚和光同塵第1789節 開始“正常”的蘇丹第1739節 漢藏交戰(二)第1868節 攻陷城主府第753節 造反非小事第1931節 求援之小越猴惹是生非第771節 報應不爽(一)第1622節 倭兵還是行嘀第1351節 殺,不殺!第948節 有水斯有財第2176章 許二牛度假(一)第1480節 戴維先生的黑底第1175節 大明大改第1532節 嚇寶寶一跳第2048節 什一格殺令第452節 炮轟萬丹第2067節 都看得開第530節 開發巴厘島第353節 夫人理政第79節海峽兩岸的計劃第1159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第1536節 他們有種,我們奉陪!第1450節 賽甘寧!第1161節 奧斯曼不同於大明明第1570節 運河之阻滯第1070節 與貝都因人的前哨戰第376節 明人與倭人合流第622節 三進士見孫承宗第23節都在演戲第760節 洪爵爺第643節 戰爭名言第736節 發盒飯唄第86節定鼎之戰(一)第1852節 兩老賊第1132節 智者的對策第692節 艦隊出動!第601節 大家友好第879節 印度離上帝太遠,離華人太近第869節 林加島之戰(一)第68節白米飯收伏好漢心第776節 瀛臺會議第298節 好在他們是官軍第1133節 太后教子第863節 戰爭的臨近(二)第494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一)第1167節 大明史上第一奸臣!第1553節 凜冬將臨第1780節 看花花公子很順眼第1915節 帕夏的人頭在此第1530節 進步的土耳其人!第1306節 空調車第1675節 今上之清穿有夢(二)第2082節 雙方兵力亮出來第417節 珍珠鏈戰略第419節 鼓動下南洋第1597節 朱由產徹底想通第1188節 其實我想死的第763節 由天而定第367節 倭人的下場第776節 瀛臺會議第1960節 準噶爾部歸順第1316節 朝廷學乖了第1301節 文官戴上了軍功勳章第1434節 金銀珠寶其次第622節 三進士見孫承宗第778節 議搞晉商第1008節 你和我們同在第1889節 戰鬥白熱化第583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一)第1576節 越南是什麼鬼?第44節艦員結構(二)第1948節 鐵蒺藜保中國人過關第648節 君臣欲談和第521節 大家都聰明第237節倭人和土著第2105節 半島裡的戰鬥第312節 方伯的憂慮第1619節 老毛子的狂飆突進第1894節 包頭佬大軍到來第1518節 撤退(三)第1848節 炮轟的後果很嚴重第1902節 血戰不止第2086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三)第1953節 我們也來打草谷第1695節 你運氣真好第614節 看錯了
第2007節 阿拉法特·謝赫·帕夏退兵第726節 皇室家務第590節 老熊任總督(二)第1557節 世易時移第2023節 君王的影響第171節落子(完)第301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二)第375節 海盜上門第1770節 不得硬拼!第452節 炮轟萬丹第217節大艦上的生活第933節 我們中國人講人情第1971節 新蒙古人創造新奇蹟第1412節 二王子的表現第502節 丁魁楚和光同塵第1789節 開始“正常”的蘇丹第1739節 漢藏交戰(二)第1868節 攻陷城主府第753節 造反非小事第1931節 求援之小越猴惹是生非第771節 報應不爽(一)第1622節 倭兵還是行嘀第1351節 殺,不殺!第948節 有水斯有財第2176章 許二牛度假(一)第1480節 戴維先生的黑底第1175節 大明大改第1532節 嚇寶寶一跳第2048節 什一格殺令第452節 炮轟萬丹第2067節 都看得開第530節 開發巴厘島第353節 夫人理政第79節海峽兩岸的計劃第1159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第1536節 他們有種,我們奉陪!第1450節 賽甘寧!第1161節 奧斯曼不同於大明明第1570節 運河之阻滯第1070節 與貝都因人的前哨戰第376節 明人與倭人合流第622節 三進士見孫承宗第23節都在演戲第760節 洪爵爺第643節 戰爭名言第736節 發盒飯唄第86節定鼎之戰(一)第1852節 兩老賊第1132節 智者的對策第692節 艦隊出動!第601節 大家友好第879節 印度離上帝太遠,離華人太近第869節 林加島之戰(一)第68節白米飯收伏好漢心第776節 瀛臺會議第298節 好在他們是官軍第1133節 太后教子第863節 戰爭的臨近(二)第494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一)第1167節 大明史上第一奸臣!第1553節 凜冬將臨第1780節 看花花公子很順眼第1915節 帕夏的人頭在此第1530節 進步的土耳其人!第1306節 空調車第1675節 今上之清穿有夢(二)第2082節 雙方兵力亮出來第417節 珍珠鏈戰略第419節 鼓動下南洋第1597節 朱由產徹底想通第1188節 其實我想死的第763節 由天而定第367節 倭人的下場第776節 瀛臺會議第1960節 準噶爾部歸順第1316節 朝廷學乖了第1301節 文官戴上了軍功勳章第1434節 金銀珠寶其次第622節 三進士見孫承宗第778節 議搞晉商第1008節 你和我們同在第1889節 戰鬥白熱化第583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一)第1576節 越南是什麼鬼?第44節艦員結構(二)第1948節 鐵蒺藜保中國人過關第648節 君臣欲談和第521節 大家都聰明第237節倭人和土著第2105節 半島裡的戰鬥第312節 方伯的憂慮第1619節 老毛子的狂飆突進第1894節 包頭佬大軍到來第1518節 撤退(三)第1848節 炮轟的後果很嚴重第1902節 血戰不止第2086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三)第1953節 我們也來打草谷第1695節 你運氣真好第614節 看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