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節無農不穩

東南府的節奏明快,街道上幾乎見不到什麼閒人是他的一個特點,民衆田間勞作、下海捕撈,軍隊訓練,工廠開工,就連小孩子也在幫工(當時沒有義務教育,不用去上學)。

不養閒人,沒有乞丐,只要有勞動能力,必有工作。

如顏常武設想的,變成現實,北港造船廠開業,主要承辦民間船隻和小型的政府船,而高雄造船廠則擴大產能,同時開工了六條巡航艦(六級艦),一副大幹快上的情形。

……

這是一片漁米之鄉啊!

沒有比這裡更肥沃的土地了!

臺南平原!

臺南平原,北至北港北面多一點,南至高雄,呈棗核形,南北長近二百公里,東西最寬達五十公里,面積接近五千平方公里,海拔均低於l00米,爲臺灣第一大平原。平原內地勢開闊,人煙稠密,溪渠交錯,可作爲物產豐富的農業區,耕地面積廣大,後來發現它佔全島的40%。這麼大的平原,對於一個孤懸大海、山脈盤結的島嶼來說,真是寶中之寶了。

臺南平原由大肚溪、濁水溪、曾文溪等河流三角洲組成,是包括雲林、嘉義、臺南、高雄等縣市的濱海平原。其地勢平坦,幅員廣闊,水系發達,河流、溝渠縱橫交錯。

有豐富的水源,正好種植!

瀕海地區可做鹽田和養魚池,再出海捕撈,發展多種經濟。

東南府的行政主官陳衷紀腹有錦繡,規劃地方。

他先着民衆利用平原上的短小溪流築壩截水,建設埤塘,灌溉農田,接着又開始修建水庫,儲水灌溉,形成灌溉區。

臺南平原的水源有其特點,就溪流而言,由北至南密佈着虎尾溪、北港溪、朴子溪、八掌溪、急水溪、將軍溪、七股溪、曾文溪、鹽水溪等大小溪流十多條。這些溪流由於形成的地質年代不同,有着不同的水文特徵。

其中曾文溪、北港溪、八掌溪、朴子溪等河流,都發源於阿里山西麓,形成於平原隆起之前。平原隆起之後,這些溪流在平原上不斷地侵蝕、延伸,最後注入大海,一般積水面積較大,流路也較長,大都在70公里以上,曾文溪長達138公里,是臺灣第四大河流。

除此之外,平原上還分佈着一些小的溪流,如鹽水溪、七股溪、將軍溪等。它們是在海岸平原隆起之後形成的,流域面積只限於平原之上,流程短,流量小,主流、支流混亂不分,多爲季節性河流。

兩種不同的溪流,對臺南平原的經濟發展有着不同的作用。源於山區的河流,每到雨季,上游溪水暴漲,夾帶大量的泥沙,滾滾衝出山口,流入平原,造成洪水氾濫。若再遇上強勁的颱風,暴雨傾盆,危害就更加嚴重。但在每年的旱季(10月至翌年3月),降水量很少,河流的水位便大大下降,而那些源於平原上的短小溪流,此時早已斷流乾涸了。

不難看出,在臺南平原上既要排泄洪水,還要儲水發展灌溉,對農業的發展是不可缺少的措施。

因此,陳衷紀組織大量的民力,修建南北乾渠和烏山頭水庫。

南北乾渠主線北起濁水溪南岸雲林縣,向南穿過條條溪流,到臺南附近的曾文溪與鹽水溪之間。南北長達90公里,再加上支渠和分渠,總長千多公里,跨及雲林縣、嘉義縣、臺南縣和臺南市,形成了一個縱橫交錯的灌溉網,一旦完成,將成爲東南府最大的灌區,爲農業保駕護航。另一樞紐工程是曾文溪上游的烏山頭水庫,這個水庫是截堵官田溪中游溪谷而成,因河叉繁多,形似珊瑚,所以又叫珊瑚潭。其最大庫容近二億立方米,是灌區主要的水源,一旦建成,臺南地區的農田依賴這個水庫供水灌溉,受益非淺。

這邊大修水利,那邊進行了有名的三三制,即三分之一的田地種植水稻,三分之一的田地種植甘蔗,最後三分之一的耕地種植雜糧。

這三種作物的需水量和所需要灌溉的時間各不相同。水稻需水量最大,主要集中在夏季;甘蔗需水時間雖長,卻只在旱季灌溉就可以了;雜糧是不需要怎麼灌溉的作物。將這三種農作物組合在一個灌溉區內,進行輪換種植和灌溉。

這樣,既有米吃,又有重要的甘蔗作物去換白銀,而雜糧比方說紅薯則有高產。

由於規劃得力,大家工作給力,種植的莊稼喜人,豐收絕無問題。

就在大家都很努力的時候,農曆的三月初八,一個討喜的日子,坐鎮高雄的顏常武接到急報,在高雄對出海面上發現四條紅毛番大艦!

現在他一直呆在高雄訓練兵艦,因此接報很快。

這個消息的接力是巡邏的快船和馬匹送來,“現在還不到秋收,荷人就來了?”大家都感納悶,紅毛番無利不起早,這麼早就想來吃甘蔗了,他們成了泰國人了?(變性)

沒說的,趕快備戰,軍港內警鐘長鳴,四條戰艦急急啓動。

軍官和水兵們急奔戰位,因爲軍中律條規定,軍艦在港內,艦員要求基本配齊,時刻保持作戰力。

緊急情況下出動,準備得令人滿意,軍人們各就各位,保持着旺盛的精力。

四艦以慢速前進,很快等來了坐快船而到的顏常武和斯托姆(另外六條軍艦在外海訓練),他們登上了高雄二號,立即升起了代表提督在此的將旗。

然後高速迎向來艦,遠遠地看到了來艦,四對四。

似乎是虛驚一場,對方四條軍艦上系的旗幟是紅十字、白米字和藍底,這是英國人!

“英國人跑來這裡幹什麼?”大家疑惑。

儘管不是荷人,但大家的備戰依舊不敢怠慢,因爲對方編隊中的兩條大艦給人很大的壓迫感:

雙層炮甲板,加上一個前樓和尾樓的大艦,外表有花花綠綠的雕刻裝飾,大家數着炮眼,一、二、三……

每層每側的炮甲板上有13個炮眼,加上前樓、尾樓和露天甲板上的炮位有9個炮眼,那麼火炮的數量達到了26 26 18=70門!

兩條大艦就140門炮,加上另外兩條各有44門炮的五級巡航艦,總共達到了228門火炮。

來個對比,顏常武艦隊中有一艘五級風帆巡航艦,有44門炮,另外三艘是六級巡航艦,都有28門火炮,火炮的數量爲74門,總共爲118門,比英國人少了一倍。

對方越駛越近,定睛看去,人家的炮口比我們的粗哦!

顏常武艦隊炮甲板的炮是12磅口徑,甲板炮是6磅,而人家則應該有了24磅的口徑!

這麼個大艦隊怎麼跑到我這裡的小地方了?

“真見鬼!”顏常武感到了憋屈,有種在廣州對抗英國戰艦的關提督的感覺。

什麼是大炮鉅艦,今天他充分地感受到了!

比你的傢伙大,比你的傢伙粗,比你的傢伙多!

鬱悶!

他對諸人道:“打不過,那就逃,集中兵力再打過,通知岸上準備堅壁清野,我們這邊一打響,立即發警報!”

話音剛落,英國人開炮了!

第2190章 從《三國演義》學到謀朝篡位第1525節 不眠之夜(一)第392節 鎮壓流寇如抱薪救火第398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炮戰第1992節 聰明的葉素甫·烏依古爾第2011節 驚天三炮!第2191章 在閩南第825節 日暮途窮的韃靼人第2節城下之盟第6節日程表第67節 好漢來投第844節 燃燒我的卡路里第326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東南威武!第1584節 奧斯曼人在行動!第1431節 倒想看誰來敲我的頭盔!第1780節 看花花公子很順眼第1612節 銀元砸屎部族去(一)第1286節 王爺威武!第1433節 二殿下你不怕你老孃教訓你嗎?第38節成立東南情報局第1580節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第906節 開國諸事第129節堅定的帶路黨第1997節 大明封刀十年第1698節 《參考消息》僅供參考第76節東南號啓航第1535節 蘇萊曼一世從墳墓裡跳出來第1165節 倭人阿部賢六第965節 移民事宜第430節 大明名人來了!第1687節 往川西去第1002節 糟糕的印度人第1699節 測試第1941節 一首詩,一個故事第1128節 深宮鉅變(一)第553節 在南京之小宛之心第524節 哪裡都有吳三桂!第2018節 奇葩的包頭佬第1620節 倭人的鼻炎第1771節 伊斯坦布爾驚變第1066節 立規矩第1108節 騎兵無用第1506節 三個帕夏的命運第1913節 議破背坡戰術第1843節 中國人在馬爾馬拉海第1902節 血戰不止第510節 顏大少的不滿第1978節 沒有投降的將軍!第540節 怪夢之我不殺東林黨第1045節 抓壯丁第1159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第1272節 賣帝第821節 鳳凰樓坍了第270節此戰最大利是得人心第736節 發盒飯唄第1835節 不能救“高雄197”號艦第492節 類漢高祖不象項羽的顏大少第1393節 你引爆了火山!第751節 殺人質第1066節 立規矩第640節 四大植物助陣第546節 倭殺倭(四)第2039節 參戰的年輕小夥子第530節 開發巴厘島第552節 在南京之面子之爭第1591節 好籤第1872節 陽謀照破城第255節到呂宋之不急第1696節 何定邦的槍法不行第1782節 大維齊爾的不安第1959節 軟硬兼施第1425節 北方無援第304節 趙率教智激吳家父子第1987節 血肉磨坊之莎車第59節搶上風口第447節 她是天上一片雲,我是地上豆腐渣!第199節劉之鳳赴臺第2007節 阿拉法特·謝赫·帕夏退兵第1313節 滅虜會議(二)第198節臺灣設府第1530節 進步的土耳其人!第463節 一舉成名的程敏同學第998節 退伍兵安置的未雨綢繆第854節 展會中第1600節 超級大禮議第1173節 裁撤衛所第2032節 失去的纔是最寶貴的第1619節 老毛子的狂飆突進第327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勝利第1991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672節 情義到,重禮還第1680節 龍脈所在!第1725節 想當醫生的西藏兵第490節 戰線危急第1999節 東南國炮聲正隆第1680節 龍脈所在!第1909節 包頭佬進攻不利第1784節 海濱大道之戰第1069節 風雨欲來的奧斯曼帝國第1436節 張家玉喝多了恆河水
第2190章 從《三國演義》學到謀朝篡位第1525節 不眠之夜(一)第392節 鎮壓流寇如抱薪救火第398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炮戰第1992節 聰明的葉素甫·烏依古爾第2011節 驚天三炮!第2191章 在閩南第825節 日暮途窮的韃靼人第2節城下之盟第6節日程表第67節 好漢來投第844節 燃燒我的卡路里第326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東南威武!第1584節 奧斯曼人在行動!第1431節 倒想看誰來敲我的頭盔!第1780節 看花花公子很順眼第1612節 銀元砸屎部族去(一)第1286節 王爺威武!第1433節 二殿下你不怕你老孃教訓你嗎?第38節成立東南情報局第1580節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第906節 開國諸事第129節堅定的帶路黨第1997節 大明封刀十年第1698節 《參考消息》僅供參考第76節東南號啓航第1535節 蘇萊曼一世從墳墓裡跳出來第1165節 倭人阿部賢六第965節 移民事宜第430節 大明名人來了!第1687節 往川西去第1002節 糟糕的印度人第1699節 測試第1941節 一首詩,一個故事第1128節 深宮鉅變(一)第553節 在南京之小宛之心第524節 哪裡都有吳三桂!第2018節 奇葩的包頭佬第1620節 倭人的鼻炎第1771節 伊斯坦布爾驚變第1066節 立規矩第1108節 騎兵無用第1506節 三個帕夏的命運第1913節 議破背坡戰術第1843節 中國人在馬爾馬拉海第1902節 血戰不止第510節 顏大少的不滿第1978節 沒有投降的將軍!第540節 怪夢之我不殺東林黨第1045節 抓壯丁第1159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第1272節 賣帝第821節 鳳凰樓坍了第270節此戰最大利是得人心第736節 發盒飯唄第1835節 不能救“高雄197”號艦第492節 類漢高祖不象項羽的顏大少第1393節 你引爆了火山!第751節 殺人質第1066節 立規矩第640節 四大植物助陣第546節 倭殺倭(四)第2039節 參戰的年輕小夥子第530節 開發巴厘島第552節 在南京之面子之爭第1591節 好籤第1872節 陽謀照破城第255節到呂宋之不急第1696節 何定邦的槍法不行第1782節 大維齊爾的不安第1959節 軟硬兼施第1425節 北方無援第304節 趙率教智激吳家父子第1987節 血肉磨坊之莎車第59節搶上風口第447節 她是天上一片雲,我是地上豆腐渣!第199節劉之鳳赴臺第2007節 阿拉法特·謝赫·帕夏退兵第1313節 滅虜會議(二)第198節臺灣設府第1530節 進步的土耳其人!第463節 一舉成名的程敏同學第998節 退伍兵安置的未雨綢繆第854節 展會中第1600節 超級大禮議第1173節 裁撤衛所第2032節 失去的纔是最寶貴的第1619節 老毛子的狂飆突進第327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勝利第1991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672節 情義到,重禮還第1680節 龍脈所在!第1725節 想當醫生的西藏兵第490節 戰線危急第1999節 東南國炮聲正隆第1680節 龍脈所在!第1909節 包頭佬進攻不利第1784節 海濱大道之戰第1069節 風雨欲來的奧斯曼帝國第1436節 張家玉喝多了恆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