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低估了朕的本事

明國二七九年六月六日,天色正早,夏日的白天來得尤爲的早。

.

.拂曉的晨光劃破天際,照亮大地,雨季充沛的溼度讓江戶城的早起了大霧,隱藏住了裡面行人的蹤跡。

城門外,一行農戶們安安靜靜地等候着城門打開,好早些將貴人們採買的新鮮果肉菜水等生活物資運送入城。

按照正常的時間,還有一個時辰纔會開城門。

但今天,櫻田門忽然間打開。

裡面,安安靜靜地走出了一行人。這些人身着楠派道場的作訓服,胸前紋着菊花圖案,背後則是寫着一個大大的楠字。

德川賴宣站在城郭的一處酒樓二樓包間裡,將窗戶開了一半,想看得更多,又怕被人發現。

他的身邊,李巖笑道:“大人,這個時候,縱然讓人見到了又如何?這一場風潮涌起,接下來要如何指畫,都由你來揮舞,難道還要繼續怕了他們嗎?”

“我也想不到,竟然會是這樣一個結果啊。”德川賴宣看着源源不斷涌出城門的武士,心肝都在發顫。

與此同時,一匹匹快馬來報。各處城門裡,到處都是涌動的武士。

德川賴宣支持由井正雪,自然是想由井正雪能做出一番事業來。但是,他顯然萬萬不會想到,這一番事業做起來,是這樣一個局面。

“大人,田安門出現武士兩千人……”

“清水門出現武士兩千六百餘人……”

“大人……櫻田門現在出現的武士已經足足三千人了!”

……

一個個探報將消息傳給德川賴宣,讓他驚呆了。

這個感覺好像是自己隨手劃拉了幾顆種子,沒想到竟然長出來了一片森林。最要命的是,這篇森林裡面看起來許多長得還是食人花。

他隱隱感覺到自己可能要對這一回大事失去控制……

離開了大奧,鬆平信綱一個人顯得有些失魂落魄。他這些天都在想着朱慈烺的後手是什麼。

毫無疑問,朱慈烺不是真的來休閒度假的。哪怕有那個心思,也絕不會是最終的目的。

刺過來的利劍無法動搖鬆平信綱的意志,但懸而未決在頭頂時時刻刻都可能掉下來的利劍,卻能讓人陷入精神衰弱。

他知道,這種困惑來自於對未知的恐懼。

戰勝恐懼,只有認識恐懼,接近恐懼,才能徹底戰勝。

鬆平信綱思慮良久,決定既不啓示主公將軍大人,也不大張旗鼓,而是自己一人抵達了朱慈烺的新居所,浦安行宮。

說乾乾,鬆平信綱清晨單獨開了城門出了城,抵達了的浦安宮。

不提一路所見浦安宮如何風景秀麗,建成之速度迅速,鬆平信綱驚訝地發現,自己纔剛剛交了求見的信件得到了渴望而不敢奢望的結果。

“見見他。”朱慈烺竟然答應了。

謎底,似乎即將揭曉。

……

“本以爲,陛下不會見我。”鬆平信綱進入了浦安宮,見到朱慈烺的時候,很是意外。他已經注意到了浦安宮裡嚴密的安保,甚至原本日本方面不願意看到的路軍隊亦是進駐到了浦安宮。

不過,作爲大臣,也作爲武士,鬆平信綱倒是清楚,區區三百人,自衛的性質顯然多餘進攻的可能。

但是,鬆平信綱其實自己也沒有料到,自己竟然會這麼順利見到朱慈烺。

沒有人推脫,沒有藉口,甚至大家的表情都很平靜,對待鬆平信綱沒有什麼特別的心思。

朱慈烺打量着眼前這個男子,這個傢伙算算年紀也不小了。1596年的人,而今五十一歲,但依舊精力充沛,頭髮也不怎麼黑,面容堅毅,透露着心志的堅定。

“有什麼不能見?難道,老閣下還能對朕圖謀不軌麼?”朱慈烺笑着說:“荊軻刺秦,反而賠了燕國。以史爲鑑,想來你不是蠢材。”

鬆平信綱搖搖頭:“日本國豈會做這等卑鄙之事。我只是以爲,陛下既然想要躲個清靜,不會見我。”

政治爾虞我詐,互相捅刀子下黑手,朱慈烺聽說過,也遇到過,哪裡會將鬆平信綱的話當真。

但同樣,朱慈烺的確有些疑惑,或者好鬆平信綱此來的目的:“閒着也是閒着,倒是想看看,老閣下想說什麼?”

“陛下!小臣此來,是爲告誡陛下而來。古有縱橫家,亦有明君仁主。不知陛下,可願意做後者?”言下之意,鬆平信綱顯然是要來做那個縱橫家了。

“有意思。”朱慈烺笑了:“但請直言無妨。”

“日本,不朝鮮。朝鮮雖然豪強並立,但終究爲央集權之國。此前或許孱弱,卻在天朝扶持之下,國王漸漸強盛,訓練兵士,收納關稅,儼然興。這時,只將朝鮮官軍收攏,便可大部平定朝鮮各處之亂。然則,日本的情況實在太不一樣了!”鬆平信綱緩緩道來。

“幕府軍乃是穩固日本政局之基石。一支強盛可以壓倒反叛的幕府軍纔是和平日本的根基之所在。一旦軍權改易,勢必引發內亂。大名見樞勢弱,定然心思並起。日本各地,將再度重歸戰國。千萬生民流離失所,百萬國民生靈塗炭。如此局面,不會利於任何一人。和平的日本,纔是大明需要的日本。因爲,只有和平,才能讓日親善存在意義,讓通商彼此互惠。”鬆平信綱侃侃而談,不僅目光灼灼,也是條理清晰。

朱慈烺聽完,心對眼前這個日本幕府高官倒是多了一點認同。

打着爲對方着想的旗號來勸誡對方,從來都是獲勝的不乏二門。眼前的鬆平信綱雖然各爲其主,卻難得讓朱慈烺覺得他有幾分本事。

但也僅此而已了。

“誰說,一個戰亂的日本,不符合大明的利益呢?”朱慈烺笑了笑,用了一個你還是太年輕的表情說:“多瞭解一些大明的近況,鬆平伊豆守應該不會忘記。平定建奴的戰爭已經過去越來越遠了,蒙古草原偶爾有幾個不聽話的部落,也只需要三五個月,能讓他們從地球消失。曾經的數十萬精銳大軍已經不再具備需要。龐大的軍備……即將淪爲閒置。如果日本需要海量的武裝,所有商人都會如同碰到鮮血的鯊魚一樣,爭先撕咬而來,而這,不會少了大名兒郎。”朱慈烺輕描淡寫地說。

鬆平信綱端正了態度,表情漸漸鄭重。

朱慈烺的回擊當真是恰到好處。

事實,情況也的確如此。國內官那副操行,朱慈烺哪怕再三壓制,還是免不了經常都有人喊出一句馬放南山,卸甲歸田,生怕武將做大。

可惜,舊思路早已過了時候,朱慈烺根本不吃這套。

軍隊依舊發展,只是朝着精兵簡政的方向走去。

畢竟,未來大明在大陸的對手已經幾乎沒有,不需要維持數量的龐大,只需要提高戰鬥力的強大,同時也好擠壓出軍費給水師。

撇去閒話,不管軍隊是否繼續投入發展,都會出現一個問題:武備。

如果卸甲歸田,那自然不用說,堆積在武庫裡的武備是一羣等着腐朽生鏽的金屬品。如果日本打成一鍋粥,那些走私商人肯定還會在生絲旁邊夾帶一副鎧甲,甚至一干魯密銃。

這些都是武庫裡擠壓不值錢的舊貨,但到了戰亂時代,是一個人的全部身家依仗。

顯然,如果日本打起來,對大明一樣有利。

“但接下來一個問題,卻定然是陛下無解之症!”鬆平信綱嚴肅地說。

“願聞其詳。”朱慈烺也配合着嚴肅了一下,只是心顯然不以爲意。

他的底牌很多,但鬆平信綱有多少牌,自己卻猜的差不多。

“流浪武士問題!”鬆平信綱說。

朱慈烺沒有意外,顯然已經料到了他會提出這一點。

鬆平信綱見朱慈烺不爲所動,心道自己是得拿出真材實料了,深呼吸一口氣,開始鄭重以待:“流浪武士問題,乃是日本一處大爲頭痛的問題。這個問題,論及緣由,十分簡單。如同大名每一科進士只有三四百人,而參考貢生卻又數千萬人一般,想要成爲武士,是許多男子一生的追求。但是,武士又哪裡是那麼好當的?當然不是說,是否稱職。而是說,根本沒有機會。一個從道場學成歸來的子弟出了道場會發現,這裡已經不再是戰國時代,一身武藝可以大放光明。在這個時代,已經失去了綻放他們光明的機會……”

很簡單,每年日本那麼多人想要當武士,想要往爬,想要在馬爾薩斯陷阱裡爬去不被餓死。但是……這片土地能夠供養的人終歸是少數的,一定是會有人餓死的。

“如果說,戰亂,會帶來大明的軍械生意,的確是如此。軍械自古都是暴力與剛需的好生計,每個武士都想有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名刀,哪怕傾家蕩產。在這樣巨大的利益面前,是可以讓渡一些因爲戰亂而被破壞的市場。”鬆平信又說。

朱慈烺只是淺笑。

“但是!難道戰爭能讓更多的人成爲武士,讓天下的問題得以解決嗎?絕不!”鬆平信綱緊緊握拳:“哪怕不是批判陰謀者因爲軍火而沾染的骯髒利益,也必須明白,一旦戰亂髮生,生產定然破壞。農夫無法耕作,工人無法生產,一切都將陷入戰火的燃燒之。那時,縱然短時間看似各地都招募武士……但只有持續一年戰亂會發現,日本糧食產量將不斷下跌。那時候,哪怕各地大名再想竭力僱傭武士也會發現,他們沒有糧食了……”

而今的日本,一些地主甚至可以爲了精美的明國商品出賣本寶貴的糧食。

但一旦開戰,所有農業剩餘都將被截留到戰爭的消耗之,總的可供養的人會不斷下跌。

“一旦到了饑荒的地步,整個日本都將陷入動盪。而引發這一切的人……必將受到反噬!”鬆平信綱一字一頓,彷彿帶着詛咒的魔力,威脅着朱慈烺。

朱慈烺也不由讚歎了起來:“能認識到這一步,明白糧食根本性地位,老閣下的治政本領,哪怕是在大明,也屬於一流了,真是不容易呀。”

敵人歸敵人,威脅歸威脅,對方這一番思路,也當真是這個時代頂尖人物的水平。

“陛下誇讚了……”鬆平信綱收斂了神色,卻感覺渾身下都是不對勁的地方。

他本來是想威脅對方,將利弊澄清,這樣一來,很有可能打消掉了朱慈烺對日本人的覬覦。

沒想到,自己威脅發出來,對方竟然是讚美自己。

這算什麼意思?

朱慈烺過於大方?十分自信?

還是說……已經超脫了低級趣味?

定然不會。

隱隱之,鬆平信綱覺得,對方似乎已經認定了勝利必將屬於自己。那是一種對戰敗者的憐憫。

一念於此,鬆平信綱頓時感覺到了恥辱。

“陛下!我想,您還不明白!任何奪取日本軍權的舉動,都必將引發日本的戰亂。火藥桶被點燃,縱然天神,也迴天乏力。爆炸轟鳴會是一地雞毛。一旦日本陷入戰亂的殘破,無數流民流離失所……以我二千萬之民,定然要尋求一個生路。敢問……陛下還記得倭寇嗎?”鬆平信綱不再藏私,跑出了自己最後一張底牌。

歷史的倭寇,說到底是一羣東南沿海的百姓活不下去,這才引發了曠日持久的抗倭戰爭。

如果日本人陷入戰亂,百姓流離失所,沒有生計,那肯定會幹起沒本買賣,來日本朝鮮沿海搶掠。

至於朱慈烺,則是想得更多。

他倒是不怕那些流浪武士當倭寇,還真有點怕一羣老弱婦孺被裝船運到大明去。

既然當天朝國,那要講點臉面,收攏收攏。

可是……難民啊。

一羣仇視自己的難民,一旦到了明國境內會發生什麼?

朱慈烺默默想了想後世歐洲那羣聖母病,感覺一陣蛋碎。

還好,這一回自己的行動註定要讓鬆平信綱失望了。

“鬆平伊豆守的智略果然是不錯的。但恐怕……你低估了朕的本事。”朱慈烺笑容淡淡,眼卻是露着明顯的嘲弄。

第七十四章:德川義直反了第九章:舊黨的野望第十八章:亂戰第六十章:天佑大明的神蹟第十六章:一身傲骨第二十七章:克倫威爾第一章:京師住了外國人第十五章:目標:直搗黃龍 限免加更抵達第一百二十八章:大戰開啓第三十二章:一往無前第99章:3年復遼第十八章:太子講學第五十五章:決戰時刻第一百四十一章:戰略轉進的清兵第四十四章:邊鎮光復第一百一十一章:錦衣衛的關鍵情報第一百三十章:夾擊撫順關第八十四章:神興寺第二十六章:排槍對戰第六十七章:傳我軍令:進攻第九十五章:這是雅克薩第六十一章:爾虞我詐第三十六章:大明希望第十三章:錦衣衛出動第四十三章:最後通牒第一百二十五章:大手筆軍資第三十九章:誤會與補償第十三章:稅警第一百二十九章:美人如玉第八十五章:投筆從戎第三十四章:皇帝的龍旗迎風飄揚第六十四章:一個巴掌一個棗第五十三章:動真格的第十八章:戰果第四十四章:清軍總攻第一百五十七章:激戰抉擇第八十章:第二件神兵利器第七十六章:天子第八十六章:今日之世界第二十一章:年輕人的理想第三章:復社才子改邪歸正第一百零四章:進攻進攻再進攻第五十四章:奇兵突現第一章:天家親情第十五章:塞外第七十六章:天子第二十章:戶部的戰爭第四十九章:張家窯第八十六章:歸服第七十八章:太平洋東岸的中國海盜第四十章:戰、戰、戰!第十章:接觸京派第一百一十八章:政變第六十七章:治國清單第八十三章:升職加官第六章:大新聞第一百五十四章:第一張底牌第五章:一派荒唐第一百五十二章:巧取豪奪第九十六章:隱秘驚天第十二章:朝議第一百二十四章:這大明,是他的天下第二章:帝國的友誼第十章:黃宗羲出手第十七章:火攻日本第三十章:決不屈服的朱慈烺第六十一章:駐朝明軍第二十一章:全球徵稅第四十四章:鍊鐵之法第二十二章:捷報入殿第十六章:給他準備好了棺材錢第六十七章:預備登基第八章:新制度第九十章:治亂循環的陷阱第四十三章:多鐸求和第二十一章:歐洲變了第一百零三章:殖民護衛隊第九十四章:宮內宮外第五十七章:拖天狗下水第十二章:國務諮詢委員會第三十五章:敢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第三十五章:入國子監第36章:東亞唯1強國第一百四十章:地獄無門送虜去第四十九章:御門聽政第十九章:使詐第149章:明軍反包圍第六十八章:盛京亂第一百三十章:出兵第四十三章:右哨的過去第二十八章:士子不風流第一百零七章:時機已到第九十二章:看你乾的好事第九章:紫禁城的雄心第一章:西安裡第四十二章:李香君與君第二十章:馬木留克第五十四章:言出法隨經濟戰第四十六章:初勝第二十八章:嘲諷拉仇恨
第七十四章:德川義直反了第九章:舊黨的野望第十八章:亂戰第六十章:天佑大明的神蹟第十六章:一身傲骨第二十七章:克倫威爾第一章:京師住了外國人第十五章:目標:直搗黃龍 限免加更抵達第一百二十八章:大戰開啓第三十二章:一往無前第99章:3年復遼第十八章:太子講學第五十五章:決戰時刻第一百四十一章:戰略轉進的清兵第四十四章:邊鎮光復第一百一十一章:錦衣衛的關鍵情報第一百三十章:夾擊撫順關第八十四章:神興寺第二十六章:排槍對戰第六十七章:傳我軍令:進攻第九十五章:這是雅克薩第六十一章:爾虞我詐第三十六章:大明希望第十三章:錦衣衛出動第四十三章:最後通牒第一百二十五章:大手筆軍資第三十九章:誤會與補償第十三章:稅警第一百二十九章:美人如玉第八十五章:投筆從戎第三十四章:皇帝的龍旗迎風飄揚第六十四章:一個巴掌一個棗第五十三章:動真格的第十八章:戰果第四十四章:清軍總攻第一百五十七章:激戰抉擇第八十章:第二件神兵利器第七十六章:天子第八十六章:今日之世界第二十一章:年輕人的理想第三章:復社才子改邪歸正第一百零四章:進攻進攻再進攻第五十四章:奇兵突現第一章:天家親情第十五章:塞外第七十六章:天子第二十章:戶部的戰爭第四十九章:張家窯第八十六章:歸服第七十八章:太平洋東岸的中國海盜第四十章:戰、戰、戰!第十章:接觸京派第一百一十八章:政變第六十七章:治國清單第八十三章:升職加官第六章:大新聞第一百五十四章:第一張底牌第五章:一派荒唐第一百五十二章:巧取豪奪第九十六章:隱秘驚天第十二章:朝議第一百二十四章:這大明,是他的天下第二章:帝國的友誼第十章:黃宗羲出手第十七章:火攻日本第三十章:決不屈服的朱慈烺第六十一章:駐朝明軍第二十一章:全球徵稅第四十四章:鍊鐵之法第二十二章:捷報入殿第十六章:給他準備好了棺材錢第六十七章:預備登基第八章:新制度第九十章:治亂循環的陷阱第四十三章:多鐸求和第二十一章:歐洲變了第一百零三章:殖民護衛隊第九十四章:宮內宮外第五十七章:拖天狗下水第十二章:國務諮詢委員會第三十五章:敢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第三十五章:入國子監第36章:東亞唯1強國第一百四十章:地獄無門送虜去第四十九章:御門聽政第十九章:使詐第149章:明軍反包圍第六十八章:盛京亂第一百三十章:出兵第四十三章:右哨的過去第二十八章:士子不風流第一百零七章:時機已到第九十二章:看你乾的好事第九章:紫禁城的雄心第一章:西安裡第四十二章:李香君與君第二十章:馬木留克第五十四章:言出法隨經濟戰第四十六章:初勝第二十八章:嘲諷拉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