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賈涉請辭(下)

待到高懷遠回到城中之後,嶽琨便收拾了一下東西,也不回湖南潭州了,直接輕裝朝鄂州方向而去。

嶽琨對高懷遠可以說是感激萬分,要不是高懷遠這番攛掇的話,他估計還是沒勇氣抗拒父命,老老實實的在潭州混吃等死呢,想想這次碰上這個黃滔,他覺得是他這一生的重大轉折,現在他是兒在外,父命有所不受了!要不然他這身所學,豈不是要白白埋沒於世了嗎?想當年他爺爺岳飛二十多歲便已經是軍中統制,三十一歲便升任爲節度使一職,臨死之前更是做到了樞密副使一職,他不指望能超過當年爺爺的功績了,起碼也要在軍中混個統制乾乾,再讓天下人知道他是岳飛之孫,省的辱沒了爺爺的名聲!

而他看過了高懷遠給他準備的行禮之後,更是大爲感激,高懷遠送他的這個包裹之中,除了換洗的衣物之外,還給他準備了上好的肉脯等物,供他在路上充飢,另外還給他準備了五十貫會子,放在包裹之中讓他充當路費,雖然他身上也有些錢,但是他知道這是高懷遠對他的心意,所以也就笑納了這些東西,心裡記下了高懷遠的恩德,想着有朝一日另求相報吧!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懷中這幾封信正是這個黃滔所寫,落款的那個高懷遠纔是這個黃滔的真名罷了!

清明節剛過,高懷遠便突然間收到了一大堆意外的消息,一是從北方傳來消息,說蒙古國的木華黎病死,本來木華黎這些年來,一直在替成吉思汗經營中原以北的地域,主持率軍攻打金國,他這些年一改當初成吉思汗的策略,改變了對金國的對策,改變以前肆意殺掠和奪地不守的慣例,利用矛盾,收降大批地方武裝首領爲其守城奪地,併發揮蒙古軍善於突襲和野戰之長,進取遼西、河北、山西、山東各地數十城。

去年他親自率軍主力西取鳳翔,圍攻月餘不下。於是年後便渡黃河至聞喜(今屬山西聞喜縣),結果病卒于軍中,是年五十四歲。

這對金國來說無疑是件好事,又讓金國得以喘息一段時間,並且出兵再次攻取了河中地區,討了一個小便宜。

但是高懷遠知道,木華黎死後,蒙古成吉思汗方面,照樣不會放棄對金國的征伐,定還會換人,繼續攻打金國,眼下已經是嘉定十六年了,估計金國也已經是秋後螞蚱蹦躂不了幾天時間了。

這個消息對高懷遠來說,也不算是什麼太震撼的消息,木華黎總是會死的,金國也總是會滅的,他只需要知道就行,反正他現在也影響不了蒙古國那邊什麼事情,所以得知之後,他便放下了這個事情。

接着第二個消息就是京東路那邊出了大事,就是時任淮東制置使的賈涉突然間向朝廷提出了辭呈,想要辭去淮東制置使一職,告老還鄉回到臨安。

這件事就干係到了高懷遠了,高懷遠聽聞之後,立即令賈奇收集這段時間有關京東於淮東的各種信息,加以分析。

去年年前,赴大同的飛虎軍奪佔了京東海州,並被任命爲京東巡檢,堂而皇之的佔據了京東大片土地,還取得了海州和日照兩個出海口,使之和宋朝內地的聯絡不必再經過楚州,受駐守楚州的李全親信勢力的盤剝,如此一來暗中加速了壯大。

而賈涉這次辭職,顯然和他這幾年經營淮東、京東等地的事情分不開關係,賈涉以及宋朝君臣始終不相信忠義軍以及京東的這些義軍首領,始終在使用一手招安,一手分化的策略,想要吞下這些義軍,最終達到控制京東路一帶的目的。

但是眼下看來,他們這種方法已經是大錯而特錯了,他們不但沒有能控制住京東的局勢,反倒令原來的紅襖軍諸路義軍的首領之間分崩離析,各自爲政,形成了以李全爲首的軍閥割據的局勢,忠義軍這邊的地盤有莫名其妙的被突然崛起的一支飛虎軍奪佔而去,名義上飛虎軍也已經歸順了朝廷,但是卻等於是歸附了李全,這令賈涉無法接受眼下的這個局面,於是心灰意冷之下,加上身體有病,於是便提出了辭職,想要回到臨安養病。

這件事對於高懷遠來說,是件非常值得關注的事情了,眼下京東東路那邊基本上形成了四支力量,其中最大的一支力量算是李全的青州軍,其次是就是盤踞在邢臺、德州一帶的張、林所部,再者就是原屬李全麾下的彭義斌所部,最後就是他的付大全的飛虎軍,這四支力量基本上將京東東路一帶劃分成了四塊,其中當然是李全最爲強大。

這段時間以來,京東東路那邊可以說是局勢紛雜萬分,

先說那個張-林,張-林原本也是紅襖軍義軍中的一支強兵,和李全關係還算是不錯,曾經和李全合兵一處,多次擊敗東平一帶的金兵,大大打擊了金國在京東一帶的力量,張-林也獲得了邢臺、德州一帶轄地。

但是沒想到的是李全有個兄長,名叫李福,嘉定十四年間,李全以膠西(今山東膠縣)地處南北商業、交通的衝要之地,便使他的兄長李福守據膠西。

起初李全誘商人至山陽(今江蘇淮安),以他的舟師將這些商人的貨物俘獲,然後沒收了這些商人一半貨物,然後使商人自淮河轉至海州,然後再經海州至膠西。結果是惹得不少商賈傾家蕩產,大大打擊了商人在京東一帶經商的熱情,這對當地的經濟也造成了很大的打擊。

李全的那個兄長李福更是貪鄙的厲害,竟規定往來商人皆須用李氏舟、車,然後收一半的稅,然後讓商人往金諸郡貿易。其實說白了就是通過收取高額稅金,強買強賣,並且夥同一些不法商販,利用他們的軍方身份,和在宋金蒙之間進行大肆走私活動,對京東一帶的經濟造成了很大的打擊,以至於許多商人不得不放棄到京東一帶經商,造成京東百業蕭條,而說白了李全現在已經成爲京東官方的走私集團了。

第16章 烈火第117章 血戰突圍第1章 烏雞變鳳凰第14章 暗流涌動第74章 舊部的牴觸第261章 兩雄相遇第157章 爭奪甕城第3章 大金名將第19章 啓程第264章 激戰第285章 人頭攻勢第309章 投機者第37章 功成第104章 決勝3第193章 再戰甘泉第11章 臨安第2章 以拳服人第73章 火箭飛昇第30章 楊氏訓子第70章 獻寶第30章 侍衛親軍步軍司(下)第11章 臨安第154章 極其憋屈第235章 會師第24章 飲宴(上)第85章 路遇故交第16章 好勇鬥狠(下)第372章 京東駐屯軍第33章 夜審第7章 淫亂的高府第49章 陽奉陰違第180章 餘太醫第一百九十七八章 下作第11章 露餡第372章 京東駐屯軍第113章 太子闖關第131章 出使吐蕃第4章 兵發襄陽第35章 兄弟第106章 軍中論戰第185章 心事重重第255章 美中不足第46章 意外第115章 外城有變第79章 截殺第107章 陷陣甲第205章 河中府解圍第33章 夜審第39章 暗算第222章 左相第57章 皇后壽禮(上)第33章 豐原布莊(下)第10章 抉擇第36章 悔第291章 營救第209章 意外受阻第90章 讒言第166章 再世奸商第63章 平地驚雷第65章 壽宴(下)第140章 勸降第264章 激戰第158章 趙竑的悲哀第191章 師妹第84章 慘烈搏殺第1章 烏雞變鳳凰第30章 棍棒相迎第317章 春色第45章 偷人第185章 揮師北伐第323章 兇悍第203章 以暗制暗第27章 蓬州兵亂第343章 突擊第228章 受命起兵第78章 前村第344章 地雷第123章 天子第42章 中伏第254章 損招第161章 接收第362章 殘兵敗將第128章 胡魯刺的命數第237章 一曲高歌第171章 戾氣第43章 人各有志(上)第122章 首戰告捷第66章 京東有變(上)第147章 偷渡第189章 北伐炮聲第195章 河中府第134章 意在秦鳳第5章 臨潁會戰1第54章 臥虎莊第107章 陷陣甲第285章 人頭攻勢第43章 震撼第32章 縮小範圍(下)第29章 巡視楚州第277章 積極備戰
第16章 烈火第117章 血戰突圍第1章 烏雞變鳳凰第14章 暗流涌動第74章 舊部的牴觸第261章 兩雄相遇第157章 爭奪甕城第3章 大金名將第19章 啓程第264章 激戰第285章 人頭攻勢第309章 投機者第37章 功成第104章 決勝3第193章 再戰甘泉第11章 臨安第2章 以拳服人第73章 火箭飛昇第30章 楊氏訓子第70章 獻寶第30章 侍衛親軍步軍司(下)第11章 臨安第154章 極其憋屈第235章 會師第24章 飲宴(上)第85章 路遇故交第16章 好勇鬥狠(下)第372章 京東駐屯軍第33章 夜審第7章 淫亂的高府第49章 陽奉陰違第180章 餘太醫第一百九十七八章 下作第11章 露餡第372章 京東駐屯軍第113章 太子闖關第131章 出使吐蕃第4章 兵發襄陽第35章 兄弟第106章 軍中論戰第185章 心事重重第255章 美中不足第46章 意外第115章 外城有變第79章 截殺第107章 陷陣甲第205章 河中府解圍第33章 夜審第39章 暗算第222章 左相第57章 皇后壽禮(上)第33章 豐原布莊(下)第10章 抉擇第36章 悔第291章 營救第209章 意外受阻第90章 讒言第166章 再世奸商第63章 平地驚雷第65章 壽宴(下)第140章 勸降第264章 激戰第158章 趙竑的悲哀第191章 師妹第84章 慘烈搏殺第1章 烏雞變鳳凰第30章 棍棒相迎第317章 春色第45章 偷人第185章 揮師北伐第323章 兇悍第203章 以暗制暗第27章 蓬州兵亂第343章 突擊第228章 受命起兵第78章 前村第344章 地雷第123章 天子第42章 中伏第254章 損招第161章 接收第362章 殘兵敗將第128章 胡魯刺的命數第237章 一曲高歌第171章 戾氣第43章 人各有志(上)第122章 首戰告捷第66章 京東有變(上)第147章 偷渡第189章 北伐炮聲第195章 河中府第134章 意在秦鳳第5章 臨潁會戰1第54章 臥虎莊第107章 陷陣甲第285章 人頭攻勢第43章 震撼第32章 縮小範圍(下)第29章 巡視楚州第277章 積極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