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零二章 相王

bookmark

周文是陳郡最有名望的賢人,號稱天下無不知之兵書。

他早年做過項燕的視日官,後又受項燕舉薦,做了春申君黃歇的門客。

再後來,春申君獲罪生死,周文回鄉隱居,住在陳縣遠郊的一處小裡當中,躬耕自守,不問世事。

陳勝不止一次聽聞過他的大名,卻從不曾想過,如此大賢會來幫助自己造反。

難道說……自己真是天眷之人,連世上賢者都看出來了?

陳勝喜難自禁,忙領着吳廣往轅門去迎賢,不一會就見到了五十郎當,長髯仙風的周文。

普一見面,周文長身作揖:“視日小吏周文,拜見公子!”

“公子?”陳勝愣了一下。

吳廣敢緊湊上來:“武安君!”

陳勝恍然大悟,哈哈一笑,遮住尷尬:“周師過譽也。想勝翁媼早逝,做過僱農,賈過事務,爲了生計,這世間卑鄙事皆經歷過,如何敢稱公子……”

周文淡淡搖頭說:“虎或落平陽,龍可潛深淵,然天貴之人貴在血脈,卻不在過往。公子能今日之名業,便是老尊上聽聞,亦會欣慰的。”

“欣慰?我連這小小的陳縣都取不下,何時才能接過翁之衣鉢,光復大楚,覆滅暴秦?”

“區區陳縣不足爲慮,文今日所來,願將此城雙手奉上!”

次日復戰,暴民的戰術依舊拙劣,甚至比前幾日更拙劣。

在接連兩次攻城不果後,縣丞庸在城頭觀望,似乎隱約看到暴民陣中起了衝突。

不一會兒,衝突平息,偌大的軍陣分四股星散,就像是內訌之後,分道揚鑣。

縣丞庸以爲有詐,命各門謹守,不可妄出,轉頭又喚來幾個親信,命他們偷出城去,尋機抓幾個舌頭回來拷問。

親信們自西城而出,繞個大圈,很快就就看到三五暴民在道邊的野林休息,已經遠遠脫離了大隊。

他們一番合計,突然殺出,掉隊的暴民措不及防,大部分丟盔卸甲而逃,只餘下兩個傷了腿的被抓了正着,扭送到縣丞庸面前。

縣丞庸命人拷問。

慘烈的刑罰持續半日,兩個舌頭在斷氣之前終於鬆了口。

原來軍中糧草盡了。陳勝不滿吳廣庸碌,把一切過錯都怪在吳廣頭上。他自昨日起趕到軍中,逼着吳廣立下軍令,不勝即死。

然而吳廣依舊沒能撼動陳縣的城防。

吳廣敗戰,陳勝就有了理由殺他,可吳廣不願等死,便鼓動親信分裂,意欲脫軍自立。

此事令陳勝怒極,他命田臧、李歸領兵絞殺吳廣,誰知二人抗命不遵,既不願殺吳廣,又不願攻陳勝。

於是乎,暴民四分。

陳勝眼見事態再無轉寰之餘地,只得帶兵回返柘縣。

可是大軍糧草輜重消耗殆盡,幾位首領又在人前演出此等醜事,暴民軍中士氣成災,僅僅行出三十餘里,班師便成了潰退。

這兩人就是從陳勝軍中脫離出來的逃兵,聽說他們逃亡時,兩萬多的大軍已經只剩下三千餘人……

縣丞庸的心思不由活絡起來……

這一次陳勝、吳廣作反,聲勢浩大,殺官裹民。郡三官丟下牧地心懼而逃,便是以後回來,也難逃一死的結局。

可他是有功的!

臨危受命,保境安民,屆時大秦論功行賞,三官之中,必定會有他的一席之地。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因爲兵力有限,這些天他殺敵着實不多,若想要一步登天,升至郡守,這個功勞大大不足。

要是再加上匪首陳勝的人頭……

縣丞庸按奈住激動,沉聲喝問:“逆賊陳勝,現在何處?”

“小的們逃亡時,曾聽聞將軍……不,陳勝小人要去譙門休整。至於他們現在何處,小的……小的實在不知!”

“譙門……”縣丞庸捋着鬍鬚,揮手令親信斬首。

兩聲慘叫過後,眼盯着死不瞑目的人頭,他問親信:“此二人所言,可能聽信?”

親信諂媚說:“尊上,若是行計,他們必覈對口令,有問必答,如何會說出不知之言?”

“頗爲有理……”縣丞庸認同地點頭,下令守軍飲食休整,待夜出征。

夜,他將四千人離城追擊,至譙門左近的一處谷地被陳勝大軍合圍。

月光之下,陳勝在前,田臧、李歸左右夾擊,縣丞庸苦戰一夜,全軍盡沒。

另一頭,吳廣一槍回馬殺回陳縣,趁着夜色登城奪門,陳縣告破。

陳勝據入陳縣,號令召三老、豪傑聚會。

周文領文武奏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爲王。”

陳勝乃立爲王,定國號張楚,都陳埕,論功行賞,封吳廣爲假王,周文拜將,田臧、李歸等皆爲校尉,軍前聽令。

至此,這個假借項燕之名,出身貧寒的浪蕩子真正憑藉一己之力撬動了大秦的天下。

天下豪傑紛紛效仿,皆以應陳勝之名,斬殺牧官,揭竿起兵。

九月,項梁斬會稽郡守,以項籍爲裨將,領江東悍勇八千奪下全郡,自稱郡守。

同九月,芒碭山賊劉季將十六人下山,計奪沛縣,斬縣令,收子弟三千衆,自號沛公。

魏公子寧陵君無咎投陳勝,陳勝不用,卻以無咎重謀周市伐齊。周市領兵千餘而出,一路聚兵,大秦守齊諸官皆不能敵。

田譫號召鄉里自保,三戰連勝遠逐周市。在臨淄,他手執齊王劍復立齊國,稱王,齊地皆俯首。

周市遠遁,以萬人殘軍攻伐魏地,俱克,將領欲其稱魏王,周市不許,三請而迎回公子無咎,魏王乃立。

得周文謀,陳勝以吳廣爲帥,將田臧、李歸、韓廣三部攻三川郡,至滎陽。李斯之子李由爲三川郡守,死戰不退。

吳廣不能破,乃名韓廣北上往趙地掠糧,趙公子安陽君柏乃反。

趙柏在安陽稱王,以張耳、陳餘爲相,彭越爲將,兵發邯鄲,進逐韓廣。

大軍所過之處,百姓殺官景從,至邯鄲城下時,已聚起十五萬人馬。

韓廣膽寒,望風而逃,被彭越於朝歌截住退路,一戰斬首三萬餘,殘部急逃向北。

趙柏在邯鄲城下拔劍蹬馬,單騎而進,戍卒斬殺郡守,洞開城門,趙柏遂定都邯鄲。

韓廣逃北,舊燕豪傑迎之,乃勸誡曰:“楚已立王,趙、齊、魏又已立王。燕雖小,亦萬乘之國也,願將軍立爲燕王。”

故韓廣自立爲燕王,定都於廣陽,燕地乃平。

短短兩月之間,大秦分崩離析,十年之功一朝反覆。

眼見齊楚趙魏燕皆迎其王,張良便爲韓公子信謀:“韓國弱小,不可獨王,如今天下皆王,請主公爲韓王。”

公子信不納,請橫陽君成爲王。成即請陳勝相扶,立韓王,定韓地。他聽聞張良之謀,深恨且懼,乃命左右殺公子信與良。

張良得信人報警,只得鬱悶地領着公子信流亡出逃。

逃亡途中,公子信問道,張良又說:“今天下已立,六國互王,且多與陳勝有舊。可爲主公依生之地僅有四處,齊王譫、趙王柏、會稽項梁、沛縣劉季。”

“我等往何處爲佳?”

“此四人中,齊王與墨家親近,趙王與李恪親近,俱不可久憑。項梁大度,然范增小人,項籍魯莽,亦不可取。爲今之計,沛公爲佳也。”

公子信皺了皺眉:“沛公,此人是否……”

“主公想說他粗鄙吧?”張良輕聲一笑,“粗鄙之人天下不助,而你我助之,此雪中送炭,必能得其重用。主公以爲然否?”

第二十一章 偰字紋心第五二五章 庫不齊的義渠王第六五四章 人之將死第二四四章 人盡皆知第三八八章 牛頓力學原理實驗第三九八章 仙境?還是蒸朋?第一八零章 明恥教戰第二七三章 暗度陳倉第四三九章 不由己第二七八章 豪傑末路第七三三章 死戰之二,北軍威武第七八一章 澠池會之四,首日第一五零章 暴民之蹤第一二二章 蓋均無貧第六六四章 人心惶惶第三三零章 信義季布第一八三章 任重道遠第六七零章 師出有名第五八一章 五行靈動術之二,入水不濡第四章 助我做鐮第一二一章 務實媚上第五七七章 韓信遊商第六七八章 陳涉、吳廣第五三三章 霸下奪志第四九二章 羣英匯聚第三二一章 朝堂之辯第二零八章 呂雉之心第六三二章 虛設旗幟第五五四章 焚書第七九四章 澠池會之終,生機第二三五章 獏行之戰第六九八章 羣雄第三十九章 明火執鐮第七零零章 有去無回第二一八章 生死追擊第二二二章 家臣蛤蜊第四六一章 大朝會第七零一章 傻子笑憨子第二一三章 死地脫生第六八二章 長子當王第一八九章 錦衣還鄉第七二四章 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第二一九章 墨者登場第六五二章 野望西北第七六零章 武關之二,平平無奇第三二六章 儒與墨的進食之辨第二三三章 墨帖再現第三八三章 安陽君歷險記第七四四章 雍軍的七寸第五三一章 朔方之富,非夏之富第五三七章 磴口第六四八章 鋒銳如劍第六七九章 大逃亡第七零七章 雖死無怨第二零二章 同居時代第五七二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五,玄鳥第六八零章 僭越第四五五章 墨家險將亡第七四二章 死戰十一,奪魄之陣第七一三章 步子諸強第一四零章 情濃於血第九章 糙漢不糙第一八八章 嫉惡如仇第五章 天下苦秦第六三七章 各出手段第五七九章 仙術與巫術的區別第一四一章 正廳之爭第四四六章 三女同迎第五四三章 大蒐田獵第五八二章 五行靈動術之三,真人貞寶第七八九章 澠池會十二,砥柱第五六三章 儒生之算,六國之願第一七九章 劍名遂願第三二四章 目標,楚墨!第二八二章 帝王之心第四零九章 項籍說話就是有道理第六五二章 野望西北第三十九章 明火執鐮第五五三章 呂雉有孕第二七七章 饋贈四寶第三零三章 陳平分肉第七零六章 文鬥,武鬥第六六五章 約法三章第二零六章 陰陽神爐第六五零章 聖躬安第五八四章 五行靈動術之五,活牲嘗藥第五四九章 秩!兩千石!第十七章 老而不死第六七一章 內憂生第五一三章 大秦自有國情在此第五九四章 李恪有後第四九九章 兄弟第三一七章 墨家當興第九章 糙漢不糙第四五五章 墨家險將亡第三三七章 又是張良第七五零章 暮氣第六七二章 權臣論第四九一章 商山有四皓第三四八章 夏無且
第二十一章 偰字紋心第五二五章 庫不齊的義渠王第六五四章 人之將死第二四四章 人盡皆知第三八八章 牛頓力學原理實驗第三九八章 仙境?還是蒸朋?第一八零章 明恥教戰第二七三章 暗度陳倉第四三九章 不由己第二七八章 豪傑末路第七三三章 死戰之二,北軍威武第七八一章 澠池會之四,首日第一五零章 暴民之蹤第一二二章 蓋均無貧第六六四章 人心惶惶第三三零章 信義季布第一八三章 任重道遠第六七零章 師出有名第五八一章 五行靈動術之二,入水不濡第四章 助我做鐮第一二一章 務實媚上第五七七章 韓信遊商第六七八章 陳涉、吳廣第五三三章 霸下奪志第四九二章 羣英匯聚第三二一章 朝堂之辯第二零八章 呂雉之心第六三二章 虛設旗幟第五五四章 焚書第七九四章 澠池會之終,生機第二三五章 獏行之戰第六九八章 羣雄第三十九章 明火執鐮第七零零章 有去無回第二一八章 生死追擊第二二二章 家臣蛤蜊第四六一章 大朝會第七零一章 傻子笑憨子第二一三章 死地脫生第六八二章 長子當王第一八九章 錦衣還鄉第七二四章 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第二一九章 墨者登場第六五二章 野望西北第七六零章 武關之二,平平無奇第三二六章 儒與墨的進食之辨第二三三章 墨帖再現第三八三章 安陽君歷險記第七四四章 雍軍的七寸第五三一章 朔方之富,非夏之富第五三七章 磴口第六四八章 鋒銳如劍第六七九章 大逃亡第七零七章 雖死無怨第二零二章 同居時代第五七二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五,玄鳥第六八零章 僭越第四五五章 墨家險將亡第七四二章 死戰十一,奪魄之陣第七一三章 步子諸強第一四零章 情濃於血第九章 糙漢不糙第一八八章 嫉惡如仇第五章 天下苦秦第六三七章 各出手段第五七九章 仙術與巫術的區別第一四一章 正廳之爭第四四六章 三女同迎第五四三章 大蒐田獵第五八二章 五行靈動術之三,真人貞寶第七八九章 澠池會十二,砥柱第五六三章 儒生之算,六國之願第一七九章 劍名遂願第三二四章 目標,楚墨!第二八二章 帝王之心第四零九章 項籍說話就是有道理第六五二章 野望西北第三十九章 明火執鐮第五五三章 呂雉有孕第二七七章 饋贈四寶第三零三章 陳平分肉第七零六章 文鬥,武鬥第六六五章 約法三章第二零六章 陰陽神爐第六五零章 聖躬安第五八四章 五行靈動術之五,活牲嘗藥第五四九章 秩!兩千石!第十七章 老而不死第六七一章 內憂生第五一三章 大秦自有國情在此第五九四章 李恪有後第四九九章 兄弟第三一七章 墨家當興第九章 糙漢不糙第四五五章 墨家險將亡第三三七章 又是張良第七五零章 暮氣第六七二章 權臣論第四九一章 商山有四皓第三四八章 夏無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