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九章 愣頭青,們

日落,戰畢。

鏖戰整日,浴血的秦軍丟下滿地殘屍,如潮水般撤回了營房。

邯鄲城門隨之大開,有一隊隊輕兵推着板車魚貫出來。

他們在戰場上收集衣甲、箭矢、兵刃、木石,無論好的壞的,能使的不能使的都一股腦運回城中,分揀之後再作用途。

他們也收集屍首。

趙人的屍骨會被集中火焚,任骨灰隨風飄灑,迴歸大地。而秦人的屍骨則會被遠遠地丟作一堆,待太陽下山後,再由秦軍的收屍隊運送回大營處置。

這是一種樸素而古老的戰場禮儀,既能維護死者的尊嚴,又能避免瘟疫的發生,而那些亂七八糟的軍資器物則是對守城方付出勞力和心力的一種報酬。

李恪就缺少這種戰場禮儀的俗約教養,因爲它們不會被記在書裡,只通過口口相傳的模式一代代繼承下去。

今日的戰鬥打得極爲激烈。

七輪攻守,環環相扣,馮劫吃了一次暗虧,只那一次,就丟了足足一千三百多條性命。

自那以後,馮劫更加小心謹慎,再沒有讓王離突襲得手,至戰後統計結算,趙軍死傷四千七百餘,其中戰死者半數,戰死當中,又有八成都是新丁。

這大概可算是一份合格的答卷。

聽完彙報,他下令加強夜間守備,排好輪替,這才拖着疲憊的軀體下城,準備洗漱一番,去拜會滯留在宮中的曲陽夫人。

一個時辰以後,洗漱一新的馮劫步入王宮。

“臣,請太后安。”

曲陽夫人微微一福,淺笑回禮:“相國亦安。”

“夫人,王上可是離城了?”

“從城上下來,王上便從宮中的密道走了。那密道盡頭設在城北一處疏林當中,左近又有大將軍親自接應,定能夠安然無恙。”

馮劫長舒了一口氣。

這一次守城,趙柏本意親自坐鎮,與馮劫共擔誘餌之責。

馮劫和張耳肯定不能答應這種瘋事,好說歹說,才讓趙柏同意在亮相以後便偷出城。

王宮有密道通往城外,出口的設置也隱秘,趙廷上下所知者不超過五人。

最重要的是,趙柏自小闖蕩天下,對於化妝、潛行、跑路等事都有充足的經驗,且與彭越配合默契。

北門不是秦軍的主攻方向,城外只有兩萬來戰兵,必定不能監控四方,有足夠的空隙讓幾十人的小股人馬鑽出包圍,逃出生天。

所以馮劫纔會同意這種冒險的舉動。

趙柏在攻守第一日亮個相,接着便換上替身,魚目混珠。唯一的意外就是曲陽夫人,她怕秦人有奸細混在邯鄲,看破趙柏的替身身份,堅持要親自陪在替身身邊,以此來增加趙王守國都的可信度。

除了感動,馮劫還能說什麼呢?

唯有克盡臣禮!

他嘆口氣:“太后,臣仍是那個意思,城中有臣一人足以,太后千乘之軀,不該赴險。”

曲陽夫人笑着搖頭:“相國可知,你懸在旗杆上的那具無頭屍體是誰?”

馮劫楞了一下:“他就是個失職的令兵,莫非身份還另有玄機?”

“他是左師午的幼子,名祿,雖說是下妻庶出,但因爲文武皆優,一貫得午卿喜愛。”

“左師午?”馮劫驚訝地挑了挑眉。

左師是趙國的官職,負責爲王提供建議,屬於近臣謀官,但馮劫入趙才幾日就遇上章邯攻趙的大事件,至今也沒機會和趙國的百官熟絡,自然也不認識這個趙柏的近臣。

“看吧,我在城中還是能稍助相國的。”曲陽夫人掩着嘴輕笑,“左師午者,嬴姓,趙氏,論起出身亦算得上宗室。不過他家血脈疏遠,列在幾代庶出之外,早已不入族譜。他能在朝中爲左師,只因爲他是右丞相耳的門客,而且深得耳卿信重。”

“那午君竟是右丞所重之人?”

“耳卿此番肩負重任,遠襲敖倉,隨身只帶了兩位門客,貫高、趙午,你說他是不是耳卿信重之人?”

馮劫覺得有些頭疼。

開戰第一天,他含怒殺了個失職的令兵,不成想居然會是趙國左師的愛子。而且那左師好死不死,剛巧還是右丞相的親信。

這不是莫名其妙結仇了麼?

邯鄲的封鎖並不嚴密,若是此事傳出去,壞了正事……

馮劫越想越鬱悶,忍不住搖頭嘆氣,曲陽夫人看在眼裡,不忍心再逗老實人,就出聲說:“相國權且安心,左師午家室皆在邯鄲城中。我聽聞此事後就召見了他的嫡妻楊氏,面授機宜。楊氏回去後,已經將午的下妻杖斃了,還搜出了祿通敵的罪證,我已經命人將楊氏的私信和那些罪證送去給耳卿了。”

馮劫聽得一愣一愣,完全猜不透這裡頭又藏着什麼玄機。

“罪證是我命人僞造的。”曲陽夫人嘆了口氣,“我告訴楊氏,祿擅延軍令,乃至千餘將士慘死。你在他身上搜出此通敵之證。楊氏善妒,早就恨祿奪了她親子的喜愛,所以……”

“夫人因何如此助臣?”

“武安君不是說了麼……你在,我兒便有一條後路在。我也是如此認爲的。”

……

西門,前營,王離意氣奮發回到營中,命令軍卒飽食,以備夜戰。

這是他從軍以來打得最酣暢淋漓的一場仗,他與馮劫各出策謀,你來我往,不分伯仲。

可他還是略勝了一籌。

馮劫一次小小的失誤被他抓住,此後便一直落在下風。

這一仗,秦軍死傷不足萬人,其中戰死者僅有三千,卻少說換來趙軍五六千人的傷亡,何其盡興也!

他回味着戰事的經過,一入營,便看到章邯的親兵正在章邯身後集結,便迎上去。

“上將軍欲回大營否?”

章邯點點頭:“營中還有諸多雜事未理,便不等將軍夜襲的結果了。”

王離的瞳孔猛就一縮:“上將軍從如何看出我將夜襲?”

“戰至酣時,軍心必馳,不食,食則生厭。然夜戰早食。”章邯輕聲背了一段兵法,說,“此司馬客卿《教子書》中所言。《教子書》抄錄於博士署中,將軍讀過,我亦讀過。”

王離冷臉哼出一聲:“那上將軍再猜猜,我欲何時夜襲?”

“將軍怕是想在雞鳴未半夜襲邯鄲,先以勇士攀城,再降下繩索,畢竟今日戰得久了些,將軍又不曾動用軍器,大弩經過連番踩踏,留在城上的已不多了。”

王離難以置信地看着章邯:“上將軍以爲,此番夜襲可能有斬獲?”

章邯想了想,認真搖頭。

“爲何?”

“才至下市,將軍就命後營搭竈生火。那時戰事未止,滿營的炊煙想是都落在馮劫眼中。《教子書》乃勳貴必讀之物,你讀過,我讀過,馮劫亦讀過。”

“可他豈能也如上將軍般猜出我夜襲的時辰?”

“他不需猜出來,只需備下四個千人兵隊,每個時辰一次輪替,足可保西城無虞。”

“那……我是否還要發起夜襲?”

章邯又點頭。

“可有良策?”

章邯擡手指向戰場:“看到那處隱線了麼?弩士在那兒杵了一日,一躺之地的草都被壓平了,與兩側皆略有不同。將軍認住此線,讓白日參與過戰事的弩士全部上去,不必掌火就能輕易回到八百步距離。”

“之後,將軍只需選出幾個技藝最精的,讓他們按着白日的舉臂,其他人一個個效仿,與他對齊,然後射足三輪,城上便難有活口。覆殺之後,你以三五千人藏身於百步之外,及時登城,則西城可下。”

王離聽得瞠目結舌,忍不住反駁:“上將軍,今日天上多有陰雲,夜來無月!”

“無月此計纔有勝數,若是月明,襲城作甚?”

第十章 脫粒機械第三一四章 三子的明悟第二十章 珍饈美饌第五三六章 牧野棋局,成王敗寇第九章 糙漢不糙第五零六章 我要庫不齊第六一六章 雖死地而上命之第六六零章 穀道聽宣第六九八章 羣雄第五九四章 李恪有後第六二八章 轉帆延城第三二四章 目標,楚墨!第五三六章 牧野棋局,成王敗寇第三七六章 執法需公正第八十四章 水車之益第五八一章 五行靈動術之二,入水不濡第二六三章 調虎離山第六二零章 徐徐而敗第三零六章 學有成,世揚名第五零五章 時不我待第四零九章 項籍說話就是有道理第四二六章 夜伏於林第三零五章 莫爲與或使第四十六章 虎皮裲襠第七八九章 澠池會十二,砥柱第四八三章 陽周規劃,三農一賈第七六九章 武關十一,墨軍,殺第一九二章 翠竹仙釀第五八九章 庫不齊霸主之戰第五三六章 牧野棋局,成王敗寇第一四八章 飲茗雅事第三三六章 慎行說宋玉第二七二章 堂堂之兵第四二八章 鍾離說彭越第四八三章 陽周規劃,三農一賈第三一六章 得中原者得天下第一八二章 解帶爲城第三七零章 賢人居於賢水第二八四章 霸下第六八三章 背刺第四七零章 鉅子的底氣第五八一章 五行靈動術之二,入水不濡第六七六章 胡亥來晚了第二二三章 三墨之爭第四十章 天兵下凡第五一五章 星星之火第八十一章 沒完沒了第一六零章 宦海沉浮第二十六章 劫匪下山第十二章 心腹之人第一六二章 利慾薰心第二十六章 劫匪下山第一四四章 三角函數第一五八章 扶蘇音信第二零一章 漢之廣兮第二七零章 奪軍殺將第七三二章 死戰之一,鄙視鏈第一三二章 官肆健奴第二八二章 帝王之心第三三八章 會於寢浦第四二零章 齊王墮落了第一五五章 國尉輔臣第三八二章 宴無好宴,客無佳客第六零八章 風滿樓第十二章 心腹之人第七三零章 天府第五十一章 出殯進山第七二七章 兩難第十三章 流言四起第二四三章 劍指同袍第四八六章 意料之外的訪客第五二八章 金銀二冊,李恪從軍第四三三章 討人嫌的別人家的孩子第一五八章 扶蘇音信第一零二章 言語折磨第二二二章 家臣蛤蜊第三七六章 執法需公正第二六二章 烈焰焚城第七五五章 七封秘詔第一七一章 收攏人心第五八二章 五行靈動術之三,真人貞寶第三九四章 沛縣無賴子第五五二章 莫府是怎麼組成的第二三六章 覆滅之局第三九三章 亡秦者胡第五五六章 辦着辦着就有了第一八零章 明恥教戰第一一零章 事關機密第六六八章 殉葬第五八零章 五行靈動術之一,斷仙崖壁第六六三章 二世登基第三六六章 重製飛蝗第二六四章 曲道伏兵第一二一章 務實媚上第七二一章 修羅第二二二章 家臣蛤蜊第一六三章 武姬酒肆第三八四章 獄掾辦案,閒人退避第三零四章 陳平家的日常第二三二章 開門見山
第十章 脫粒機械第三一四章 三子的明悟第二十章 珍饈美饌第五三六章 牧野棋局,成王敗寇第九章 糙漢不糙第五零六章 我要庫不齊第六一六章 雖死地而上命之第六六零章 穀道聽宣第六九八章 羣雄第五九四章 李恪有後第六二八章 轉帆延城第三二四章 目標,楚墨!第五三六章 牧野棋局,成王敗寇第三七六章 執法需公正第八十四章 水車之益第五八一章 五行靈動術之二,入水不濡第二六三章 調虎離山第六二零章 徐徐而敗第三零六章 學有成,世揚名第五零五章 時不我待第四零九章 項籍說話就是有道理第四二六章 夜伏於林第三零五章 莫爲與或使第四十六章 虎皮裲襠第七八九章 澠池會十二,砥柱第四八三章 陽周規劃,三農一賈第七六九章 武關十一,墨軍,殺第一九二章 翠竹仙釀第五八九章 庫不齊霸主之戰第五三六章 牧野棋局,成王敗寇第一四八章 飲茗雅事第三三六章 慎行說宋玉第二七二章 堂堂之兵第四二八章 鍾離說彭越第四八三章 陽周規劃,三農一賈第三一六章 得中原者得天下第一八二章 解帶爲城第三七零章 賢人居於賢水第二八四章 霸下第六八三章 背刺第四七零章 鉅子的底氣第五八一章 五行靈動術之二,入水不濡第六七六章 胡亥來晚了第二二三章 三墨之爭第四十章 天兵下凡第五一五章 星星之火第八十一章 沒完沒了第一六零章 宦海沉浮第二十六章 劫匪下山第十二章 心腹之人第一六二章 利慾薰心第二十六章 劫匪下山第一四四章 三角函數第一五八章 扶蘇音信第二零一章 漢之廣兮第二七零章 奪軍殺將第七三二章 死戰之一,鄙視鏈第一三二章 官肆健奴第二八二章 帝王之心第三三八章 會於寢浦第四二零章 齊王墮落了第一五五章 國尉輔臣第三八二章 宴無好宴,客無佳客第六零八章 風滿樓第十二章 心腹之人第七三零章 天府第五十一章 出殯進山第七二七章 兩難第十三章 流言四起第二四三章 劍指同袍第四八六章 意料之外的訪客第五二八章 金銀二冊,李恪從軍第四三三章 討人嫌的別人家的孩子第一五八章 扶蘇音信第一零二章 言語折磨第二二二章 家臣蛤蜊第三七六章 執法需公正第二六二章 烈焰焚城第七五五章 七封秘詔第一七一章 收攏人心第五八二章 五行靈動術之三,真人貞寶第三九四章 沛縣無賴子第五五二章 莫府是怎麼組成的第二三六章 覆滅之局第三九三章 亡秦者胡第五五六章 辦着辦着就有了第一八零章 明恥教戰第一一零章 事關機密第六六八章 殉葬第五八零章 五行靈動術之一,斷仙崖壁第六六三章 二世登基第三六六章 重製飛蝗第二六四章 曲道伏兵第一二一章 務實媚上第七二一章 修羅第二二二章 家臣蛤蜊第一六三章 武姬酒肆第三八四章 獄掾辦案,閒人退避第三零四章 陳平家的日常第二三二章 開門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