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五章 內情不濟

bookmark

趙楚結盟標誌着二世時期的民亂正式步入第三階段。

碭城,頂着偌大名頭,實則只有一萬民兵的劉季戰戰兢兢踏上了西征的步伐。

彭城,爲了儘早克滅章邯,項籍強奈着心中不忿,在宋義的領導下北向鉅鹿。

邯鄲,死守了近兩個月時間,城中可以煽動的民壯基本都已經死在城頭了,早先的六萬兵勇也只餘得兩萬出零。

器甲破損,軍資告竭,馮劫的守城之旅越走越窄,大體上……已經看到了盡頭。

總體上,雍商的活躍使守城這件事變得不易。因爲守城首重衆志成城,在屠城的壓力下,守城方往往可以用廉價的謠言匯聚全城之民力。

然而現在有雍商……

老百姓都知道,不管是誰攻城,最多就是加徵些賦稅,給得了就給,給不了還可以將陽去雍境。

雍境對那些接受調濟的移民政策還是寬鬆的。去的地方雖荒僻些,但第一年分配田宅,不僅免去徭、役、租、賦,還按人口給予基本的衣食補償,幫助新民渡過難熬的喬遷之難。

更重要的是,雍國的移民政策如此透明,早就通過雍商之口傳遍天下,任誰都無法從中作梗。

所以守到這會,即使馮劫每日小心翼翼,對王離見招拆招,他能用的手段也已經消耗殆盡。

張耳在敖倉做得極好,可或許是做得太好,章邯反倒沒有如他們所預料般亂了陣腳。

他表現得太鎮定。

十萬後軍在河內一分爲二,一路攻伐上黨、河東,一路北上太原、代郡,一力掠奪官倉,徵發民力。

大營則北遷至邯鄲郡北,地勢平坦的刺原縣,還是一支五萬人的偏師發出,入主恆山,轉戰鉅鹿。

章邯把麾下兵士變成一張大網,趙境在一兩月間喪失殆盡,海量的物資被收集到大營當中,不僅解決了軍糧之危,還成功緩解了他與王離之間的矛盾。

有了充足的後勤供給,又沒了章邯近在咫尺的指手畫腳,王離得以繼續按着自己的節奏壓榨馮劫的潛力,按步就班,攻伐邯鄲。

面對此等情勢,在山林採了好幾個月山貨,只等着章邯與王離反目的彭越傻眼了。

趙柏給他的命令是燒燬章邯大營,力保馮劫和曲陽夫人不失,可章邯手捏着十萬刑徒軍,像長了釘子似坐死了大營,居然一點沒有要參與邯鄲之戰的意思,而馮劫卻快完蛋了……

思前想後,彭越只能硬着頭皮去劫章邯的運糧隊,才得手兩次,就被章邯用火車伏兵之計困在井陘山地,一戰大敗,損兵三萬。

在突圍中捱了三箭的彭越倉皇而走,章邯當即給王離去了封信,用詞極之客氣剋制,幾乎是用商量的口氣,請王離關注邯鄲城外,謹防趙軍裡應外合,突圍而走。

那封信成了王離烤羊的柴火。

二月初七,在鉅鹿接收了一萬精騎,重新變得兵強馬壯的馮劫大破東門秦營,早有訊息的馮劫裹着曲陽夫人棄城而走,逃奔鉅鹿。

及其時,隨行僅剩下副將李良以下,王軍共兩千七百餘人。

自知理虧的王離只得親赴刺原請罪,章邯看了他半天,冷冷吐出四個字:“酒囊飯袋!”

秦軍內部正式決裂。

就像夫妻合離一樣,章邯與王離分家,首先要面對的不是上命,而是財產分割。

軍隊就像崽子,能幹的北軍隨媽,只認王離,不認章邯。章邯也用不慣棄不得,傷不得的大秦精銳們,整整十五萬盡數丟給了王離。

刑徒軍是章邯親子,雖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用得順手,章邯全握在手裡,二十萬人一卒不少。

輜重則像家產,咸陽的補給早在二年年中就徹底斷了,現在連敖倉都丟了。

王離的北軍要斗食,可手上除了個清潔溜溜的邯鄲,一城也無。

他索性撕破臉,帶北軍衝營,從章邯手上強奪了近七成倉存,章邯的軍隊散遍趙地,一時難集,就只能吃了這個啞巴虧,與王離從此不相往來。

這出鬧劇演了整整一個月,三月十二,王離兵發鉅鹿,想掃定趙國,一雪前恥。

章邯聽說王離動了,反而不急了。他在刺原收攏糧秣,安坐壁上之觀,只靜等着王離出醜。

於是,王離東進,奪佔曲樑,直撲鉅鹿。趙柏退無可退,唯有一面命張敖催促宋義趕路,一面集結邯鄲、修武、鉅鹿兵將,整合出七萬餘卒,交給彭越遲滯王離。

彭越打得異常辛苦。

無論王離的戰術戰策有多保守老舊,可北軍的戰力擺在那裡,又豈止於凌駕。

想在沒有高城爲憑的野外以趙卒擋住北軍,難若登天。

但彭越心知,趙國存亡如今就係在他一身,他必須把王離拖住,甚至還要留出餘力防備章邯,絕不容有失。

他再一次發揮了自己的特長,襲擾,分割,化整爲臨。

七萬良莠不齊的兵馬被他分成兩部分。

一部三萬,領將李良,以精騎強兵,虛設旗幟遠遠吊在王離側翼,擺出隨時決戰的架勢,又絕不讓王離揪住尾巴。

另一部四萬,由他自領,手下皆是幾路敗卒殘兵,以及從修武回來的輕兵弱旅。

他把這些比民兵只多了經驗的殘卒分成人數不等的七八十份,散遍原野,只攻後勤,而且不予飯食。

想吃飯就去搶,搶百姓是搶,搶王離也是搶。

餓極了的兵卒們爆發出難以想象的進取心,不僅促成了邯鄲郡南大規模的移民潮,還讓王離的後軍一日三驚,有好幾次險讓彭越得手,奪了糧去。

眼下糧比命重……

王離在心驚肉跳當中放緩了行速,每每都要掃蕩周邊百里,纔敢前行五十。

只可惜宋義辜負了彭越的努力。

楚軍北進,在白馬津渡過大河,行至安陽(此邯鄲郡安陽縣,位在邯鄲西南,非代郡安陽)而停步,一駐就是四十六日,每日只操練論戰,不予進兵。

項籍通過雍商得知了章邯與王離鬧掰的消息,思度章邯缺糧,王離將弱,心裡不免火熱起來。

一方面,他想擊破秦軍,爲戰死的叔父項梁復仇,另一面,先入定關中者王的允諾也在不斷啃噬他的耐心。

劉季正在廣袤而空虛的中原順風順水,他卻被宋義拖在這裡!

項籍心裡憤恨,就找到宋義,要求進兵。

“上將軍,吾聞秦軍圍趙王鉅鹿,疾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其內,破秦軍必矣!”

老實人宋義不這麼想。

趙軍獨抗四十萬秦軍半歲,毀敖倉,間二將,秦軍早不復半年前氣吞天下之勢,趙柏的聲望由此高絕,隱隱已經取代楚王,成爲抗秦的領袖。

原本三國合縱,再裹上偏安的燕韓和滅亡的魏國,盟主的名望可以讓楚王扳回一城,但項籍不願交出田假,六國合縱就只剩下兩國聯軍,誰爲主盟都得二說。

既然秦人日暮,宋義不得不考慮以後。

雍在北,越在南,皆不思進取。唯楚趙共居中原繁盛,這兩國中,究竟誰能站穩腳跟,爲天下共主?

似乎……是趙。

趙國雖與大雍打過戰,但人家認錯態度良好,趙柏與李恪還有舊交,無論如何,李恪與雍都沒有理由偏幫楚國。

所以,趙柏該死,趙國該滅。哪怕不死,這一次也要趙國耗幹國力,從此淪爲楚國附庸。

他苦心勸項籍:“魯公明鑑,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蟣蝨。今秦攻趙,戰勝則兵罷,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故不如先鬥秦趙。夫被堅執銳,義不如公;坐而運策,公不如義也。”

這話……和范增勸項籍的基本沒差,只是范增說得更簡單,只曰:“今鷸與蚌相爭,我等盡收矣。”

項籍無力反駁,只能告退。

本來這事也就這樣了,趙柏難逃一死,楚秦勝負兩說,可宋義想得太多,又想得太少,一樁心血來潮的指派,卻把事情徹底推向了另一個方向……

第九章 糙漢不糙第六八七章 咸陽腥風第六零八章 風滿樓第六十六章 破門入戶第六十五章 上卿蒙毅第二一零章 臨街旺鋪第二八一章 才比商君第四三二章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第二四二章 成家立業第五一六章 夏子著書第五六六章 請諸公順從第八零四章 文臣不會打仗第一零二章 言語折磨第二十八章 應對得體第五九一章 孩子不聽話第五七五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終,玄虛第七四三章 死戰之終,漁翁得利第一一五章 喬遷之喜第七九一章 澠池會十四,墨戰第二五七章 句注裡外第四一七章 江湖兒女(中秋快樂!)第一五八章 扶蘇音信第四三七章 鉅子之試第五十九章 量產御米第四六四章 篳路藍縷第五七零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三,鶴光第二三二章 開門見山第七三九章 死戰之八,王旗當空第六七四章 聰明的辛騰第三十七章 流水作業第二六六章 殷紅秦魂第三十三章 有失有得第五六六章 請諸公順從第七四二章 死戰十一,奪魄之陣第七八七章 澠池會之十,舞劍第四六二章 覲見第四五四章 大集終,人心聚第五三六章 牧野棋局,成王敗寇第七四九章 棄暗投明第四三零章 彭越豬突第四十八章 神獸下凡第二四三章 劍指同袍第三三四章 李恪的野望第七七九章 澠池會之二,請君加更特告第二五六章 都是玩笑第一一七章 大宴賓客第七九二章 澠池會十五,法度第二五七章 句注裡外第七十三章 準備飲宴第二七六章 瀕臨收官第七八四章 澠池會之七,相王第七六二章 武關之四,老羞成怒第三七零章 賢人居於賢水第二三四章 沉冤得雪第四四六章 三女同迎第四一三章 雜法當道第五五一章 滄海君死裡逃生第二零九章 伏日澆灌第三十章 故弄玄虛第四八六章 意料之外的訪客第七二一章 修羅第六七八章 陳涉、吳廣第七五零章 暮氣第二三四章 沉冤得雪第五二八章 金銀二冊,李恪從軍第二五五章 酣暢反擊第四六九章 直道第一一四章 戒嚴解除第一九九章 有美南來第一三四章 不戰屈人第三十章 故弄玄虛第五零九章 趙高不愛財第五章 天下苦秦第三六二章 暗謀第四三五章 瑤池祥瑞第三九九章 公子要我暖牀麼第四九七章 將仲子兮加更特告第五十六章 失因得果第四四八章 春宵苦短第六八二章 長子當王第二九五章 祖龍第六七二章 權臣論第一一一章 有條不紊第七六五章 武關之七,請賜教第二零三章 心如鐵石第七零八章 大秦最後的戰神第二零二章 同居時代第七六二章 武關之四,老羞成怒第八十五章 水車之難第六零四章 螢惑守心第一零八章 朽木之雕第五五三章 呂雉有孕第六九零章 巢公和許由第二十四章 主動出擊第一二九章 雹災真容第六十章 夜論動力第六六七章 始皇帝出靈第六七八章 陳涉、吳廣
第九章 糙漢不糙第六八七章 咸陽腥風第六零八章 風滿樓第六十六章 破門入戶第六十五章 上卿蒙毅第二一零章 臨街旺鋪第二八一章 才比商君第四三二章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第二四二章 成家立業第五一六章 夏子著書第五六六章 請諸公順從第八零四章 文臣不會打仗第一零二章 言語折磨第二十八章 應對得體第五九一章 孩子不聽話第五七五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終,玄虛第七四三章 死戰之終,漁翁得利第一一五章 喬遷之喜第七九一章 澠池會十四,墨戰第二五七章 句注裡外第四一七章 江湖兒女(中秋快樂!)第一五八章 扶蘇音信第四三七章 鉅子之試第五十九章 量產御米第四六四章 篳路藍縷第五七零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三,鶴光第二三二章 開門見山第七三九章 死戰之八,王旗當空第六七四章 聰明的辛騰第三十七章 流水作業第二六六章 殷紅秦魂第三十三章 有失有得第五六六章 請諸公順從第七四二章 死戰十一,奪魄之陣第七八七章 澠池會之十,舞劍第四六二章 覲見第四五四章 大集終,人心聚第五三六章 牧野棋局,成王敗寇第七四九章 棄暗投明第四三零章 彭越豬突第四十八章 神獸下凡第二四三章 劍指同袍第三三四章 李恪的野望第七七九章 澠池會之二,請君加更特告第二五六章 都是玩笑第一一七章 大宴賓客第七九二章 澠池會十五,法度第二五七章 句注裡外第七十三章 準備飲宴第二七六章 瀕臨收官第七八四章 澠池會之七,相王第七六二章 武關之四,老羞成怒第三七零章 賢人居於賢水第二三四章 沉冤得雪第四四六章 三女同迎第四一三章 雜法當道第五五一章 滄海君死裡逃生第二零九章 伏日澆灌第三十章 故弄玄虛第四八六章 意料之外的訪客第七二一章 修羅第六七八章 陳涉、吳廣第七五零章 暮氣第二三四章 沉冤得雪第五二八章 金銀二冊,李恪從軍第二五五章 酣暢反擊第四六九章 直道第一一四章 戒嚴解除第一九九章 有美南來第一三四章 不戰屈人第三十章 故弄玄虛第五零九章 趙高不愛財第五章 天下苦秦第三六二章 暗謀第四三五章 瑤池祥瑞第三九九章 公子要我暖牀麼第四九七章 將仲子兮加更特告第五十六章 失因得果第四四八章 春宵苦短第六八二章 長子當王第二九五章 祖龍第六七二章 權臣論第一一一章 有條不紊第七六五章 武關之七,請賜教第二零三章 心如鐵石第七零八章 大秦最後的戰神第二零二章 同居時代第七六二章 武關之四,老羞成怒第八十五章 水車之難第六零四章 螢惑守心第一零八章 朽木之雕第五五三章 呂雉有孕第六九零章 巢公和許由第二十四章 主動出擊第一二九章 雹災真容第六十章 夜論動力第六六七章 始皇帝出靈第六七八章 陳涉、吳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