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零章 臨街旺鋪

bookmark

李恪正在糾結一個問題,那就是相對於同處在一個時代的大秦與羅馬而言,究竟誰家的道路體系更爲發達。

這個問題他以前也考慮過,那時他還在後世,在象牙塔裡。

經過一定程度的考據,他發現世人的觀點主要偏向於羅馬。

具體原因有三。

首先,羅馬在建築工業上大量應用了天然混凝土澆築技術,這種與後世混凝土澆鑄極爲相似的施工方法大量節省了人工,也幫助他們繞開了很多施工上的難題,相較於大秦的版築之法,他們所掌握的技術顯然要先進得多。

其次,羅馬穩定統治的時間比秦長久得多,如此一來,大規模基建的時間也更加寬鬆。

第三,也是最關鍵的因素。大秦的建築資料存留頗少,遺蹟也只有零星可循。

阿房宮的一場大火讓大秦的風采深藏於歷史的迷霧當中,而羅馬、希臘亦或是亞歷山大的馬其頓帝國,早已經由西方學者們的手筆,先一步佔領了思想起源的角角落落。

話語權在白人手裡。

所以無論是科學、哲學還是數學領域,西方的成果總該啓迪人類文明,而華夏的研究只能是某一個人或某一個小圈子的小打小鬧。

無關於誰早誰晚,反正都比後世要早。無關於誰更先進,反正都沒後世先進。

這是理性正確。

而基於理性正確,對先秦時期東西方文明高度的比較,只能是一場以論證對猜想的不公平較量。

李恪當年就是這種“理性正確”的信徒。

本科期間他甚至寫過一篇論文,名字就叫《論條條大路通羅馬的統治優勢與中原王朝內亂背後的交通缺失》。

可當他真的來到了大秦,以一個秦人的身份履歷時代,他卻越來越懷疑起當初的某些判斷。

大秦的交通體系真的太發達了。

從設計來說,雙斜面的中拱設計與後世的道路設計幾乎一致,極少會產生積水,也就避免了因積水而導致的路面軟化和區域塌陷。

從工藝來說,巔峰的版築法在溼土中加入了粘土、凝膠等物,從而使築造出的道路異常堅實,甚至還有一定的防水效果。

後世的秦直道兩千年間寸草不生,中原的馳道經過一代又一代敗家似的破壞,依舊能看出往日的輝煌盛景。

顯然,這樣的築造工藝絕非落後,雖說過於耗費人力物力,而且不適用於堆高建築,但僅從道路強度來說,遠遠超出了沒有鋼筋支撐的原始混凝土澆鑄法。

至於說道路密度……

羅馬可考的,僅有城邦聯通公路,而大秦規劃中的標準公路卻要直通到每座鄉縣。

馳道、縣道、驛道層級分明,像血管一樣將大秦的角角落落連做一體。

這一點,舊秦之地早已做到,新秦之地也初見端倪。

據旦說,自晉陽向東,馳道正在修造,縣道苦無蹤影,驛道和小道倒是建了部分,只是此去沛縣,他能用到的着實有限。

一路遠行一路顛沛,對道路習以爲常的老秦人旦第一次離開完備的道路體系,就在車上整整吐了三回。

猛將暈車了……

李恪無法想象大秦能在短短的時間裡把自身的基建做到何種程度,但他有幸投生在雁門,所以每次出行,都能享受到六世奮勇所帶來的基建福利。

從苦酒裡到樓煩城,從曲折的小道到筆直的驛道,百多里路途,一路平坦,朝發夕至。

李恪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時候睡過去的,反正車廂裡全無顛簸,一覺醒來,便已經走完了全程,駐停在樓煩城牆的巨大陰影下面。

他舒服地抻了個懶腰,說:“勤,時候不早了,我們快些進城。”

勤掀開掛簾,露出苦笑:“少主,如今恰逢下市,我們怕是要在外頭等上一會兒。”

“莫非入城的人很多麼?”李恪奇怪地嘟囔一嘴,掀開車簾,遠眺巨城。

此當時斜陽西墜,鳥雀歸巢,人們似逃難般從城裡蜂擁而出,揹負瓜瓢,手推重車。

他們在驛道上狂奔猛趕,須臾之間又散入到一個個叉口,順着那些不知通往何處的小道,隱沒在原野的起伏當中。

李恪想起來了,眼下是伏日……

他默默看着,突然便理解了鄉里們優越感的來由。

科技改變生活呵。

他從懷裡摸出一方摺疊的錦帕,打開來,看着自己親手所書的,屬於墨翟的臨終遺言,怔怔地看了許久,最終長嘆一聲,將其收好,換出田嗇夫囿的來信。

“勤,入城,我們去東市的吉利客舍。”

“唯。”

……

吉利客舍是田嗇夫囿在信中約定的會面之處,位置就在東市後隧,也就是緊鄰主道,距離市亭入口最遠的那一長條鋪面。

李恪無語地看着這座破敗的客舍。

好好的臨街旺鋪,黃金地段,愣是因爲大秦市亭的奇葩設計,被做成了一處靜中取鬧的好地方。

身處在其中,客人們可以毫無障礙地聽到主道上的人聲喧譁,舍人也不用擔心會被客人們輕易找到,從而導致生意太好,過於操勞。

看來就算是堂堂凡子,過得也不富裕啊……

李恪嘆了口氣,叫勤在外栓好車馬,獨自一人步入舍內。

低矮的房舍,零落的几席,客舍大堂見不到一個往來的客人。李恪打眼張望一圈,只從高高的櫃檯後找到個乾瘦的半百老丈。

“敢問舍人,不知田嗇夫囿可在此處歇息?”

那舍人低着頭,臉上閃過一絲異色:“客人是找句注鄉的田嗇夫汜囿麼?”

“正是。”

“不知可有驗傳?”

李恪皺了皺眉:“尋人也要查證驗傳?”

舍人擡起頭來,臉上掛着歉意的笑:“客人有所不知。田嗇夫似是有事耽擱了,至今未至。不過他託人預留了幾間精舍,說若是有人尋過來,便叫他先且安頓,靜待幾日。”

“嗇夫未至?”李恪越發奇怪,“他明明說在此處等我……”

“這老兒便不知了。”舍人收起笑臉,將筆一擱,“客人若要等他,便叫老兒登記驗傳,若是不等,但去便是。”

還真是個做生意的料……

李恪苦笑一聲,從懷裡取出傳:“稟舍人,小子年未傅籍,有傳無驗。”

“省得了。”舍人冷着臉應了一嘴,取過李恪的傳仔仔細細登記在冊,“甲字三房,湯食自備,田嗇夫只預付了房費,未有其他。”

“謝過舍人……”李恪違心地道了聲謝,收好傳,讓勤把兩大箱牘板卸去房裡。

舍人看到勤一手夾着一個大箱子進門,眉頭一皺:“客人還有隨行?”

“他乃是小子家中隸臣,舍人只需多備一張席面便可,若是沒有,在地上安頓幾夜也無妨。”李恪很懂規矩地回答。

誰知那舍人根本就毫不領情,冷哼一聲,說:“客舍豈有奴隸安頓之處!叫他在外候着,先行歸去也可!”

“唯……”

第七七二章 天下第二戰神第一二四章 投入重注第六五三章 戎狄上將軍第三九六章 商之大道第二四四章 人盡皆知第七二四章 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第七二九章 重啓沙丘宮第八零二章 十六王相制第二一四章 爰書賊殺第五三七章 磴口第二四一章 我想你了第五十五章 折變增額第三一二章 是個仗義的漢子第五六六章 請諸公順從第三十五章 轉守爲攻第一零二章 言語折磨第一四八章 飲茗雅事第五三三章 霸下奪志第二一三章 死地脫生第七二九章 重啓沙丘宮第四四五章 娘子,美甚第三六四章 湘離大渠第三五二章 咸陽!咸陽!第三六四章 湘離大渠第二六六章 殷紅秦魂第五七二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五,玄鳥第三八五章 戰神英布第一零四章 解圖備事第一零一章 傢俱工坊第一六六章 久遠回憶第七二六章 舞臺第五六六章 請諸公順從第二六七章 戰局抵勝第五五二章 莫府是怎麼組成的第五章 天下苦秦第一六八章 任其上令第四八零章 機關盛,六蝨生第三六二章 暗謀第一四八章 飲茗雅事第三七四章 榮焉?恥焉?第二七七章 饋贈四寶第一三七章 將相有種第四四四章 婚娉有六禮第五六五章 李恪煉仙丹第二六四章 曲道伏兵第四七六章 撿到寶了第二八五章 蒼居第四二五章 狗官無恥第三九六章 商之大道第六二四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六十九章 山有扶蘇第三四七章 論山地裝甲車的誕生第一八七章 衛星產量第二三二章 開門見山第三七四章 榮焉?恥焉?第五五七章 九原堅冰第七五六章 小人者,趙高第六八九章 紮營大澤鄉第七八七章 澠池會之十,舞劍第七三三章 死戰之二,北軍威武第七一五章 劍指邯鄲第四三九章 不由己第六章 神奇樹杈第八十八章 新房之訊第一四八章 飲茗雅事第二七一章 合軍共謀第一二八章 忽悠瘸了第五零三章 大道啓夏第五七七章 韓信遊商第七七三章 大雍好搭檔第二四六章 歸秦之願第一四七章 迎來送往第一六六章 久遠回憶第五十六章 失因得果第一二三章 治水之畔第四九零章 朕允了第四八二章 八字一撇第六五八章 天崩第三三六章 慎行說宋玉第一二五章 句注軍市第三一九章 敘離愁第七四八章 龜兔賽跑第六八五章 還軍第五章 天下苦秦第五九八章 李恪,你不得好死第一零三章 木桶原理第七零七章 雖死無怨第九十七章 生意夥伴第二二九章 雁門天府第二一九章 墨者登場第六三八章 扶蘇的家臣第四十四章 凍雨降臨第八零零章 兒大不由爹第一八八章 嫉惡如仇第七二七章 兩難第六七七章 撿來的武安君第二八一章 才比商君第二四七章 言之無用第一九五章 吊裝階段第三一五章 機關獸蠍
第七七二章 天下第二戰神第一二四章 投入重注第六五三章 戎狄上將軍第三九六章 商之大道第二四四章 人盡皆知第七二四章 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第七二九章 重啓沙丘宮第八零二章 十六王相制第二一四章 爰書賊殺第五三七章 磴口第二四一章 我想你了第五十五章 折變增額第三一二章 是個仗義的漢子第五六六章 請諸公順從第三十五章 轉守爲攻第一零二章 言語折磨第一四八章 飲茗雅事第五三三章 霸下奪志第二一三章 死地脫生第七二九章 重啓沙丘宮第四四五章 娘子,美甚第三六四章 湘離大渠第三五二章 咸陽!咸陽!第三六四章 湘離大渠第二六六章 殷紅秦魂第五七二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五,玄鳥第三八五章 戰神英布第一零四章 解圖備事第一零一章 傢俱工坊第一六六章 久遠回憶第七二六章 舞臺第五六六章 請諸公順從第二六七章 戰局抵勝第五五二章 莫府是怎麼組成的第五章 天下苦秦第一六八章 任其上令第四八零章 機關盛,六蝨生第三六二章 暗謀第一四八章 飲茗雅事第三七四章 榮焉?恥焉?第二七七章 饋贈四寶第一三七章 將相有種第四四四章 婚娉有六禮第五六五章 李恪煉仙丹第二六四章 曲道伏兵第四七六章 撿到寶了第二八五章 蒼居第四二五章 狗官無恥第三九六章 商之大道第六二四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六十九章 山有扶蘇第三四七章 論山地裝甲車的誕生第一八七章 衛星產量第二三二章 開門見山第三七四章 榮焉?恥焉?第五五七章 九原堅冰第七五六章 小人者,趙高第六八九章 紮營大澤鄉第七八七章 澠池會之十,舞劍第七三三章 死戰之二,北軍威武第七一五章 劍指邯鄲第四三九章 不由己第六章 神奇樹杈第八十八章 新房之訊第一四八章 飲茗雅事第二七一章 合軍共謀第一二八章 忽悠瘸了第五零三章 大道啓夏第五七七章 韓信遊商第七七三章 大雍好搭檔第二四六章 歸秦之願第一四七章 迎來送往第一六六章 久遠回憶第五十六章 失因得果第一二三章 治水之畔第四九零章 朕允了第四八二章 八字一撇第六五八章 天崩第三三六章 慎行說宋玉第一二五章 句注軍市第三一九章 敘離愁第七四八章 龜兔賽跑第六八五章 還軍第五章 天下苦秦第五九八章 李恪,你不得好死第一零三章 木桶原理第七零七章 雖死無怨第九十七章 生意夥伴第二二九章 雁門天府第二一九章 墨者登場第六三八章 扶蘇的家臣第四十四章 凍雨降臨第八零零章 兒大不由爹第一八八章 嫉惡如仇第七二七章 兩難第六七七章 撿來的武安君第二八一章 才比商君第二四七章 言之無用第一九五章 吊裝階段第三一五章 機關獸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