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3章 五大都城

“到哪了?”

“回陛下,已經到了長安。”

三月份的天氣,南陵又是到了春雨綿綿的季節,每年到這個月份,南陵至少會下十天左右的雨,雨是多大就有些不固定了。

不但是南陵,事實上每年春季的時候,長江流域基本上都會下雨,導致長江的水位總是會升高。

長江流域經過三年的整頓,是在去年完成了初步的規劃。整頓帶來的影響非常大,以前長江兩邊基本都是亂糟糟的水車,現在卻是顯得更加規整一些,工業區也不再是扎堆,是有計劃地進行分佈。

另外,因爲對長江修行整頓,兩岸的居民基本上是進行了遷徙,有些是遷徙到其它的郡,有些則是稍微挪了一下。

總體來說,長江作爲帝國的工業區是鐵定的事實,不但是因爲有水力可以利用,還是因爲長江的水上交通快捷並且輕便。工業生產出來的東西總是需要運輸並且販賣,那麼走水路其實才是成本最低的運輸方式,船的承載量起碼是馬車的數十倍以上。

站在南陵最高的建築物上,呂哲眺望着遠處的長江,因爲是下雨的關係,視野被雨水遮擋,看去就是霧濛濛的一片,其實壓根就是看不到長江上有啥玩意。

因爲連綿不斷地下雨,空氣中的溼潤程度很濃,要是在北方待習慣了的人,一年四季中估計會受不了南陵的春季和秋季。在南方,春季和秋季這兩個季節中雨下得太多了,空氣的溼潤程度也會令人一呼吸,覺得能吸進一大鼻腔的水蒸氣似得,感覺不舒服是必然的事情。

華夏大地的兩條主要水系是長江和黃河,然後她們分出一條又一條中小型的水系。依照後世的說法,華夏文明其實是兩河文明,遠古時代是因爲水源跟生存有關,到了封建時代則是統治區域的重心傾斜有關。

如果沒有產生工業文明,華夏族羣會一直拿兩條河系作爲天然的防禦屏障,但是在呂哲的統治之下,兩條河系已經轉變了用途,她們會成爲工業基地的搖籃。

長江流域邊上,目前規劃有七個工業基地,稍微上游一些的工業基地在蜀中,既是蜀地中難得的平原地帶成都附近;第二個工業基地在接近巴郡的巫東,那裡屬於南郡管轄,亦是一處難得平原;第三個是在南陵邊上的江陵舊址,它是作爲首都的一個區,也是全國中規模最大的工業區;第四個工業基地在長沙郡境內,離洞庭湖頗近,它屬於羅縣的管轄範圍,離澧水並不遠,算得上是一個岔道口;第五個工業基地在衡山郡境內,它是坐落在邾縣;第六個在九江縣的居潮;第七個在在會稽郡的丹徒。

黃河的工業基地在規劃中也有七個,目前只確定下了一個,那便是位於鉅鹿郡境內的南皮。

其實之所以選擇在主要水系旁邊,不就是因爲水力是目前帝國建設工業唯一的選擇嘛。恰恰是因爲這樣的限制,導致只能選擇水流有利的地點,這種發展方式的不健康不是沒人提,問題是沒有可替代的能源,說多了都是白扯。

發展工業,帝國從第一座工業基地落成,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五年。不要小看五年的時間,它雖然短,但是取得的成就卻是一點都不低,比如水力沒有被運用之前,哪怕是貨幣的製造都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麻煩,水力被運用之後,再加上研製出新的機械,衝壓式的機器運作,再加上流水線,對於歷朝歷代缺錢的窘境根本就困不住帝國。

呃,歷朝歷代的缺錢主要是銅的不足夠,但製造錢幣的高投入也是原因之一,某些朝代甚至是官府覺得造錢太貴,鼓勵民間生產,結果是製造出各種各類亂七八糟的錢幣,質量最差的因爲鉛的含量過高,一掰就直接掰斷。

“幸好是金幣已經制造並流入市場,不然這一下可就丟人丟大了。”

呂哲說着向後退了兩步,外面的雨勢大是一回事,風向突然拐了一下,不退就該成爲落湯雞,他溼了對身體造成什麼影響是一回事,那些隨行的侍女可就得倒大黴。

“……”

作爲一名執政官,文官第一把交椅上的領坐者,蕭何有點沒有聽懂皇帝說那句話是什麼意思。

金、銀、銅三進位是一個很好的金融體系,蕭何再怎麼也是管理民政的執政官,哪有不明白的道理?

以前只有銅錢作爲流通貨幣,小額交易沒什麼問題,到了中等額度交易,因爲近五年內的錢幣不再有孔,擡着裝滿銅錢的籮筐買東西絕對不是什麼幽默笑話,到了大型額度的交易纔是真正的搞笑。見識過數百輛車全是銅錢,然後趕着去下訂單的嗎?蕭何就親眼見過。

下完了訂單,等待真正交易的時候,那可不止是數百輛車了,是數千輛車。那一幕被幾乎所有南陵市民都看見,趕着數千輛車買兵器的烏孫人也成了帝都人見人笑的對象,不是笑什麼,就是笑一枚又一枚的數太笨,帝國錢幣每一枚的重量相等,像帝國的商人大型交易是用稱,哪有人用一枚一枚去數。

呂哲會那麼說,是因爲他依稀記得有那麼一件事,靠不靠譜不清楚,大概就是誰問誰拜占庭和薩珊王朝哪一國強大,被問的那個人拿了一枚拜占庭的銀幣又拿出一枚薩珊王朝的金幣,說“國力一目瞭然”。意思就是說用金幣的那個國家比較強。

當然,那絕對是一件瞎扯淡的故事,哪一個國家就只有一種金屬貨幣啦?就好像到了現代,拿出一張一百面值的軟妹幣和一張面值五十萬的越南盾,然後來比國力或者比誰強大,難道認爲面值五十萬的越南比天~朝強?這樣的事情扯不扯淡?

其實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有進位模式的貨幣,比如銅幣從公元二百年起就成爲世界各國的基礎單位貨幣。另外,世界強國基本也是金、銀、銅三進位的貨幣體系,只是每個國家的錢幣重量和貴重金屬的含量不一致,貨幣的名稱也不一樣罷了。

對於呂哲來說,金、銀、銅三進位的貨幣體系不是終點,它只是開創另一套金融體系的起點。

什麼金融體系的起點?毫無疑問就是紙質的貨幣!

當然,呂哲短期之內不會再去更改貨幣體系,那是一種交易額度一再上升,舊有體系已經不適應金融發展的現狀,然後纔會進行新的改革。

得說一句天大的實話,防僞沒有辦法做到之前,任何的紙幣出現都是在自毀長城,另外由官方來進行紙質貨幣的推行,只會演變成爲一場官僚對民間的剪羊毛。這樣的事情發生在金融實力無比強大的有宋一代,並且是連續發生了三次,前兩次是變法的產物,直接導致國力崩壞,爲失去黃河以北打開了大門,後面是皇帝做主的改革,不知道有多少人被一張沒有什麼價值的紙幣逼得家破人亡。

本來呂哲應該推行國屬銀行的建立,可是最後想了想也只是做了幾個試點,他很清楚在時機不成熟之前,哪怕是正確的決定也會變成糟糕的舉措,哪怕是正確的事情,也需要正確的時間。

“陛下。”蕭何今天過來可不是和皇帝一塊觀看雨景,他除了提一下羅馬使節團的行程,有另外重要的事情:“執政府關於將辦公移到西京長安的手續已經準備好了。”

長安是在帝國曆七年纔在阿房宮的基礎上進行修建,過去了將近七個年頭,因爲不需要城牆的關係,只差皇帝的宮城沒有完全建好,其餘的民坊其實是已經完工的狀態。

對了,長安會是帝國的西京,她會成爲帝國在關中的行政中心,離舊有的咸陽城約有五十里路,兩邊隔着一條渭水。

咸陽城是秦王扶蘇的在帝國本土的封邑,長安建立起來之後,咸陽的地位遭到了各方各面的打擊,不但是人口向新城長安自行且自願地遷徙,商賈也是大量離開咸陽往長安跑。

呂哲已經下了旨意,四月份的時候會從中京南陵去西京長安,這一次會在那裡待上至少三年。這樣一來,帝國的軍政管理體系肯定也是移動前往長安,原本唯一的首都南陵成了陪都,與她一塊成爲陪都的還有東京薊城(其實就是北平)、南京昆明、北京九原。

帝國國土遼闊,說白了就是無比的龐大,那麼座標上肯定是與各朝各代不同了嘛,原本的北就成了不是北,南也不是南。

在制定五大都城的時候,呂哲也不是沒有犯過難,長安是西京還是比較說得通,因爲關中在帝國的版圖上就真的是西邊。可是北京該怎麼整?

這個時候的薊城(北京)分明就是在帝國的東邊,哪能是在帝國的北邊啊!那邊按照帝國版圖的位置叫遼東好不好。

另外就是南京,哦……現在的名稱叫金陵,她怎麼看也不是在南邊,那裡在版圖上的位置是在東南,而且金陵是處於中京南陵的輻射範圍,再建造都城的意義被無限降低。最後是被挑選到了嶺南那邊,呂哲指着地圖說昆明,然後昆明就出現了,有時候皇帝就是這樣,對不對?

至於九原作爲北京,那可就真的是毫無爭議的地方了,九原位處河套,戰略意義的重要性不需要重複。在那裡設立一個都城,代表的是帝國對草原的重視,意味着帝國守衛草原既得利益的決心。九原被挑選作爲北邊的都城,那些早就遷移過去的人是歡欣鼓舞,連帶自願遷徙的人也是成倍增漲,就是原本還心存僥倖的匈奴徹底哭了。

都城,多麼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稱呼啊!皇帝制定的五大都城計劃可不是那麼簡單,除了是按照地理位置來劃分,牽扯到的其實還有未來發展的側重點。

呂啓在帝國曆九年搞出了第一臺合格的蒸汽機,從那個時候開始帝國建設軌道路線就已經提上了發展的日程。不過需要說一句實話,軌道路建造不簡單,對於國家的冶煉也是一項天大的考驗,因爲現在可不是近現代,是公元前二零二年。

止於目前爲止的世界各國來說,其它國家每年的生鐵能夠冶煉出多少噸沒有人清楚,帝國每年的生鐵也就是四十來萬噸,等於是八億斤左右的生鐵,但這八億斤的生鐵可不能全部拿去製造鐵軌,其它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到。

執政府給出的答案是,以目前的生鐵生產效率來說,建造從中京南陵到西京長安的鐵路,包括必要的平山開路,鐵軌的生產,一系列面臨的難題就需要大概用十五年來解決。因此,建造鐵路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年生產四十噸的生鐵看似很少,但呂哲已經感到無比的滿意了。再說一次,現在是公元前二零二年,不是現代,要知道號稱世界工廠的英國,他在十九世紀中葉也才達到二百萬噸的年產量。

相差將近兩千年,是五分之一的生產量,那是跨越兩千年的差距!

執政府有給出一個發展計劃,預計在未來十年可以將生鐵的年產量提升到一百五十萬噸。另外,關於鋼的產量也會從每年四萬噸提升到三十五萬噸左右。

對於需要用十五年左右才能修建長安到南陵的鐵路,呂哲沒有什麼可以不滿意的地方,他萬分的清楚凡事開頭難的特點,只要能夠成功修建起第一條鐵路,累積足夠的經驗之後,往後再修建必然會相對輕易,就好像第一艘蒸汽船的建造已經進行了四年,它四年的時間內一再更改,但再有三個月不是要進行第一次的試航了嗎?

第一艘蒸汽船依然是木質結構,只有少數的地方使用了金屬結構。

使用木質結構不是帝國無法造鐵甲艦,是壓根就沒有那樣的必要。帝國目前在海洋上是無敵的狀態,造出鐵甲艦幹什麼?有那麼多的經費,投入到第二個民生的五年計劃不是挺好!(。)

第270章 膽小?第59章 中車府令第670章 最後的機會(一)第1051章 什麼都是血淋淋第849章 一家歡喜一家愁第888章 性格決定命運第701章 戰匈奴(五)第475章 關於貨幣第100章 躁動不安第591章 讓我們創造歷史吧!(下)第281章 欲哭無淚第285章 再次碰撞第766章 一切都是爲了子孫啊第912章 出使中亞第998章 唯有苦笑應對第88章 所謂道德第九十七 特立獨行第975章 一驚一乍第6章 基層軍官第1062章 知道嗎?價值!第848章 開始展露的慣性第463章 強者的自覺(下)第847章 沒有一定的絕對第1032章 改變從正視歷史開始第592章 某種聯繫第680章 餘音(一)第912章 出使中亞第225章 一樣的戰袍第574章 即將發黃騰達的陳平?第346章 明白人(上)第937章 啥?都是炎黃苗裔?第389章 玩物等於喪志?(下)第1104章 強到沒對手第780章 蓄勢而待發第1072章 貴圈真亂第936章 監國第1091章 文明的相似度第593章 都是被逼的!第458章 變味了第100章 躁動不安第541章 教你打戰(下)第664章 詭異第296章 作孽第1051章 什麼都是血淋淋第531章 讓我們會獵吧!第28章 刎頸之交第607章 歡呼吧!(下)第九十七 特立獨行第21章 爲將之資第100章 躁動不安第271章 秦人?楚人?第912章 出使中亞第116章 如此人物第82章 一顆種子第780章 蓄勢而待發第43章 有功必賞第362章 生或死(上)第300章 丹陽攻防(上)第1070章 幾無退路的匈奴第503章 敢情是個非法組織第954章 下任執政官第1084章 付出多少,得到多少。第160章 越王后裔第996章 神奇的色雷斯人第440章 刮目相看(上)第127章 出兵,出兵!(下)第608章 戰匈奴(十二)第774章 怎麼辦?(下)第1106章 帝國遲早丸藥第18章 截然兩面第359章 忐忑不安(中)第295章 暫除隱患第641章 各國動向(四)第1078章 羅馬使節團第612章 時光如梭(二)第980章 腰懸頭顱第483章 楚王、項氏、楚人第637章 責任與義務(下)第994章 糾結第362章 生或死(上)第16章 暮然回首第144章 理想之地第623章 彼之仇寇,吾之英雄(中)第844章 都沒反應過來第738章 疑雲重重第774章 怎麼辦?(下)第139章 勝利!勝利!第612章 時光如梭(二)第574章 即將發黃騰達的陳平?第518章 高度緊張(下)第1097章 此刻,只有粗話能表述心情第1002章 野望第770章 必要的血腥第831章 五年計劃(下)第486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第986章 艦隊司令第631章 大勢(四)第944章 秦末五大隱士第394章 伐交(上)第6章 基層軍官
第270章 膽小?第59章 中車府令第670章 最後的機會(一)第1051章 什麼都是血淋淋第849章 一家歡喜一家愁第888章 性格決定命運第701章 戰匈奴(五)第475章 關於貨幣第100章 躁動不安第591章 讓我們創造歷史吧!(下)第281章 欲哭無淚第285章 再次碰撞第766章 一切都是爲了子孫啊第912章 出使中亞第998章 唯有苦笑應對第88章 所謂道德第九十七 特立獨行第975章 一驚一乍第6章 基層軍官第1062章 知道嗎?價值!第848章 開始展露的慣性第463章 強者的自覺(下)第847章 沒有一定的絕對第1032章 改變從正視歷史開始第592章 某種聯繫第680章 餘音(一)第912章 出使中亞第225章 一樣的戰袍第574章 即將發黃騰達的陳平?第346章 明白人(上)第937章 啥?都是炎黃苗裔?第389章 玩物等於喪志?(下)第1104章 強到沒對手第780章 蓄勢而待發第1072章 貴圈真亂第936章 監國第1091章 文明的相似度第593章 都是被逼的!第458章 變味了第100章 躁動不安第541章 教你打戰(下)第664章 詭異第296章 作孽第1051章 什麼都是血淋淋第531章 讓我們會獵吧!第28章 刎頸之交第607章 歡呼吧!(下)第九十七 特立獨行第21章 爲將之資第100章 躁動不安第271章 秦人?楚人?第912章 出使中亞第116章 如此人物第82章 一顆種子第780章 蓄勢而待發第43章 有功必賞第362章 生或死(上)第300章 丹陽攻防(上)第1070章 幾無退路的匈奴第503章 敢情是個非法組織第954章 下任執政官第1084章 付出多少,得到多少。第160章 越王后裔第996章 神奇的色雷斯人第440章 刮目相看(上)第127章 出兵,出兵!(下)第608章 戰匈奴(十二)第774章 怎麼辦?(下)第1106章 帝國遲早丸藥第18章 截然兩面第359章 忐忑不安(中)第295章 暫除隱患第641章 各國動向(四)第1078章 羅馬使節團第612章 時光如梭(二)第980章 腰懸頭顱第483章 楚王、項氏、楚人第637章 責任與義務(下)第994章 糾結第362章 生或死(上)第16章 暮然回首第144章 理想之地第623章 彼之仇寇,吾之英雄(中)第844章 都沒反應過來第738章 疑雲重重第774章 怎麼辦?(下)第139章 勝利!勝利!第612章 時光如梭(二)第574章 即將發黃騰達的陳平?第518章 高度緊張(下)第1097章 此刻,只有粗話能表述心情第1002章 野望第770章 必要的血腥第831章 五年計劃(下)第486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第986章 艦隊司令第631章 大勢(四)第944章 秦末五大隱士第394章 伐交(上)第6章 基層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