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君心如刀

bookmark

他前世沒有見過晏殊,只見過他兒子晏幾道。

但,晏殊的大名,哪怕是在後世,也是如雷貫耳的。

那一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便是普通人,也都能倒背如流。

但在當代,晏最出名的卻不是他的詩詞歌賦文章。

就像范仲淹最有名的不是他的文章,而是西賊給他取的綽號‘小范老子’。

而晏殊最有名的,是他的脾氣!

整個大宋,甚至遼國上下,誰不知道,晏同叔是個火藥桶,一點就着?

想當年,這位三司使可是當着章獻明肅太后的面,一朝笏把一個劉太后寵幸的近臣的牙齒給砸斷了好幾顆!

雖然,如今晏殊已經大大收斂自己的脾氣,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這位三司使,可不是好惹的。

想了想,趙昕就吩咐道:“快快有請……不,孤要親自出迎!”

於是,便讓劉永年扶他起來,在宮人服侍下,穿戴整齊,然後由劉永年牽着,親自出春坊閣樓,來到坊口。

“臣三司使兼同知樞密院事殊……”

“臣右正言知諫院判流內銓弼……”

“拜見國公……”

在見到趙昕的瞬間,晏殊與富弼立刻誠惶誠恐,上前參拜。

“兩位愛卿快快免禮……”趙昕連忙讓人上前扶起這兩位:“還請入內說話……”

“國公盛德,老臣(臣)銘感五內!”晏殊於是趕緊拉着富弼再拜謝禮,這纔敢起來,趨步退到一側,然後畢恭畢敬的跟在趙昕身後,一起進入春坊。

來到春坊內殿,趙昕被劉永年抱着,坐到牀榻上,然後就吩咐左右:“快爲省主與正言賜座!”

於是,兩把椅子,被人擺到趙昕牀前,晏殊與富弼隨即被劉永年請到椅子前。

但這兩人卻沒有坐,反而一副誠惶誠恐的模樣。

特別是富弼,他上前就是大禮叩首,拜道:“臣有罪,本無顏再見國公聖顏,思及諸事未奏,故不敢掛印,唯厚顏而來,伏乞國公降罪懲之!”

晏殊也是微微躬身,拜道:“老臣老朽昏聵,不能正家風,致令富彥國言行無當,幾壞國公大計,有罪,有罪,伏乞國公降罪!”

趙昕一聽,臉色也嚴肅起來。

在北宋,因爲趙匡胤開國詔書一句‘化家爲國,鴻恩宜被於寰區’。

於是,家國天下,融爲一體。

士大夫們藉此,得以屢屢干涉皇帝家事,插手宮廷糾紛,甚至參與皇儲廢立。

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士大夫可以干涉君王家事,君王同樣可以臧否士大夫家庭之事。

家規不嚴,家風不肅,家教不正,對大臣來說,都是污點。

於是,家風門風,不再僅僅只是個人私德問題,被上升到了公共道德,甚至爲官資格的高度。

“究竟怎麼了?”趙昕問道。

富弼於是上前頓首拜道:“臣無賴,泄國公機密於外,深感罪責深重,實無顏再朝國公……”

便將昨日,自己將趙昕讓其辦小報,卻不小心說給了晏殊與楊察的事情,仔仔細細的在趙昕面前說了一遍。

晏殊也跟着深深鞠躬謝罪。

趙昕聽完,心中自然有些不滿。

但臉上,卻是一副和煦的神色,他微微一笑,道:“孤還以爲是何事呢?”

“此等小事,正言就不必如此惶恐了,快快請起……”

他又笑着對晏殊道:“省主,乃是國家功臣,素來德高望重,爲孤父皇肱骨,孤可受不起省主如此大禮,還是快快免禮……”

又對劉永年和甘昭吉吩咐:“劉卿、甘卿,快快爲孤扶起兩位大臣!”

待到劉永年與甘昭吉將晏殊和富弼都扶起來,坐到椅子上後,趙昕就笑着繼續道:“往後,若是這般小事,還請正言與省主,莫要再如此鄭重了……”

這讓富弼聽着,真的是如沐春風,感覺真的遇到了明主聖君,只恨不得爲趙昕赴湯蹈火。

但在晏殊耳中,卻是另外一副感受了。

自十四歲中進士迄今,晏殊已經爲官差不多四十幾年。

歷事真宗、章獻明肅太后和當今官家,經歷不知道多少風波與鬥爭,見證了數不清的刀光劍影。

所以,晏殊已經明白了一個道理——君上的嘴,騙人的鬼!

哪怕是當今官家,亦是如此。

何況如今面前的這位,可是內外皆知的聖王,號稱和高辛氏一般‘聰以知遠,明以察微’,曾坐於汴京春坊,就運籌帷幄,決斷沿邊之事。

怎麼能被他的外表與年紀欺騙呢?

應該將之視爲成年的儲君看待,這樣一來,視角和體驗就又是另外一番天地。

反正,晏殊此刻,內心是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充滿了謹慎的。

因爲他眼中的那位幼年國公的形象,非是他眼睛所見的那個粉雕玉琢,可愛天真的稚子,而是一位頭戴冠冕,臨襟正坐,琉珠十二重,掌生殺予奪,口含天憲的君主!

更因爲他的人生,已經經歷過了磨難與坎坷。

當年,真宗見他,一句話,就讓他龍飛九天,成爲天下皆知的神童,奠定了他仕途的基礎。

然後,章獻明肅太后一句話,又將他打落塵埃,落職爲知州。

所以,對於什麼叫‘用之即爲龍,不用則爲蟲’,晏殊深有體會。

於是,晏殊小心翼翼的選擇着措辭,稽首道:“此事,國公固然聖德寬弘,然老臣卻不敢放肆,回去後必定好生教訓右正言,令其知爲臣之道,守大臣之體,往後必定不敢再犯……”

“省主言重了……言重了……”趙昕笑了起來,兩歲的孩子,展顏之時,笑容足以融化堅冰:“正言之才,孤知,省主亦知,此國家未來之臣,社稷之柱也……”

“不必太過苛責,要多給些試錯、犯錯的機會……”

“就如雪松,不歷風雪,安能成材?也如美玉,不經雕刻,何以爲美?”

“故先王用人,用其能而去其短……”

這一番話,在富弼與晏殊耳中,又呈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體驗。

富弼感覺自己,彷彿沐浴在和煦的春風中,身心與靈魂都被侵染。

而晏殊則彷彿身處三九寒冬,身無片縷,被冰雪所環繞,靈魂都要被凍結!

因爲他聽出了這位國公話外隱含的警告與敲打之意。

下次再犯,那就真的是要像雪松一樣被立於風雪之中捶打,像璞玉一樣,被匠人雕琢了。

而大宋什麼地方適合做這種事情?

嶺南雷州!

上一個去雷州旅遊的人,叫丁謂!

第六十七章 落子定川寨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賊(1)第一百零九章 邊事(2)第二十六章 傾國才人(1)第九十六章 唐王(2)第八章 立威(1)第六十九章 預設伏筆第一百一十六章 救命稻草第六十二章 富弼辦小報第一百零五章 吐蕃使者第九十九章 聽政(1)第一十八章 參政(3)第一章 讀書救不了大宋第三十四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3)第六十五章 用人之道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賊(2)第四十五章 知人善用(2)第五十一章 甘昭吉(1)第四十三章 國公聖明(6)第七十四章 人質第三十七章 元昊被氣暈了(3)第九十一章 愛是一道光第三十五章 元昊氣暈了(1)第九十三章 驚變(1)第二十六章 傾國才人(1)第十三章 富弼(1)第二十一章 國公千秋(1)第五十一章 甘昭吉(1)第四十四章 知人善用(1)第三十二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1)第七十四章 人質第十一章 南廳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洋的饋贈(1)第四十章 國公聖明(3)第五十五章 打草驚蛇(2)第六十六章 工具第六十七章 落子定川寨第九十三章 驚變(1)第八十八章 青唐來使(1)第七十五章 實驗的想法第七十五章 實驗的想法第九十五章 唐王(1)第一百二十六章 唐王爺爺(2)第九十四章 驚變(2)第十三章 富弼(1)第一百二十六章 唐王爺爺(2)第一百二十二章 慶暦之盟(2)第一百零六節 遼國謀議(1)第九十七章 孝子(1)第十二章 好水川之夢第四十六章 良才美玉第八十三章 驚雷(1)第一百二十三章 慶暦之盟(3)第八十六章 大宋擲彈兵(2)第一十七章 參政(2)第四十五章 知人善用(2)第十一章 南廳第三十五章 元昊氣暈了(1)第三十二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1)第五十七章 牛痘一出天下驚(2)第一百零六節 遼國謀議(1)第六十章 小報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賊(2)第四十三章 國公聖明(6)第二十八章 風流官家第六十六章 工具第九十九章 聽政(1)第八十三章 驚雷(1)第十一章 南廳第九十五章 唐王(1)第六十七節 奸臣的手段第九章 立威(2)第八十八章 青唐來使(1)第四十九章 前世陰霾第三章 天降聖王(2)第一百零八章 邊事(1)第三十二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1)第六十五章 用人之道第八十六章 大宋擲彈兵(2)第九十四章 驚變(2)第十三章 富弼(1)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賊(2)第三十三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2)第七十章 頭大的官家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賊(1)第四十三章 國公聖明(6)第六十六章 工具第一百一十六章 救命稻草第七十章 頭大的官家第八章 立威(1)第三十四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3)第一百二十章 漢家阿舅第一百零五章 吐蕃使者第一百零七章 遼國謀議(2)第七十七章 洗腦(2)第四章 祖宗(1)第一十六章 參政(1)第五十二章 甘昭吉(2)第六十四章 君心如刀
第六十七章 落子定川寨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賊(1)第一百零九章 邊事(2)第二十六章 傾國才人(1)第九十六章 唐王(2)第八章 立威(1)第六十九章 預設伏筆第一百一十六章 救命稻草第六十二章 富弼辦小報第一百零五章 吐蕃使者第九十九章 聽政(1)第一十八章 參政(3)第一章 讀書救不了大宋第三十四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3)第六十五章 用人之道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賊(2)第四十五章 知人善用(2)第五十一章 甘昭吉(1)第四十三章 國公聖明(6)第七十四章 人質第三十七章 元昊被氣暈了(3)第九十一章 愛是一道光第三十五章 元昊氣暈了(1)第九十三章 驚變(1)第二十六章 傾國才人(1)第十三章 富弼(1)第二十一章 國公千秋(1)第五十一章 甘昭吉(1)第四十四章 知人善用(1)第三十二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1)第七十四章 人質第十一章 南廳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洋的饋贈(1)第四十章 國公聖明(3)第五十五章 打草驚蛇(2)第六十六章 工具第六十七章 落子定川寨第九十三章 驚變(1)第八十八章 青唐來使(1)第七十五章 實驗的想法第七十五章 實驗的想法第九十五章 唐王(1)第一百二十六章 唐王爺爺(2)第九十四章 驚變(2)第十三章 富弼(1)第一百二十六章 唐王爺爺(2)第一百二十二章 慶暦之盟(2)第一百零六節 遼國謀議(1)第九十七章 孝子(1)第十二章 好水川之夢第四十六章 良才美玉第八十三章 驚雷(1)第一百二十三章 慶暦之盟(3)第八十六章 大宋擲彈兵(2)第一十七章 參政(2)第四十五章 知人善用(2)第十一章 南廳第三十五章 元昊氣暈了(1)第三十二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1)第五十七章 牛痘一出天下驚(2)第一百零六節 遼國謀議(1)第六十章 小報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賊(2)第四十三章 國公聖明(6)第二十八章 風流官家第六十六章 工具第九十九章 聽政(1)第八十三章 驚雷(1)第十一章 南廳第九十五章 唐王(1)第六十七節 奸臣的手段第九章 立威(2)第八十八章 青唐來使(1)第四十九章 前世陰霾第三章 天降聖王(2)第一百零八章 邊事(1)第三十二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1)第六十五章 用人之道第八十六章 大宋擲彈兵(2)第九十四章 驚變(2)第十三章 富弼(1)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賊(2)第三十三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2)第七十章 頭大的官家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賊(1)第四十三章 國公聖明(6)第六十六章 工具第一百一十六章 救命稻草第七十章 頭大的官家第八章 立威(1)第三十四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3)第一百二十章 漢家阿舅第一百零五章 吐蕃使者第一百零七章 遼國謀議(2)第七十七章 洗腦(2)第四章 祖宗(1)第一十六章 參政(1)第五十二章 甘昭吉(2)第六十四章 君心如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