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青唐來使(1)

王安石和曾鞏很快就來到了位於景德寺附近的曾府。曾府的居室,非常簡單,前後四進,也就七八間廂房,是前些年曾鞏的父親拿出了自己畢生積蓄從一個商人手裡買下來的。

就這,還是那個商人做生意陪了本,急需用錢,才讓曾家撿了這個便宜。

不然,以曾鞏父親做縣令的俸祿,怕是連半個院子也買不起。

但,正是因爲有了一個在汴京內城的房子,所以曾家受益無窮。

不止是曾鞏,其兄弟手足,都開始揚名,爲人所知。

不然,若是窩在南豐老家,誰能知道曾鞏、曾布兄弟的名字?又如何去認識和結交那麼多朋友?

王安石在曾鞏的引領下,進了曾府,首先去拜見了曾府如今的主人也就是曾鞏的繼母——朱夫人。

至於王安石妻子的那位祖姑母,十幾年前已經不幸病逝了。

不過,朱夫人絲毫沒有因爲王安石是自己的前任親戚而介外,反而非常熱情、親切,噓寒問暖,若不是王安石已經娶妻,他都幾乎以爲這位夫人是想要招婿。

“令堂實在是太厚愛了……”王安石走出曾母所居的房子,就對曾鞏道:“真不知道何以爲報啊!”

“介甫可知母親爲何如此喜歡你嗎?”曾鞏笑着問道。

王安石搖搖頭。

“因爲母親知道,介甫的才華和爲人,所以她看到我和子宣與介甫爲友,非常高興,常常和我們兄弟說:爾等要多和王介甫來往,要多和他學學……”

王安石立刻羞澀的低頭道:“令堂太看得起我了!”

說話間,兩人就來到了曾府後院。

這裡,已經有好幾個人聚在一起在談論事情了。

“諸位……諸位……”曾鞏走上前去,拱手道:“看看誰來了!?”

於是,這些還在熱火朝天的討論着的人,紛紛回頭,看到曾鞏與王安石,都笑了起來。

王安石走上前去,拱手拜道:“撫州王安石,見過諸位同仁!”

“王介甫!”

“那個歐陽永叔都讚譽不已的人?!”

人的名,樹的影,哪怕這些人裡有人不認識王安石,但也都聽過他的名字,看過他的文章了。

шшш●TTKдN●C 〇

於是,紛紛上前拱手見禮。

年輕的士大夫們,還都是很天真的。

所以,很多時候,一篇犀利的文章,一首華麗的詩賦,就足以折服他們,讓他們忘記身份、地位和家世的差距,從而與人平等交往。

不過,有一個前提——此人也得是文人才行!

於是,曾鞏就爲王安石做起介紹來。

王安石也一一拱手見禮,於是他又多了幾個朋友。

曾布、韓維等老朋友就不說了,大家都熟悉的很,常常書信往來、交流。

剩下幾位,則都是這次入京應試的舉人。

年紀和王安石等人也都相差無幾,所以很快他們就熟絡了起來。

“方纔諸位在說些什麼事情?”王安石問道:“可否讓餘也參與進來!”

“當然可以!”韓維立刻就笑着道:“吾等正僵持着呢!”

“是這樣的……”

“就在昨日,河西節度使、涼州、姚州刺史,遣使來奉國書……”

“其除慣例,向官家朝貢,並求賜名節外,向官家提出了一個不情之請……”

“嗯?”王安石道:“我聽說,河西節度使,素來忠心我朝,難道他還會提出什麼過分的要求嗎?”

作爲一個關心天下,關心國家命運的有志青年,王安石自然知道河西節度使就是那位當代的吐蕃贊普、邈川大首領角廝羅。

王安石不止知道對方,還特別研究過這位贊普的性格與爲人。

爲此,他還曾經模擬過自己是大宋使者,面見那位節度使,陳說厲害,曉瑜大義,使其出兵與大宋合擊西賊。

“過分的要求?”韓維苦笑道:“若是過分的要求就好嘍!”

“藩人夷狄,所求不過財帛金玉而已……而我大宋,應有盡有!”

“只要其能安分守己,歲歲朝貢,無有侵邊,給些好處又算什麼?”

“關鍵是這位節度使,想遣其子會州刺史董氈入朝……”

“好事啊!”王安石拍手道:“若能趁機對董氈,施以仁義教化之道……”

“唉……”韓維搖頭:“若僅僅是這樣,便不用如此頭疼了!”

“介甫可知,河西節度使爲何要命董氈入朝?”

“他們可不是來學禮儀仁義的!”

“河西節度使的上表奏摺裡講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伏乞皇帝陛下降大恩,準令皇嗣爲我兒開光、剃度!”

“啊!”王安石驚呆了,嘴巴張的大大的。

“吐蕃崇佛,那位河西節度使的名字‘角廝羅’就是佛子的意思!”曾鞏在旁邊說道:“如今,那位河西節度使如此行事,簡直居心叵測,其心可誅!”

王安石聽着,沉默起來。

他自然懂韓維與曾鞏的意思。

吐蕃人崇信佛教,連首領酋長的名字都取‘佛子’之意。

如今,其遣子而來,求皇嗣開光、剃度,其實就是過去政策的延續——捆綁大宋,挾中國以威四夷。

只是,這個吐蕃人這一次沒有安好心。

請皇嗣爲其子開光、剃度,那就是假大宋皇嗣之威,爲他的個人統治增光添彩。

旁的事情,或許可以商量,但這個事情,萬萬不行!

且不說,大宋國教,乃是道家,佛家的地位並不算高,充其量也就是賣度牒賺錢的時候能想起來。

即使退一萬步,大宋士大夫們也是斷斷不能接受,大宋皇嗣爲番邦王子開光、剃度的。

因爲,這會反過來,致大宋皇嗣爲佛教領袖的地位。

這是無比危險的行爲!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一旦皇嗣做了這樣的事情,哪怕國家和朝廷都不承認,但民間的凡夫俗子、愚夫愚婦都會盲從。

更可怕的是,那些大和尚們,從來最是擅長打蛇隨棍上。

開了這個口子,他們就敢肆無忌憚的攀附官家!

沒看到,就大相國寺的和尚們,現在已經在悄悄的宣揚:其實皇嗣也是得了我佛庇佑,才能化險爲夷的。

甚至還有和尚私底下悄悄的說:感生大帝,亦爲我佛化身!是藥師琉璃如來的分身!

簡直可殺!

奈何道教太廢物,屢屢都辯不過那些伶牙俐齒的和尚。不然……

若皇嗣一旦做了那樣的事情,和尚們的說法一定會更加大膽!

爲了香油錢,沒有他們做不出的事情。

而一旦這個口子開了,萬一未來,官家或者以後的天子,覺得只做佛家領袖不過癮,想要當儒家大宗師,掌握儒家經典解釋權呢?

所以,站在士大夫的立場上,這是堅決不行的!

可是站在國家和天下的角度,這個事情似乎又該做。

因爲,現在必須團結吐蕃、回鶻甚至是遼人,如此才能消滅西賊,爲天下除害!

於是,王安石糾結的頭都大了!

第四十八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三十八章 國公聖明(1)第四十二章 國公聖明(5)第七十章 頭大的官家第一百二十四章 暴君第一百二十二章 慶暦之盟(2)第九十三章 驚變(1)第一百三十一節 入寇(2)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賊(2)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謀第一十六章 參政(1)第一百零九章 邊事(2)第四十一章 國公聖明(4)第五十九章 只有充錢纔可以變得更強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賊(2)第七十七章 洗腦(2)第四章 祖宗(1)第十三章 富弼(1)第七十六章 洗腦(1)第三十八章 國公聖明(1)第四十六章 狄青正壯年第八十章 實驗(3)第七十二章 雞湯沒喝夠啊!第九十四章 驚變(2)第七十七章 洗腦(2)第五十六章 人事紛紛第一百零八章 邊事(1)第二十二章 國公千秋(2)第五十三章 借力打力第七十八章 實驗(2)第一章 讀書救不了大宋第九十一章 愛是一道光第九十七章 孝子(1)第六十五章 用人之道第四十三章 國公聖明(6)第九十七章 孝子(1)第四十六章 良才美玉第二十九章 外戚(1)第二十七章 一忠遮百醜第一百一十五章 挑撥離間(2)第一百零五章 吐蕃使者第九十六章 唐王(2)第九十九章 聽政(1)第一百零三章 父子計議第一百零八章 邊事(1)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謀第一百一十六章 救命稻草第四十四章 知人善用(1)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洋的饋贈(1)第三十七章 元昊被氣暈了(3)第二十九章 外戚(1)第一百零九章 邊事(2)第三十五章 元昊氣暈了(1)第一百一十章 御前會議(1)第六十六章 工具第七十四章 人質第五十章 帝王之心第二十五章 世宦之家的智慧第二十四章 國公千秋(4)第十三章 富弼(1)第一百一十一章 御前會議(2)第五十六章 人事紛紛第一十七章 參政(2)第一百一十四章 挑撥離間(1)第二十六章 傾國才人(1)第三十六章 元昊氣暈了(2)第九十四章 驚變(2)第四章 祖宗(1)第一百二十三章 慶暦之盟(3)第六十二章 富弼辦小報第一百三十一節 入寇(2)第七十二章 雞湯沒喝夠啊!第一百零三章 父子計議第九十七章 孝子(1)第五十三章 借力打力第八十九章 青唐來使(2)第三十六章 元昊氣暈了(2)第三章 天降聖王(2)第六十七節 奸臣的手段第六十章 小報第六十四章 君心如刀第七十三章 一切盡在掌握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賊(2)第九十五章 唐王(1)第五十五章 打草驚蛇(2)第一百一十八章 G2(2)第九十章 緣由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第四十八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七十三章 一切盡在掌握第一百零七章 遼國謀議(2)第八十四章 驚雷(2)第一百一十七章 G2 (1)第八十四章 驚雷(2)第五十六章 牛痘一出天下驚(1)第四十八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一百三十一節 入寇(2)第一百二十六章 唐王爺爺(2)
第四十八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三十八章 國公聖明(1)第四十二章 國公聖明(5)第七十章 頭大的官家第一百二十四章 暴君第一百二十二章 慶暦之盟(2)第九十三章 驚變(1)第一百三十一節 入寇(2)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賊(2)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謀第一十六章 參政(1)第一百零九章 邊事(2)第四十一章 國公聖明(4)第五十九章 只有充錢纔可以變得更強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賊(2)第七十七章 洗腦(2)第四章 祖宗(1)第十三章 富弼(1)第七十六章 洗腦(1)第三十八章 國公聖明(1)第四十六章 狄青正壯年第八十章 實驗(3)第七十二章 雞湯沒喝夠啊!第九十四章 驚變(2)第七十七章 洗腦(2)第五十六章 人事紛紛第一百零八章 邊事(1)第二十二章 國公千秋(2)第五十三章 借力打力第七十八章 實驗(2)第一章 讀書救不了大宋第九十一章 愛是一道光第九十七章 孝子(1)第六十五章 用人之道第四十三章 國公聖明(6)第九十七章 孝子(1)第四十六章 良才美玉第二十九章 外戚(1)第二十七章 一忠遮百醜第一百一十五章 挑撥離間(2)第一百零五章 吐蕃使者第九十六章 唐王(2)第九十九章 聽政(1)第一百零三章 父子計議第一百零八章 邊事(1)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謀第一百一十六章 救命稻草第四十四章 知人善用(1)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洋的饋贈(1)第三十七章 元昊被氣暈了(3)第二十九章 外戚(1)第一百零九章 邊事(2)第三十五章 元昊氣暈了(1)第一百一十章 御前會議(1)第六十六章 工具第七十四章 人質第五十章 帝王之心第二十五章 世宦之家的智慧第二十四章 國公千秋(4)第十三章 富弼(1)第一百一十一章 御前會議(2)第五十六章 人事紛紛第一十七章 參政(2)第一百一十四章 挑撥離間(1)第二十六章 傾國才人(1)第三十六章 元昊氣暈了(2)第九十四章 驚變(2)第四章 祖宗(1)第一百二十三章 慶暦之盟(3)第六十二章 富弼辦小報第一百三十一節 入寇(2)第七十二章 雞湯沒喝夠啊!第一百零三章 父子計議第九十七章 孝子(1)第五十三章 借力打力第八十九章 青唐來使(2)第三十六章 元昊氣暈了(2)第三章 天降聖王(2)第六十七節 奸臣的手段第六十章 小報第六十四章 君心如刀第七十三章 一切盡在掌握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賊(2)第九十五章 唐王(1)第五十五章 打草驚蛇(2)第一百一十八章 G2(2)第九十章 緣由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第四十八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七十三章 一切盡在掌握第一百零七章 遼國謀議(2)第八十四章 驚雷(2)第一百一十七章 G2 (1)第八十四章 驚雷(2)第五十六章 牛痘一出天下驚(1)第四十八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一百三十一節 入寇(2)第一百二十六章 唐王爺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