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張順對於騎兵的建設付出的最少,這不是因爲他對於這支部隊並不看重,恰恰相反,他認爲在這個時代騎兵還是最重要的攻擊部隊,至少在坦克出現之前騎兵還是當之無愧的陸戰之王,至於打不過步兵的案例只能說指揮者是個蠢貨了。
可是偏偏這麼一支隊伍張順是最沒有辦法的,他以前在片場學到的一些馬術和騎兵作戰方式其實都是從蒙古朋友那邊學到的,因爲在他的那個圈子裡面最好的馬術指導基本上都是蒙古人,畢竟他們從小在馬背上長大,也熟知該怎麼才能拍出最好看的馬戰戲,可問題是那些人拿出來的也只不過是元軍現在使用戰術的皮毛而已,拿着這些東西和真正的祖宗拼命,這不是一個天大笑話麼?
所以一直以來張順都在考慮着騎兵該往哪個方向走,可是他能借鑑的東西卻少之又少。張順能想到的只有三條路可以走,首先第一個就是借鑑前人的戰術。
所謂前人也就是那幾個,比如西漢的霍去病,東漢末年的虎豹騎,隋末的煙雲十八騎和大唐的玄甲騎兵,可說來說去自己知道的,元人也都知道,而且他們的學習能力決不可小視,至少現在的元人壓根就不是固步自封的代表,他們每征服一個地方都會學習當地人最出色的戰法,然後很快就會融會貫通,把它變成自己的東西,然後用在接下來的作戰中,而這種特質也讓他們的確戰無不勝,要不是因爲這個世界上還有大海而且的確是在太過於廣大,而蒙古人又的確不算很多,那麼他們征服這個世界也不是什麼夢想。
張順手下的周飛羽知道一些岳家軍的騎兵戰法,這本來也是一個天大的好事,誰不知道當初嶽爺爺就是憑藉着騎兵打敗了不可一世的金人,同樣是生長在馬背上的民族,金人就是打不過背嵬軍,這也是一個讓人無法迴避的話題。
但那真的是騎兵戰法麼?張順以前也認爲那就是,可是經過實際深入瞭解之後才發現自己錯了,當年的嶽爺爺用的其實是先秦時的戰法,就是騎兵當做步兵用。在追擊或者衝陣的時候騎兵還是騎兵,可是當一接觸到敵人反擊的時候他們立刻下馬迎戰,因爲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出神臂弓和弩箭的威力,畢竟在馬背上這些武器是受到極大限制的,而這些武器很快就成爲了金人的噩夢,被岳家軍打的抱頭鼠竄,就連那位在歷史中像神一樣存在的金兀朮也好幾次曾經想着帶領一個國家逃到漠北地區。
可問題是張順現在學這些東西沒有什麼價值了,因爲他面對的敵人並不是只有蒙古人,還有大量的金人、西域人和宋軍,這些人當中除了西域人之外全都熟練地掌握或者熟悉這種岳家軍的戰法,他們並不懼怕這樣的對手,所以張順壓根就不敢用。
蒙古人從小在馬背上長大,他們可以在馬背上吃飯睡覺甚至生活,馬背有的時候比他們的家還要熟悉,所以和這些人比馬戰,簡直就是找死,在戰場上只要你敢下馬那麼也就意味着你自己已經放棄生命了,他們會直接用箭雨把這些人送進地獄,這樣的場景也已經無數遍重演了,所以根本不需要懷疑。
而張順之前所用的戰術也好這個沒有絲毫的相似之處,他採用的其實一直都是隋末的騎兵戰術,簡單地說就是硬碰硬的狠砸。鐵對鐵,剛對剛,狠砸硬鑿,硬生生的在對方的肋部撞進去,完全是利用箭頭的作用來打仗,這種打法雖然因爲加上了周飛羽帶來的刺槍戰術而好像變得挺凌厲的,但實際上卻也不過只是個噱頭而已,真正的要算高出一籌壓根就談不上。
回頭想一下張順只要騎上戰馬就馬上天下無敵,而周飛羽、郭芙、徐進等等一大批人也都是這樣的勇將,所以他們也都非常習慣於這樣的戰術,只要一有機會,他們機會馬上採用,甚至連一點猶豫都沒有,可這對於蒙古人來說並不是致命的。他們依舊可以利用自己習慣的戰術和張順等人周旋,實在不行也可以隨時逃跑,而只要張順追擊那麼也會落入他們的圈套之中。曾經在龍尾洲張順遇到的那隻蒙古騎兵部隊就曾帶給張順很大的困擾,要不是他們手裡有掌中雷,再加上張順親自衝鋒說不定會是個很麼樣的情況。
那麼這條路既然已進行不同了,那麼就要往後面看了。宋末元初的時候已經是冷兵器發展的巔峰,熱兵器已經開始興盛,所以在不久的將來,軍隊很快就會進入大炮時代,而後面的明清兩個朝代也是可以看出這個軌跡的變化的。
明代基本上沒有什麼可以拿得出來的騎兵隊伍,雖說開國的時候有徐達、常遇春、藍玉、朱棣等一大批能征慣戰的超級狠人,不過不可否認的是朱元璋手裡最強的還是水軍,甚至他當時的面對的主要敵人都不是已經搖搖欲墜的元朝,而是張士誠、陳友諒等人,至於後來面對的元軍,其實絕大部分都是漢人,因爲那個時候的大部分蒙古人都已經失去了戰鬥的能力,他們除了逃跑根本就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了。
而後來大明和蒙古人的作戰中基本上都採用了大炮戰術,雖說互有成敗,但問題還是出在指揮者的身上而不是哪一個兵種太強或者太差。
一直到了明末才終於出現了關寧鐵騎,可是這隻部隊使用的還是火器,三眼火銃和大炮也成了滿人的噩夢,可這也絕不是張順現在呀走的道路,畢竟他現在連最普通的大炮也做不出來,那就不用再說三眼火銃這種東西了,再說了張順也根本就看不上那種武器。
接下來的清朝,壓根就不需要再說了,畢竟那也是個生長在馬背上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