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坡居士(一)

郴州城外,距離蠻人圍城已經過去了有些時日,作爲勾連嶺南和中原的重要週轉之地,郴州的交通已經盡數恢復。

不僅如此,因爲戰後郴州突然爆發出的巨大生機和需求,南北往來的客商反而比之前還要更興盛一些。

此時正是昏黃時刻,迷濛的陽光照耀在高大的郴州城上,周圍青山環繞,靜靜流淌的郴江上,正有一葉扁舟順水向城中駛去。

“郴江幸自繞郴山,爲誰流下瀟湘去......若非呂大郎橫空出世,我這做師長的,還不知道要連累少游到什麼時候啊。”

扁舟之上,一個樣貌雋逸的老者揹着手掌,目光緩緩掠過向北而去的郴江,心神好似也隨着一直向北,再見到那繁華如許的東京城。

“老爺還有心在這郴江上兀自感傷,過兒如今在城裡還不定焦急成什麼樣了呢。”

扁舟內忽然傳來柔和女聲,緊接着就見到王朝雲素衣木釵從船艙裡走了出來。

“正好藉此鍛鍊下過兒養氣的功夫。”蘇軾笑了笑開口迴應道。

他和王朝雲其實昨日就已經到達了郴州,不過興許是驟然辭官甩開了心中的包袱,許久沒有興致的蘇軾忽然生起了遊覽山水的興致。

再加上心裡存了考較的心思,蘇軾就拉着愛妾王朝雲前去東江湖遊覽了一日,今天才盡興而歸。

小舟順着郴江緩緩駛入三川水,王朝雲輕輕哼了一聲,開口道:“老爺說的是,誰不知道您是咱大宋第一風流人物,只是希望過兒可不要學您纔是。”

蘇軾尷尬的笑了笑,也不開口解釋了,他算是看明白了,王朝雲這是心裡憋着氣呢,處處要找自己的不是。

可讓他開口呵斥?對於這麼一個在落難時依舊體貼照顧自己的女子,蘇軾心中只有憐愛而已。

其實事情說起來也怪不得他,起因卻在一個名字叫做溫超超的女子身上。

蘇軾自從貶謫到惠州之後,就幾乎放棄了復起的希望,每日寄情于山水田園之間,後來又起了白鶴觀,和王朝雲每日相依爲命。

像他這把歲數的人,哪裡還有什麼拈花惹草的心思,可蘇軾如此,耐不住人家仰慕啊。

溫超超是惠州兵馬都監溫都監的女兒,年僅十六,才貌出色,偏愛詩詞,按理說他這個年齡,在宋朝早就該嫁人了,可她偏偏不肯,因爲她心中已經有了一個完美的精神伴侶,就是蘇軾。

若僅僅如此也就罷了,偏偏蘇軾因爲烏臺詩案被貶,機緣巧合下正好成爲了溫家的鄰居。

這下可不得了了,春心萌動的溫姑娘只是悄悄見了蘇軾幾眼,就打定了非他不嫁的想法,還四處向人宣揚,這下可把蘇軾給愁壞了。

蘇軾這次決心辭官離開惠州,溫超超在其中也佔了一部分緣由,他也是實在沒辦法了。

“好了,朝雲你當知我心意,溫小娘子那裡不過一時起意,回頭給他尋一少年英才,必然不會再來糾纏我這老叟了。”

眼看着扁舟順着三川水正是過了水門進入郴州城內,王朝雲還是悶悶不樂,蘇軾不得不多開口安慰幾句。

王朝雲呢,也沒有再多說,只是輕輕依偎在蘇軾身上,兩人隨着扁舟輕飄飄的落入郴州街道之間,還真有那麼幾分神仙伴侶的意思。

扁舟行至東街,王朝雲神色間忽然浮現一抹驚喜,開口道:“那莫非就是過兒說起的嶺南食府?真是好氣派,怕是在東京城裡也不多見吧。”

蘇軾也來了興趣,順着王朝雲的呼喊向前望去,果然看到一座連綿數間屋舍的食府巍然而立。

“只是沒有東京城樊樓上的熱鬧。”蘇軾本事隨口言語,誰知這話卻被身旁搖擼的船伕聽去了。

“樊樓?若非郴州剛剛經歷戰事,這嶺南食府外的熱鬧,可能讓你們這些外鄉人好好漲些見識。”

蘇軾聞言只是一笑,好言回了幾句,何必跟這船伕計較呢。

扁舟順着三川水繼續往下,郴州府衙很快在眼前顯現,船伕停了舟,待蘇軾二人離去,又哼着歌兒搖舟離去了。

“這船伕倒也有幾分雅趣。”蘇軾笑着和王朝雲言語一句,隨後兩人攜手向府衙走去。

......

府衙正廳,呂璟和秦觀等人剛剛聽甘昭吉說完嶺南的情況,驚喜之餘,心中也不由泛起一抹擔憂。

原來這秦湛一行人在歷經艱辛成功到達大理國之後,卻是不小心牽扯進了大理段氏和高氏的爭鬥之中。

高家和段家的爭鬥在大理由來已久,高家原本是雲南大中國皇帝,後來段氏皇族遇奸臣所弒,高家出兵擁立了段壽輝爲大理皇帝。

隨後的幾十年,高家權勢日隆,和段氏的爭端更是如老太婆的裹腳布一般漫長而又曲折。

也就在今年,廢除段氏自立爲敵的高升泰病死,皇位重新回到了段氏手中,段正淳繼位,但大理國的權柄卻仍舊掌握在高氏手中。

秦湛等人正好挑這個時間到了大理,頓時給原本動盪不安的局勢又添了一把柴火。

衆所周知,大理國對大宋一向是仰慕久矣,無論哪家當政,對宋朝的貢奉就沒有斷過,更是周邊國家中少數明確承認大宋宗主國地位的國家。

秦湛等人的到來自然受到了熱烈歡迎,可是歡迎過後,問題來了,既然現在高、段兩家爭鬥不休,身爲宗主國,是不是該來給評評理?

這一評理,就出了亂子,先是秦湛等人的駐地莫名其妙遭遇襲擊,隨後又因爲不敬佛祖的罪名被段正淳下令關入大獄,其中艱難,難以述說。

哲宗這次之所以派甘昭吉前來問詢此事,就是因爲大理段氏王子在前些時日覲見的時候,曾經悄悄留下一封來自秦湛等人的求救信。

“少遊兄你放心,此事雖然是他們一時糊塗,但官家既然知曉,自然不會放任不管,折家和大理有所交集,官家已經曉諭他們前去處理了。”

甘昭吉開口安慰了滿臉擔憂的秦觀一句,隨後將目光落在了呂璟身上。

“官家讓我給大郎帶句話。”甘昭吉朝呂璟點了點頭,突然開口大喝!

“小兒呂璟,安敢亂國事!”

“小子知錯。”心中冷汗一閃而過,呂璟躬身向此刻代表哲宗的甘昭吉躬身認錯,哲宗這是嫌自己手伸的太長了啊......

訓斥過後,甘昭吉臉上很快又恢復了笑意,輕聲在呂璟耳邊言語了一句,就要起身告辭,正廳外忽然傳來了急匆匆的腳步聲。

“稟通判大人,蘇學士已至府衙門外。”報信的衙役也很激動,聲音喊得震天響。

這下整個府衙都被驚動了,蘇軾在如今大宋人的眼中,那可是天上文曲星化身,渾身上下都冒才氣的人物!

“沒想到蘇師竟然在此時前來,甘大官且等一等,我們敘敘舊可好?”秦觀臉上浮現一抹喜色,開口說道。

甘昭吉同樣笑着點頭,一別數年,同爲高太后股肱之臣,他也有些時日沒見過蘇軾了。

一衆人在秦觀和甘昭吉的率領下,互相簇擁着直奔府衙大門而去,就連那些原本正在辦公的官吏和衙役們,也紛紛歇了活計往外趕,蘇軾的吸引力可見一斑。

呂璟走到隊伍最後面,來到這大宋數年,陰差陽錯成爲了蘇軾的關門弟子,如今終於要見到鼎鼎大名的蘇東坡,激動之餘,他反而忐忑起來。

若是蘇軾一時興起考較自己,丟人現眼惹得他要把自己逐出師門咋辦?

這般想着,呂璟腳步不禁又慢了一些,總要心中先有些準備纔是。

第三百六十八章 流言第一百四十一章 被殃及的魚第一百四十七章 鬧事的禁軍第三百五十二章 吳厲,死!第一百一十四章 三把火之編戶齊民第三百五十三章 柴氏第八十四章 朝會第一百五十三章 夜色殺戮第一百八十一章 蕭關攻防大戰(三)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啓石門口!第二百三十一章 郴州醫院第一百六十章 安國鎮大營第一百三十章 牢城營的戰鬥力第三百九十三章 逐胡令第一百八十三章 陷落的關城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忽悠第三百零二章 老狗的救贖第三百三十八章 追亡逐北第六十八章 兩封信卷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劃邈川城第二百零五章 書院生活第一百八十六章 蕭關大捷第二百零五章 書院生活第五十九章 戰事烈第二百八十三章 遭遇第十五章 遇襲第二百二十一章 先下手爲強第三十三章 嶺南食府第二百八十二章 天波府楊家第一百八十七章 要從軍的晁蓋第七十二章 官人呂璟第四章 流言風波第四十一章 哲宗的意外第三百八十九章 白山黑水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破洞庭水寇第一百八十三章 陷落的關城第九十六章 反攻(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西軍之殤第三百三十章 收復南京道第二百七十七章 賠錢賺吆喝第十三章 惠州第二百零九章 拜謁呂大防第七十六章 蠻族入侵第一百九十一章 背後的陰影第六十五章 較武場衝突第一百六十八章 黑旗飄揚第九十六章 反攻(一)第四十章 鬥毆 (新年快樂!)第八章 深夜驚魂第一百零九章 戰後生機—肉莊與酒坊第一百章 挖坑第二百三十八章 茶樓與演義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戰的氣息第二百八十四章 哲宗微服私訪第一百六十章 安國鎮大營第一百九十八章 李師師第三百八十章 女真消息第三百七十一章 見證汴梁第三百一十三章 忽悠起來第三十五章 撲買(二)第十八章 酒坊內的屍體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攏西軍第一百二十九章 水寇來襲第一百四十三章 西去秦州第一百六十三章 怪異的訓練第二百七十八章 壟斷報業第三百二十一章 渡河!第九章 東江湖第一百二十三章 東坡居士(二)第七十二章 官人呂璟第六十章 繞山第三百零八章 蘇轍的勸說第一百四十三章 西去秦州第一百五十六章 新的詔令第三百三十六章 步卒如山第二百七十八章 壟斷報業第二百三十二章 山鎮與趙才旺第三百三十九章 宋之殤。第一百六十六章 軍中大比(三)第一百七十九章 蕭關攻防大戰(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班底雛形第一百六十四章 軍中大比 (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秦檜的家人第三百零六章 安排和建制第一百七十八章 聖旨將至第四十六章 呂方入獄第九十章 血與火第三百一十五章 新的時代第二百七十五章 李清照第三百八十章 女真消息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亭峽谷第三百零二章 老狗的救贖第一百五十七章 小鋪長潑韓五第二百三十一章 郴州醫院第一百零一章 跳坑第一百七十九章 蕭關攻防大戰(一)第四章 流言風波第四十三章 震驚的曾肇(二)第一百四十章 京兆府大牢第一百五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
第三百六十八章 流言第一百四十一章 被殃及的魚第一百四十七章 鬧事的禁軍第三百五十二章 吳厲,死!第一百一十四章 三把火之編戶齊民第三百五十三章 柴氏第八十四章 朝會第一百五十三章 夜色殺戮第一百八十一章 蕭關攻防大戰(三)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啓石門口!第二百三十一章 郴州醫院第一百六十章 安國鎮大營第一百三十章 牢城營的戰鬥力第三百九十三章 逐胡令第一百八十三章 陷落的關城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忽悠第三百零二章 老狗的救贖第三百三十八章 追亡逐北第六十八章 兩封信卷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劃邈川城第二百零五章 書院生活第一百八十六章 蕭關大捷第二百零五章 書院生活第五十九章 戰事烈第二百八十三章 遭遇第十五章 遇襲第二百二十一章 先下手爲強第三十三章 嶺南食府第二百八十二章 天波府楊家第一百八十七章 要從軍的晁蓋第七十二章 官人呂璟第四章 流言風波第四十一章 哲宗的意外第三百八十九章 白山黑水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破洞庭水寇第一百八十三章 陷落的關城第九十六章 反攻(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西軍之殤第三百三十章 收復南京道第二百七十七章 賠錢賺吆喝第十三章 惠州第二百零九章 拜謁呂大防第七十六章 蠻族入侵第一百九十一章 背後的陰影第六十五章 較武場衝突第一百六十八章 黑旗飄揚第九十六章 反攻(一)第四十章 鬥毆 (新年快樂!)第八章 深夜驚魂第一百零九章 戰後生機—肉莊與酒坊第一百章 挖坑第二百三十八章 茶樓與演義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戰的氣息第二百八十四章 哲宗微服私訪第一百六十章 安國鎮大營第一百九十八章 李師師第三百八十章 女真消息第三百七十一章 見證汴梁第三百一十三章 忽悠起來第三十五章 撲買(二)第十八章 酒坊內的屍體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攏西軍第一百二十九章 水寇來襲第一百四十三章 西去秦州第一百六十三章 怪異的訓練第二百七十八章 壟斷報業第三百二十一章 渡河!第九章 東江湖第一百二十三章 東坡居士(二)第七十二章 官人呂璟第六十章 繞山第三百零八章 蘇轍的勸說第一百四十三章 西去秦州第一百五十六章 新的詔令第三百三十六章 步卒如山第二百七十八章 壟斷報業第二百三十二章 山鎮與趙才旺第三百三十九章 宋之殤。第一百六十六章 軍中大比(三)第一百七十九章 蕭關攻防大戰(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班底雛形第一百六十四章 軍中大比 (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秦檜的家人第三百零六章 安排和建制第一百七十八章 聖旨將至第四十六章 呂方入獄第九十章 血與火第三百一十五章 新的時代第二百七十五章 李清照第三百八十章 女真消息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亭峽谷第三百零二章 老狗的救贖第一百五十七章 小鋪長潑韓五第二百三十一章 郴州醫院第一百零一章 跳坑第一百七十九章 蕭關攻防大戰(一)第四章 流言風波第四十三章 震驚的曾肇(二)第一百四十章 京兆府大牢第一百五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