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省試

科舉制度起於隋,興於唐,而在大宋朝終於到達頂峰。

無論是每年考試規模還是錄取人數,有宋一朝都開了歷代先河,遠遠超出唐代。

宋代士大夫常言的與君王共治天下,由此可見不僅僅是一句場面話。

說老趙家得國不正所以氣魄不足也好,說以文御武制度偏頗也好,當呂璟真真正正身處這個時代,並且是作爲一個文人身份的時候,很多時候他都忍不住感到震撼。

這是文人最好的時代,也是科舉制度最嚴格的時代。

爲了防止暗箱操作,宋朝廢除了釋褐試,只要考中即可授官。

同時又設立迴避制度,使得官宦子弟參加別頭試,增加寒門士子中舉希望。

還有謄錄制、糊名制等等,一直到如今新黨廢除詩賦,改以策論爲重,科舉制度真正到達了理論上的巔峰。

不同於州試的簡陋,省試舉行的地點位於國子監下設的貢院,由禮部主持,雖然士子們依然要受到鎖院制的迫害,但內裡的環境已經優良太多。

等待秋闈許久的東京城終於迎來省試的開始,街巷間隨處可見來自各地的應考士子,車水馬龍好不熱鬧。

呂璟今日也終於出得府門,和朱勔等人一同乘馬車前往貢院應試。

剛剛越過汴河,擁堵的人羣就迫使衆人不得不改爲步行,花費了一刻多鐘,前方纔豁然開朗起來。

東京城的國子監距離太學只有半條街的距離,省試的考試地點也就在兩者之間,佔地相當廣闊。

朝廷出動了禁軍在貢院四周維持秩序,雖然明知這些人戰鬥力一般,但那種光鮮模樣,還是引起了不少歡呼。

在貢院四周,還聚集了許多士子打扮的精明小廝,每當有人前來,都會極力兜售一種樣子古怪的小冊子。

呂璟一行人過來的時候也被小廝們盯上,朱勔抱着好奇買了一本,足足花費了十兩白銀,可謂昂貴。

“這勞什子對某家有何用處?”隨意翻看兩眼,朱勔就失去了興趣。

李廌卻在這時接過冊子,饒有興趣的翻看起來。

“師兄,莫非這其中還有什麼彎彎繞?”

呂璟話音剛落下,李廌就忍不住笑出聲來,直接將冊子遞了出來。

“大郎,你可是名列前十,等到省試結束,可要小心別被人捉了婿。”

呂璟心神一動,隨手翻開冊子,目光卻忽然靜止了。

有一個名字高居這份榜單第五名,永靜軍東光張家灣人,曾在後來成爲北宋宰相,主和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後來金朝設立僞楚的皇帝,一代大漢奸張邦昌!

如果說秦檜尚且在青年時期表現出幾分風骨的話,這個張邦昌就是徹頭徹尾的大漢奸,從一開始就是個軟骨頭!

靖康之難,金國能夠如此輕易的擄走徽欽二宗,這傢伙至少出了一半的力!

這等人,才最應該被口誅筆伐,跪上個上千年被人唾棄!

“大郎?”

身邊傳來李廌的呼喊,呂璟這才從思索中醒來,大致瀏覽下這份榜單上其餘的名字,熟悉的人不算少。

錢忱、翟汝文,還有隻聞其名的趙明誠,都算是大戶人家捉婿的首選對象。

只是這一切對他而言,在這一刻卻都變得有些無足輕重,一直到勘驗完文書進入貢院,呂璟的興致都始終有些低沉。

朱勔等人開口詢問了幾句,見他確實無事方纔放下心來,各自前去找尋自己的位置。

整個貢院佔地很是廣闊,考試條件也得到了升級,沿着成排柳樹設有寬闊廊檐,內裡放置書案及軟榻,廊檐前還要茶水供應。

呂璟徑自來到自己所在的位置,簡單收拾一番後卻又想起了那個名字。

張邦昌,這不僅僅是代表一個人,而是象徵着之後幾十年,大宋朝那段悽慘歲月的來臨,象徵着一個宋人丟了所有氣魄的時代!

派遣魅影將其暗殺?呂璟心中的殺意一閃而逝,最後卻還是搖了搖頭。

殺了張邦昌,還會有李邦昌,王邦昌,如今最需要做的,是防止新黨一家獨大,進而讓蔡京這等奸臣上位,最終滿朝宰輔,盡是阿諛奉承之輩!

心中打定了注意,呂璟也不再多慮,穩定心神後靜待省試開始。

今年章惇主導政事堂恢復王安石時期科舉制度後,省試的流程和州試基本相同。

前兩場考大經和兼經,各有十道,除了難度增加,其他和州試相同。

第三場考策論,由大宋官家趙煦親自出題,限定千字以上。

前兩場考試進行的很是迅速,熟悉了其中模式,除了被一道兼經題目困住外,其餘經義題呂璟都答得很是順暢。

有了州試做鋪墊,省試前兩日的考試並未出現太多波折,大多士子都順利完成。

第三日,真正的重頭戲策論終於來臨,當考官們拿着哲宗親筆寫就的試題緩緩念出,整個貢院上千考生都同時沸騰!

“兵鋒所指,孰爲敵手?”

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卻將哲宗的聖意完全表現出來,官家對於如今的戰局依舊不滿意,這是在問戰!

能夠親自參與到一項事關天下的國策制定,大多數士子都顯得很是興奮,提筆之前,匆匆已過千言。

呂璟卻沒有着急,這項策論題看似簡單,實則內裡包含諸多事宜。

若是隻按照字面意思作答,哲宗也就沒必要特意出這樣一道策論題。

這不僅僅是在問戰,更重要的是,在問如何戰?

從經濟到軍事,後勤給養如何給付?軍隊厭戰如何解決?敵軍強大如何應對?

乃至於朝廷格局、整體國策,在呂璟看來,只有將所有的層面都考慮周全,大宋纔有那麼一絲機會,真正翻身!

而這,也是他想借助這篇策論,告訴官家和滿朝諸公的。

整整兩個時辰的思索和整理,一篇千字策論,卻花費了呂璟整整一日光景。

當考官鳴鐘後收取考卷,呂璟停筆剎那,全身已經盡數被汗水侵蝕。

只是心中,卻覺得前所未有的通暢!管他什麼漢奸叛臣,西夏遼國,乃至那還被束縛在極北的金人,既然我呂璟生逢此時,爾等就休想得逞!

踏出貢院門口,一連三日的疲憊讓呂璟忍不住伸了個懶腰,正好和那天地間最後一抹光亮交襯,未來的日子,註定風雲相伴。

第三百四十九章 百姓的力量第五十章 目標:大理國!第八十四章 朝會第三百一十一章 缺錢怎麼辦?第二百八十六章 秦州明珠—伏羌城第一百一十章 千年義帝寶藏(一)第十七章 郴州酒稅第三百八十二章 燕云爲考場第二百六十九章 殿試第四百零二章 雨夜中京第一百四十六章 發展攻略第三百五十五章 單騎闖宮第二百七十章 三甲進士第三百五十三章 柴氏第一百章 挖坑第二百三十五章 試探第九十一章 間與間(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明志第二百七十九章 恐怖的廣告價值第三百零七章 司禾府韓維第十八章 酒坊內的屍體第九十章 血與火第一百三十六章 河谷之戰(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宰相科學家—蘇頌第七十二章 官人呂璟第五十四章 峽谷攻防第三百五十三章 柴氏第二百九十章 意外的敵人第三百二十八章 忠魂埋骨第一百七十四章 瘋了的大宋第七十四章 陳衍奏事第九十一章 間與間(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籌謀第二百零三章 東江湖書院(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鬧事的禁軍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把火之僱傭軍第一百六十四章 軍中大比 (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遭遇第二百三十五章 試探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傳第一百九十二章 劉奉世的態度第九十六章 反攻(一)第三百零三章 報紙引發的改變第二百零二章 有女名芷第二百八十二章 天波府楊家第二百八十九章 突襲巴金城第二十六章 火牛第一百三十三章 佛印和尚第二百三十八章 茶樓與演義第二百七十五章 李清照第一百五十章 客棧驚魂魄第三百四十八章 蔡攸上位 (七夕快樂。)第三百三十七章 宋,哲宗!第三百三十六章 步卒如山第二百零八章 風潮將起第七十九章 定策第九十二章 間與間(二)第八十五章 以一敵四第二百七十章 三甲進士第三百二十章 豪賭天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流言第二百三十四章 呂氏第五子第九十八章 張叔夜第八十章 雄略軍之殤第八十四章 朝會第三百二十六章 老鼠出洞第一百一十二章 呂璟的平陽第二百三十三章 藍田呂氏第十三章 惠州第二百八十四章 哲宗微服私訪第三百一十一章 缺錢怎麼辦?第一百八十一章 蕭關攻防大戰(三)第九十二章 間與間(二)第一百五十章 客棧驚魂魄第五十三章 時間差第一百四十八章 韓世績第一百六十四章 軍中大比 (一)第五十六章 短兵相接第八十二章 求援方略第二百八十四章 韓世忠和銀可術第三百五十八章 出使遼國第三十三章 嶺南食府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城第一百八十六章 蕭關大捷第一百四十六章 發展攻略第一百五十章 客棧驚魂魄第三百二十五章 西軍之殤第四十六章 呂方入獄第七十六章 蠻族入侵第一百章 挖坑第二百三十四章 呂氏第五子第二百三十九章 蘇門六君子-李廌第五十八章 殺向排山瑤寨!第一百五十章 客棧驚魂魄第十六章 手術與蒸餾酒第一百零五章 謀第一百二十五章 春風送暖入屠蘇第三十三章 嶺南食府第十八章 酒坊內的屍體第三百四十一章 明志
第三百四十九章 百姓的力量第五十章 目標:大理國!第八十四章 朝會第三百一十一章 缺錢怎麼辦?第二百八十六章 秦州明珠—伏羌城第一百一十章 千年義帝寶藏(一)第十七章 郴州酒稅第三百八十二章 燕云爲考場第二百六十九章 殿試第四百零二章 雨夜中京第一百四十六章 發展攻略第三百五十五章 單騎闖宮第二百七十章 三甲進士第三百五十三章 柴氏第一百章 挖坑第二百三十五章 試探第九十一章 間與間(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明志第二百七十九章 恐怖的廣告價值第三百零七章 司禾府韓維第十八章 酒坊內的屍體第九十章 血與火第一百三十六章 河谷之戰(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宰相科學家—蘇頌第七十二章 官人呂璟第五十四章 峽谷攻防第三百五十三章 柴氏第二百九十章 意外的敵人第三百二十八章 忠魂埋骨第一百七十四章 瘋了的大宋第七十四章 陳衍奏事第九十一章 間與間(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籌謀第二百零三章 東江湖書院(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鬧事的禁軍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把火之僱傭軍第一百六十四章 軍中大比 (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遭遇第二百三十五章 試探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傳第一百九十二章 劉奉世的態度第九十六章 反攻(一)第三百零三章 報紙引發的改變第二百零二章 有女名芷第二百八十二章 天波府楊家第二百八十九章 突襲巴金城第二十六章 火牛第一百三十三章 佛印和尚第二百三十八章 茶樓與演義第二百七十五章 李清照第一百五十章 客棧驚魂魄第三百四十八章 蔡攸上位 (七夕快樂。)第三百三十七章 宋,哲宗!第三百三十六章 步卒如山第二百零八章 風潮將起第七十九章 定策第九十二章 間與間(二)第八十五章 以一敵四第二百七十章 三甲進士第三百二十章 豪賭天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流言第二百三十四章 呂氏第五子第九十八章 張叔夜第八十章 雄略軍之殤第八十四章 朝會第三百二十六章 老鼠出洞第一百一十二章 呂璟的平陽第二百三十三章 藍田呂氏第十三章 惠州第二百八十四章 哲宗微服私訪第三百一十一章 缺錢怎麼辦?第一百八十一章 蕭關攻防大戰(三)第九十二章 間與間(二)第一百五十章 客棧驚魂魄第五十三章 時間差第一百四十八章 韓世績第一百六十四章 軍中大比 (一)第五十六章 短兵相接第八十二章 求援方略第二百八十四章 韓世忠和銀可術第三百五十八章 出使遼國第三十三章 嶺南食府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城第一百八十六章 蕭關大捷第一百四十六章 發展攻略第一百五十章 客棧驚魂魄第三百二十五章 西軍之殤第四十六章 呂方入獄第七十六章 蠻族入侵第一百章 挖坑第二百三十四章 呂氏第五子第二百三十九章 蘇門六君子-李廌第五十八章 殺向排山瑤寨!第一百五十章 客棧驚魂魄第十六章 手術與蒸餾酒第一百零五章 謀第一百二十五章 春風送暖入屠蘇第三十三章 嶺南食府第十八章 酒坊內的屍體第三百四十一章 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