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杜荷的滅族之計(上)

接下來的事情就容易多了。..

馬奶酒有着強烈的騷味,蒙汗藥本就沒有多重味道,混入其中,是無從察覺的。而杜荷準備的蒙汗藥又比之市面上賣的高明百倍,只要大意喝入腹中,便是一頭牛,也會成爲一隻死不拉活的瘟雞。

不過半個鐘的時間,阿史那結社率花十年時間準備的一百二十六人,一個個都倒在了地上,睡的就像死豬一樣。

任憑這些人有多麼的驍勇善戰,只要嘗上一點,保管成爲帶宰的羔羊。

獵熊的李世民也在隨後出現,阿史那結社率一行人全部落網。

看着李世民那殺氣騰騰的臉,杜荷知道這些人已經一隻腳踏進棺材裡了。

李世民查問了阿史那賀羅鶻詳細經過,也得知了阿史那社爾勸說他們的一番話,眼中流露出一絲感動,沉聲道:“賀羅鶻,雖然你也參與其中,但朕念在你能及時醒悟,免你一死,去郡王之爵,改封安喜侯。”

阿史那賀羅鶻毫無怨言的跪伏在地道:“謝天可汗陛下不殺之恩。罪人賀羅鶻愚昧,受到叔父結社率的盅惑,險些鑄下大錯。今後願意以戴罪之軀,做一小卒,爲天可汗陛下效力征戰。”

李世民“哈哈”一笑:“朕早已說過,只要願意爲我大唐效力,朕絕不在意他的出身民族。既然你有此忠心,那朕便恩准了。你就暫且在阿史那大將軍麾下當一校尉吧,若有立功,再行封賞。”

阿史那賀羅鶻呆了片刻,沒有反應過來。他有此提議”皆歸功於阿史那社爾的那番金玉良言,讓他大徹大悟。只是他明白,自己有罪在身,並不奢望立刻得到信任原諒,萬萬想不到李世民一口應了下來。

擡頭看着那挺拔的身軀,彷彿是在瞻仰一座無法攀越的高山。他終於明白爲井麼阿史那社爾會說天可汗陛下的胸襟比天地大海都要廣闊。

他忽然有一種難言的激動。

生也罷,死也罷,這個人,自己跟定他了!

李世民也不再多言道:“前方帶路,朕要親自去救阿史那大將軍!”

杜荷也想不到會有這種情況”但事情已定,也不在多想,跟在了身側。

阿史那社爾還在昏迷中,被藏在了胡牀底下,李世民吩咐身後侍衛除去繩索,並召見御醫給他詳細檢查。

阿史那結社率被擒,還有許多善後事情需要處理”他也沒有在這裡多待,逗留一會兒,吩咐大夫好生照料,當即離去。

杜荷自然跟隨,走了兩步,想起解藥之事,返身將解藥交給了阿史那賀羅鶻,然後在快步跟上。

李世民疑惑的望了他一眼,沒有詢問。

杜荷微笑着解惑道:“是解藥,阿史那賀羅鶻爲人優柔寡斷,缺乏主見”小婿不敢全信,也就用了一些不正當的手段。”

李世民心思何等敏銳,立刻猜透了這不正當的手段是什麼”也沒有多說什麼。在國家大事上,手段無分正當不正當”只要能夠達到目的,就是好手段。作爲一個高明的政治家,他又怎會不理解?

杜荷續道:“只是想不到阿史那大將軍會插上一腳,似乎有些多此一舉了。”

這說起阿史那社爾,李世民也嘆了口氣道:“阿史那大將軍如此忠心於朕,朕竟曾懷疑過他,真是不該!”

杜荷沒有插話,阿史那社爾與阿史那結社率關係非同一般,有此懷疑,也在情理之中。不過,他從一開始就對阿史那社爾抱有十足的信心。通曉歷史,正是他縱橫大唐的關鍵因素之一。

因爲唐朝對外的開明政策,異族將領是所有漢家王朝最多的。較爲有名的如契必何力、執失思力、阿史那社爾、李光弼、高仙芝、哥舒翰等大將都是異族人,而且論忠心也絲毫不遜於中原的將領,有的甚至只有過之而無不及。

唐初三將契必何力、執失思力、阿史那社爾就是其中的三位。

故而杜荷從一開始就不認爲阿史那社爾會與阿史那結社率同流合污的。不過經此一事,未防夜長夢多,應該要快加對突厥的收服子。

想到此處,杜荷腦中生出了一個全新的想法,思緒電轉,漸漸的一套全新的計劃小初步在他腦海中浮現,心道:“若是順利,我大唐應該好好的感謝感謝阿史那結社率纔是。”

李世民押着阿史那結社率返回了營地。

阿史那結社率的險惡用心也在那一時間傳揚開來,這則消息就如一石激起千層浪,驚動五洲四大洋,整個營盤都炸開了鍋。

本來阿史那結社率就因爲馴馬與宴會比武一事,招惹了絕大多數人的厭惡,對他心存不滿,這一聽他還打算謀害大唐帝國的皇帝,都是義憤填膺,剎那間各種聲討,絡繹不絕。

杜荷回到了營地就一個人在營帳內想着自己先前突如其來的想法。

他知道李世民一定在爲突厥遺民的事情頭痛。每一個民族的融合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唐朝滅了東突厥,將東突厥的領土百姓化爲己有。只是因爲種族不同,彼此間不能友好的融合。對此,李世民忌憚,頭痛是很自然的,換做任何一個皇帝也會如此。

因爲突厥人是遊牧民族,族中人不論男女都會騎馬射箭,只需稍作練習,百姓就能夠成爲驍勇善戰的精銳之士。所以面對那數十萬的百姓,任何一個皇帝都不能無動於衷。

可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此,在沒有成爲精銳之士之前,他們這些人的身份是百姓。

這屠殺降兵降卒,還能在道義上說的過去,但若屠殺手無寸鐵的百姓”那便於理不合了”尤其是種族滅絕,一屠殺就是數十萬、上百萬的。

要是李世民敢這麼做,天下所有文人都會戳他的脊粱骨。

殺也不是”不殺也不是,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選擇了折中的方法,將突厥的百姓、兵馬、將領分開起來管制,分開起來掌控。所有異族將領都在長安任職,所有異族百姓都在水土豐盛的地方生活,所有異族的兵馬都在大唐邊界駐守。如此一來,三者之間相互牽制。

兵卒想反,則要忌憚在大唐掌控之下的將領頭目以及百姓;將領想反,則要忌憚在大唐掌控之下的兵馬與百姓;百姓想反也是如此。

在如此高明的相互牽制之下,突厥遺民想要反叛,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阿史那結社率纔會鋌而走險,因爲只有擒住了李世民”迫使他下令,才能重新將這分開的三者融合一處。形成一個整體一突厥民族。

毫無疑問,李世民如此手段確實高明,有效的限制了突厥遺民反叛的可能,但是這一招始終是治標而不治本。突厥遺民始終是突厥遺民,沒能成爲大唐百姓”相互間缺乏有效的融合。

杜荷心中所想正是此事,讓東突厥徹底的在歷史上消失與大唐融合一處,這本是很困難的事情。但因爲阿史那結社率的胡鬧,卻給大唐創造了一個完美的機會。

理清了所有的思緒,杜荷露出了自信的微笑,徑直離開營帳,找李世民獻計去了。

李世民在營帳內與房玄齡、杜如晦商議突厥的事情。

李世民作爲華夏最優秀的君王之一,他很清楚麾下每一個人的能力。他最信任的三位宰相是房玄齡、杜如晦、魏徵,他們各有千秋。

房謀杜斷”用於對外,魏徵擅治”用於對內。

突厥之事,是對外謀略,故而他只請了房杜二人,並沒有將魏徵算在內。顯然是擔心以魏徵那仁道主義的思想,非但幫不上忙,反而給他們添麻煩。

就在他們針對這個話題,例行商議的時候,突然聽到了杜荷求見的消息。

李世民、房玄齡皆望向了杜如晦。

杜如晦微微搖頭,也是一臉的不知情。

李世民沉吟片刻,道:“請他進來!”他們君臣正在商議國家大事,本不允許他人打擾。但李世民深知杜荷的才華,既然來了也想聽聽他的意見看法,破例讓他入內一併商議。

杜荷得到通報,因胸有妙計,笑吟吟的走進了帳內,餘光一瞟,發現老爺子竟然也在,馬上換了一副表情,態度也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變化,危襟正坐,換做一臉不芶言笑的嚴肅表情,顯得異常的穩重沉穩。

那變化盡在三人眼中,李世民、房玄齡心頭暗笑。

杜如晦則青着臉,眉頭挑了一挑。

杜荷卻暗自叫苦,哪裡想到老爺子也在這裡,早知如此,就不來了。杜如晦雖不迂腐,但本人卻是昔年李世民麾下的十八學士之首,是知名的儒學弟子,要求兩個兒子要注重形態,一言一行要達到古人的標準,也就的是《禮記,曲禮上》中的訓誡。“遊毋倨,立毋破”坐毋箕,寢毋伏。斂發毋鬃,冠毋免,勞毋袒,暑毋褰裳。侍坐於長者,屨不上於堂,解屨不敢當階。就屨,跪而舉之,屏於側。鄉長者而屨,跪而遷屨,俯而納屨。離坐離立,毋往參焉”等等。

反正就是走路不能跑,要擡着頭,挺着胸,連腳步邁的也都要一樣的大小,不能超過範圍界限。

杜荷的大哥杜構就讓他教育成了這種君子,然杜荷素來不喜禮法,最嚮往無拘無束。可偏偏攤上了中規中矩之極的老爺子,因此每次面對他時都必須一絲不芶,一舉一動只能嚴格遵守規範來做。也只能表面一套,背地裡一套。

如今讓老爺子抓了個正着,回頭少不了一頓訓斥,那滋味簡直跟上刑相差無幾。

“小婿拜見陛下,見過房叔父,父親!”他必恭必敬的行禮問好。

李世民笑說免禮,房玄齡點頭示意,杜老爺子卻淡淡的哼了一聲。

李世民見杜荷遇到杜如晦就想是老鼠見到了貓,心頭直樂,似乎見到杜荷吃癟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過了好一會兒,才問杜荷來意。

杜荷心中暗自誹謗幾句,很快就擺正了心態,他沒有忘記自己的來意,肅然道:“小婿是爲阿史那結社率而來,覺得我們可以利用此次機會,正式的將東突厥收服,讓他們正正式式的成爲我夾唐的子民。”

他這話音一落。

李世民與房玄齡、杜如晦互望了一眼,眼中皆存有訝然之色。

無獨有偶,今曰他們聚在一起,也是在商議此事。

他們覺得出現了一個阿史那結社率,將來必然會有第二個、第三個,爲了防止如此情況相繼出現,皆在考慮一勞永逸的方法,而且已經有了初步的頭緒。

李世民沉聲道:“說說你的看法!”

杜荷自信一笑道:“這要讓東突厥與我大唐融合,莫過於同化,而同化最妙之法,莫過於文化侵略。以我們大唐的文化,來教育突厥百姓,讓他們學習我大唐的一切,習慣我大唐的一切,從而忘記自己是遊牧民族的事實。”

李世民道:“這一點朕也明白,也是如此做的。只是這文化侵略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假若強來,只會激發那些遺民的情緒。但不用強,早已習慣草原生活的他們,想要接受我大唐文化並不容易。”

他們早在幾年前就展開類似的政策,所得的效果並不盡如人意。

“那是因爲他們在心中存有逆反的情緒。”杜荷對於這些人的心思揣摩的通透,接口道:“說句難聽的,他們這些人都是一羣亡國奴,作爲亡國奴對於故國存在懷念之心,不願意接受外來統治外來文化皆在情理之中。這是無法強求的,但假若我們能夠打破他們這種禁錮的思想,則行動起來,事倍功半。”

李世民、房玄齡、杜如晦三人聽了眼中各自一亮,若有所思。前者求教道:“那賢婿有什麼錦囊妙計?”

杜荷道:“利用阿史那結社率,進行炒作,製造輿論攻勢,讓所有突厥人都認同陛下,都讚美陛下,如此一來,他們自然會理所當然的接受陛下。”

炒作!

輿論攻勢!

新世紀的詞語讓三人聽的是一頭霧水。!~!

第38章 給兩宰相上課第38章 揣摩敵意第32章 真愛無疆第58章 疫病第36章 出征在即第11章 杜荷的書法第35章 無法忘記的誓言第42章 兵器論第23章 新式練兵第11章 小盜帥第5章 有膽氣還是無知第69章 是你做的嗎?第21章 收得薛仁貴第73章 佈局開始第25章 異族良將的吶喊第19章 西南、東北之事第78章 大事底定第47章 悲劇中的悲劇第15章 兩天, 兩天之後第21章 《蘭亭集序》失竊第21章 在養中山狼第55章 “老公”第43章 提議閱兵第10章 杜荷紈絝的威力第28章 來至遠方的禮物第39章 陋室不陋 夫妻同心第16章 對戰羅通第15章 兩天, 兩天之後第38章 揣摩敵意第71章 長孫無忌的賠罪第42章 回紇酋長來訪第50章 “傲嬌”屬性第35章 佛也認錢第15章 夜襲第62章 借刀殺人第38章 給兩宰相上課第15章 小冊子的麻煩第35章 搞個球隊玩玩第18章 險勝第62章 借刀殺人第16章 對戰羅通第5章 武媚孃的討賞第31章 比武刺殺第17章 杜荷VS薛仁貴第62章 借刀殺人第16章 星星峽夜話第52章 陪長樂回門第55章 神奇的易容術第3章 仁義道德值錢嗎?第8章 給你十三萬大軍第53章 一屍兩命第14章 誰爲先鋒?第25章 異族良將的吶喊第58章 藥王孫思邈第17章 神勇杜荷,借刀殺人第13章 名動長安第38章 給兩宰相上課第28章 決心娶媚娘第22章 蛇以上鉤第28章 算計唐使 遼東收復第18章 放虎歸山第38章 軍神之孫第12章 李世民的偶像第33章 大戰即來第16章 傳奇名將薛仁貴第11章 鬧鬼了第50章 “傲嬌”屬性第54章 大膽假設第64章 古往今來,可有一人?第40章 李佑暈了第1章 風雲乍起第11章 小盜帥第71章 長孫無忌的賠罪第28章 與李世民的夜談第37章 飛翔第21章 意外變故第77章 千鈞一髮第35章 賀禮(上)第24章 洞察危機第26章 杜荷的滅族之計(上)第7章 各懷詭計第60章 心靈恐嚇第20章 烈焰滔天第19章 長街激鬥第15章 不會舞獅,但會打架第4章 父愛母愛第76章 一個果子引發的驚天隱秘第47章 最大的底牌第22章 天作之合第21章 七千人,不成氣候第13章 虯髯客與姜鬆第23章 與美有約第27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31章 溫情第24章 踏月、留香第47章 去青樓第4章 最陰險的還是李世民第36章 罪大惡極第33章 陰太子一下第58章 藥王孫思邈
第38章 給兩宰相上課第38章 揣摩敵意第32章 真愛無疆第58章 疫病第36章 出征在即第11章 杜荷的書法第35章 無法忘記的誓言第42章 兵器論第23章 新式練兵第11章 小盜帥第5章 有膽氣還是無知第69章 是你做的嗎?第21章 收得薛仁貴第73章 佈局開始第25章 異族良將的吶喊第19章 西南、東北之事第78章 大事底定第47章 悲劇中的悲劇第15章 兩天, 兩天之後第21章 《蘭亭集序》失竊第21章 在養中山狼第55章 “老公”第43章 提議閱兵第10章 杜荷紈絝的威力第28章 來至遠方的禮物第39章 陋室不陋 夫妻同心第16章 對戰羅通第15章 兩天, 兩天之後第38章 揣摩敵意第71章 長孫無忌的賠罪第42章 回紇酋長來訪第50章 “傲嬌”屬性第35章 佛也認錢第15章 夜襲第62章 借刀殺人第38章 給兩宰相上課第15章 小冊子的麻煩第35章 搞個球隊玩玩第18章 險勝第62章 借刀殺人第16章 對戰羅通第5章 武媚孃的討賞第31章 比武刺殺第17章 杜荷VS薛仁貴第62章 借刀殺人第16章 星星峽夜話第52章 陪長樂回門第55章 神奇的易容術第3章 仁義道德值錢嗎?第8章 給你十三萬大軍第53章 一屍兩命第14章 誰爲先鋒?第25章 異族良將的吶喊第58章 藥王孫思邈第17章 神勇杜荷,借刀殺人第13章 名動長安第38章 給兩宰相上課第28章 決心娶媚娘第22章 蛇以上鉤第28章 算計唐使 遼東收復第18章 放虎歸山第38章 軍神之孫第12章 李世民的偶像第33章 大戰即來第16章 傳奇名將薛仁貴第11章 鬧鬼了第50章 “傲嬌”屬性第54章 大膽假設第64章 古往今來,可有一人?第40章 李佑暈了第1章 風雲乍起第11章 小盜帥第71章 長孫無忌的賠罪第28章 與李世民的夜談第37章 飛翔第21章 意外變故第77章 千鈞一髮第35章 賀禮(上)第24章 洞察危機第26章 杜荷的滅族之計(上)第7章 各懷詭計第60章 心靈恐嚇第20章 烈焰滔天第19章 長街激鬥第15章 不會舞獅,但會打架第4章 父愛母愛第76章 一個果子引發的驚天隱秘第47章 最大的底牌第22章 天作之合第21章 七千人,不成氣候第13章 虯髯客與姜鬆第23章 與美有約第27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31章 溫情第24章 踏月、留香第47章 去青樓第4章 最陰險的還是李世民第36章 罪大惡極第33章 陰太子一下第58章 藥王孫思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