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受罰

享世民心中的辛意早凡想爲皇帝,維持朝局穩塑“一使國力富強是先要考慮的事情,其次纔是維護太子的鹹望,李泰提出的辦法是可行的,李世民已經在心中斟酌好了,卻沒明確的表達出來。

面對李泰的追問,李世民擺擺手:“這事不用你再管了,且安心吧。

其實解決這件事還有別的辦法,那就是讓李世民撤銷嚴查的旨意。不過這種處理方式李世民不可能接受。李泰也就存在心裡,沒有說出來。

李泰已經進了最大的努力,李世民讓不讓李泰管都沒有實際意義。也就安心的坐在一邊,聽着李世民教李承乾。

“承乾,你身爲太子,就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身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你的一舉一動不僅僅代表着你自己。還代表着皇家的形象。就拿今天的事情來說,那怕是換做青雀,我都不會這麼爲難。我可以懲罰青雀,做給別人看,哪怕是我於心不忍。事後也可以補償他。但你不行。你是太子,必須要維護你身爲儲君的威望。一個儲君若是在羣臣中失去了威望,那麼他還有何面目在將來領導衆臣?你要時刻記着

李世民苦口婆心的勸告,不知道李承乾能聽進去多少,是否真的在心裡記住了,但李承乾連連點頭稱是,低頭認錯的態度還是讓李世民滿意的,最終李世民長舒一口氣,嘆道:“該說的我已經說了,以後再不會和你講這些了,你就好自爲之吧。”

李泰安靜着陪着長孫皇后坐在一邊。卻沒留心李世民都說了些什麼。中琢磨着,這些陳詞濫調恐怕李承乾已經聽了很多遍,若是真正能用心記下,也不至於出了現在這樣的事情。說李世民是在對牛彈琴有些過分,但教育李承乾的路還是很遠的,李世民不改變現在這種不斷的“打壓教育”那麼李世民愁的日子在後邊呢。

李泰對李承乾的判斷是根據史料記載和現實結合起來的,不能說是完全準確,但也代表一部分事實。想着李承乾和李世民父子之間的相處模式,李泰不由的頭疼,心裡暗暗考慮是不是找個時間和李世民談談,防患於未然也。

李泰琢磨着將來的事情,就看見李世民教完之後,將目光落在了自己身上。

“父皇,我有哪裡不對嗎?”

“沒有。”李世民含糊了一聲,轉身對李承乾說道:“若沒有青雀爲你求情,我饒不了你。若沒有青雀爲你謀劃,你也逃不過去。還不過來好好謝謝青雀。”

李承乾心中要是清楚,今天若是沒有李泰,這件事不可能就這麼簡單的了結,沒有李泰在一旁幫忙。他根本承受不了李世民的雷霆之怒,更不用想從中脫身了。

李承乾此玄對李泰的感激卻是無以言表的,但他還沒有昏頭,先是對李世民再次承認錯誤,並且明確的表示以後不會再犯等到李世具點頭之後纔對李泰說道:“青雀。你我兄弟之間,客套話我就不說了,總之這份情誼我永遠記在心裡。”

“你是應該記在心裡。”長孫皇后拉過李承乾,細心的爲他拂去衣襟上的灰塵,苦心勸道:“你也是知道青雀的,他是個認死理,不肯自誣,也不願誣陷別人的。今天爲你破例,想出根本不符合他心性的謀劃,就是因爲珍惜你們兄弟之情。這份情誼你真的要記在心裡。”

“母后我明白的,青雀彈精竭慮的爲我考慮,還解決了父皇的難處。我肯定不會忘記的。母后請放心。”

“也沒什麼。”李泰接過話音,拍拍李承乾的肩膀,笑道:“我們是兄弟,幫你忙是應該的,你不需要記掛,只要下不爲例就好。今後若是遇到什麼不懂,不明白的就問父皇母后,千萬不要魯莽從事。別看父皇總呵斥你,也是爲你好。在你闖禍爲難的時候,還是一樣會幫你的。就像今天,最終結果不還是要落在父皇身上嗎?”

李泰笑着隱晦的點撥李承乾要改變和李世民相處的方式。在李世民面前,李泰不能將話說的太過明白。一個兒子教另一個兒子和父親怎麼相處,這話說明白了,不僅僅是李承乾接受不了,連李世民都接受不了,也只能這樣隱晦的點撥。

不知道李承乾是聽明白了李泰話語中的含義,還是隨口的附和:“四弟你放心,以後做事我都會向父皇母后虛心求教,絕對不會莽撞行事。”

李承乾對着屋裡的三人依次謝過以後,目光落在青石地面上的茶盞碎片上,緩步走到跟前,慢慢的跪坐在地面上,將青瓷茶盞一片片撿了起來,小心的碰在手中。

房內的衆人靜靜的看着李承乾的動作,直到他全部撿完用絲帕包好。李世民有出言問詢:“承乾,你這是做什麼?”

“回父皇。”李承乾慢慢的。小心翼翼的將包裹着茶盞碎片的絲帕揣在懷中,恭敬的答道:“我聽說有的匠人能將破碎的瓷器重新粘好,所以我想等回東宮後,找個巧匠將茶盞復原,放在案頭,以便時剪提醒我。作爲太子絕對不能行將踏錯。一定要沉穩上進。”

李承乾的這一番話讓李世民眼睛一亮,頜頻頻:“不錯,這還有點作爲太子的樣子,看來你這次的錯誤沒白犯,至少還是懂的了些道理。這樣一來,青雀的苦心也沒白費。但你要將今天牢牢記住,而不是口中說說就算了,你可明白。”

“兒臣明白。”

真心實意也好,是故意做戲也好。反正李承乾難得的精明瞭一次,李世民更加難得的誇獎了幾句,儘管最後又是告誡李承乾幾句,但總歸是兩人相處模式見好的開始,李泰心中也是竊喜。

事情算是初步解決,李承乾放下了心事,卻漸漸感覺到羞愧,對比李泰的揮灑自如的表現,自己去只能呆呆的站立一邊,整個過程從頭到尾都是李泰在幫他出謀劃策,心中除了對李泰的感激之外,羞愧之心的漸漸加重,不經意間這份不自然顯露在臉上。

長孫皇后看出了李承乾的失常。輕輕將他拉到身邊,安慰道:“承乾。怎麼了?感覺心裡不舒服?要知道你和青雀不同,因爲你是太子,所以你父皇要對你嚴格要求,而青雀只是皇子,不需要揹負那麼多的責任,所以你父皇和我對他不是那麼嚴格,你要

李承乾的聲音壓的很低:“母后我明白的,不必解釋,我不會嫉妒四弟的

李泰聽言若有所指的說道:“呵呵。你嫉妒我也沒有用。其實最讓這些兄弟嫉妒的是你,不信你去問問李恪

“青雀,不得胡說。”

長孫皇后的薄怒換來李泰無謂的聳聳肩,轉身正色的對李承乾說道:“大哥,有些事不必說出來我也明白。

但你要記住,你我不同。不是說太子和皇子的不同,而是我們的性格不同,能力不同。不需要談及誰嫉妒誰的問題。”

李泰像是勸告李承乾,又像是爲自己辯白:“或許在這些陰私小道上你不如我,但這些都只是歪門邪道,不值一提的事。想想是誰在陪伴父皇,幫助父皇處理朝廷大事?父皇離京的時候,是誰在監國,將朝事處理的井井有條?這些都是大哥你做的,如果讓我來,恐怕用不了半月。大唐上下,無論是貧民百姓,還是王公貴族一定會怨聲載道

李泰走到李承乾身前,拍拍他的肩膀,可以裝出來酸溜溜的語氣:“說心裡話,特別是在你監國的時候,朝野上下的大事小情你都能應付自如,很是讓我嫉妒啊。不過整天看你那麼累,和那些老頭子打交道。一副小老頭的模樣,不知道爲什麼我總有種幸災樂禍的感覺,嘿嘿

李泰的話語讓衆人壓抑的心理爲之一緩,嘴角露出絲絲笑容。李承乾臉上也浮現出釋然的神情,笑着說道:“四弟,你已經很優秀了,承歡膝下,讓父皇母后心情爽朗。我不如你,倘若在其他地方我再不比你強一些,我怎麼做衆位兄弟的大哥啊。”

李泰的一番話是想讓李承乾被李世民打擊的所剩無幾的信心重新建立起來,以至於不惜將身段放的很低,用以襯托李承乾。現在見目的達到。也就微微一笑,並不多言。

李承乾看不出來李泰的用心,不代表李世民和長孫皇后也同樣看不出來。夫婦二人對視一眼,微微搖搖頭,心底暗自嘆息一聲。

李世民走向前來,看着李承乾鄭重的說道:“看在青雀爲你講情的的面子上,這件事就這麼算了,但你要記住這次教刮,引以爲戒。”

“還請父皇放心,兒臣真的知錯了。”

“嗯,雖然你知錯,但處罰也不可少,回去後閉門思過一斤小月,除了來太極殿學習政務以外,不許出宮。另外在這個月裡,將《四書》各抄上三遍,寫出心得,交與我看。”

李承乾心理暗自叫苦,這個月再沒有時間做別的了,恐怕手腕子都會被累折了。心中雖然叫苦,李承乾卻不敢將這份心思擺在臉上,只能低聲應和:“兒臣明白。”

李泰在心中爲李承乾算了一筆賬,《四書》分別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加起來四萬多字,抄上三遍就是十二萬多字。李世民僅僅給了他一個月的時間,算起來一天就四千多字。唐時可沒有鍵盤,只能是手握毛筆。懸腕而書。李承乾除去和李世民學習政務之外的時間本就不多,這每天四千字讓他完成是極其困難的,單單的抄寫都能累壞李承乾,何況李世民還要求寫出心得。

思考過後,李泰揉揉眉頭,高聲的自言自語:“好大的量啊,一斤。月要寫出十二萬字,一天就是四千多,還要有心得體會,這也太不容易了!”

李泰的話語落在李世民耳朵裡。李世民似笑非笑的調侃:“怎麼?爲你大哥抱不平?。

“孩兒不敢李泰嬉笑的說道:“孩兒也就是隨口感嘆一下,可沒有什麼抱不平的意思。不過李泰擡頭小心的看一眼李世民:“不過這麼大的量真的有點難爲大哥了,父皇你說是吧?”

“我說不是!”李世民冷哼一聲:“錯了就要受罰,這沒什麼不對的。這些上的事,只要肯做就沒有做不成的,同樣,只要肯寫,別說一天四千,就是一天四萬也能寫完。”

天四萬?你拿李承乾當打印機啊?李泰在心裡腹誹着,臉上卻嬉笑着說道:“父皇,一天四千能寫出來。我信。但我絕對不信有人一天能寫出來四萬,即便是抄書,我也不信。要不然父皇將這位奇人請出來,讓我見識一下?”

李泰是在借嬉笑之際,爲李承乾分擔壓力。毒承乾不好就處罰對李世民討價還價,李泰卻可以借嬉笑之際旁敲側擊的爲聳承乾減輕處罰。

不料李泰的想法沒有得逞,卻不是李世民如何,而是長孫皇后說話了:“青雀,你若心疼承蒂,也好辦,我代你們向你父皇求情。不是罰他抄書三遍嗎?承乾每天的事多。閒暇時間短,你卻有很多時間,不如你們兄弟二人共同分擔。你只管抄書兩遍,承乾負責抄書一遍,以及寫出心得,一個月後你們合到一處,再交給你父皇查驗,如何?”

“我看可以李世民截過話去。贊同的說道:“都說兄弟齊心。其力斷金。我今天就破例讓你們二人共同承擔這份處罰。”

聽李世民和長孫皇后這麼一說,李泰又些愣。這些年來,李泰雖然沒有間斷過練字,但用慣了硬筆的李泰對懸腕而書的毛筆一直用不習慣,這毛筆字的練習一直是李泰頭痛的事情。雖然各種名人的字帖在李泰的書房內都有,但李泰的毛筆字到現在也不過是“不醜”而已。

李泰心中略一思考,明白了長孫皇后的意思,苦笑道:“母后,我的字就那麼的不堪入目嗎?竟然讓你如此費心?”

長孫皇后掩嘴笑道:“你明白就好,雖然稱不上是不堪入目,但的確需要多多練習了,你現在年紀還小,並無大礙,若是將來你仍然是這樣一副字,實在和你天資聰明的評語不相匹配

長孫皇后是笑着良言相勸,李世民卻是忍笑低喝:“行了,你還真好意思說你的字,就這麼定了,你幫承乾抄書兩遍,一個月以後拿來我看。”

李世民大袖一甩,將手背在身後:“今天就這樣吧,你們兄弟先回去,我和你母后還有話要說。”

李泰和李承乾對視一眼齊聲說道:“孩兒告退。”

第19章 李泰當家第182章 投靠第22章 千古一箭第4章 太宗試子第62章 閉門羹第112章 救命稻草第200章 故人來訪第163章 砸的就是你第122章 藉機警告第27章 誰錯了第230章 苦肉計第235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第215章 以工代賑第63章 親人團圓第204章 送禮第35章 拜師前奏第94章 享受親情第58章 處事與送禮第32章 新人舊景(下)第230章 苦肉計第210章 屠9182高舉第138章 受罰第33章 嫣兒心事第184章 喊冤第65章 要債和要命第170章 仗勢欺人第210章 屠9182高舉第159章 開端第29章 敬畏之心(上)第14章 秦王危機第115章 程府赴宴第214章 祭奠第66章 好自爲之第23章 喋血玄武門第130章 罪魁禍首第116章 程府赴宴第108章 挖坑第75章 麗正殿(下)第15章 衆人定計第12章 李淵探病第123章 豫章的煩惱第204章 送禮第208章 高潮中(0)第188章 人禍第60章 心思不同第82章 風乍起(上)第117章 餘波未平第52章 長孫皇后規勸(上)第217章 太子信箋第158章 環彩閣第210章 屠9182高舉第148章 猜疑第95章 心放下就是領悟第51章 長孫皇后探傷第193章 達成默契(上)第81章 書法與收禮第166章 李元昌的下場第79章 升官(上)第136章 雷霆之怒第61章 李泰出宮第14章 秦王危機第8章 解毒迷霧第74章 麗正殿(中)第118章 明達出場第148章 猜疑第159章 開端第47章 大鬧弘文館第109章 砸店第210章 屠9182高舉第125章 李恪..第130章 罪魁禍首第199章 糧食問題第192章 難進的門(下)第89章 兩難(下)第147章 漢王多心第75章 麗正殿(下)第53章 長孫皇后規勸(下)第25章 兩方對峙第15章 衆人定計第217章 太子信箋第61章 李泰出宮第77章 長孫安業第183章 初到河南第108章 挖坑第146章 長孫府(下)第46章 點撥李承乾第228章 孫思邈第114章 程府赴宴第131章 李元昌第32章 新人舊景(下)第211章 欺人如欺天第198章 強項令第216章 謀劃第208章 高潮中(0)第145章 長孫府(中)第76章 墨蘭和麗質第184章 喊冤
第19章 李泰當家第182章 投靠第22章 千古一箭第4章 太宗試子第62章 閉門羹第112章 救命稻草第200章 故人來訪第163章 砸的就是你第122章 藉機警告第27章 誰錯了第230章 苦肉計第235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第215章 以工代賑第63章 親人團圓第204章 送禮第35章 拜師前奏第94章 享受親情第58章 處事與送禮第32章 新人舊景(下)第230章 苦肉計第210章 屠9182高舉第138章 受罰第33章 嫣兒心事第184章 喊冤第65章 要債和要命第170章 仗勢欺人第210章 屠9182高舉第159章 開端第29章 敬畏之心(上)第14章 秦王危機第115章 程府赴宴第214章 祭奠第66章 好自爲之第23章 喋血玄武門第130章 罪魁禍首第116章 程府赴宴第108章 挖坑第75章 麗正殿(下)第15章 衆人定計第12章 李淵探病第123章 豫章的煩惱第204章 送禮第208章 高潮中(0)第188章 人禍第60章 心思不同第82章 風乍起(上)第117章 餘波未平第52章 長孫皇后規勸(上)第217章 太子信箋第158章 環彩閣第210章 屠9182高舉第148章 猜疑第95章 心放下就是領悟第51章 長孫皇后探傷第193章 達成默契(上)第81章 書法與收禮第166章 李元昌的下場第79章 升官(上)第136章 雷霆之怒第61章 李泰出宮第14章 秦王危機第8章 解毒迷霧第74章 麗正殿(中)第118章 明達出場第148章 猜疑第159章 開端第47章 大鬧弘文館第109章 砸店第210章 屠9182高舉第125章 李恪..第130章 罪魁禍首第199章 糧食問題第192章 難進的門(下)第89章 兩難(下)第147章 漢王多心第75章 麗正殿(下)第53章 長孫皇后規勸(下)第25章 兩方對峙第15章 衆人定計第217章 太子信箋第61章 李泰出宮第77章 長孫安業第183章 初到河南第108章 挖坑第146章 長孫府(下)第46章 點撥李承乾第228章 孫思邈第114章 程府赴宴第131章 李元昌第32章 新人舊景(下)第211章 欺人如欺天第198章 強項令第216章 謀劃第208章 高潮中(0)第145章 長孫府(中)第76章 墨蘭和麗質第184章 喊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