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謀劃

泰本意是想讓杜正倫自只獨得這份賑濟災民的功勞,正倫擔心在以工代賑的過程中有差錯產生,所以拉着李泰一起分擔這其中的風險。迫不得已的以回到長安在大臣中爲李泰美言爲交換。

見到李泰肯爲自己分擔,杜正倫心中也緩了一口氣。這個時候本來不適合作爲杜正倫和李泰兩人研究賑災策略的時機,李泰才才從永嘉縣帶着二十七條人名的煞氣回來。按理來說杜正倫應該再等等,讓李泰平復一下心情之後,再研究賑災的策略方法。

但是天災不等人,眼看着嚴霜降至,杜正倫心中記掛着災民過冬安置問題的迫在眉捷,即便他心中不情願,也得來和李泰商議。

索性結果是好的,李泰同意他的以工代賑的想法。不過要將以工代賑進行下去,有一個先決條件是必須解決的。

百般思考之後。杜正倫無奈的對李泰提出了這個問題:“殿下,您同意老夫的謀劃就好,那麼有一個問題就需要解決了。就是這個災民的糧食問題

“您也是知道的,河南道目前的情況,這糧食是一大缺口。要想開展以工代賑,並先要將糧食湊足。否則一旦在開展的過程中糧食不足,那樣對朝廷威信的影響就太大了,更容易激起民變。

李泰回望這杜正倫:“那依照杜侍郎的意思,又該如年辦理

杜正倫遲疑了一下,考慮片有才有些爲難的說道:“殿下,老夫已經連續幾天向朝廷求援,不過朝廷的效率您也清楚,說是馬上就能調撥糧草前來。但經過三省六部審議,再交由陛下批准,這經過就難免有些拖拉,所以老夫想殿下您能不能直接”

杜正倫的話沒說完,但意思李泰已經明白了。無外乎杜正倫想借他在李世民面前的影響力,讓李世民下旨,從上而下的進行督促,問題解決的效率能高一些。

杜正倫算盤打得很精,但是,即便是李泰按照他的想法去辦,從各地酬糧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再者說,按照從水患發生的時間推算,這籌集糧食的聖旨恐怕已經下到各個州府了。目前應該是各個州府在酬糧的時間。即便是李泰給李世民寫信告知河南道的情況,也未必有多大的用處。’ 而災民的賑濟問題卻走到了刻不容緩迫在眉捷的時刻,沒有多少時間能夠用來等待各地的州府將糧食送來。

李泰內心的分析在杜正倫看來是在猶豫不決,急忙在李泰身邊小聲的說道:“殿下,老夫這幾天計算過,如果不進行以工代賑,那麼河南道各個州府的糧食互相調運,能不能等到朝廷大舉調糧猶未可知。一旦開始以工代賑,口糧作爲酬勞發放下去,是一定,所以老夫才求助於殿下幫助。”

杜正倫的一個,“求”字。讓李泰有些坐不住了。從遠了說,李泰在掖庭宮前就算虧欠了杜正倫的,到現在一同以欽差的身份來到河南道,杜正倫在明裡暗裡也算是不計舊仇的維護他。

加上杜正倫身爲李世民重視的老臣,這一個“求”字不得不讓李泰開始重視。

“杜侍郎,都是爲了災民。且莫再說這個“求,字。”李泰面色沉寂,低聲說道:“杜侍郎。不是小王推託,如果小王寫信能夠有用處的話。小王可以立刻就寫。但是還請杜侍郎仔細考慮,若是十天前小、王寫信還能有些作用,但從水患發生到現在這麼長時間過去了。朝廷該辦的事恐怕已經辦了。小王再寫這封信有些多餘不說,效果也不大。您說是吧。”

杜正倫仔細考慮一下李泰的解釋,點點頭,算是接受了。 但他心中仍然爲這災民的糧食問題擔憂,忍不住向李泰詢問:“殿下,您說的老夫也明白,但是除了等待朝廷的糧食調撥,就沒別的方法了嗎?”

李泰心道:“有,遠了不說,就在這洛陽附近就有足夠的糧食來賑濟災民,問題是誰敢下這個命令。”《》

李泰考慮半天,在心中計算清楚,在問道:“杜侍郎,河南道都有哪些州縣缺糧?”

杜正倫脫口而出:“殿下,若說是遭災的州府幾乎都缺糧食,但以河南府的洛陽爲中心,除去洛陽,就沒有不缺糧食的,越是離洛陽近,缺的越多。遠些的還好點。就是這個洛陽,也還是因爲殿下拿出貼己的錢買糧,纔算緩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殿下如此的高風亮節,待他日回到長安,老夫一定會細細的對衆臣和陛下訴說。”

李泰對杜正倫的買好。笑着擺擺手,說道:小王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不值一提,不過

李泰客氣了一句以後,話音一轉,神色莊重的說道:“不過杜侍郎,你有一點說錯了,洛陽這裡不缺糧,不僅僅是洛陽,就是洛陽周邊都不缺糧。”

“糧食在那裡?。

聽到李泰若有所指的說法,杜正倫心中一喜,急的的問詢。李泰是一臉神秘,微笑着卻不說話。見到李泰的神情,杜正倫皺眉思索了一陣,忽然心中一

“殿下。你說的糧食莫非是,,?。

李泰緩緩的點點頭。

杜正倫卻是神色大驚:“殿下不可,萬萬不可,千萬不能打那些糧食的主意,你我都沒有權利動用的!那些糧食只有到了國家存亡之際,由陛下下旨,纔可以打開糧倉的。我們是萬萬動不得的。”

“有什麼動不得的?難道就看着這百萬災民無家可歸嗎?這個時候還不算是國家存亡嗎?百姓沒了,還有國家嗎?”

杜正倫眉頭緊皺,半晌之後,還是說道:“那些不行。你我雖然負棄賑災,但還是沒權利動用那些糧食。小,

雖然杜正倫說的很堅定,但神色中的猶豫出賣了他的內心。

李泰不緊不慢的喝了一口茶水,緩緩的說道:“洛口倉也叫興洛倉,位於鄭州管轄之地存糧數百萬石。建於丘陵之上,不僅地勢險要,再且土層堅硬、乾燥,又有水路運輸之便。自洛河逆水而上可達東都洛陽,逆黃河而上可達陝西潢關和京城長安,順水而下可達山東至海口。完全可以照顧到河南道洛陽以東各個州府。”

見到杜正倫閉着眼睛一聲不吭,李泰在他心頭又加上一把火:“杜侍郎,興洛倉可供洛陽以東的災區,這洛陽附近還有一處更大的糧倉,您應該記得。”

“就在這洛陽縣東北,有糧倉名爲含嘉倉。同樣修建在小山之上,是爲缸式地下糧窖,不虞水患。存糧也在數百萬石以上,足夠洛陽附近災民數年之用。”

“不可啊!”杜正倫一聲長嘆,說道:“殿下,您說的這兩處糧倉,老夫早已考慮過了。那鄭州的興洛倉乃是朝廷爲了防範戰爭所用,存糧是很多,但沒有朝廷政令。任何人都沒權利動用的,這點殿下應該清楚。”

“這洛陽附近的含嘉倉更不用說了,那是皇家儲糧所用,供應洛陽以東,包括長安城在內的數個郡縣的用度。事關重大老夫不敢擅專,若我看還是稟報陛下之後,由陛下決斷吧。小,

杜正倫的猶豫李泰能夠理解。但卻搖搖頭:“快馬來回長安於洛陽之間,最少需要五天的時間。這還不算朝廷上各位大臣之間爭論所用的時間,你我能等得起,災民能夠等得起嗎?。

“何況,含嘉倉說是皇家糧倉,滿長安的勳貴士族誰不是吃這份糧食呢?說句不該說的,我們提議打開含嘉倉就屬於在他們口中奪食,他們又怎麼能夠同意呢?。

“小王我也知道,只要你我將這個提議報知長安,最終還是會開倉放糧的。問題是這個開倉的時間會是在什麼時候呢?你我身在災區心中明白,早開倉一刻,就能多換回來好些百姓的性命,問題是長安的衆多權貴士族,他們會這樣認爲嗎?且不說消息來回傳遞的時間,單單說這些權貴扯皮的時間,就不知道會死去多少百姓。你我又於心何忍呢?”

李泰的話說的是實情,杜正倫低頭思索了好久,仍然下不了這個決

“殿下,除此之外就沒別的辦法可想了嗎?”

李泰一攤手:“或者還有,但小王我想不出來了。”

杜正倫一臉肅然,長嘆一聲:“那就先別忙,容老夫再想一想。再斟酌一番。”

杜正倫對着李泰一拱手就要離開。

李泰在送杜正倫到門外的時候,最後激了他一把:“還是那句話,我們等得起,災民等不起。若是大開糧倉,您的以工代賑的籌劃也好早些進行。

不過畢竟》

送走了杜正倫,李泰半靠在牀上,一條腿耷拉在窗外,對正要爲他脫去鞋襪的慧蘭輕嘆道:“終於回來了,算是能稍稍歇息一下了。”

正在李泰心中嘆息着這次出行的艱難的時候,河南府刺史鄭瑞翰也在前院對着於管家心中焦急着。

“長安方面還沒回信嗎?”

看着於管家的搖頭,鄭瑞翰滿面愁容的坐在書房的案几之後,擺擺手說道:“我估計今天這信就能到了,你去門房等着,一旦長安的回信來了,立刻送過來。”

看着於管家的快步離去。鄭瑞翰趴在案几上滿心的忐忑。

廖成祥是他一個小妾的父親。兩人之間的來往很是頻繁。雖然他不知道李泰離開洛陽的目的地,但在李泰落腳永嘉縣的時候,廖成祥就已經派人快馬飛奔告訴了他。

當時他心道不好,急忙讓廖成祥想個,辦法出去躲躲。沒料到他的人還沒見到廖成祥,就已經有人將廖成祥被李泰砍了的事情通報給他。

聽到廖成祥被李泰砍了的消息。他當時就懵了。不是爲廖成祥傷心,是擔牟廖成祥在死前將他拖下水。廖成祥是什麼樣的角色,他心中比任何人都清楚。而且他和廖成祥之間有很多不可見人的事情,這才讓他心中恐慌。

他一邊恐慌着,一邊埋怨着李泰。他認爲已經送李泰兩個價值連城的國寶級奇珍,鵬四池的想法,李泰就不應該再在他的地面找麻 後來他打聽到李泰去永嘉縣的緣由,又開始對死去的廖成祥憤恨了起來。他憤怒於廖成祥膽大包天,竟然敢在永嘉縣辦下如此之多的人神共憤的事情。

鄭瑞翰早已經對廖成祥的不知深淺有些反感。他對於錢財該貪要貪,但事情該做還是要做。可是廖成祥卻是一味的胡作非爲,苛索無度。

以往看在這份裙帶關係上,他還勸過廖成祥幾次。廖成祥在他面前支支吾吾的應付着,回去後還是老樣子不改。這他心裡也清楚,不過看在兩人的關係上,他也就睜隻眼閉隻眼,卻沒想最後落在了李泰手裡。

昨晚他的小妾知道了自己父親的消息,和他哭訴了一晚,要求他爲廖成祥做主。鄭瑞翰口中哄着自己的小妾,離開房間之後,卻爲自己的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感到擔憂。

今天聽到李泰回來的消息,這份擔憂更加重了。按他的計算,長安的來信也該到了,所以不停的坐在書房等着消息。在沒見到長安來信之間,他說什麼也不敢去見李泰。

就在他擔憂不止的時候。於管家跑了進來,氣喘吁吁的說道:“老,老爺,長,長安,長安來信了。”

“在哪?,快拿來。”

鄭瑞翰急切的起身,顧不的禮儀之說,衝着於管家伸出了手。急切間渾然不顧身前的案几將自己磕的生疼。《》

從於管家手中接過兩份信,看着信封上的字跡,急忙拆開寫着自己名字的那封,粗略的看過一遍。鄭瑞翰長吁一口氣,對着於管家說道:“還好,還好,殿下爲本官想了辦法。”

於管家見鄭瑞翰的神情逐漸放鬆下來,不是那副忐忑的不能自己的樣子。也跟着舒口氣,小聲問道:“老爺,太子殿下怎麼說?”

鄭瑞翰一手輕輕託着手中那封尚未開封的信,另一手對於管家晃晃太子給他的信,說道:“你也看到了,太子殿下一共寫了兩封信。給越王殿下的這封寫的什麼,就不知道了。不過給本官寫的這封卻是爲我指明瞭一條道路。”’ 沒等於管家追問,鄭瑞翰急於有人和他分擔這份輕鬆,笑着說道:“太子殿下在信中說了。讓我去見越王殿下。若是越王殿下對我沒什麼意見就算了,如果是對我感到不滿,就將這封信交給越王殿

於管家指着鄭瑞翰手中的信件,問道:“老爺手中拿的就是太子給越王殿下的信?”

“對,就是這封!”

“這下好了!”於管家輕輕拍着胸脯,一臉的笑意:“老爺不必發愁了。有太子殿下這封信。老爺一定無憂了。小,

鄭瑞翰輕輕點點頭:“太子殿下的身份在越王之上,相信太子殿下的信能在越王面前起到一定的作用。”

鄭瑞翰的語速很慢,像是在說服自己一樣。片玄之後,對着恭謹的站立在自己面前的於管家說道:“你先下去忙吧,管理好府中的事情,這個時候一定不能再出差錯了。我還要考慮下見到越王怎麼說

“那老奴就先下去了。”

於聳家對鄭瑞翰一禮之後,退步離去。

鄭瑞翰看着於管家離去之後。網網的的滿面笑容漸漸退去,神色開始凝重起來。

太子給他的信中不像他對於管家說的那樣輕鬆,而先是一頓斥之後才說道讓他將信交給李泰。

有斥和沒斥對於他來說,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感覺。而且太子還在信中清楚的說到,李泰是他都不願意招惹的人,讓鄭瑞翰對待李泰一定要謹慎,謹慎,在謹慎。

這樣一說鄭瑞翰明白了,事情不是像他設想的那麼簡單。以爲太子幫他出面就能萬事大吉,太子已經在信中隱約的透漏出,李泰若是真心想懲治他,是太子也沒辦法阻止的。

所以,鄭瑞翰沒有急於去見李泰,而是在書房中思索,考慮着是否還有別的應對辦法。

他沒看到太子給李泰信中的內容,他也不敢私自拆開,掂量着這份保命的東西,考慮再三還是決定不能這樣就交到李泰的手中。將這封信作爲底牌,暫時還不想動用。

整個書房只有鄭瑞翰一個人跌坐在案几之後,以肘支在案几章,扶着額頭,不斷的揉搓着。

刊網急於起身而使案几上的筆墨跌落在地面,但他卻毫無所覺,滿心思的想着自己的脫身之法。

苦思良久之後,他忽然間心中一動,想起一個。人來。那就是曾經在長安和李泰有過交集的鄭氏家族裡的,他的族兄鄭瑞鵬。

鄭瑞鵬和李泰的衝突他聽說過,在鄭瑞鵬脫身之後,就投奔他,來到了洛陽,兩人同屬一個家族。相處的還算是可以的。讓鄭瑞鵬在中間探聽一下李泰的想法,他還是覺得合適的。

想到就要做到,焦急之下,他急忙喊人將鄭瑞鵬請來。

第155章 問策第136章 雷霆之怒第41章 爲何而笑第1章 一夢千年第145章 長孫府(中)第224章 婚事第144章 長孫府(上)第10章 解脫魔障第225章 誤解第215章 以工代賑第59章 母子唱和第49章 李世民暴怒第157章 聚會第135章 承乾認錯第96章 長孫安業謀反第59章 母子唱和第47章 大鬧弘文館第37章 拜師風波(下)第46章 點撥李承乾第80章 長孫僕射第26章 智擒薛萬徹第225章 誤解第48章 孔穎達告狀第201章 未雨綢繆(0)第123章 豫章的煩惱第81章 書法與收禮第213章 血色彩虹第1章 一夢千年第46章 點撥李承乾第27章 誰錯了第208章 高潮中(0)第106章 準備..第29章 敬畏之心(上)第57章 李泰問策第73章 麗正殿(上)第161章 癩皮狗第48章 孔穎達告狀第236章 橫刀奪愛第132章 李恪低頭第36章 拜師風波(上)第205章 序曲第54章 擔憂與醒悟第168章 喬崢受傷第218章 借糧與放糧第198章 強項令第163章 砸的就是你第98章 春日遊第46章 點撥李承乾第135章 承乾認錯第96章 長孫安業謀反第121章 規勸第26章 智擒薛萬徹第99章 初次打探第91章 李世民的縱容第171章 上達天聽..第111章 求援未果第159章 開端第25章 兩方對峙第210章 屠9182高舉第62章 閉門羹第38章 將來如何第22章 千古一箭第171章 上達天聽..第30章 敬畏之心(下)第12章 李淵探病第178章 初步結論第242章 有口難言第59章 母子唱和第47章 大鬧弘文館第79章 升官(上)第230章 安排第102章 出題第58章 處事與送禮第22章 千古一箭第190章 到達洛陽第19章 李泰當家第103章 要人第172章 酒是好酒第194章 達成默契(下)第221章 回京第152章 羣魔亂舞(下)第179章 千金買馬骨..第81章 書法與收禮第101章 承乾探訪第154章 逃脫第65章 要債和要命第129章 諉過第14章 秦王危機第230章 安排第145章 長孫府(中)第186章 天災第240章 舊事第60章 心思不同第105章 大棒之後的胡蘿蔔第30章 敬畏之心(下)第24章 兵圍宏義宮第42章 威逼利誘
第155章 問策第136章 雷霆之怒第41章 爲何而笑第1章 一夢千年第145章 長孫府(中)第224章 婚事第144章 長孫府(上)第10章 解脫魔障第225章 誤解第215章 以工代賑第59章 母子唱和第49章 李世民暴怒第157章 聚會第135章 承乾認錯第96章 長孫安業謀反第59章 母子唱和第47章 大鬧弘文館第37章 拜師風波(下)第46章 點撥李承乾第80章 長孫僕射第26章 智擒薛萬徹第225章 誤解第48章 孔穎達告狀第201章 未雨綢繆(0)第123章 豫章的煩惱第81章 書法與收禮第213章 血色彩虹第1章 一夢千年第46章 點撥李承乾第27章 誰錯了第208章 高潮中(0)第106章 準備..第29章 敬畏之心(上)第57章 李泰問策第73章 麗正殿(上)第161章 癩皮狗第48章 孔穎達告狀第236章 橫刀奪愛第132章 李恪低頭第36章 拜師風波(上)第205章 序曲第54章 擔憂與醒悟第168章 喬崢受傷第218章 借糧與放糧第198章 強項令第163章 砸的就是你第98章 春日遊第46章 點撥李承乾第135章 承乾認錯第96章 長孫安業謀反第121章 規勸第26章 智擒薛萬徹第99章 初次打探第91章 李世民的縱容第171章 上達天聽..第111章 求援未果第159章 開端第25章 兩方對峙第210章 屠9182高舉第62章 閉門羹第38章 將來如何第22章 千古一箭第171章 上達天聽..第30章 敬畏之心(下)第12章 李淵探病第178章 初步結論第242章 有口難言第59章 母子唱和第47章 大鬧弘文館第79章 升官(上)第230章 安排第102章 出題第58章 處事與送禮第22章 千古一箭第190章 到達洛陽第19章 李泰當家第103章 要人第172章 酒是好酒第194章 達成默契(下)第221章 回京第152章 羣魔亂舞(下)第179章 千金買馬骨..第81章 書法與收禮第101章 承乾探訪第154章 逃脫第65章 要債和要命第129章 諉過第14章 秦王危機第230章 安排第145章 長孫府(中)第186章 天災第240章 舊事第60章 心思不同第105章 大棒之後的胡蘿蔔第30章 敬畏之心(下)第24章 兵圍宏義宮第42章 威逼利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