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陵前挖坑

二十歲不到靠自己的能力封公,在這大唐來說,也算是獨一份了,但孫享福並沒有什麼喜悅的心情,今天,是所有在守城戰中犧牲的將士的遺體下葬的日子,孫享福讓人在雙華嶺爲他們修建了一個烈士陵園,不過現在,還只是一些墳塋,稍後,會有許多基礎建設來完善。

一番祭拜完之後,孫享福親自帶着府中一些懂得樂曲的下人們在墳塋前演奏了半個時辰的哀樂,這個調子,後世孫享福所在的農村死人的時候都會放好幾天,想不記得都難,但這玩意第一次在大唐問世,頓時催下了好多人的淚水。

“夫君,筆墨已經準備好了,這篇祭文還得你來寫。”

哀樂奏完,虞秀兒拉了拉早已經哭的不像樣子的孫享福,將一支快有她胳膊粗的大毛筆遞了上來道。

“朔州的將士們,你們不會白死,某今天在此處爲你等建陵立碑,是要讓你們看着,你們用性命守護的朔州大地,將會如何的繁榮昌盛,這是我孫正明對你麼你們的承諾。”

說罷,孫享福收去悲傷,一抹臉上淚花,將那大毛筆往墨缸裡沾去,隨即,在早已鋪開的白紙上寫道。

血肉築城萬箭穿。

鎧甲染血映月寒。

戰鼓轟鳴心不怯。

狼嚎驟起震邊關。

鐵羽鋼刀殺胡虜。

保家衛國何惜身。

朔州兒郎有忠魂。

萬古英靈莫遠行。

一首充滿邊寨戰爭氣息的悼亡詩在孫享福筆下一氣呵成,倒是叫跟王旭一起來看熱鬧的那些王家讀書人對孫享福刮目相看,如果沒有意外的話,這些字將會被刻成石碑,豎立在雙華嶺烈士陵園裡。

“孫兄好氣魄,本公子佩服之至。”

沒有經過那兩天戰爭的人,是很難體會到這詩裡面的意思的,恰巧,這兩日的經歷,是王旭這輩子見過的最慘烈的畫面,所以,他對這首並不算深奧的詩最有認同感。

“王公子過獎了,對了,今日只是我朔州團結營的士兵下葬,還要感謝王公子專程來給他們送行。”孫享福收了毛筆,朝王旭假模假式的拱手感謝道。

另一邊,唐奉義已經搖頭晃腦的讀起了孫享福這首悼亡詩,並且給那些大字不識的朔州兵們講解起詩的意思來。

“應該的,應該的,孫長史,哦,不對,現在應該叫孫都護了,可否借一步說話?”

經歷過朔州之戰後,王旭對孫享福的態度明顯轉變了不少,沒有辦法,誰叫他現在有事求着孫享福,他那八十萬畝香料田,可快到收割的季節了,而原來,那些地是屬於突厥的,現在,朝廷已經劃歸了安北都護府,這香料儲存收割的方法,以及那些田地的地契,可都是他目前想要的。

收拾了一下心情,孫享福和王旭獨自走到了山嶺的一邊,那裡,很多民夫在清理灌木樹根,如無意外,明年開春之後,這裡將會開滿映山紅。

“王公子,這朔州之地是你我用命保下來的,我希望你珍惜它,如果你有什麼損害朔州百姓利益的提議,我勸你不要開口,山嶺上的這些兄弟們可還看着呢!”孫享福假模假式一本正經道。

“本公子可不是那樣的人,咱們一直都是合作關係,既然合作,那當然是要共同謀取利益了,族老們對我在草原開香料田這個項目十分的滿意,要不了多久,香料田就會收穫了,屆時,本公子會送一萬石香料到你府上,這是給你私人的。”

“一萬石香料?這可是價值一百多萬貫的錢財啊!本督要是收受你這麼大的賄賂,長安的御史估計能拿唾沫星子把本督噴死。”

“呵呵,這邊寨之地,你不說,我不說,沒有人會知道,而且咱們可以說成是酬謝嘛!你幫本公子做種植技術指導,分一點點作爲酬勞,也是應該的。”

“那行,正好本督此前答應了皇后娘娘送些香料供後宮用度的,就從你這裡出了,有什麼正事,你且說來吧!在不影響朔州百姓利益的情況下,本督都許給你。”

要說孫享福在利益面前沒有節操,那是不可能的,幾百萬貫他都能白白捐出去的人,能在乎區區一萬石香料嗎?

他一口一個‘本督’的自稱,就是在提醒王旭,他現在的官很大,權力也很大,給王旭一個開口求他的機會,王旭不開口,他後面針對世家的一系列計劃怎麼實施嘛!

“是這樣的,突利戰敗之後,朝廷將關外他原本佔領的地方都收歸了安北都護府,家中族老覺得,讓這些地空着,就是一筆大損失啊!想想咱們合作種出來的香料田,今年收穫之後,不說賺盡天下之利,也得獨得個三四分吧!要不,咱們再合作,弄塊大點的?”

有了利益,就會有貪心的人撲上來,王旭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孫享福料定,後續還有很多其它世家的人會找上自己,略作思索,便道,“每年幫你開墾方圓百里之地,這是先前本官答應你的,今年給你開了八十萬畝,王麟在長安也失了勢,我的任務算是完成了一半,明年,沿着你現有的香料田,再開八十萬畝,把王浩也壓下去,我們的協議就算完成了。你放心,田地相應的地契文書開具給你,到時候,你只需要按照朝廷的稅率,繳稅就成。只是我有些好奇,你們王氏,還有那麼多農奴嗎?要知道,再開八十萬畝草地,可又需要幾萬戶青壯打理,你還想要更多,難道你王氏還藏有幾萬戶農奴?”

“這不正是本公子來找你的原因嗎?我王氏沒有,你朔州有啊!朝廷年初不是遷了三萬多戶百姓到朔州麼,本公子出錢,請他們做佃戶,你看成不成?而且,八十萬畝太少,怎麼的,也要弄個兩三百萬畝,咱們慢慢開墾纔好吧!”

在王旭看來,去年開出來的八十萬畝田到了明年,就已經是熟田的,根本不需要按照孫享福的要求把四萬青壯全部留下來打理這些熟田,他至少要抽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人走,再加上朔州的三萬多戶百姓,明年妥妥的能在草原上開兩三百多萬畝新田出來,到時別說種香料這種高價農作物了,就是種糧食,瓜物,棉花之類的,產出也是非常驚人的,有了這樣巨大的產業在,他王家的實力,就要凌駕於七宗五姓之上,成爲超級世家了。

“呃,這個,我可做不了主,明年陛下是將那些百姓遷回關中,還是留在朔州,不是我說了能算的,另外,本督雖然主掌安北都護府軍政大權,也不好強逼百姓到你家做佃戶吧!”

王旭聞言卻是笑道,“這個簡單,本公讓人在朝廷運作一番,那些人妥妥的便會被留在朔州,只要到時候你不反對,本公子就不信那些百姓不願意賺錢。”

孫享福自然是巴不得王旭去朝廷上運作,把那些人留在朔州的,沒有這些人力,朔州就很難快速的開發起來,假模假式點點了頭道,“既然如此,本官當然不會反對了,只要你遵從百姓自願,本官是不會管的。

不過,即便是王公子做成了此事,也不過才能開出方圓兩三百里之地,對於整個安北都護府的地界來說,這不過是小小的一角,不值一提,所以,本官打算九九重陽之時,在善陽召開一個招商引資大會,號召天下有實力的商人和世家前來善陽,商議開發草原之事,可別怪本官沒有提前給王公子小道消息,到時候,你可得準備好錢哦!”

說了這麼半天,孫享福最想說的還是最後這一句,如何把世家從相互合作,引到相互競爭的軌道上來,那就是放出一塊利益,讓他們爭奪,能種香料的田地誰不想要呢?

第598張 複製和引進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八十章 偏執的李淳風第四十六章 幸福的種子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二十三章 見王麟第132章 進了寶地第二十三章 見王麟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389章 長安商業大規劃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七十一章 太上皇駕到第四十六章 幸福的種子第213章 雙華嶺突變第380章 考場佈置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208章 簡在帝心第253章 競爭開始第720章 三江平原開發計劃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343章 藍莓的坑第424章 給杜正倫出的主意第492章 李泰的迎接第375章 官制大改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387章 開考第231章 過冬請到善陽來第492章 李泰的迎接第651章 穩步推進亦爲求穩第217章 不太真實的伏擊戰第611章 在野草民的生活第146章 制海鹽第461章 幸福來的太突然第325章 馮智戴的提醒第481章 大進項第234章 東珠逛街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185章 去除枷鎖第550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235章 胡商到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295章 貞觀三年第708章 一統的前奏第612章 膽子大的走在前面第五十八章 開業前夕第720章 三江平原開發計劃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242章 去戲劇院第178章 達成協議第447章 後勤軍的配製第599章 國家要承受的起失敗第649章 武媚孃的心思第187章 孫府迎客第137章 價格戰爆發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第345章 新勞動管理和稅收制度第529章 向外開拓的能力第110章 經營之道第679章 航海學院的提議第455章 巧遇小舅子第121章 見馮盎第658章 農學院畢業新生的任務第664章 新春遊園會第五十八章 開業前夕第741章 家庭瑣事第584章 九垸縣第286章 宴會開始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218章 救援馬邑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534章 出手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579章 二進宮第596章 輾轉反側的人們第384章 又是一場好宴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275章 半路領旨第387章 開考第135章 李世民的煩惱第七十六章 盤賬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562章 利益第七十八章 對山寨的反擊第661章 點化李恪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286章 宴會開始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339章 嘗試的重要性第280章 餐桌議事
第598張 複製和引進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八十章 偏執的李淳風第四十六章 幸福的種子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二十三章 見王麟第132章 進了寶地第二十三章 見王麟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389章 長安商業大規劃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七十一章 太上皇駕到第四十六章 幸福的種子第213章 雙華嶺突變第380章 考場佈置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208章 簡在帝心第253章 競爭開始第720章 三江平原開發計劃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343章 藍莓的坑第424章 給杜正倫出的主意第492章 李泰的迎接第375章 官制大改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387章 開考第231章 過冬請到善陽來第492章 李泰的迎接第651章 穩步推進亦爲求穩第217章 不太真實的伏擊戰第611章 在野草民的生活第146章 制海鹽第461章 幸福來的太突然第325章 馮智戴的提醒第481章 大進項第234章 東珠逛街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185章 去除枷鎖第550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235章 胡商到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295章 貞觀三年第708章 一統的前奏第612章 膽子大的走在前面第五十八章 開業前夕第720章 三江平原開發計劃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242章 去戲劇院第178章 達成協議第447章 後勤軍的配製第599章 國家要承受的起失敗第649章 武媚孃的心思第187章 孫府迎客第137章 價格戰爆發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第345章 新勞動管理和稅收制度第529章 向外開拓的能力第110章 經營之道第679章 航海學院的提議第455章 巧遇小舅子第121章 見馮盎第658章 農學院畢業新生的任務第664章 新春遊園會第五十八章 開業前夕第741章 家庭瑣事第584章 九垸縣第286章 宴會開始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218章 救援馬邑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534章 出手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579章 二進宮第596章 輾轉反側的人們第384章 又是一場好宴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275章 半路領旨第387章 開考第135章 李世民的煩惱第七十六章 盤賬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562章 利益第七十八章 對山寨的反擊第661章 點化李恪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286章 宴會開始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339章 嘗試的重要性第280章 餐桌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