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齊民要術火了

水晶礦石的熔點在1700度以上,而普通柴碳的溫度才一千度左右,即便是煤炭,也很難達到1700度,所以,想要煉製水晶,就必須要先把溫度能夠達到2300度的焦煤弄出來。

關中之地產煤的地方不多,而由於技術原因,這個時期開採非露天的煤礦,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非常的巨大,孫享福是不指望李世民會投錢幹這個的,通常他投了錢,利益也歸他了,所以,找原本就是關隴地主的韋家合作,會更靠譜一些。

孫享福知道,一旦這煤炭生意做起來,裡面的利潤會很大,同樣,影響也會很大。要知道,關中之地現在至少有上萬戶是靠打柴燒炭幫補家用的,解決不好這些人的吃飯問題,他貿然弄出個煤炭產業來,害的可能就是這上萬戶百姓。

然而,生意的事,在船上不好談,需得實地勘測之後,纔好具體協商規劃,所以,孫享福只是跟韋叔諧表達了一個意向,畢竟,除了跟皇帝和七宗五姓合作之外,孫享福只能選擇跟關隴世家合作,這事情才辦的成。

像秦瓊,程咬金,尉遲恭這些新崛起的勳貴,也就是在長安周邊有些田地而已,不像關隴世家,少的有一個縣的地盤,多的,甚至有半個州,乃至一州之地,弘農楊氏就是個例子,整個弘農郡,你要辦大事,都不能做第二家想,李世民都得納他們楊氏一女爲妃,才能獲得他們的支持。

帶着沉重的貨物,船隊就是走的慢,幸福號雖然可以不受季風和順逆流的影響,但有兩位欽差在船上,也不能甩開大隊伍獨自先走,所以,慢悠悠的走了十幾天,船隊纔到揚州,而此時,關中之地,正在進行秋收。

一大早的,就有一隊飛騎趕往了藍田縣的皇莊,這裡,有李世民春上親自耕種的一塊地,當時他專門讓人做了記號,說要秋收之後過來看產量的,而且,他並沒有將這事忘諸腦後。

做秀就要做全套,教了太子和幾位皇子播種,自然也要教他們收割,所以,今天李世民不是一個人來的,同來的還有太子,吳王李恪,濮王李泰,齊王李佑和樑王李愔。

“父皇,就是這塊田了,兒臣記得,您看,這裡的麥子比旁邊的田地長的高壯一些,麥穗都很飽滿。”李承乾對於和孫享福有關的事情都比較上心,才走到田地便,就指着田裡的麥子道,當然,這些話,是長孫衝早就教過他的。

“嗯,朕知曉,你們兄弟五個,今天就把這幾畝麥子收割了吧!”李世民聞言隨意的點了點頭道。

鐮刀割麥茬,這玩意確實沒有什麼技術難度,小孩子都能幹,但說要割幾畝地,就有點難爲這些孩子了,李承乾年紀最大,初時還不覺得,割了幾把之後,就感覺腰不行了,想抱怨來着,可站在田埂上的李世民在與同來的長孫無忌和蕭禹,魏徵等人商量事情,他也不好打斷。

當然,還有比他更加不堪的,年紀最小的李佑和李愔,胡亂的割了幾下,就一屁股坐在了田地裡用鐮刀追殺起了地裡的爬蟲,伺候他們的內侍見此情景,便尋了空擋李世民道,“陛下,太子和幾位皇子還年幼,做不得這粗活,還是奴婢們代勞吧!”

“哼,幾個沒出息的傢伙,現在知道‘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了吧!在一旁看好了。”

李世民今天特意穿了一身孫享福的成衣作坊設計的緊身衣服,不需要將下襬系在腰間,也不需要將大袖捆紮實,幹起活來很方便,長孫無忌等人也是同樣裝扮,見李世民下地,他們也都紛紛走了過來彎腰割麥。

他們的鐮刀是精鐵打造,割起來很快,不過,他們也只負責割倒,至於收拾,自然有奴婢負責,不過半個時辰,六畝麥田便被幾人割完,而內侍,早已將大部分麥稅撮成顆粒,堆積在了一張大麻布上。

“此地所產之麥,當比其它田地多出兩三成。”看着堆積的半人高的麥子,魏徵估摸道。

“可不止,今年關中乾旱,作物產量都不高,上等良田的畝產都少有兩石以上的,中田只有一石半,下田更是一石都沒有,甚至還有一些絕收地,相對來說,至少高出三四成。”

長孫無忌掌戶部,對於關中農田產量一清二楚,其實他這已經是照着好的說了,關中今年的小麥,就沒有產量超過兩石以上的,絕收地佔了至少兩三成。

“究竟畝產多少,我等稱過不就知曉了。”

李世民說罷,就有內侍將稱杆架起,提前縫製好的布袋,將麥子裝一袋,稱一袋,待一干內侍將所有麥穗上的小麥撮成了顆粒,基本上也就稱完了。

“陛下,一共三千一百二十七斤。”

“多少?”

“三千一百二十七斤。”

“居然有這麼多?臣記得,這好像只有六畝地,豈不是說,畝產達到了四石?”魏徵有些發愣道。

“魏卿算的不對,應該是畝產四石三以上。”在一旁看熱鬧的李承乾插話道。

魏徵聞言在心裡一默算,還真是,自己的心算居然還沒有一個孩子準確,頓時便拱手向李承乾道,“太子聰慧,算學竟然比老臣還精通,老臣佩服。”

李承乾這種愛表現的孩子,最喜歡聽到別人的誇獎了,聞言便喜笑顏開的道,“這算不得什麼,孤那師妹候舒雅才叫厲害呢!不過,據說孫府有更厲害的,乘除法口訣,他們個個能倒背如流。”

“哼,那孫正明天生便是個錙銖必較的唯利之輩,專研這算學之道,有那麼好的讀書條件,也不多讀些聖賢君子之說。”李世民條件反射的說了一句,因爲打賭的事情,輸了的人心情都不會好。不過又忽然想起李承乾剛纔說的重點,轉頭又看向李承乾問道,“這畝產是多少來着?”

“父皇,是四石三還多一點。”李承乾不知道李世民爲什麼突然來脾氣,但好在不是衝他,順嘴便答道。

“四石三?居然有四石三?”李世民愣住了,即便是風調雨順的年景,關中的上田也很難產到三石麥子,這塊田居然在微旱的年景產出四石三麥子,這怎麼可能?

一畝田產五百來斤麥子,還是剛收割的溼重情況下,在後世,這根本不算什麼成績,同樣面積的田地,在後世隨便一個農夫也能種出六七百斤的幹麥子,可比這產量還高三四成,但這個數據對古人來說,確實是有點難以置信,李世民頭一回覺得,種田這個事,居然是一種高技術含量的活。

“陛下,臣請將此田的種植之法張榜告知天下民衆,此乃天佑我大唐盛興之法也。”搞清楚了這個數字的意義,魏徵無比激動的道。

“張榜,張榜,嗨,其實也不用怎麼張榜,此種植之法,《齊民要術》上有寫,朕此前竟然沒有重視此書。”李世民有些懊惱道。

《齊民要術》一書對中原之地適合生長的農作物以及整田耕種之法其實已經有相當科學的記載了,幾乎是達到這個時期能夠達到的條件的極限水平。

不僅如此,他還有對植樹,養殖家畜,家禽,釀造,烹調等所有有關農耕和民生髮展的記錄,非常全面。

而把這本書讀透了,學全了的人,在這個時代,絕對能夠輕易的發家致富,就是孫享福現在所用的種植技術,也大致都沒有超越《齊民要術》上面記載的東西多少。

李世民現在那叫一個悔呀!要是大唐建國之初,百姓就能夠按照《齊民要術》上面記載的耕種養殖之法生產,那大唐現在國力,起碼能夠翻好幾倍。

而到現在,他才能解釋孫享福那裡來的這麼多耕種的本事了,原來這傢伙是把《齊民要術》學全了。

“《齊民要術》?臣回去之後,一定細細研讀此書。”魏徵聞言,似乎也想起了有這麼一本書,不過古代讀書人都有追古思想,覺得越是遠古流傳下來的典籍,就越是至理名言,從而對近代寫成的書,反而缺少關注,這裡面也有讀書人瞧不起農耕書的原因,能看的懂《齊民要術》的人,證明已經有很高的學識了,怎麼可能會做下地種田這種泥腿子纔會做的事,士人的高傲,不允許他們這麼做。

當然,還有個信息流通的問題,一本書在這個時期推廣起來,可不像後世的網絡和印刷普及的時代,在雕版印刷都還沒有大量應用的唐初,往往需要手抄來一對一相傳,這樣的速度想要普及,少說也要個幾十年。

《齊民要術》乃是北魏末年才寫成的書,到現在也不過幾十年,自然還沒有得到很廣的普及,應用就更加談不上。事實上,到了宋朝,以《齊民要術》爲範本的農書多了,它的好處才逐漸的開始發揮出來,在百姓識字率較高的宋朝普及起來,而那時的農耕事業纔開始逐漸向精耕細作轉變。

孫享福用實例向李世民展示了精耕細作的好處,導致的第一個結果就是長安《齊民要術》這本書差點被賣絕版了。

沒辦法,在活字印刷術沒有普及,大多數書籍還是竹簡的時代,這種長篇紙質書是非常稀少且昂貴的,當大家都在求一本書的時候,這個消息就再也藏不住了。

犬上二田耜的狗鼻子反應是非常靈敏的,他來大唐的目的就是學習各方面技術,一種專門教大家怎麼提高田地產出的實用書籍是多麼重要,他怎麼會不知道。

而且,現在長安瘋傳,按照這本書上面的記載種麥子,能將產量提高一倍,是以,犬上二田耜瘋狂了,不惜白銀千兩,買了一本書,又不惜重金找了好多會寫字的人幫他抄書。

孫享福並不知道長安發生的事情,更加不知道他所謂的才能在李世民這裡打了很大的一個折扣,因爲李世民覺得自己就要批量製造像孫享福這樣精於農耕的人才了。

麗政殿中,李世民考慮了很久,纔對長孫無憂道,“觀音婢,朕準備給孫正明封爵了。”

聞言,長孫無憂一愣,向李世民投去詢問的目光道,“爲何?”

李世民便把自己編好的理由說道,“他此番南下引進稻種功勞太大,壓是壓不住了,而且,朕已經找到能夠代替他執掌皇莊的人才了。”

聞言,長孫無憂有些意外,繼續問道,“何人?”

“精通此書之人,皆可。”李世民抖了抖自己手中的那本《齊民要術》道。

回來之後李世民就再度拿起這本書開始讀起來,越是讀的認真,越是發覺此書的妙處,指導民生髮展的書,比那些寫做人道理的書其實也不差,他覺得此書應該是每個地方官員必讀之書。

第二十三章 見王麟第263章 善陽的冬天第703章 送葡萄第741章 家庭瑣事第509章 大招工第455章 巧遇小舅子第266章 帳中敘話第305章 對策第556章 抓捕第468章 延津大火第320章 長孫衝的成長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480章 四方捷報傳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四十三章 拜訪虞府第210章 回朔州第六十七章 繼續戰鬥第463章 困惑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148章 王麟的一天第470章 夜襲第258章 拍賣結束第315章 喝茶吃餅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531章 王爺訓練班開始第404章 慰問工人第339章 嘗試的重要性第六十七章 繼續戰鬥第229章 將星雲集第701章 李世民來訪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四章 做魚籠子第522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350章 中秋大秀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第二十五章 酸菜魚出鍋第704章 久別勝新婚第123章 和馮盎的合作第237章 商品推介會第350章 中秋大秀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四章 做魚籠子第210章 回朔州第十八章 魚貨入長安第九十七章 育種育苗基地第496章 儒生論政第209章 情報的作用第759章 李世民導演的戲碼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171章 李承乾探監第九十一章 歡樂繼續第634章 家族企業的建議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465章 陰謀進行時第592章 借貸經營的問題第620章 九垸夜第602章 再亮一下第581章 醉酒談話第529章 向外開拓的能力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362章 高原上的謀劃第677章 忽悠一個老樂師第134章 對嶺南的暢想第312章 一臉還比一臉黑第186章 新官上任第684章 滿載而歸第286章 宴會開始第320章 長孫衝的成長第十三章 滎陽鄭氏第579章 二進宮第五十三章 膳監司第610章 對吐蕃的佈局第578章 終殺王浩第665章 遊園會開始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207章 輿論攻擊第607章 新年的喜事第123章 和馮盎的合作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443章 篝火露營第682章 開田種植第131章 去交趾第694章 提點舍龍第177章 王旭第185章 去除枷鎖第520章 到定襄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二十四章 這個世界太危險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333章 科學種植逐漸出世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615章 九州島海戰第634章 家族企業的建議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695章 怎麼纔能有驚喜第二十八章 拉個利益團體第268章 夷男進善陽
第二十三章 見王麟第263章 善陽的冬天第703章 送葡萄第741章 家庭瑣事第509章 大招工第455章 巧遇小舅子第266章 帳中敘話第305章 對策第556章 抓捕第468章 延津大火第320章 長孫衝的成長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480章 四方捷報傳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四十三章 拜訪虞府第210章 回朔州第六十七章 繼續戰鬥第463章 困惑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148章 王麟的一天第470章 夜襲第258章 拍賣結束第315章 喝茶吃餅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531章 王爺訓練班開始第404章 慰問工人第339章 嘗試的重要性第六十七章 繼續戰鬥第229章 將星雲集第701章 李世民來訪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四章 做魚籠子第522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350章 中秋大秀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第二十五章 酸菜魚出鍋第704章 久別勝新婚第123章 和馮盎的合作第237章 商品推介會第350章 中秋大秀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四章 做魚籠子第210章 回朔州第十八章 魚貨入長安第九十七章 育種育苗基地第496章 儒生論政第209章 情報的作用第759章 李世民導演的戲碼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171章 李承乾探監第九十一章 歡樂繼續第634章 家族企業的建議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465章 陰謀進行時第592章 借貸經營的問題第620章 九垸夜第602章 再亮一下第581章 醉酒談話第529章 向外開拓的能力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362章 高原上的謀劃第677章 忽悠一個老樂師第134章 對嶺南的暢想第312章 一臉還比一臉黑第186章 新官上任第684章 滿載而歸第286章 宴會開始第320章 長孫衝的成長第十三章 滎陽鄭氏第579章 二進宮第五十三章 膳監司第610章 對吐蕃的佈局第578章 終殺王浩第665章 遊園會開始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207章 輿論攻擊第607章 新年的喜事第123章 和馮盎的合作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443章 篝火露營第682章 開田種植第131章 去交趾第694章 提點舍龍第177章 王旭第185章 去除枷鎖第520章 到定襄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二十四章 這個世界太危險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333章 科學種植逐漸出世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615章 九州島海戰第634章 家族企業的建議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695章 怎麼纔能有驚喜第二十八章 拉個利益團體第268章 夷男進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