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安祿山之死

百丈距離,頃刻間就可交鋒。

叛軍的曳落河只是勉強脫離戰場,經過一番衝陣,陣形不能再列整。

而李瑄麾下的天策衛鐵騎,隊伍之間相當整齊,又經過一番養精蓄銳。

在心態上,曳落河由契丹、奚組成,雖然這兩部被安祿山征服,但靺鞨、室韋、同羅等部的逃跑,嚴重打擊到曳落河的信心。

若非曳落河被安祿山當嫡系培養,又訓練有素,必然會如諸胡部落一樣垮掉。

李歸仁深知這一天,所以才準備冒死突進李瑄,以圖在萬死之中,求得一生。

李瑄的戰術,就是用強悍的實力,一股腦壓過去,將曳落河僅剩的鬥志消磨,然後再開始進行破敵。

“爾等衝擊李瑄親衛。”

李歸仁明白他不能先上,必須要有人牽制住李瑄那百裡挑一的親衛。

人的名,樹的影兒,至今無人是李瑄一合之敵。

敢披甲上陣,表明李瑄對自己勇武的巨大自信。

更多的曳落河鐵騎涌向李瑄的時候,意味着叛軍的陣型漏洞更大。

李瑄軍紀嚴明,令士卒根據號令衝擊。

他麾下有五百名親衛,不必將重心放在他身上。

兩方騎兵不到百步,李瑄在曳落河的隊伍中,看到一名穿着將甲的燕軍將領,他迅速從弓囊中取出兩石強弓。

這一瞬間,李瑄的眸光如鷹隼一樣銳利。

“嗖……”

稍一瞄準,李瑄便將強弓拉滿,弓弦似滿月,箭矢如流星一般破空而去,射入燕軍將領的脖頸處。

這名敵將也是安祿山的一名義子,名安思義。

他瞪大眼睛,捂着脖頸從戰馬上墜落。

一時間驚到燕軍大將,他們紛紛躲避,儘量使自己不暴露在李瑄的箭矢之中。

“嗖嗖……”

李瑄又歿叛軍兩名前鋒,雙方相近時,他纔將強弓收起,從馬側提起馬槊。

最先迎接李瑄槊刃的是一些曳落河小嘍囉。

他們凶神惡煞地衝擊李瑄和李瑄的一衆親衛。

“噗嗤!”

李瑄揚槊直刺,一名曳落河鐵騎連人帶盔甲一同被刺穿。

李瑄將其屍體高高舉起,甩飛出去,將一名曳落河鐵騎撞下馬。

不遠處的燕軍大將心驚膽戰,早聞李瑄有這一手絕技,現親眼所見,依舊震撼。

李瑄只殺一騎,目睹的數百騎都被嚇到。

本來欲衝向李瑄曳落河鐵騎,拼命將戰馬錯開,避免與李瑄交鋒。

但李瑄怎麼可能慣着他們,他領親衛左右奔突,直前急擊。

只見他長槊橫掃,叛軍如麥秸般倒下,左衝之處人仰馬翻,右突之時血光四濺,似入無人之境,所到之處皆是披靡,仿若戰神下凡。

曳落河鐵騎望而生畏,開戰一刻鐘不到,就有遊走邊緣的徵兆。

“秦王威武!”

親衛們齊聲大喝,引動全場,天策鐵騎人人奮勇,個個爭先。

他們手持長槍,在雙方勇力角逐中,往往將燕軍刺下馬。

更能利用人數優勢,夾擊兩翼,使燕軍潰敗。

“李瑄此獠兇猛,隨我殺他。”

李歸仁看在眼中,急在心裡,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

李瑄已經連殺死七八名燕軍將領。

如果人數優勢,還可以消磨李瑄的力量。

但此時他們的人數爲劣勢。

若不早點上,曳落河鐵騎可能會被天策鐵騎殺完。

北面的戰事劣勢更大,不容樂觀。

在李歸仁率親衛身先士卒下,田幹真、王武俊、孫孝哲、安雄俊、安太清等燕軍主要大將也領着親衛,衝擊李瑄。

他們在後,親衛在前。

由親衛試探,他們伺機而動。

現在燕軍想要反敗爲勝的方法只有一個。

擒住李瑄!

可他們想施展此願望非常困難。

“那是叛軍主將,隨本王前往!”

李瑄一番橫掃後,看到李歸仁等人,還有他們身後的旗幟。

他令貼身親衛隨他一起,將叛軍主將殺死。

如此,大軍才能以最小的代價獲得勝利。

李瑄身邊一名親衛立刻打青色令旗,旗幟一出,親衛皆馭馬隨行。

陌刀、強弩的軍陣中,戰鼓敲擊着大唐的旋律。

而李瑄則在表演一場《秦王破陣樂》。

鼓聲與馬蹄聲交錯,金戈鐵馬聲催人,人喊馬嘶聲振奮。

李瑄的寶馬十萬中無一,他血液沸騰,一夾馬腹,戰馬飛躍而出。

後方的親衛一時難以趕上。

他單槊匹馬,突入叛軍親衛陣中。其勢若奔雷,勇如猛虎。

李歸仁、孫孝哲等將的親衛,哪怕輕輕與李瑄兵戈相交,就從馬上倒飛出去。

十幾矛一起突刺,也會被李瑄一槊折摧,他直突直刺,將攔在他前方的叛軍親衛一一挑死。

戰馬所經之處,連叛軍親衛也會膽寒,或被其刃所傷,或爲其氣所懾,紛紛避讓。

“大丈夫向秦王亮矛,便是勇敢。”

田幹真最勇最烈,他視死如歸,趁着李瑄與一名親衛作戰的時候,挺矛直上。

但這名親衛瞬間脖頸噴血,從馬上飛下去。

田幹真機會把握地很好,他瞅準時機,戰馬以最快的速度衝刺而來。

“咻……”

田幹真的長矛爲破陣長矛,矛刃尖長,而且他的矛杆也比普通長矛更長。

李瑄迅速回槊,揮向離他近在咫尺的長矛。

即將命中李瑄的長矛,就這樣被打偏。

那一瞬間,抓住矛杆的田幹真感覺自己手掌都要破碎。

田幹真面容猙獰,他趕緊收回長矛,準備在兩馬錯過的時候,使出一計“回馬槍”。

但他忽略了李瑄如閃電般的出槊速度。

“噗嗤!”

李瑄馬槊絕世,長槊在他手中,如毒蛇般靈活。他在收槊的時候,身體向後仰,向田幹真側胸直刺,一下就將他軀體貫穿。

“啊……”

田幹真一聲慘叫後,從戰馬上跌落。

“咻……”

就在這時,大將王武俊趁李瑄不備的時候,拉弓搭箭,向李瑄面部射來。

李瑄挺槊揮擊,將箭矢打落。

“噗嗤!”

李瑄右手從馬側取出一支鐵標槍,擲向王武俊,將其胸膛刺穿,當場氣絕身亡。

後世有人會給這些叛將活路,但李瑄不會給他們藩鎮割據的機會。

能封都督的,只有他自己麾下的將領。

李瑄剛殺死王武俊,安太清和安雄俊兄弟二人一齊向李瑄殺來。

他們的親衛,已與李瑄的親衛戰在一起。

二人很有默契,一槍一矛,一左一右,同時進攻李瑄。

www ⊙тt kán ⊙¢ Ο

李瑄來不及再擲標槍,單槊而抵。

他發現安雄俊的戰馬比安太清的戰馬快一個馬身。

“噗嗤!”

雙方近,李瑄快槊直刺。

安雄俊明明聚精會神,但只覺得眼前一抹白光閃過,待他準備再突刺的時候,胸口一痛,全身無力。

李瑄抽回插在安雄俊身上的馬槊,安雄俊的胸前血花綻放。

而李瑄故意在自己的右胸露出破綻,待安太清刺他。

“喝!”

安太清咬牙大吼,氣勢雄壯,他將全身力氣灌於長槍之出,刺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槍。

早有準備的李瑄身體一側,躲過這兇猛的一槍,並用手臂夾住。

“咔嚓!”

安太清面色紅漲,他想要收槍的時候,李瑄一扭上身,他的長矛被生生折成兩段。

“噗嗤!”

李瑄單臂持槊,猛刺而去,將安太清的脖頸貫穿。

又殺安祿山一義子。

至此,安祿山麾下號稱“五虎”的義子全部死亡。

“李瑄,納命來!”

李歸仁趁着李瑄馬速降下來,從側面殺出來。

他的親衛爲他保駕護航。

李瑄的勇猛比他想象中的還可怕,但此時他沒有選擇。

李歸仁是燕軍最勇猛的將領,他統帥着安祿山麾下最強大的曳落河。

他是奚人,地位卻比奚王李日越還高,這全賴安祿山的信任。

今日,他爲安祿山死戰。

李歸仁緊緊地握住長槍,仗着自己的戰馬衝擊力強悍,將人和馬的力量合二爲一。

他無視戰場上的一切,眼中只有李瑄。

他惟一的念想,就是殺死李瑄!

李瑄眸光已經瞥見李歸仁,但他不動聲色,不調馬頭,一直面向前方作戰。

他又連斬張孝忠、李立節兩名燕軍胡將。

雖前方無將,他還在慢馬前行。

霎時間,李歸仁與李瑄僅有三丈遠。

李瑄終於動了。

他一手握住馬槊的最尾端,一手握馬槊的後半端,他舞槊迴旋,突然轉向側方,將一槊刺出。

“噗嗤!”

長槊刺破盔甲,內甲。如劍一樣的槊刃,進入李歸仁的心臟。

李歸仁的眼睛瞬間瞪大,緊握長槍的手,變得無力。

在閉眼的那一瞬,眼中映照的大燕山河崩塌。

李瑄將李歸仁的屍體高高舉起。

再也沒有一個叛軍士卒,敢向李瑄靠近。

叛軍大將孫孝哲由於畏懼,躲過一劫。

殺人如麻的他看到李瑄槊刃上的李歸仁,竟然被嚇尿褲子,他慌不擇路地向東面方向奔逃。

隨着李歸仁被李瑄扔飛出去,叛軍曳落河的戰旗,也被裴瓔取下。

將死旗倒,任何一支軍隊遇到這種情況都會崩潰。

曳落河雖訓練有素,鎧甲精良。

但他們畢竟是一支僱傭性質的軍隊,做不出來必死之心。

他們不再顧忌還在戰鬥的燕雲鐵騎,而是向東逃跑。

先逃到安祿山身邊再說。

這種情況下,曳落河鐵騎不免被天策鐵騎追殺。

看戰馬跑不起來,曳落河鐵騎丟盔棄甲,只想逃命,是以損失慘重。

連與渾瑊、李嗣業交戰的曳落河鐵騎都沒有戰心。

李瑄令一部分天策衛鐵騎追擊曳落河殘兵敗將,格殺勿論。

另外大概三千鐵騎,隨李瑄衝向北方的燕雲鐵騎。

燕雲鐵騎在承受一萬西域鐵騎和一萬西域輕騎的遠近呈打擊,苦苦支撐。

唐軍以鐵騎突襲近戰,輕騎兩翼進攻遊射的方式。

燕雲鐵騎在被突襲的情況下寡不敵衆。

田承嗣的指揮已經變得很困難。

“完了!我就知道會這樣!”

田承嗣看着向他們衝來的天策衛鐵騎,心一下子涼透。

那金甲將軍在戰場上醒目。

而李歸仁、田幹真等大將的身影已然不在,恐已凶多吉少。

他們已失去戰勝唐軍的可能。

“鳴金收兵!”

在這種處境下,僅剩的大將田承嗣下令全軍撤回步兵所在地。

再糾纏下去,燕雲鐵騎的精銳一個都活不了。

下達撤軍的命令後,田承嗣在親衛的護衛下離開。

燕雲鐵騎想活着,就必須衝破唐軍的封鎖,躲過唐軍的追擊。

撤軍的號角一響起,所有的燕雲鐵騎如霜打的茄子一樣,即便有想拼命的人,也不得不撤退。

在此期間,李瑄已經率領天策衛鐵騎衝入,截留一部分。

渾瑊、荔非守瑜、郝廷玉各率輕騎去追擊燕雲鐵騎,以及逃跑的曳落河、諸胡騎兵。

鐵騎留下,清剿殘餘。

辰時過後,主戰場的戰鬥方纔結束,有兩千多名燕雲鐵騎士卒被唐軍俘虜。

輕騎們的追擊,還在繼續。

廣闊的原野上,除了刺鼻的血腥味外,到處都是零散的馬匹。

經過訓練的戰馬沒有亂跑,它們在原野上尋找草吃。

李瑄令隨行軍醫傾盡全力救治傷員。

其餘士卒休息,點燃篝火烤馬肉。

李瑄從探馬那裡得到消息,叛軍停止進攻步兵。

他沒必要急於一時,先讓士卒休整一日。

下午的時候,荔非守瑜、渾瑊、郝廷玉,配合辛雲京、唐朝臣,狙擊了想離開安祿山,向陳留方向逃到靺鞨、同羅、室韋等部。

並擒住數名胡部酋長。

大部分諸胡部落被剿滅,剩餘的只能回到安祿山身邊。

阻止他們禍害陳留的百姓。

而曳落河、燕雲鐵騎的殘部,多逃至安祿山的所在地。

……

“天亡我也,天亡我也啊!”

安祿山得知騎兵大敗,他的義子們、大將們戰死後悲痛大呼。

現身邊的騎兵只剩下一萬多,進不能攻,退不可守,他看不到任何希望。

正如安祿山的眼睛一樣,越來越模糊。

已經兩天兩夜沒閤眼,使有眼疾的安祿山幾乎失明。

阿史那承慶、嚴莊、高尚、張通儒等文臣唉聲嘆氣。

騎兵是他們最後的機會,騎兵敗了,他們已經預見到自己的結局。

安祿山不再呵斥嚴莊、張通儒等爲他想辦法。

穿着肥大金甲的安祿山蹲在黃河旁邊,默不作聲。

士氣低迷的燕軍,夜不能寐。

這一夜,安祿山還是無法安眠。

翌日天一亮,黃河對岸再次出現兩萬多兵馬。

這是從上黨高地過來的步兵,他們與燕軍隔黃河相望。

士卒多次向車神塞請命,想攻擊燕軍。

但都被車神塞以“不到時候”拒絕。

一共四萬步騎守衛黃河,燕軍要主動防備唐軍渡河突襲。

郭子儀、李廣琛的大軍開始移動,在安祿山殘兵五里外安營紮寨。

辛雲京、渾瑊、荔非守瑜等合騎兵三萬餘,在外圍將安祿山的突圍之路,徹底封死。

李瑄率領騎兵主力,休整一天後,遇到來瑱、馬璘率領的兩萬騎兵,和王難得率領的一萬騎兵。

加上陌刀軍,一共五萬多騎,出現在燕軍的西面。

而且唐軍的其他步兵正在源源不斷地向滎陽匯聚。

“現在是何情況?”

安祿山聽到遠處的馬鳴聲,向左右詢問。

他不怎麼能看見前方,但他裝着自己能看清。

“我軍東西南北到處都是戰馬,唐軍騎兵有十萬,步兵也有十萬。”

張通儒向安祿山回道。

他們所處的位置,是一塊高地。能看清楚唐軍的壯闊。

強大的力量,讓燕軍士卒絕望。

張通儒明明提出不可固守,但現在僅剩的殘兵敗將固守在此地。

從將領到士卒,都沒有主動戰鬥到底的信念。

唯有坐吃山空,等待命運的審判。

“我早該想到他狼子野心,他即將得到天下了。”

安祿山羨慕、嫉妒,又有無盡的悔恨。

他的謀士千算萬算,也沒想到李瑄是王莽之流。

再結合之前李瑄對他說過的意味深長之言論,安祿山有理由懷疑李瑄謀朝篡位的心思比他還早。

他被李瑄這狗賊利用了。

“報……啓奏陛下,唐軍射到前線一封信件,請陛下過目。”

安祿山的禁軍侍衛託着一封信件,呈給安祿山。

“承慶,念!”

安祿山讓最信任的阿史那承慶念。

“叛軍將士誰若……”

阿史那承慶準備宣讀的時候,發現這根本不是信件,也不是寫給安祿山的。

他剛讀出幾個字,便趕緊把嘴閉上。

“爲什麼不繼續?”

安祿山言語不悅。

“是唐賊的懸賞信……”

阿史那承慶回答道。

信件上說誰殺了安祿山,算戴罪立功,封他爲大將軍。而且是天策上將李瑄作保。

唐軍有意挑撥燕軍內部的矛盾。

安祿山臉色鐵青,他雖然看不見,卻猜出信件上寫的是什麼。

“報……啓奏陛下,上千份信件被射入前線。有的士卒已經拆開信件。”

禁軍又來稟告,他手中拿着數十封信件。

這些信件上不僅寫了殺死安祿山,封大將軍。

還寫着任何一名士卒殺死叛軍大將,饒恕其罪過,封爲將軍。

“我的頭在這裡,誰想殺我?”

安祿山揚着頭向麾下文武官吏喝道。

“我等願意與陛下共存亡……”

文武官吏趕緊拜道。

但心態已經不同,他們看到的不是絕路。

安祿山麾下,雖不乏忠心耿耿者,但大多都是投機者。

雖然燕軍這段時間把李瑄祖宗十八代罵了個遍,但不可否認,李瑄有一諾千金的名聲。

“等着唐軍來攻!如果不攻,十天後,我安祿山親自上陣與唐軍拼命,絕不苟活!”

安祿山已決定死戰。

他不想死。

但他知道自己一旦投降,李瑄會把造反的帽子全部扣在他的頭上,把他凌遲都有可能。

他不願意受那種折磨。

十天後,糧食會用盡,那時他們不得不與唐軍決戰。

“臣等相信一定能剿滅唐賊。”

文武大臣違心地說道。

一直到下午,安祿山確定唐軍不會進攻,是想圍死他們。

幾日未睡的安祿山支撐不住,準備回營帳中睡一會。

但安祿山此時誰也不信任,他害怕麾下大臣殺他,於是讓百名禁軍圍在他的營帳周圍。

除了李豬兒,沒人可進入他的營帳。

安祿山疲憊之下,未料到士卒的氣氛已經不對。

他們被唐軍的二十萬大軍嚇到,也被白天唐軍射入的信件利誘到。

如此下去,坐吃山空之日,就是他們喪命之時。

是以,他們產生殺死將領,向唐軍邀功的心思。

而將領們則想着怎麼才能殺死安祿山。

在黃昏時刻,李豬兒準備爲安祿山準備食物,害怕他突然醒來因飢餓罵他。

“豬兒……”

嚴莊突然叫住李豬兒,並將其拉入自己的營帳。

“嚴侍郎有何指教?”

李豬兒向嚴莊問道。

“安祿山已經窮途末路了,你是他的親侍,如果不做大事,會和他一起死無葬身之地。”

嚴莊開門見山地說道。

“什麼大事?”

李豬兒臉色一白,他雖然被迫當了宦官,但他不想死啊。

“將安祿山殺死,向天策上將邀功,會赦免我們。”

嚴莊回答道。

安祿山動輒暴打李豬兒,還殘忍地將李豬兒物理閹割,他能看出李豬兒對安祿山滿腔怨恨,只是不敢忤逆安祿山的權勢。

不過李豬兒唯唯諾諾,盡心盡力的模樣,因此受到安祿山的親信。

“我看你可憐,想要救你。別忘了安祿山是如何待你。哪怕是爲報仇雪恨!窮途末路下,沒有誰比誰更尊貴!”

嚴莊說着,從懷中取出一把鋒利的短刀,交到李豬兒手中。

“好!”

李豬兒被一慫恿,許多不美好的回憶涌上心頭。

他本是契丹人,因狡黠聰明,十幾歲便成爲安祿山的親兵。

他清晰地記得那一天,安祿山因一點小過錯,持刀將他閹割,血射出數升,快死的時候,又用灰火塗抹在他傷口上,讓他痛不欲生。

安祿山快敗亡了,殺了安祿山,或許還有機會活命。

懷着忐忑的心情,李豬兒端着酒肉,重新回到安祿山的大帳中,發現安祿山還在酣睡,鬆一口氣。

不一會兒,李豬兒出大帳,假傳安祿山旨意,將離大帳最近的十幾名禁軍騙走。

再回到大帳後,李豬兒從褲襠裡掏出短刀。

緩緩靠近安祿山。

“吼……”

肥胖的安祿山一個呼嚕聲,都嚇得李豬兒直哆嗦。

實際上三天多沒睡覺的安祿山睡得很死。

安祿山的牀前掛着一把寶刀,李豬兒不時瞥向寶刀。

漸漸地,他來到安祿山身前。

安祿山挺着大肚子,面朝上。

正常情況下,刺殺應該割喉,但李豬兒沒有經驗,看着安祿山的大肚子,一刀捅上去。

“噗嗤!”

當即油血濺滿李豬兒的面部。

“啊……”

安祿山也被痛醒。

他雖然看不清,但對李豬兒再熟悉不過,大呼:“有家賊!”

他準備再喊“刺客”的時候,反應過來的李豬兒將安祿山的嘴堵住。

“噗嗤!”

www _ttκд n _¢O

李豬兒拔出短刀,繼續刺另一處肚子。

再次一刀後,使安祿山痛不欲生。

他想起自己的牀頭還有一把寶刀,伸手去抓。

但沒有起身,怎麼也抓不到。

李豬兒一連續十幾刀後,血液把肥腸都帶出來。

安祿山瞪大眼睛,他已經喊不出話。

伸出的手,也無力垂下。

他安祿山一世英名,沒有死在天將軍李瑄手中,卻亡於奴婢之手。

他不甘心吶!

往事一幕幕,從他腦海中迅速閃過。

一個混在集市,充當翻譯的雜胡。

一個即將被斬首的偷羊賊,搖身一變,成爲張守珪的義子。

一個輕敵冒進打了敗仗,被首席宰相張九齡“判死刑”的敗將,又在李隆基的召見中,言“赤心一顆”,再次化險爲夷。

一個沒有過硬功績的胡兒,和李瑄一樣,封爲郡王。

范陽起兵,燕雲鐵騎,曳落河排山倒海一樣南下,意氣風發。

洛陽的萬象神宮中稱帝,完成華麗的逆襲,尊貴無比。

什麼時候,開始直轉急下?

好像是聽聞李瑄西域起兵的時候。

完全打亂計劃,是以江河日下。

然後就是一步步的窮途末路……

“榮華富貴怎麼像夢一樣呢?”

這是安祿山彌留之際,最後一個念想。

同樣是造反,勝者爲王,敗者爲寇!

最終,安祿山只能帶着無盡的遺憾,離開這個令他嚮往的塵世……

“噗嗤!噗嗤……”

而李豬兒,還在用刀子捅他的肚皮。

第418章 先拿宗室開刀,羅馬帝國來使,獻禮第175章 斬贊普者封異姓王,十面埋伏第360章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第371章 我要節制天下兵馬第408章 與杜甫,百年盛世,叫上李白第62章 五萬騎兵第50章 獲得寶馬第147章 安祿山拜楊玉環爲母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帥的選擇第25章 渭水離別第311章 西域,龜茲古國第39章 王忠嗣第402章 劍履上殿,質問李隆基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長安,李隆基召李瑄入第79章 回到長安第193章 造反,涼州城中的歡呼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351章 天將軍迴天街圖,與李隆基的對話第2章 靈翠樓第254章 朝堂的爭辯,再兼三使第467章 瞭解南方郡縣,清明之郡第31章 飛馬射纓第395章 安祿山披甲,騎兵大戰第430章 吐蕃的絕唱第32章 突厥寇邊第72章 心在動第278章 結婚前的幻境第44章 殺人滅口第306章 李林甫被算計,李林甫罷相,李瑄率兵至右相府第358章 我們殊途同歸,等待東北的鼓聲第93章 海賊王吳令光第51章 火雲第476章 過古代君王,李白的手稿第80章 滿城沸騰第459章 回長安,李隆基駕崩第203章 三十三萬大軍,十八名頂級猛將第182章 雪中高歌,吐谷渾和白蘭羌叛變第194章 李瑄的威名,望而止戈第113章 組建四萬匹戰馬的臨洮軍第277章 聖人和貴妃參加婚禮第435章 雲南都護府,葉護太子,百國盛會開啓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399章 李隆基得知平定叛亂,二十四都督府第311章 西域,龜茲古國第242章 建立神策軍,追封李瑄祖父爲王第433章 佛祖 道祖的奴隸,迎接百國盛會第437章 智慧宮,至尊親送崔漢衡第287章 兵卒包圍平康坊第338章 總督之死,大唐的河中,李瑄西征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430章 吐蕃的絕唱第225章 朔方的老部下,小兒渾瑊第61章 前鋒第364章 李隆基怒罵李賊,威望第104章 身兼五使,最高養馬官第417章 咸陽城外,盛世前的鼓角聲第100章 大誅朝廷命官第202章 王忠嗣贈李瑄兩石漆弓,牆倒衆人推第383章 安祿山窮途末路,一戰定乾坤第406章 吐蕃中計,大潰敗第392章 全軍覆沒,秦趙會盟臺,驍將安守忠之死第27章 豐安軍城第424章 王昌齡結算前世仇,江南地區的喪鐘第433章 佛祖 道祖的奴隸,迎接百國盛會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356章 安祿山的哭泣,鼓角聲前奏,天寶十四載第218章 再遇裴靈溪,勉之第369章 聖人去哪了?行至馬嵬驛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119章 吐蕃大舉入侵第86章 李適之的“羅鉗吉網”第64章 大舉進攻第134章 化爲鬼魂,陣前結草第382章 曳落河出擊,瓜分大唐第341章 佔領呼羅珊地區,薩珊波斯復國第307章 李瑄的危機,高仙芝回京獻俘第136章 名將之死第426章 征伐東北諸胡,渤海國第15章 大勝第54章 暗度陳倉第332章 定河中之戰,圍殲大食近衛軍第151章 野獸襲擊李隆基第276章 天水王府,百年梨樹第20章 皇帝問策第168章 率臨洮軍 赤水軍突襲回紇“閱兵”第262章 中秋夜宴第259章 京兆尹妥協,九霄環佩第38章 李林甫的人第355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寶十三載第50章 獲得寶馬第197章 殺死李瑄,君子豹變第112章 拜爲上將,左龍武衛大將軍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73章 威震草原第286章 彈劾李瑄,堂兄犯法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298章 上元節,翠微亭觀燈火第96章 五百金 兩美女的賄賂第23章 名將的落幕
第418章 先拿宗室開刀,羅馬帝國來使,獻禮第175章 斬贊普者封異姓王,十面埋伏第360章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第371章 我要節制天下兵馬第408章 與杜甫,百年盛世,叫上李白第62章 五萬騎兵第50章 獲得寶馬第147章 安祿山拜楊玉環爲母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帥的選擇第25章 渭水離別第311章 西域,龜茲古國第39章 王忠嗣第402章 劍履上殿,質問李隆基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長安,李隆基召李瑄入第79章 回到長安第193章 造反,涼州城中的歡呼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351章 天將軍迴天街圖,與李隆基的對話第2章 靈翠樓第254章 朝堂的爭辯,再兼三使第467章 瞭解南方郡縣,清明之郡第31章 飛馬射纓第395章 安祿山披甲,騎兵大戰第430章 吐蕃的絕唱第32章 突厥寇邊第72章 心在動第278章 結婚前的幻境第44章 殺人滅口第306章 李林甫被算計,李林甫罷相,李瑄率兵至右相府第358章 我們殊途同歸,等待東北的鼓聲第93章 海賊王吳令光第51章 火雲第476章 過古代君王,李白的手稿第80章 滿城沸騰第459章 回長安,李隆基駕崩第203章 三十三萬大軍,十八名頂級猛將第182章 雪中高歌,吐谷渾和白蘭羌叛變第194章 李瑄的威名,望而止戈第113章 組建四萬匹戰馬的臨洮軍第277章 聖人和貴妃參加婚禮第435章 雲南都護府,葉護太子,百國盛會開啓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399章 李隆基得知平定叛亂,二十四都督府第311章 西域,龜茲古國第242章 建立神策軍,追封李瑄祖父爲王第433章 佛祖 道祖的奴隸,迎接百國盛會第437章 智慧宮,至尊親送崔漢衡第287章 兵卒包圍平康坊第338章 總督之死,大唐的河中,李瑄西征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430章 吐蕃的絕唱第225章 朔方的老部下,小兒渾瑊第61章 前鋒第364章 李隆基怒罵李賊,威望第104章 身兼五使,最高養馬官第417章 咸陽城外,盛世前的鼓角聲第100章 大誅朝廷命官第202章 王忠嗣贈李瑄兩石漆弓,牆倒衆人推第383章 安祿山窮途末路,一戰定乾坤第406章 吐蕃中計,大潰敗第392章 全軍覆沒,秦趙會盟臺,驍將安守忠之死第27章 豐安軍城第424章 王昌齡結算前世仇,江南地區的喪鐘第433章 佛祖 道祖的奴隸,迎接百國盛會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356章 安祿山的哭泣,鼓角聲前奏,天寶十四載第218章 再遇裴靈溪,勉之第369章 聖人去哪了?行至馬嵬驛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119章 吐蕃大舉入侵第86章 李適之的“羅鉗吉網”第64章 大舉進攻第134章 化爲鬼魂,陣前結草第382章 曳落河出擊,瓜分大唐第341章 佔領呼羅珊地區,薩珊波斯復國第307章 李瑄的危機,高仙芝回京獻俘第136章 名將之死第426章 征伐東北諸胡,渤海國第15章 大勝第54章 暗度陳倉第332章 定河中之戰,圍殲大食近衛軍第151章 野獸襲擊李隆基第276章 天水王府,百年梨樹第20章 皇帝問策第168章 率臨洮軍 赤水軍突襲回紇“閱兵”第262章 中秋夜宴第259章 京兆尹妥協,九霄環佩第38章 李林甫的人第355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寶十三載第50章 獲得寶馬第197章 殺死李瑄,君子豹變第112章 拜爲上將,左龍武衛大將軍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73章 威震草原第286章 彈劾李瑄,堂兄犯法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298章 上元節,翠微亭觀燈火第96章 五百金 兩美女的賄賂第23章 名將的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