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名將的落幕

第23章 名將的落幕

信安王府的正房中,一名老人躺在牀榻上。

他瘦得皮包骨頭,頭髮全白了,牙齒也掉光了,行將就木一樣。

他就是信安王李禕,如今在太子太師職位上養老。

“阿爺,左相家的七郎來看你了……”

李峴湊到李禕面前,輕輕地說道。

貴族之間,要麼稱父親,要麼稱“大人”。

在李禕重病之際,李峴用民間的稱呼,讓人動情。

“是七郎啊!我記得上次見你的時候,你還是孩提,還未記事。現在我在牀上,已經糊塗了。”

李禕微微擡起頭來,他意外一個小輩會來看他。

他努力想李瑄的年齡,十五?十六?還是十七了。

“您一點都不糊塗,會好起來的。”

李瑄在李禕蹋前安慰。

李適之和李禕是同輩,他們的祖父是親兄弟。

但李承幹因造反,削去爵位。所以後代無王位。

按照唐制,將來李禕的長子李峘必然會被封爲國公。

“以前我很怕死,在牀上苟延殘喘這麼久,我覺得死亡並不是讓我畏懼的事情。伱是第一個來看望我的宗室少年。”

李禕欣慰地說道。

李適之有如此懂禮數的兒子,將來後繼有人。

“阿爺,七郎年僅十六歲,就詩名動長安,現在長安的文人,都認爲將來七郎是王維那樣的大才子。”

李禕病倒後,就不再聽長安文事,李峴在李禕耳邊,輕聲地介紹李瑄。

“我大唐自開國以來,宗室還未出現名動天下的詩人,能否給我念念七郎的詩。”李禕面色紅潤一分,他很是驚奇。

“我來給郡王念幾首。”

李瑄湊上前。

而李禕擺了擺手,示意李瑄坐在牀榻邊。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隨後李瑄用柔和的聲音,將他這段時間抄襲後世的幾首詩,念給李禕聽。

“好詩,是有王維的文采,我雖記不住,並很快就忘掉,但能聽出七郎的志向。”

李禕聽得傳神,最後還活動身子,布衾滑落時,李峴趕緊爲李禕蓋上。

“郡王是我宗室名將,是我的長輩,我一直向您看齊。聖人剛封我爲豐安軍副使,不日就要前往靈武郡。今日來此,算是向您辭行的。”李瑄向李禕回答。

“唉!我們都是像班超一樣投筆從戎,然我六十歲從軍,七郎十六歲從軍。七郎必功大於我!”

聽到李瑄這麼年輕,就要投身邊塞,李禕想起自己崢嶸歲月,感概萬千。

還未及冠,就被皇帝任命爲一軍副將,必有過人之處。

“有志不在年高,郡王這種精神,從上古追溯,都找不出幾個來。這正是我要向郡王學習的地方。”

聽到李禕的話,李瑄敬佩不已。

堂堂郡王,花甲之年本該種花養鳥,兒孫繞膝,享天倫之樂。

卻能在國家危急關頭,挺身而出,做出不世功績。

“八郎,去將我寫的《行軍錄》拿過來。”

李禕的臉上露出微笑,對李峴吩咐一聲。

李峴點頭離開。

在李瑄請教李禕的時候,李峴捧着一本書回來,交到李禕瘦骨嶙峋的手中。

“我戎馬十餘年,大多時間,與吐蕃對戰。漢、吐蕃邊境的山川地形,和與吐蕃交戰大小戰鬥細節,都被我記錄下來,國家的大敵是吐蕃,七郎如果堅定從軍之路,遲早會與吐蕃交鋒。希望這些對七郎會有幫助。”

李禕將自己寫的行軍錄,交給李瑄。

他又抓住李瑄的手,着重提醒:“石堡城萬不可再強攻。”

唐、吐蕃邊境最重要的軍事要塞是石堡城。

自李禕奇襲奪下石堡城後,只維持十三年。

開元二十九年,河西、隴右節度使蓋嘉運自恃戰功,沉迷酒色,不思防務,使石堡城再度易主。

李禕是大唐最瞭解石堡城的將領之一,知道石堡城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當初他千里奔襲,出其不意,所以損失很小。一旦吐蕃有所防備,石堡城必固若金湯。

“此書重如千金,李瑄必仔細閱讀。請問郡王,該如何再取石堡城呢?”李瑄接過《行軍錄》,起身向李禕一拜後,請教道。

石堡城可是李隆基的心頭病,他做夢都想着如何收復石堡城。

現在李隆基還有耐心,知道強攻不智。過幾年,李隆基就失去理智,不論死傷,一定要拿下石堡城。

李禕在牀上微微晃了一下頭,言道:“這是你們的時代。”

李瑄不再多問這些,只坐在榻上,聽李禕教誨。

怕李禕受驚,李瑄自始至終,說話很輕很慢。 整整一個時辰,李禕都在與李瑄交談,漸漸地,李禕體力不支,開始喘氣。

李峴拉了拉李瑄的衣服,暗示李瑄適可而止。

“郡王,受您教誨提高我的心境,開拓我的視野,豐富我的見聞,您要保重身體啊,等我從北邊回來,再來看您,”李瑄不再多說,頗爲傷感地道別。

歷史上李禕今年就要走了。

他慚愧這麼晚纔來拜見。

“去吧!賢人得寵而慎,愚者得寵而驕。例子太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謹記,謹記……”

李瑄最後再一拜,由李峴送他出信安王府。

李峴回來後,攙扶李禕喝了一碗熱湯,李禕緩過勁,纔再次說話:“真是英俊啊,可惜遇到的太晚,我又快死了,看不到他的將來。”

“阿爺怎麼能這麼說呢,您要長命百歲,孩兒還想在您的膝下承歡。”

李峴眼睛溼潤,相信李禕回逐漸好起來。

“前段時間,大郎告訴我,一個叫安祿山的節度使在宴會上做出不尊重太子的舉動。人固有死,這不是愚蠢嗎?但大郎又說安祿山不是一個愚蠢的人。”

李禕說道這裡停頓,其意不言自明。

當初宰相張九齡上諫安祿山將來必反。但李隆基認爲張九齡以“王夷甫識石勒”,妄斷忠良。更加討厭張九齡。

有的事情,絕非以貌取人。在皇帝年事已高的情況下,安祿山竟然當衆說出“不知有太子,只知天子”。如果將來皇帝駕鶴西去,太子繼位,該怎麼辦呢?

“胡人短視,阿爺不要多想。”

李峴輕輕撫着李禕的胸部,讓父親平心穩氣。

……

三月二十六日,長安萬人空巷。

李瑄已經收拾好行禮,計劃明日離開長安,前往靈武報到。

在離開前,李瑄要到長安城東北的長樂坡,觀看一場盛會。

爲盛會順利舉辦,李隆基下令取消今日早朝。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廣運潭盛會”,但此時還沒有“廣運潭”這個名字。

廣運潭,因陝郡太守兼水陸轉運使韋堅而起。

韋堅爲了開通關中漕運,才使此潭誕生。

由於渭水曲曲折折,淤泥太多。韋堅首先在咸陽修壩蓄渭水,建造“興成堰”;其次又在灞水、滻水流入渭河之前,將其攔截,引向東流;然後鑿成一條與渭水平行的渠道,在華陰縣永豐倉附近復與渭水匯合,貫通了長安與關西糧倉“永豐倉”之間的漕運。

這水渠在經過長樂坡的時候,韋堅在水渠東建築高聳入雲的望春樓。

又歷時兩年,在望春樓下挖掘一個深潭。

毫無疑問,開通關中漕運,使關中進入南北大運河體系,是富國利民的工程,一定程度避免李隆基搬遷中樞,帶着文武百官移都洛陽“就食”。

開元年間,因爲糧食緊張,李隆基先後五次“移都就食”,在洛陽執政近十年。

每一次大規模遷移,都伴隨着十餘萬禁軍,數以萬計的宮人,無數官吏和官吏的家屬、權貴們的家屬。

不僅勞民傷財,還對沿途百姓和地方的損害極大。

華夏經濟重心,已經開始向南方轉移,盛世極致的情況下,關中沃野還是顯得太小。

無法評價定都長安是對是錯,畢竟長安是四塞之地,易守難攻。

這日清晨,裴晃、裴胄叔侄就來找李瑄。

“七郎,聽說你得到聖人的冊封,要前往塞外當一軍副將。你的理想是成爲將軍,這麼快就要完成了。唉,我父親拿我跟你比較,但我什麼都做不好。”

李瑄一行,騎馬出平康坊後向東北,從長安東北角的通化門出。

路上,裴晃向李瑄說。

最好的朋友,將離他而去建功立業。想到自己貪玩成性,有些迷茫。

“以前我年少無大志,現在我收回以前的話。我是太宗皇帝的後代,若只爲將領,便是恥辱。”

李瑄眼中充滿堅定。從軍北方,只是他的第一步而已。

“七郎好威武,以前沒發現你這麼有才華。”裴胄看李瑄的眼神,滿是崇拜。

“你們也不要太過貪玩,須好好學習。苟富貴,勿相忘!”李瑄主要是給裴晃說的。

裴晃一直帶着他小叔父瘋玩,有些“誤人子弟”。

歷史上的裴胄可是名臣,做到節度使的位置。

但裴晃,李瑄還真沒聽說過。

碌碌無爲者,哪怕是貴族、皇子,也不會青史留名。

“我今後一定勤練騎射,苦讀詩書。等我的手臂能像七郎一樣舞動長槊,等我再看到文字時,不需要詢問他人。我一定去邊疆找七郎。”

裴晃聽到李瑄的話很感動。

這段時間,李瑄對他影響巨大,他在心中發誓,以後再也不貪玩。要像李瑄一樣,不依靠長輩。

“我也是!”

裴胄也大喊一聲。

李瑄點頭,他也希望昔日的玩伴,能被史書單獨列傳。

第28章 新任軍使盧瑜第250章 朱雀大街的沸騰,杜甫第167章 十二萬步騎齊距河湟,回紇騎兵南下第382章 曳落河出擊,瓜分大唐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150章 南面吃肉,北面啃硬骨頭第115章 招募遊俠,組建“神策”第320章 唐軍就位,四面包圍第142章 整飭涼州城,河西第一城第123章 窮途末路,殊死一搏第113章 組建四萬匹戰馬的臨洮軍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260章 與裴靈溪遊東市,定情信物第84章 長離第283章 安祿山與楊釗不死不休第246章 刺客,水調歌頭的創作第175章 斬贊普者封異姓王,十面埋伏第114章 幕府班底第313章 截胡長安的錢財,李嗣業第261章 宰相肚裡能撐船第197章 殺死李瑄,君子豹變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305章 李相的威嚴,逮捕五楊之一第52章 期望的功勳第22章 寧遠將軍第172章 人馬俱碎,沙丘強弩第386章 親至潼關,李泌獻策第283章 安祿山與楊釗不死不休第61章 前鋒第396章 安祿山之死第126章 汗血寶馬的速度第9章 柳岸遇李白 賀知章第109章 猛將南霽雲,大獲全勝第350章 不一樣的朱雀街,長安百姓的期望第219章 獲得猛士,靈溪贈梨第396章 安祿山之死第345章 新的格局,暴富,唐軍撤回安西第66章 血戰高坡第339章 大食帝國與羅馬帝國的反應第173章 全軍覆沒,豐厚的戰利品第264章 與杜甫相遇,李隆基挑明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53章 備戰第298章 上元節,翠微亭觀燈火第17章 楊玉環第292章 對吐蕃的懲罰,上貢第256章 千秋節上,李瑄的禮物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328章 更深的謀劃,曠野大戰第80章 滿城沸騰第119章 吐蕃大舉入侵第368章 九層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帥的選擇第370章 馬嵬驛政變,李瑄遇李隆基第383章 安祿山窮途末路,一戰定乾坤第349章 安西軍的“清君側”思想,最後的長安第287章 兵卒包圍平康坊第191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來詩歌第384章 李峴拜相,更改軍制,開緝捕科第307章 李瑄的危機,高仙芝回京獻俘第222章 將吐蕃堵在雪域高原,對付三十萬大軍的方法第364章 李隆基怒罵李賊,威望第242章 建立神策軍,追封李瑄祖父爲王第364章 李隆基怒罵李賊,威望第247章 正式成爲天水王,一掌擊碎天靈蓋第255章 李林甫的人生第二春第134章 化爲鬼魂,陣前結草第385章 新政初見端倪,李適之回長安第7章 早春贈王補闕第128章 你說的是人嗎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夢,顏真卿第147章 安祿山拜楊玉環爲母第42章 把柄第176章 狼煙沖天,赤嶺爭奪戰第131章 突襲青海東部第169章 狂風沙漠,白亭海之戰第365章 安祿山稱帝,哥舒翰出潼關,突襲長安第10章 詠柳第96章 五百金 兩美女的賄賂第396章 安祿山之死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191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來詩歌第69章 李光弼夜見程圭第40章 羅興失蹤第12章 大案第5章 興慶宮第21章 爲高力士“獻寶”第41章 豐安令第259章 京兆尹妥協,九霄環佩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夢,顏真卿第385章 新政初見端倪,李適之回長安第185章 先登之功,三日克三城第268章 常平新法,天寶變革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1章 軍功入相第71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1章 軍功入相第216章 李林甫爲李瑄抄錄《出師表》第120章 吐蕃葉如第一猛將
第28章 新任軍使盧瑜第250章 朱雀大街的沸騰,杜甫第167章 十二萬步騎齊距河湟,回紇騎兵南下第382章 曳落河出擊,瓜分大唐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150章 南面吃肉,北面啃硬骨頭第115章 招募遊俠,組建“神策”第320章 唐軍就位,四面包圍第142章 整飭涼州城,河西第一城第123章 窮途末路,殊死一搏第113章 組建四萬匹戰馬的臨洮軍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260章 與裴靈溪遊東市,定情信物第84章 長離第283章 安祿山與楊釗不死不休第246章 刺客,水調歌頭的創作第175章 斬贊普者封異姓王,十面埋伏第114章 幕府班底第313章 截胡長安的錢財,李嗣業第261章 宰相肚裡能撐船第197章 殺死李瑄,君子豹變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305章 李相的威嚴,逮捕五楊之一第52章 期望的功勳第22章 寧遠將軍第172章 人馬俱碎,沙丘強弩第386章 親至潼關,李泌獻策第283章 安祿山與楊釗不死不休第61章 前鋒第396章 安祿山之死第126章 汗血寶馬的速度第9章 柳岸遇李白 賀知章第109章 猛將南霽雲,大獲全勝第350章 不一樣的朱雀街,長安百姓的期望第219章 獲得猛士,靈溪贈梨第396章 安祿山之死第345章 新的格局,暴富,唐軍撤回安西第66章 血戰高坡第339章 大食帝國與羅馬帝國的反應第173章 全軍覆沒,豐厚的戰利品第264章 與杜甫相遇,李隆基挑明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53章 備戰第298章 上元節,翠微亭觀燈火第17章 楊玉環第292章 對吐蕃的懲罰,上貢第256章 千秋節上,李瑄的禮物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328章 更深的謀劃,曠野大戰第80章 滿城沸騰第119章 吐蕃大舉入侵第368章 九層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帥的選擇第370章 馬嵬驛政變,李瑄遇李隆基第383章 安祿山窮途末路,一戰定乾坤第349章 安西軍的“清君側”思想,最後的長安第287章 兵卒包圍平康坊第191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來詩歌第384章 李峴拜相,更改軍制,開緝捕科第307章 李瑄的危機,高仙芝回京獻俘第222章 將吐蕃堵在雪域高原,對付三十萬大軍的方法第364章 李隆基怒罵李賊,威望第242章 建立神策軍,追封李瑄祖父爲王第364章 李隆基怒罵李賊,威望第247章 正式成爲天水王,一掌擊碎天靈蓋第255章 李林甫的人生第二春第134章 化爲鬼魂,陣前結草第385章 新政初見端倪,李適之回長安第7章 早春贈王補闕第128章 你說的是人嗎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夢,顏真卿第147章 安祿山拜楊玉環爲母第42章 把柄第176章 狼煙沖天,赤嶺爭奪戰第131章 突襲青海東部第169章 狂風沙漠,白亭海之戰第365章 安祿山稱帝,哥舒翰出潼關,突襲長安第10章 詠柳第96章 五百金 兩美女的賄賂第396章 安祿山之死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191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來詩歌第69章 李光弼夜見程圭第40章 羅興失蹤第12章 大案第5章 興慶宮第21章 爲高力士“獻寶”第41章 豐安令第259章 京兆尹妥協,九霄環佩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夢,顏真卿第385章 新政初見端倪,李適之回長安第185章 先登之功,三日克三城第268章 常平新法,天寶變革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1章 軍功入相第71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1章 軍功入相第216章 李林甫爲李瑄抄錄《出師表》第120章 吐蕃葉如第一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