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我們殊途同歸,等待東北的鼓聲

旌旗獵獵,馬蹄聲聲,數以萬計的安西鐵騎慢步北上。他們身披的明光甲在陽光下閃耀,手中的刀兵也散發着凜凜寒光。

一路留下煙塵,氣勢如虹。

但在這一刻,如此雄偉的鐵騎,已不是人們的注意對象。

顏真卿近乎質問的話音落下去後,所有的僚屬都側耳傾聽。

他們想知道,爲何只是一年時間,西域就變成這樣?

曾經心懷蒼生、力圖變法,百姓人人稱頌的天水王去了哪裡呢?

“清臣是想問,我爲何沒有按照聖人的旨意西征。我爲何會變成這樣嗎?那我冒昧先反問一句,國家爲何會變成今天的模樣?”

在所有的目光都放在李瑄身上的時候,李瑄沉吟片刻,沒有回答顏真卿的問題,而是反過來詢問道。

他知道,他不可能再向一衆幕僚搪塞。

和武將不同。

武將充滿勇氣,一腔熱血,更具有殺伐力。

特別是中低級將領和士卒,幾乎對李瑄產生盲目的崇拜。

除了姦淫擄掠,一個士卒想要得到的,李瑄都賦與他們。

榮耀,官職,軍功,賞賜。

他善待士卒,大公無私,恩威並施。

不單單是李瑄自身的強大,還有無與倫比的魅力。

這使得李瑄能在軍中一呼百應。

在他控制下的安西、北庭軍,比安祿山在范陽起兵的時候還要牢固。

同時,將領們渴望功績,不滿足於現狀。

他們想要封侯拜將,名垂青史,就必須跟隨李瑄搏一博。

而文官思想與將領迥異,特別是李瑄從挑選出的顏真卿、顏杲卿、王昌齡等文官,對大唐忠心耿耿,認爲不聽天子之令,是大逆不道的事情。

對李瑄來說,說服文官雖困難,但李瑄一定要去做,他還有更大的挑戰。

比如說服河西、隴右的官吏,以及朝廷中的一些名臣,有能力的大臣。

治理天下,李瑄一個人是不夠的,他需要一大批志同道合的人追隨。

那些曾經的麾下,也有可能反過來指責李瑄,與李瑄爲敵。

因爲李瑄的上位是不符合道理的,哪怕他是李世民的後代,李承乾的後代。

在李承幹謀反被廢的那一刻起,他的後代已經失去法理。

李瑄從未小覷過這個時代對“大宗”的定義。

國家,怎麼會成這樣?

李瑄的一句反問,讓顏真卿和岑參、王昌齡、獨孤峻等一衆僚屬陷入深思。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大多數僚屬都歷經開元盛世,明白與如今相比的天壤之別。

長安是什麼情況,天下是什麼形勢,他們大概都清楚。

回想開元,如夢幻一般。

他們不甘這曇花一現。

但沒有人能挽救這盛世,連李瑄拜相時也不能。

在李瑄周邊的僚屬,誰不是飽讀詩書,熟讀歷史?

盛極必衰的道理,他們也懂。

只是作爲臣子,他們想拼命挽救這盛世。

但他們卻有心無力,遠遠不夠。

“一旦起刀兵,不論如何,是百姓的禍患。大都護文韜武略,難道不知道歷史更替的時候,會血流成河嗎?”

顏真卿還是最先發聲。

作爲代替李瑄治理安西政務的經略副大使,他已經百分之百確定李瑄的動作。

他也知道薛錯和羅興不斷地販賣絲綢謀利,是李瑄指使的。

雖然繳納一部分爲財政,但大部分的金銀珠寶,進入李瑄的口袋中。

很明顯,李瑄打算用這些貿易而來金銀珠寶舉事。

顏真卿沒有否認當今朝廷的腐朽,但起兵謀反,是最壞的方法。

因爲李瑄得不到豪強大族的支持,意味着李瑄不可能輕易攫取權力。

屆時遍地煙火,又要演變成天下大亂。

哪一次天下大亂,不是千百萬人死亡?

“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我變法的策令,無法實施至天下,就應該用我的方法將之傳遍天下。割肉剜瘡,治標不治本,無窮禍患遺留下去。”

李瑄堅持自己的意見。

“天下之勢,還未到那種地步,屬下認爲還可以及時挽救。”

顏真卿心中還有希望,認爲還沒有到那麼糟糕的境地。

“難道靠楊國忠力挽狂瀾嗎?豪強還要圈養農奴到什麼時候?大族兼併土地何時能停止?慾壑難填,人的慾望沒有止境。”

“我這一次回長安,看到的是五楊佔地二百畝的豪宅,奢華如同皇宮;他們爲了建築宅院,把渭水北部的樹木都砍完了。五楊無節制地向地方官吏索取金銀珠寶,而想走捷徑的地方官吏,只能更賣力地剝削百姓。聖人一年都上不了幾次朝。南征軍在南詔大敗兩次,楊國忠卻還在宰相的位置上。”

“還有那東北的安祿山,已經整合了奚、契丹、靺鞨、室韋、同羅等胡部,他隨時都會將兵南下。所有人都知道安祿山要造反,但聖人就是不信。”

“我認爲內地武備鬆弛,安祿山將長驅直入入中原,威逼兩都。如此情況,我有什麼理由不做準備呢?”

李瑄闡述當今朝廷的弊病,列舉某些人的罪行。

並篤定安祿山一定造反,他準備兵馬,是爲對抗即將造反的安祿山。

西域這種情況,隱瞞不了多久。

大雨停下後,楊國忠長期失去與西域諸國的聯繫,一定有所懷疑。

除了安祿山,李瑄也是楊國忠要剷除的對象。

“大都護,一旦安祿山造反。聖人必然幡然醒悟,會罷免楊國忠,請您回去主持大局。您的機會就來了!曲沃代翼,被人詬病千年,小宗代大宗,終爲人不恥。”

顏真卿向李瑄說道。

以李瑄果斷的性格來看,絕對不是要當權臣。

歷史上權臣沒有幾個好下場,哪怕自己安穩,後代子孫不得好活。

唯一解釋就是,李瑄想要代替大宗。

“清臣之言,皆爲假設。我篤定安祿山如果造反,聖人不會罷免楊國忠。而且聖人會招我回去,讓我帶領久未訓練的南衙禁軍和新招募的士卒,但凡有一點差池,聖人都可能殺了我。”

“大丈夫頂天立地,我敢拍着胸脯說,我死以後,大唐將沒有未來。我不能死,只能出此下策。”

“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這是儒家的經典,但自古大臣往往混淆,將君王看得至高無上。這是一個國家滅亡的因素。”

李瑄沒有點明自己舉事的時間,自己是否想謀朝篡位。

他知道他現在還不能承諾只是爲了輔佐新君,效伊尹、霍光故事。

因爲李瑄要籠絡他的利益集團,就不能只是如此。

他有更重要的使命!

他在謀劃這個時代難以想象,且無法認同的事情。

來到這個世上,要傾盡全力,留下屬於自己的印記。

哪怕無法改變,也證明自己曾經努力。

受國以垢,是爲社稷之主;受國不詳,是爲天下之王。

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在周朝的時候,如果國家發生饑荒災禍,國君需依禮食素、停樂甚至戴孝,一直持續到饑荒結束爲止。

君主把百姓視作自己的親人,這不是要求君主必須爲陌生人哭泣,但在私人情感外的禮樂層面上,他應當明確自己的責任和位置。

歷史上,老子與孔子的相遇爲太陽與月亮的同現,孔子和老子之所以聊的來,就是因爲他們在周禮上的思想是一致的。

但周禮後來荒廢,後世的君王也懶得再剋扣自己。

孔子主張的“克己復禮”雖然成爲國家信仰,實際上沒有哪個皇帝真正做到這一切。

現在隨着時代發展,含義雖變,但本質不變。

李瑄堅信自己能做到。

“曾經大都護對皇帝之忠,天下盡知。一旦背棄。即便功勳卓著,也會使天下不服。”

顏真卿還是認爲李瑄在劍走偏鋒。

邊將起兵,遺患無窮。

李瑄所作所爲,將毀於一旦。

以前李瑄的謙遜、恭謹,也會被罵爲王莽之流。

數年前,在敦煌城的時候,李瑄與顏真卿之間有一番談話。

那時李瑄就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

他是最早知道李瑄要變法的人,李瑄引經據典,聲稱要麼如商鞅一樣車裂而死;要麼如李悝一樣自殺而亡。

這是忠貞不二的表現。

現在的不同尋常,又衝擊着顏真卿的內心深處,感覺到迷茫。

“太宗皇帝說過,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春秋時期管仲也說過忠於社稷,大於忠於君王。我身體留着太宗皇帝的血脈,我忠於社稷,忠於國家,忠於百姓,無愧於心!”

李瑄的話語鏗鏘有力,他不會動搖。

臣子更應該忠於道義,而非君王。

如果誰阻止他入關,他一定會將其囚禁,哪怕是顏真卿、王昌齡等人。

他要也爲自己的父親、兄弟姐妹、兒子負責。

爲天下負責!

這個時候消息泄露,在長安的親人就危險了。

所以他以擴建官道爲由,在所有的道路上佈置大量遊騎。甚至連通往小勃律、大勃律的路都封鎖,以免消息從吐蕃傳入大唐。

當然,一些普通的商人和百姓,還不知道李瑄要造反。

短時間內,還在李瑄掌控之中。

“如果安祿山率領燕雲鐵騎造反,必然聯合東北諸胡。唯有大都護能抗衡之。”

就在這時,岑參發話對李瑄表達支持。

他是一個愛憎分明的人,作爲最先追隨李瑄的僚屬之一,他對李瑄崇拜於滔滔江水。

劉單不用李瑄提醒,已經心領神會,知道要去做什麼。

更何況岑參認爲李瑄如此做是迫不得已。

如果當初聖人全力支持李瑄變法,同意李瑄調遣邊軍進入中原鎮壓豪強,絕對不會出現今日之局勢。

病入膏亡的朝廷,應該要猛藥治療。

發生一些悲劇是在所難免的。

囚禁監軍,招兵買馬,大肆屯糧,私造器械。

事已至此,覆水難收。若李瑄放開西域到河西走廊的通道,多疑的李隆基一定會殺死李瑄。

“清臣,都到這一步了,無法回頭。我相信大都護迫不得已,一定能剷除奸佞,匡扶山河,興復唐室。”

王昌齡也發話了,但他在勸說顏真卿。

他一再遭貶,又接連被李瑄撈出來,大都護對他可謂恩重如山。

走到這一步,他也非常無奈。

他感覺大都護是被一步步被逼到這裡,只能兵行險招。

但憑心而論,王昌齡希望大都護如周公一樣,使天下歸心。

小宗代大宗一旦有開端,今後大唐宗室會爭先效仿。

除非大唐不再重用宗室。

經過李瑄一席話,有的僚屬被李瑄“忠於社稷”所折服。

更有相信李瑄舉事是爲國家剷除安祿山,最終立下新君,成爲周公。

當然,也有一些僚屬心潮澎湃,盼望着李瑄能夠謀反成功當皇帝。

李瑄能力足夠強大,文韜武略,又掌握勁兵重鎮,成功的概率很大。

如果李瑄成爲,他們這些僚屬,保守也能成爲一地長官,顯露自己的才能。

“屬下愚昧,想知道大都護最終想成爲什麼。”

顏真卿被有些說動,他低頭拱手,儘量使自己不妄加揣測李瑄的目的。

“我第一步節制天下兵馬,這樣才能對抗安祿山,對抗豪強大族,以及可能趁人之危的吐蕃、回紇。至於其他,我沒有多想。大事的變數有許多,要步步爲營。”

李瑄向顏真卿回答道。

他不可能在現在給顏真卿答案。

即便是造反,最多也是打着清君側的名號。就像是安祿山一樣。

李瑄兵變造反,要打着剷除安祿山的名義。

“大都護目光長遠,屬下無能,懇請辭去職位。”

沒有得到想知道的答案,顏真卿害怕不想看到的一幕會出現。

他的家訓,不允許他成爲謀朝篡位的人。

“當下正值用人之際,清臣繼續處理安西的政務吧!”

李瑄拒絕顏真卿辭職。

顏真卿其實早就發現異常,但他並沒有向朝廷檢舉,說明他內心在掙扎。

顏真卿出自書香門第,從小受儒家思想的薰陶,是儒家的捍衛者和實踐者。

但他的儒家思想,受制於朝廷所宣傳的影響。有忠臣烈士的凜然正氣,卻也是皇帝的死忠。

皇帝犯錯,他們只會勸說皇帝改正,而不會擁有推翻的念想,甚至沒有去批判。

相比之下,杜甫雖然忠於皇帝,但也把李隆基罵得狗血淋頭,與漢武帝窮兵黷武並列。

儒家強調的是個人責任,而非個人權力。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們視爲高尚,實際上很少有人能做到。

有的時候,光有責任還不行,像是孟子、荀子一樣,跳出孔子的思想,闡述自己的儒道。

李瑄就是想讓顏真卿能過去心中的坎,繼續爲他效力。

他所說的一切,也是在讓衆僚屬接受他的道理。

“屬下辭職以後,不會離開安西,更不會告密大都護之事。”

顏真卿再次請求。

他不知道的是,他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他已經輸了。

明知道李瑄造反已成定局,而不是想方設法告密,這不是他心中的忠貞。

“諸位,我和你們一樣,都是想挽救大唐,只是所用方法不同,最終我們都殊途同歸。”

李瑄沒有回答顏真卿的話,而是向周圍的僚屬說道。

他用“殊途同歸”四個字,一下就將他們謀反變得高大上,提高在場之人的格局。

也給了衆人一個說服自己的理由。

“大都護……”

顏真卿還想說什麼,卻被李瑄打斷:“清臣,最近我新研究一種字體,雖難登大雅之堂,但你是書法大家,還請你品鑑一下。”

李瑄一招手,裴瓔拿着一幅字來到李瑄面前。

在衆人大惑不解的時候,李瑄將這幅字遞給顏真卿。

顏真卿遲疑一下,伸手接過李瑄的字,並在衆人的目光下,將書卷緩緩展開。

映入眼簾的是與衆不同的字。

細瘦的筆畫線條流暢,看起來如蒼松一樣挺拔,結構緊密而不失舒展,令人眼前一亮。

衆僚屬第一眼看上去是秀美灑脫,但每一筆每一劃都經過精心構思,一絲不苟。

這種極具個性的書法,顏真卿、王昌齡等人第一次看到。

李瑄寫出的,正是大名鼎鼎的瘦金體。

他前世的大學是古文歷史,自然多次見過瘦金體。

由於不知道瘦金體的具體筆畫,李瑄從十年前開始,就開始試着構思屬於自己的瘦金體筆畫。

勤學苦練,又有顏真卿這種的書法大師指點,李瑄的書法早已出類拔萃,他尤精楷書。

當瘦金體的常用字逐漸被李瑄構思完成後,纔有今日書法中的瘦勁神韻。

一時震驚衆人。

瘦金體在後世評價兩極分化,因爲不符合宋代以後的一部分文人審美。而且非常難模仿。

但盛唐是飛揚的時代,審美獨特,由李瑄寫出的瘦金體,讓顏真卿、岑參等人驚歎不已。

當然,在這個時候,李瑄可不是爲了秀他的書法。

衆人沉浸書法以後,忽然看到書法的內容。

爲天地立心。

爲生民立命。

爲往聖繼絕學。

爲萬世開太平。

這四句話,比瘦金體還要驚豔。

從哲人追求,到關心百姓,再到文學傳承。

無不體現一個人的格局。

他們看到的是一個關懷天下,有境界的聖人。

這一刻,他們彷彿又想起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李瑄。

也驗證李瑄的至高理念。

君主無道,就將他推翻,剷除奸佞,還天下太平。

而李瑄的境界明顯比他們更高,所以要進行“兵諫”。

至於兵諫以後的形勢,自然是李瑄的舞臺。

他們當效力李瑄,殊途同歸,開萬世之太平。

不可否認,這是幾乎不可能達到的境界,在後世人們付出沒有回報,怨氣大的時候還會排斥這樣的空話。

但在這個時代提出,由李瑄提出,富有進取精神。

也容易煽動追隨者的情緒。

一旦李瑄完成壯舉!

那這四句話便會變得神聖。

“清臣,我的字怎麼樣?”

李瑄不問內容,反問瘦金體如何。

“棱角分明,筆力遒勁。好字,這是什麼字?”

顏真卿在腦海裡回想着這四句話的同時,向李瑄詢問道。

“我自稱爲天骨鶴體。”

李瑄向顏真卿回答道。

“字體如仙鶴的羽毛,天骨遒美,應其名稱。此等生機,當流傳於萬世。”

顏真卿一語雙關,向李瑄長揖一禮,看了李瑄的四句話後,不再提辭官的事情。

這一禮,使他折服李瑄。

相信李瑄能爲萬世開太平。

他終於明白,李瑄沒有懸崖勒馬的機會了,踏上不歸路,只有一條道走下去。

由他們這些人全力輔佐,完成拯救蒼生,挽大唐於危難的壯舉。

“我等願意傾盡全力助大都護剷除奸佞,匡扶山河。”

王昌齡、岑參其他僚屬也紛紛表態。

“波斯的糧草,已經快到達龜茲。建立更多糧倉,儲存糧食。全力打造備用盔甲、武器。”

“安祿山以爲我已經遠征大食,在裡海之上,他今年一定會造反。”

“聖人不相信安祿山會造反,也只有我們能站出來。”

直到這個時候,李瑄的話還是模棱兩可。

真正的計劃如何,只有他最清楚。

隨後,李瑄讓顏真卿和顏季明、顏泉明一起,去北庭都護府勸說顏杲卿,讓他幫助李瑄成就大事。

有兄弟、兒子的勸說,再加上李瑄的提拔,李瑄認爲能使顏杲卿加入清君側。

李瑄和安祿山有本質上的區別。

實在不行,李瑄就暫時罷免顏杲卿的官職,將他帶到龜茲。

顏杲卿在西域是沒有兵權的,更無法招募鄉勇。

北庭都護府也全是李瑄的兵馬。

李瑄又召封常清從柘枝城回來,讓魯炅暫代封常清之事。

等出兵的時候,封常清可當一路大將,統領千軍萬馬。

封常清雖在歷史上對大唐忠心耿耿,但他的思想已在向李瑄靠近,被李瑄潛移默化。

另外,封常清從小跟隨外祖父來到西域,在龜茲長大,受西域風俗人情所影響。

歷史上李隆基對封常清提拔,使封常清滿懷感激。但這一世沒出現這種情況。

或許李隆基已經忘了封常清這個名字。

從封常清投靠高仙芝時就能看出他渴望功名利祿。

這些,李瑄都能給他。

顏真卿、王昌齡等人的歸心,對李瑄來說非常重要。

許多事情都可以擺在明面,大張旗鼓進行。

與涼州城的經貿往來,李瑄也不再貪污,全部交給安西都護府調配錢財。

藏在碎葉鎮的金銀珠寶、金幣、銀幣,不斷地往龜茲運輸。

一個個糧倉在城外拔地而起,安西各個牧場上的牛羊越來越多,強大的神臂弩送到諸軍之中……

現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李瑄處理軍政,積累軍資,器械的同時,等待東北的鼓聲響起……

第317章 拜火教,大食進攻碎葉城第357章 最後的準備,佈置兵馬第330章 換將,改城第315章 西域戰爭起第46章 再遇薛錯第236章 吐谷渾倒戈,吐蕃贊普南逃第192章 段秀實密會蘇毗王,吐蕃贊普御駕親第249章 吐蕃成爲附屬,回到長安第240章 贊普勸李瑄造反,黃河源頭第261章 宰相肚裡能撐船第280章 別出心裁的禮物第221章 安祿山蠢蠢欲動,豪強的乞降第37章 拒絕贈送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192章 段秀實密會蘇毗王,吐蕃贊普御駕親第296章 天寶八載,靈溪懷孕第397章 萬歲,范陽城破,安史之亂結束第368章 九層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第102章 南霽雲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273章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324章 斬將拔旗,大食遠征軍覆沒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夢,顏真卿第278章 結婚前的幻境第158章 裴靈溪第363章 李適之出逃長安,天水王收河西兵第351章 天將軍迴天街圖,與李隆基的對話第342章 羅馬帝國進攻大食,最後的大戰第344章 裡海以南,哈里發之死第73章 威震草原第339章 大食帝國與羅馬帝國的反應第289章 權勢滔天 滿庫金銀珠寶第307章 李瑄的危機,高仙芝回京獻俘第324章 斬將拔旗,大食遠征軍覆沒第27章 豐安軍城第32章 突厥寇邊第147章 安祿山拜楊玉環爲母第365章 安祿山稱帝,哥舒翰出潼關,突襲長安第305章 李相的威嚴,逮捕五楊之一第69章 李光弼夜見程圭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第185章 先登之功,三日克三城第220章 上不疑我,勳章制度第67章 上架感言第75章 生擒大可汗第349章 安西軍的“清君側”思想,最後的長安第60章 峽口第53章 備戰第218章 再遇裴靈溪,勉之第49章 賣馬人第215章 畫聖吳道子,非有詔不得畫第10章 詠柳第138章 回到湟水城,百姓夾道相迎第97章 竟敢偷襲本將第123章 窮途末路,殊死一搏第212章 安撫楊玉環,欲長鎮河隴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3章 李適之第163章 李世民的真假元帥戰術,陌刀軍完成第163章 李世民的真假元帥戰術,陌刀軍完成第341章 佔領呼羅珊地區,薩珊波斯復國第334章 決戰河中,極致的輕騎兵第142章 整飭涼州城,河西第一城第62章 五萬騎兵第198章 找到兇手,包圍與反包圍第381章 佔領蒲津大橋 風陵渡,局勢逆轉第212章 安撫楊玉環,欲長鎮河隴第205章 你想圖謀天下,恢復隋室?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347章 李隆基的賞賜,山雨欲來風滿樓第82章 李泌的提醒第155章 杖殺羅希奭,驅逐王鉷,裴寬拜相第310章 安西 北庭節度大使,經略大使,燈火闌珊處第169章 狂風沙漠,白亭海之戰第337章 攻克薩末鞬城,總督的末路第133章 龍駒島第75章 生擒大可汗第39章 王忠嗣第284章 李瑄納妾,裴靈溪的感動第8章 看花馬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266章 “錦衣衛”,野無遺賢第34章 神勇第323章 無路可逃,時隔多年的衝鋒陷陣第144章 楊釗的野望,李隆基召見第203章 三十三萬大軍,十八名頂級猛將第150章 南面吃肉,北面啃硬骨頭第302章 楊玉環的櫻桃饆饠,安祿山封王,蝶戀花,最後的法令第37章 拒絕贈送第270章 變革派領袖李瑄,保守派領袖李林甫第198章 找到兇手,包圍與反包圍第33章 戰馬體力控制第332章 定河中之戰,圍殲大食近衛軍第274章 李林甫送侄女,楊玉環的失落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349章 安西軍的“清君側”思想,最後的長安第273章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267章 拜相,吏部尚書,修國史,紫金光祿大夫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
第317章 拜火教,大食進攻碎葉城第357章 最後的準備,佈置兵馬第330章 換將,改城第315章 西域戰爭起第46章 再遇薛錯第236章 吐谷渾倒戈,吐蕃贊普南逃第192章 段秀實密會蘇毗王,吐蕃贊普御駕親第249章 吐蕃成爲附屬,回到長安第240章 贊普勸李瑄造反,黃河源頭第261章 宰相肚裡能撐船第280章 別出心裁的禮物第221章 安祿山蠢蠢欲動,豪強的乞降第37章 拒絕贈送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192章 段秀實密會蘇毗王,吐蕃贊普御駕親第296章 天寶八載,靈溪懷孕第397章 萬歲,范陽城破,安史之亂結束第368章 九層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第102章 南霽雲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273章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324章 斬將拔旗,大食遠征軍覆沒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夢,顏真卿第278章 結婚前的幻境第158章 裴靈溪第363章 李適之出逃長安,天水王收河西兵第351章 天將軍迴天街圖,與李隆基的對話第342章 羅馬帝國進攻大食,最後的大戰第344章 裡海以南,哈里發之死第73章 威震草原第339章 大食帝國與羅馬帝國的反應第289章 權勢滔天 滿庫金銀珠寶第307章 李瑄的危機,高仙芝回京獻俘第324章 斬將拔旗,大食遠征軍覆沒第27章 豐安軍城第32章 突厥寇邊第147章 安祿山拜楊玉環爲母第365章 安祿山稱帝,哥舒翰出潼關,突襲長安第305章 李相的威嚴,逮捕五楊之一第69章 李光弼夜見程圭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第185章 先登之功,三日克三城第220章 上不疑我,勳章制度第67章 上架感言第75章 生擒大可汗第349章 安西軍的“清君側”思想,最後的長安第60章 峽口第53章 備戰第218章 再遇裴靈溪,勉之第49章 賣馬人第215章 畫聖吳道子,非有詔不得畫第10章 詠柳第138章 回到湟水城,百姓夾道相迎第97章 竟敢偷襲本將第123章 窮途末路,殊死一搏第212章 安撫楊玉環,欲長鎮河隴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3章 李適之第163章 李世民的真假元帥戰術,陌刀軍完成第163章 李世民的真假元帥戰術,陌刀軍完成第341章 佔領呼羅珊地區,薩珊波斯復國第334章 決戰河中,極致的輕騎兵第142章 整飭涼州城,河西第一城第62章 五萬騎兵第198章 找到兇手,包圍與反包圍第381章 佔領蒲津大橋 風陵渡,局勢逆轉第212章 安撫楊玉環,欲長鎮河隴第205章 你想圖謀天下,恢復隋室?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347章 李隆基的賞賜,山雨欲來風滿樓第82章 李泌的提醒第155章 杖殺羅希奭,驅逐王鉷,裴寬拜相第310章 安西 北庭節度大使,經略大使,燈火闌珊處第169章 狂風沙漠,白亭海之戰第337章 攻克薩末鞬城,總督的末路第133章 龍駒島第75章 生擒大可汗第39章 王忠嗣第284章 李瑄納妾,裴靈溪的感動第8章 看花馬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266章 “錦衣衛”,野無遺賢第34章 神勇第323章 無路可逃,時隔多年的衝鋒陷陣第144章 楊釗的野望,李隆基召見第203章 三十三萬大軍,十八名頂級猛將第150章 南面吃肉,北面啃硬骨頭第302章 楊玉環的櫻桃饆饠,安祿山封王,蝶戀花,最後的法令第37章 拒絕贈送第270章 變革派領袖李瑄,保守派領袖李林甫第198章 找到兇手,包圍與反包圍第33章 戰馬體力控制第332章 定河中之戰,圍殲大食近衛軍第274章 李林甫送侄女,楊玉環的失落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349章 安西軍的“清君側”思想,最後的長安第273章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267章 拜相,吏部尚書,修國史,紫金光祿大夫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