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心狠手辣

寶十二年十月,唐軍經過十餘天對洛陽的猛烈進攻,守西段城牆的蔡希德突然投降,唐軍從西門攻入洛陽,叛軍諸將見大勢已去,紛紛投降唐軍,而安慶緒則在二萬虎衛軍的拼死護衛下,從東門突圍而走,奔相州而去。

李清見己軍疲憊,便命停止追趕,率大軍進城安民,洛陽百姓扶老攜幼來迎,全城歡騰,李清又命除蔡希德外,拿下安祿山一班僞官,連同所投降的李歸仁、安守忠、牛介庭、張通儒等叛軍大將全家良賤統統斬於市,又取其部下精壯手下充實安西軍,其餘老弱皆放歸鄉里。

李清又命將陳希烈、張垍等投降叛軍的原朝廷官員解押回京,十天後,朝廷聖旨到,高贊官兵大功,加封李清爲尚書令、太尉、驃騎大將軍,封郭子儀爲太子少傅、尚書右僕射,封李光弼爲幽州大都督、尚書左僕射,其餘參戰官兵皆有封賞。

李清隨即命大將李嗣業率五萬軍守洛陽,他自帶大軍返回長安,郭子儀也率河東軍返京覲見新帝。

這一天黃昏,大軍眼看要抵達長安,一直心中疑惑的郭子儀終於忍不住問道:“相國,蔡希德投降被封雲麾將軍,可那李歸仁等人也是舉兵而降,卻被大將軍斬於市,相國爲何不饒他們一命,用來拋磚引玉,引河北史思明等人投降呢?”

他惋惜地嘆了一聲,又對李清道:“若相國不殺他們。反任他們高官,那田承嗣、張忠志等人見朝廷寬仁,必然無心死戰,一旦我們再破安慶緒,他們見大勢已去,必然會望風而降,可相國卻殺了李歸臣他們。解散其部屬,這豈不是逼田承嗣他們死戰到底嗎?”

李清卻臉一沉,斷然說道:“如果殺了蔡希德才會有這種情況,若過於寬容,無論他們抵抗也好、不抵抗也好。最後都升賞封官,那樣纔會驕縱他們,先死戰,最後不得已才投降朝廷,反正也是封官列侯,天下哪有這等好事,不僅如此。若他們將來擁兵自重。不服朝廷調度,最後形成割據之勢,天下人豈不是要指着我的脊樑骨罵死!所以他們肯效仿蔡希德固然好,若要和我討價還價,對不起!我李清不吃這一套,最多費點事,但也決不能留下後患!”

說罷,他一催馬。向前軍飛馳而去。郭子儀見李清態度堅決。他也無可奈何,只得苦笑兩聲。放棄了這個想法。

不多時,巍峨長安城已遙遙可見,一輪夕陽下,延綿地城牆被染成了金紅色,熠熠閃光,興奮的情緒在大軍中一層一層如波浪一般向後推進。

這時一騎飛奔來報,“報大將軍,皇上率百官在明德門外迎接大將軍凱旋!”

李清輕輕點了點頭,隨即下令道:“大軍止步,就地紮營休息,待明日再各自返回軍營。”

一聲令下,二十餘萬大軍開始井然有序地安營紮寨,一座座白色帳篷拔地而起,一眼望不到邊際,延綿竟達數裡之遠。

李清則親率五千精騎,和郭子儀一起,嚮明德門方向馳去,老遠便看見羽林軍護衛着一大羣官員,足有數百人,當先一人,身着赤黃龍袍,頭帶沖天冠,正是當今天子李豫,而百官們則排成兩列,在他身後肅然站立。

五千鐵騎勢如奔雷,激起漫天塵土、鋪天蓋地而來,李豫及百官都驚得駭然變色,兩腿戰慄不止,離城門約五百步遠,李清輕輕一罷手,五千鐵騎齊刷刷停止下來,頓時鴉雀無聲,只見塵土在緩緩落地,彷彿天地也在這一刻被釘住了。

李清翻身下馬,大步向李豫走來,郭子儀則緊緊跟在後面,只幾百步距離,李清所過之處,儼如一隻無形的巨手掃過,羽林軍們紛紛下馬跪拜在地,“參見大將軍!.伏,響成了一片。

郭子儀這才明白了李清手握大權的原因,軍隊!他控制了長安所有的軍隊,甚至包括護衛皇上的羽林軍,正因爲這樣,皇上才形如傀儡、無權無勢。

不等他多想,他們已經走到了皇帝李豫的身旁,李清微微一笑,單膝給李豫跪倒,向他行了一軍禮,“李清參見陛下!”

隨着李清跪下,後面五千騎兵一齊翻身跪下,動作整齊劃一,乾淨而利落,“參見吾皇陛下,祝皇帝陛下萬歲!萬萬歲!”

李豫見李清給自己跪下,一顆緊張地心才終於落了下來,他知道這是李清在郭子儀和百官面前給自己面子了,心中欣慰不已,他急將李清扶起,埋怨他道:“朕早跟相國說過,見朕不必下跪,相國怎麼又忘了?”

李清笑了笑,低聲對他道:“在外人面前總得給陛下一點面子吧!”

一個‘外人’二字,卻聽得李豫心裡極不是滋味,他勉強笑了笑,目光向郭子儀望去,郭子儀見皇上向自己看來,他急忙雙膝跪倒,連磕了三個頭,無比虔誠地說道:“老臣郭子儀,參見皇帝陛下!願陛下萬歲!萬萬歲!”

李豫望着他灰白的頭髮和誠懇的眼神,不由鼻子一酸,急忙上前將他扶起,連連拍着他的肩膀道:“辛苦老將軍了,朕雖是第一次見你,卻覺得十分親切,以後見朕,也允許你可不用下跪。”

郭子儀一抱拳,誠懇地道:“謝陛下恩典,不過臣以爲君臣之禮不可廢,理應下跪!”

李豫又是一陣感嘆,他忍不住偷偷向李清看去,李清卻似乎什麼也沒看見、什麼也沒聽見,

他目光一掃,視線落在了張倚的身上,只見他昂着頭,眼睛微微斜睨自己,嘴角依然掛着一絲不屑。

李清冷笑了一聲。回頭對李豫高聲道:“陛下,臣這次攻打洛陽,竟發現朝中有人一直與安祿山暗中有勾結,屢屢將我大唐地情報泄露給叛軍,使叛軍對我軍瞭如指掌,攻城之時將士們損失慘重,陛下說此人該如何處置?”

李豫一怔。他不知李清是何意思,不由向師

望去,只見他也是一臉狐疑,目光閃爍不定,李豫只“倘若真有此事。當嚴懲不殆!”

李清輕輕點頭,“有陛下這句話就夠了!”他一指張倚,喝道:“來人,將此人給我抓起來!”

話音剛落,立刻衝上了五、六個羽林軍,如狼似虎一般將張倚拖了出來,把他摁倒在地。腳踩在後背上。將他反綁起來。

張倚被嚇得魂飛魄散,直到他膀子一陣劇痛,他才反應過來,嘶啞着嗓子狂叫道:“陛下!臣冤枉啊!臣沒有私通安祿山。”

李豫也嚇了一跳,急忙對李清道:“丞相,張侍郎是朝中重臣,他怎麼會私通安祿山,相國一定弄錯了吧!”

“重臣?”李清冷笑了一聲。“哥舒翰、陳希烈還曾是大唐地左相呢!他們不是一樣降了嗎?這和重臣有什麼關係!”他從懷中取出兩封信。遞給李豫道:“這就是證據。一封是僞相嚴莊寫給張倚的信,命他施反間計將我調回長安。送信人正好被我的斥候截獲;另一封就是他寫給安祿山的信,想到河北爲官,白紙黑字,難道還有假嗎?”

李豫接過看了看,一封倒是嚴莊的信,上面還有他的印,內容正如李清所說,要他行反間計,而另一封確實是張倚地信,但落款時間卻是天寶七年,“這.張倚的信更是十分牽強,可李豫卻不能說李清是陷害,他猶豫一下方道:“相國,僅憑兩封信,而且時間上也不妥。這是否有些證據不足?”

“那陛下還想要什麼證據,人證嗎?”李清遠遠地一揮手,幾個騎兵帶上來一人,卻是原來的左相陳希烈,只見原來仙風道骨的他現在已經變得萎靡不堪,頭髮、鬍子又枯又黃,臉上無一點血色,他‘撲通’跪倒在地,渾身顫抖,臉上羞愧難當,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李豫極其厭惡地看了他一眼,冷冷問道:“陳希烈,你敢說張倚張侍郎私通安祿山嗎?”

陳希烈渾身一震,他怯生生地望了一眼李清,見他揹着手,目光投向遠方,可眼中冷漠,臉上沒有一絲表情。”

過了半天,陳希烈才低聲道:“張倚是和安祿山有勾結,還是罪臣牽的線,事後安祿山也寫了幾封信給他,許諾封他爲吏部尚書!”

說到這裡,陳希烈地聲音忽然大了起來,他指着張倚道:“你還嫌吏部尚書太小,要做門下侍中,這是安祿山親口告訴我的,你抵賴不掉!”

張倚幾乎要瘋了,陳希烈說得有鼻子有眼,讓人不得不信,可事實上自己什麼時候要他牽過線,“陛下,臣冤枉啊!這都是李清事先讓他作的僞證,栽贓爲臣,臣沒有寫過什麼信啊!”

“我栽贓你?”李清一陣冷笑,“你未免把自己看得太高了吧!我栽贓你做什麼?”

他回頭向李豫施禮道:“臣去晚了一步,安慶緒已經將大部分文書都焚燬,故沒有找到張倚索要官職地信,但臣相信,安祿山給張倚地回信一定還在他府中,陛下派人去搜一搜便知道了。”

“這—”李豫疑惑不定,他也知道,李清既然敢這樣說,那必然是有依憑,可若不讓人去,就顯得他在包庇張倚,李豫心裡實在有些左右爲難。

就在這時,李泌上前奏道:“陛下,臣同意李相國地辦法,派人去搜張倚的府第,若真有安祿山地回信,那罪證便可確鑿。”

李泌心裡已經明白過來,這必然是李清刻意設地套,就是要置張倚於死地,他定是聽到了什麼風聲,就算李豫能護住張倚不死,但以李清現在的權勢,張倚還是逃不過他的手心,反而會削弱李豫的威信,從而影響到自己的大計,還不如就舍子保帥,讓李清用公道殺了張倚,以堵天下人之口。

他接着道:“陛下,爲公平起見,臣建議由相國派一人配合京兆尹出面,一起搜查張倚的府第。”

李清深深地瞥了他一眼,兩人目光一碰,皆心照不宣地閃過一絲冷笑,李清亦躬身施禮道:“事關重大,臣不想冤枉大臣,但更不想饒過通敵之人,臣同意李詹事的辦法,請陛下恩准!”

李豫看了看李泌,又看了看李清,只得點了點頭,算是答應了二人的請求。

李清立刻回頭給荔非元禮使了個眼色,立刻轉身離開。

眼看好好地一次凱旋歡迎儀式最後竟演變成這個結果,朝臣紛紛交頭接耳,議論不止,但裴寬、第五琦、韋見素等幾個重臣心裡都明白,根源是出在這幾個月張倚進宮地次數太勤了一些,引起了李清地猜忌,回來便拿他開刀,儘管大家都心裡有數,可誰也不願多言,只靜靜地等待着結果。

至於結果不用問他們也知道,張倚地家裡當然有那些信,只不過信就在李清派去搜查之人的懷中。

果然,不到半個時辰,京兆尹崔光遠便匆匆趕來,他手中拿着幾封信,雙手遞給李豫道:“陛下,臣確實在張侍郎地書房裡發現這些信,請陛下過目。”

李豫接過,一封一封地打開,都是安祿山的密旨,上面皆有安祿山的寶印,時間大都集中在三、四月,其中就有許他爲吏部尚書之語。

李豫嘆了口氣,這還有說的呢?證據確鑿,就是神仙也救不了他了,李豫將信遞給李清道:“朕身體有些不適,先回宮了,相國可全權處置此事。”

說完,他也不再看張倚一眼,起駕回宮去了,直到李豫走遠,李清這纔回頭瞧了瞧被堵住了嘴、嗚嗚直喊的張倚,眼中流露出一絲冷酷的笑意,他輕輕一揮手,淡淡說道:“叛國通敵,罪不可赦,將張倚及其三子在朱雀大街斬首示衆,其餘滿門良賤皆流放安西爲奴!”

第204章 路遇楊花花第80章 黑幫老大(二)第34章 美人計第74章 絆腳石(二)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180章 高原奇兵(二)第263章 夜泊第160章 曲江流飲(上)第153章 東宮案(七)第1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一)第87章 抓住把柄第43章 風驟起(二)第80章 黑幫老大(二)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第43章 風驟起(二)第102章 簾兒的姐姐第100章 相親(上)第202章 步步設局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58章 門生第250章 科舉案(十二)第77章 捐錢募款(二)第165章 豆盧軍的秘密第275章 角力開始第376章 興慶宮的陰謀第285章 高力士的最後忠告第320章 邊令誠的暗示第56章 暗訪第三百零八章第81章 意外失足第358章 馬嵬坡(一)第127章 滇東收官第102章 簾兒的姐姐第150章 東宮案(四)第322章 回家的路第330章 述職交鋒第45章 冷刀子(二)第326章 多管閒事第323章 安楊會第68章 簾兒第92章 北番有人來第2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二)第21章 儀隴小攤(一)第241章 科舉案(三)第142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語第96章 四兩撥千斤(上)第42章 風驟起(一)第246章 科舉案(八)第304章 發動政變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28章 閬中(三)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89章 困獸猶鬥第273章 潯陽驚變第9章 以直報怨(一)第289章 沙州夜話第31章 開店(二)第363章 馬嵬坡(六)第293章 艱難的行軍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255章 南詔女王(下)第351章 戰爭與陰謀(一)第273章 潯陽驚變第186章 步步爲營第171章 奇襲吐蕃軍第4章 複雜的人際關係第220章 慶王之痛第363章 馬嵬坡(六)第246章 科舉案(八)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165章 豆盧軍的秘密第18章 下 官司(二)第19章 官司(三)第247章 科舉案(九)第272章 詭異的刺殺第77章 捐錢募款(二)第147章 東宮案(一)第303章 局勢逆轉第302章 外交的背後第153章 東宮案(七)第334章 謀河西(中)第178章 戰爭背後的戰爭第173章 廟堂之高第53章 暗流(五)第235章 出家便是還俗第217章 和親事件第298章 合作第107章 簾兒進京第168章 皇槓被劫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336章 江山如棋(一)第332章 安祿山跑了第230章 李隆基難斷崔家事第297章 石國使者第267章 蓄勢第106章 南詔風起第66章 歸程第382章 家國天下(一)
第204章 路遇楊花花第80章 黑幫老大(二)第34章 美人計第74章 絆腳石(二)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180章 高原奇兵(二)第263章 夜泊第160章 曲江流飲(上)第153章 東宮案(七)第1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一)第87章 抓住把柄第43章 風驟起(二)第80章 黑幫老大(二)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第43章 風驟起(二)第102章 簾兒的姐姐第100章 相親(上)第202章 步步設局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58章 門生第250章 科舉案(十二)第77章 捐錢募款(二)第165章 豆盧軍的秘密第275章 角力開始第376章 興慶宮的陰謀第285章 高力士的最後忠告第320章 邊令誠的暗示第56章 暗訪第三百零八章第81章 意外失足第358章 馬嵬坡(一)第127章 滇東收官第102章 簾兒的姐姐第150章 東宮案(四)第322章 回家的路第330章 述職交鋒第45章 冷刀子(二)第326章 多管閒事第323章 安楊會第68章 簾兒第92章 北番有人來第2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二)第21章 儀隴小攤(一)第241章 科舉案(三)第142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語第96章 四兩撥千斤(上)第42章 風驟起(一)第246章 科舉案(八)第304章 發動政變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28章 閬中(三)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89章 困獸猶鬥第273章 潯陽驚變第9章 以直報怨(一)第289章 沙州夜話第31章 開店(二)第363章 馬嵬坡(六)第293章 艱難的行軍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255章 南詔女王(下)第351章 戰爭與陰謀(一)第273章 潯陽驚變第186章 步步爲營第171章 奇襲吐蕃軍第4章 複雜的人際關係第220章 慶王之痛第363章 馬嵬坡(六)第246章 科舉案(八)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165章 豆盧軍的秘密第18章 下 官司(二)第19章 官司(三)第247章 科舉案(九)第272章 詭異的刺殺第77章 捐錢募款(二)第147章 東宮案(一)第303章 局勢逆轉第302章 外交的背後第153章 東宮案(七)第334章 謀河西(中)第178章 戰爭背後的戰爭第173章 廟堂之高第53章 暗流(五)第235章 出家便是還俗第217章 和親事件第298章 合作第107章 簾兒進京第168章 皇槓被劫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336章 江山如棋(一)第332章 安祿山跑了第230章 李隆基難斷崔家事第297章 石國使者第267章 蓄勢第106章 南詔風起第66章 歸程第382章 家國天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