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

皇帝這是第一次知曉江西、江寧二府的收稅困難。

在打敗南唐之後,他得知兩府一年能收六百多萬石糧食和錢財,瞬間樂不可支。

這可抵得上嶺南三府,外加湘西、荊南、長沙六府,以二敵六,而且在人口、經濟上形成碾壓狀態。

除了兩川,別的都只能拜下。

結果,詳細瞭解一下,這還只是沒有深入,真正的深入一下,翻個倍應該差不多。

江西、江寧,人口三百多萬,如果算上被隱秘的人口的話,起碼也得四百萬,一年兩收,六百萬石糧食,人均一石半,但許多大戶阡陌縱橫,這樣一算,肯定是收少了。

“轉運使司衙門必須用點力氣了!”李嘉皺起眉頭,他感覺,這些遺漏掉的錢糧,就是從他的口袋裡偷走的,分外的難受。

宗族、地形、官吏。

這是擋在賦稅之上的三座大山,必須給搬掉。

古代王朝,其強調的根本,就顯著的標誌,就是賦稅的多少。

比如,明朝洪武初年,年入糧食三千萬石,到了永樂,就是兩千多萬石,到了萬曆,只有一千多萬石,賦稅呈斷崖式的下跌,從而顯示王朝的崩潰趨勢。

況且,我這邊要說一下,古代收稅,並不是像拿着魚鱗冊這種土地登記表,然後按圖索驥去收稅。

真正意義上的實行全國田畝統計,幾千年來,只是在明初,洪武年間實行過,之後幾百年,也從未真正意義上的勘測過。

並不是所有的皇帝,能有朱元璋這般的魄力和能力。

比如,李嘉看到的收稅,轉運使司衙門從來不報有多少田地,只是呈現出總數字,比如哪個府多少萬石等。

來到這個世界好幾年了,也當了好幾年的皇帝,李嘉還不知曉自己統治下的朝廷,有多少田地,只知道個大概的數,約莫一百來萬頃,人均一下,每人十畝。

所以,朝廷收稅,依賴於地方官吏,能力強的,地方豪強低頭,收稅就高,能力弱的,收稅就低。

而朝廷的賦稅,每年都不一樣。

這就顯露出李嘉設立轉運使司衙門的高明之處。

因爲地方官吏首要的任務,就是安穩地方,再是治安、教化,然後纔是賦稅,稅少了,就說藏富於民。

但轉運使司衙門不一樣,那些官吏們升官,只有一條,誰收的賦稅多,就升官,賦稅少,就撤職,徵收賦稅的多少,決定前途。

雖然不可避免的有苛刻殘酷的地方,但犧牲些許利益,讓朝廷錢糧豐富,又算的了什麼。

“臣以爲,江南地區的賦稅增長乏力,就是因爲地方實力強勁,陛下可仿漢制,遷徙地方豪強入湖南,從而一舉擊破其頑固!”

胡賓王見到皇帝動容,立馬乘熱打鐵,訴說道,一臉嚴肅誠懇。

www¤ttкan¤C O

“這……”聞言,李嘉愣了,又敲了敲其二十來歲的模樣,這纔想起其年輕氣盛。

年紀比我大,怎麼如此沉不住氣呢?

“不急於這一時!”皇帝搖搖頭,否決了這個提議。

遷徙地方豪右,這是漢朝貫用的招數,就是爲了中央集權,再添加關中的人口,後期之所以放棄,一則是皇帝權威的下降,二來是關中人口負擔太重,糧食不夠吃。

明初時,朱元璋也曾把江南的富豪,一股腦的遷徙到了老家鳳陽,準備興建中都,以至於清明節上墳,這些富豪只能僞裝成詩詞回家掃墓。

但,這種政策,好是好,就是目前的時機不適合。

說白了,還是大唐的根基太淺,剛佔據江南不到一年,一切以安穩爲要,等到統一天下,亦或者根基穩定了,就可以實施了。

如今要是這麼做,江寧、江西肯定大亂,維穩的成本高昂,而且還會給中原機會,得不償失。

“這樣吧,我從宋軍中,抽調五千人素養江西、江寧,作爲稅兵,他們想必是能出很大的力氣,我再讓李信、張維卿二人配合轉運使司衙門,如此可行!”

李嘉思索了一陣,提出了一個應急之策。

如果讓禁軍充當稅兵,亦或者讓他們自行招募兵馬,那麼有錢又有兵,轉運使司衙門定然會膨脹到難以預估的地界。

但,讓投降宋兵去,則優勢很明顯,轉運使司肯定不能完全掌控他們,而且,宋軍屬於北方,在南方毫無根基,所以殺起人來,也是毫無忌諱,充當一把快刀自然方便。

“臣定然不會讓朝廷失望!”胡賓王失落了片刻,又快速地堅定信心,自信滿滿地說道:

“幾個月後,就是夏稅徵收之時,臣親自去往江南坐鎮,定要多徵上一百萬石糧食!”

“好!”李嘉讚歎道:“朝廷就需要你這種有膽魄而毫無畏懼之人。”

“若你能實現這般承諾,秋收之後,轉運使司衙門,就由你視察坐鎮!”

“多謝陛下!”胡賓王心癢難耐,心神恍惚。

這可是一個天大的前程,轉運使司衙門總運使,與六部平行,在進一步,就是政事堂了。

而他,年紀還未到三十,就有了這般官位,果然是皇威浩蕩。

又聊了聊蜀地收稅情況,結果卻是順利的很。

問清緣由,則是潘崇徹坐鎮成都,帶領好幾萬的精兵強將,讓整個蜀地爲之震撼。

地方上,對於這位打敗宋軍的爵爺,那是害怕的很,宋軍的兇悍,成就了他的赫赫威名,所以收稅很順暢。

果然,武力還是關鍵。

等其走後,李嘉這才發覺,皇子們開蒙讀書,以及這幾個小傢伙讀書,需要老師來教導了。

胡賓王不適合再當老師了。

一來,他忙於收稅,時間肯定來不及。

二來,爲皇子教書,而且還是好幾個皇子一起教,這妥妥是帝師,這等好便宜讓他這個不到三十的人佔據了,未來就令人震恐了。

所以,李嘉決定物色一個開蒙老師,爲皇子們教書識字。

等過幾年,皇子們八九歲了,就換幾個老師,教導政治、歷史等方面,這纔是真正的帝師。

第一百五十三章北伐暢談第一千零九十六章第五百八十章荊國公薨第四百四十四章無題第五百八十九章心思第八十四章建言第兩百零六章洞庭水師第七百零一章問策第兩百二十四章土地問題(下)第三百三十一章天意弄人第1127章八議第六百二十三章誇張的兵馬第三百六十五章小雨第兩百三十五章大興科舉(完)第一千零六章第1235章第八百一十五章戰略第七百四十二章人心第五百三十六章心神不定第一千零六十八章熱鬧第一千零八十三章耶律沙第1373章兩勝一敗第八百零四章邀名第四百四十三章餘波第1321章皇事第六百八十九章鎮壓第一千零九十二章第八百八十六章溫末第九百一十五章大火第一千零九十八章第四百一十七章戰略第六百八十八章民變第五百六十一章流傳第九百四十四章第九十八章乾柴烈火第四百六十三章吃醋第八百三十七章第一百一十四章風波不平(中)第七百八十一章歪主意第七百四十七章燕雲第四百四十六章掌控第六百二十五章最好不過第七百六十八章東湖第四百八十一章漳泉(1)第三百五十章贈予第六百三十章第四十四章登聞鼓下第四百一十四章價值第1411章歲月不饒人第七百七十六章開府第1175章談判第九百九十九章洛陽第八百七十四章入倭第1187章哼,女人第六百六十九章大朝會第七百八十六章第1253章教訓第四百九十二章戰事第五百二十六章來也匆匆,去也……第七百二十四章晉陵縣第四百八十三章漳泉(3)求票求訂閱第八百六十章萬壽節第1256章罷都護、設新府第八百八十七章第七百零八章方略第三百三十七章板蕩第六百七十二章丁部領第九百二十一章孔府第三百一十三章分發賞賜第七百章第四百四十七章太學第一千零二十八章釐清第六十七章人力缺乏第一百六十九章算盤誕生第七百五十一章密謀出兵第八十八章宿鐵刀第九百五十五章藩鎮重發的那章,晚上我會重新填充的第七百二十一章悚然第六百四十九章修史第五百零四章籌備第九百八十章第一千零三十六章東海馬第三百八十九章黑水都護第一百九十二章菱刈金礦第1382章第四百八十九章皇甫繼勳第1340章落下第八百七十九章浙江府第四百八十章城內第四十五章繪製信仰第四百三十九章秀才(上)第兩百六十六章初掌蠻軍第四百零五章科舉番外3——震雷第一百零八章地動山搖(下)第一千零七十六章暗流第一千零九十七章金汁第八百四十三章生產第兩百九十六章脫胎換骨
第一百五十三章北伐暢談第一千零九十六章第五百八十章荊國公薨第四百四十四章無題第五百八十九章心思第八十四章建言第兩百零六章洞庭水師第七百零一章問策第兩百二十四章土地問題(下)第三百三十一章天意弄人第1127章八議第六百二十三章誇張的兵馬第三百六十五章小雨第兩百三十五章大興科舉(完)第一千零六章第1235章第八百一十五章戰略第七百四十二章人心第五百三十六章心神不定第一千零六十八章熱鬧第一千零八十三章耶律沙第1373章兩勝一敗第八百零四章邀名第四百四十三章餘波第1321章皇事第六百八十九章鎮壓第一千零九十二章第八百八十六章溫末第九百一十五章大火第一千零九十八章第四百一十七章戰略第六百八十八章民變第五百六十一章流傳第九百四十四章第九十八章乾柴烈火第四百六十三章吃醋第八百三十七章第一百一十四章風波不平(中)第七百八十一章歪主意第七百四十七章燕雲第四百四十六章掌控第六百二十五章最好不過第七百六十八章東湖第四百八十一章漳泉(1)第三百五十章贈予第六百三十章第四十四章登聞鼓下第四百一十四章價值第1411章歲月不饒人第七百七十六章開府第1175章談判第九百九十九章洛陽第八百七十四章入倭第1187章哼,女人第六百六十九章大朝會第七百八十六章第1253章教訓第四百九十二章戰事第五百二十六章來也匆匆,去也……第七百二十四章晉陵縣第四百八十三章漳泉(3)求票求訂閱第八百六十章萬壽節第1256章罷都護、設新府第八百八十七章第七百零八章方略第三百三十七章板蕩第六百七十二章丁部領第九百二十一章孔府第三百一十三章分發賞賜第七百章第四百四十七章太學第一千零二十八章釐清第六十七章人力缺乏第一百六十九章算盤誕生第七百五十一章密謀出兵第八十八章宿鐵刀第九百五十五章藩鎮重發的那章,晚上我會重新填充的第七百二十一章悚然第六百四十九章修史第五百零四章籌備第九百八十章第一千零三十六章東海馬第三百八十九章黑水都護第一百九十二章菱刈金礦第1382章第四百八十九章皇甫繼勳第1340章落下第八百七十九章浙江府第四百八十章城內第四十五章繪製信仰第四百三十九章秀才(上)第兩百六十六章初掌蠻軍第四百零五章科舉番外3——震雷第一百零八章地動山搖(下)第一千零七十六章暗流第一千零九十七章金汁第八百四十三章生產第兩百九十六章脫胎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