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風起之卷_六 歃血爲盟(1)

六 歃血爲盟  薛庭軒整了整戰袍,小聲對身後的苑可珍道:“苑先生,禮物在麼?”

苑可珍按了按前心,道:“無誤。”

薛庭軒點了點頭,道:“好吧,我們進去。”

面前,是定義可汗的金帳。西原各部都是逐水草而居,並沒有固定所在。定義可汗有一頂金帳,據說是數百年前由大帝親自賜下,因此定義可汗也被稱爲金帳大汗。碧綠的草原上,這頂金帳金碧輝煌,雖然已是數百年的古物,仍然顯得華貴異常。

數百年前,帝國的勢力伸入河中一帶,曾短暫地設立過都護府。不過到底離中原太遠,鞭長莫及,後來就改爲羈糜州,以可汗爲大都督,定義可汗和思然可汗這兩個名號就是從那時傳下來的封號。帝國的榮耀早已成爲過去,可是定義可汗卻仍然以曾爲帝國藩屬爲榮,這名號也一直保留着。大帝當時封第一代定義可汗時也沒想到,這個遙遠的藩屬竟比自己那盛極一時的大帝國壽命更長,而現在,作爲帝國最後殘留的自己,卻成爲定義可汗的藩屬。

他們走到金帳前,一個贊禮高聲呼喝了一聲,定是說五德營大帥來朝之意。定義可汗號稱擁兵五萬,有三十萬族人,在河中一帶是當仁不讓的首領,能讓過去的宗主成爲屬國,定義可汗心裡一定也有着說不出的得意。

不過,這一切都只是暫時的。也許用不了二十年,定義可汗就會知道自己錯得有多離譜。薛庭軒心裡想着,臉上卻仍是一副誠惶誠恐的表情,帶着苑可珍和另一個名叫司徒鬱的慕僚走了進去。

金帳裡鋪着厚厚的地毯,腳踩上去都能沒到腳背。看着坐在寶座上的定義可汗,薛庭軒跪了下來,三叩九拜,高聲道:“下國楚都城五德營薛庭軒有禮。”

這樣的禮節十分屈辱,但薛庭軒做來卻十分自然。邊上一個通事剛把他的話傳譯過去,定義可汗就高聲笑道:“薛元帥,你們這一次可是大出風頭啊,還來做什麼?”

不用通事傳譯,薛庭軒也聽得出定義可汗的笑聲裡帶着的不懷好意。此番五德營一舉擊潰了中原遠征軍,對定義可汗一定觸動極大。中原雖然遙遠,但那個強大的國度在西原諸部心裡留下的陰影至今未散。楚都城居然敢反抗中原的討伐軍,並且取得勝利,這種勢力定然要趁羽翼未豐時剪除,薛庭軒未來之時就已料到定義可汗定然不會對自己有好意,這也是諸將大多反對自己前來的原因。可是薛庭軒知道,這一次勝利不無幸運,可就算這次勝利也來得極不容易,若不是陳忠看破了共和軍的偷襲,現在自己連這個機會都不會有,所以即使危險也一定要來。共和國不會善罷甘休,縱然五德營召來了一千多降兵,勢力大增,仍然不會是大舉進犯的共和軍對手。其他小部落就算肯幫助自己,卻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唯一的辦法,就是利用定義可汗和思然可汗這兩支力量。他等定義可汗笑完,不等他再有什麼話,突然道:“大汗,薛庭軒此來,是爲大汗弔喪。”

這話一出,那傳譯的通事臉色大變,不敢翻譯,司徒鬱卻趁機將這話翻了過去。這司徒鬱是流落在河中的中原人後裔,心性聰明,西原一帶各族的話都會說,比那通事說得更爲流利。他將這話一翻,定義可汗的臉登時變了,喝道:“大膽!”

他一聲厲喝,邊上侍立的武士同時上前一步,腰刀也全拔了出來。薛庭軒的臉色卻是變也不變,只是道:“大汗,你可知此番共和叛軍遠征,真是爲我楚都城而來麼?”

司徒鬱剛把話翻過去,定義可汗的臉又是一變。他揮手製住了那些武士,道:“薛元帥,你是想挑撥我麼?”

“大汗明鑑。此戰之中,薛庭軒大破共和叛軍,得輜重無算。戰後清點戰果,卻發現了一個秘密。”

定義可汗縱然不信,卻也被薛庭軒的話吸引住了。他道:“什麼秘密?”

薛庭軒看了苑可珍道:“苑先生,請將那東西獻給大汗過目。”

苑可珍從懷裡摸出了一個錦盒,雙手捧着遞了上去。定義可汗身邊一個侍從接了過來,放到定義可汗面前的案上,定義可汗揭開了錦盒蓋,卻見裡面是一個金印。他怔了怔,對邊上那通事道:“鉢古,上面是什麼?”

那通事名叫阿史那鉢古,其實是定義可汗一族宗親,算得上是阿史那部的頭面人物,只因他精通中原言語,這才暫充通事,定義可汗也只相信他的傳譯。他恭恭敬敬地走到案前,拿起金印看了看,道:“是中原皇帝發的印,上面是……是‘河中都督府大都督印’。”在西原各部眼中,共和一詞他們也不明是什麼意思,所謂的大統制在他們的理解裡也就是皇帝的意思。阿史那鉢古雖然通曉中原文字,卻也一樣覺得中原仍是皇帝當政。當初帝國兵威極盛,以雷霆萬鈞之勢君臨西原,不從者殺,定義可汗以及西原可汗這兩個名號便當初大帝頒發。這許多年過去,西原這些部落如今早已與中原絕了音信,這兩個名號他們過了這麼多代卻一直沿用,實是心中對中原之威猶有餘悸,又帶着點自己都不承認的敬意。

定義可汗聽得那是河中都督府大都督印,不由又驚又喜,忖道:“原來中原皇帝又要封大都督了!”他與思然可汗爭雄,雖然佔了點上風,卻也沒有必勝把握,不敢輕舉妄動。如果自己得到中原冊封,各個小部落定然望風而降,思然可汗再不能與己相爭,自己就能獨霸西原,不說別的,單單掌握了這條西東商道,就已是財富滾滾而來了。而中原距此遙遠,不會對自己的實權有什麼影響,因此可謂有百利而無一弊。他正在高興,卻見阿史那鉢古皺起眉頭,不由詫道:“鉢古,你還擔心什麼?”

阿史那鉢古道:“大汗,這金印也不知真假……”

定義可汗還弄不明白阿史那鉢古所言何意,道:“難道還有假麼?弄個假的有什麼用?”

在定義可汗心中,這金印是純金所鑄,本身就價值不菲,有誰會吃力不討好地弄這麼個東西?阿史那鉢古爲人卻頗爲精細,心知這大汗多半弄不清其中細微,也不多說,向薛庭軒道:“薛將軍,請問貴軍是從中原軍中奪得此物麼?”

薛庭軒正色道:“正是。”

阿史那鉢古喝道:“大膽!你們得罪了中原皇帝,便想拖我們下水麼?”他轉身向定義可汗道:“大汗,這金印他們是從中原軍隊裡奪來的。如果是假的還好,如果是真的,那他們是想把這把火燒到我們身上啊,大汗。”

定義可汗此時才弄明白,心道:“對啊,中原皇帝原本是要封我的,若是知道金印被這姓薛的奪了來再送給我,豈不要當我是仇敵?這姓薛的原來是打這個主意!”他猛地一拍面前小案,也喝道:“薛庭軒,你大膽!”

薛庭軒臉上露出一絲冷笑,向司徒鬱道:“司徒先生,我說一句你翻一句。”

司徒鬱點了點頭。薛庭軒朗聲道:“大汗,想必你尚未見到印身銘文吧。”

銘文?司徒鬱剛把話翻過去,定義可汗便怔了怔,向阿史那鉢古道:“鉢古,上面有銘文麼?”

阿史那鉢古也怔了怔,重又將金印拿了起來。印文是反的,要辨認頗不容易,方纔他一直在看着印文,根本沒注意印身還有什麼銘文。拿起金印仔細一看,卻見印身上刻着幾行小字。字很小,似乎是依手跡刻的,寫着:“有識曰思,有信曰然,永爲干城。共和十九年七之月。”

阿史那鉢古對中原文字頗爲精通,只是這幾句話並非口語,他一時也弄不明白什麼字,只是一見這幾個字,他的臉色就變了變,捉摸了一下,忽然道:“思然!”

шωш ⊕Tтkǎ n ⊕¢ Ο

這金印是頒給思然可汗的!這消息讓阿史那鉢古也頓感震驚。西原實力最強的是定義可汗的阿史那部,思然可汗的僕固部只能算是第二位。如果中原皇帝要分封,充其量兩者皆封,不可能只分一個思然可汗的道理。他盯着薛庭軒,道:“薛元帥,另一個金印在何處?”

薛庭軒臉上仍帶着點微笑,心中卻不由暗自讚歎。這阿史那鉢古雖是胡人,卻着實了得,目光如炬,很難瞞過。幸好他並不是可汗,不然這條計難以奏效。他向定義可汗一彎腰,道:“回大汗,那金印確在此處,但我怕大汗見了會大發雷霆,故一直不敢獻上。”

這話就算阿史那鉢古都有點莫測高深。他看了一眼薛庭軒,道:“薛元帥,但獻無妨。”

薛庭軒將中原大軍一舉殲滅,可是共和國畢竟是西原無法匹敵的龐然大物,一定會再次西征。依阿史那鉢古的想法,薛庭軒無非是想挑撥阿史那部與中原敵對,好從中取利。爲了這個目的,薛庭軒當然有可能僞造金印,以此遊說定義可汗,讓大汗覺得中原是準備扶植思然可汗,打擊阿史那部。因此,只消薛庭軒說只有一個金印,阿史那鉢古立刻就會指出破綻,因爲先前中原使者前來時曾經答應重新冊封大汗,即使中原當真有扶植僕固部之心,表面上也不可能如此。可是薛庭軒居然說確實有冊封定義可汗的金印,饒是阿史那鉢古足智多謀,也想不出薛庭軒到底有什麼用意。

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1)(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4)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5)卷五:天舞之卷_二十  天翻地覆(2)(一)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4)(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 知我心憂(5)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5)卷一:風起之卷_二 勢弱用奇(下)(二)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3)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4)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4)(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3)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3)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2)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3)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2)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2)卷四:雲飛之卷_五  風雲際會(1)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2)(二)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1)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5)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3)(一)卷四:雲飛之卷_五  風雲際會(2)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2)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1)卷四:雲飛之卷_五  風雲際會(4)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3)(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1)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1)(二)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1)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2)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4)卷一:風起之卷_十七 蓄勢待發(3)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4)卷三:地裂之卷_六  絕後之計(3)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3)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5)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3)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3)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5)(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5)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1)(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2)(三)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2)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3)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1)(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3)(三)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下)(二)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4)(二)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2)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1)(一)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1)(二)卷四:雲飛之卷_八  慈母之心(5)卷二:海嘯之卷_十一 一觸即發(1)卷五:天舞之卷_五  血戰大江(3)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1)(三)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2)(二)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3)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1)(一)卷四:雲飛之卷_七  人生至痛(5)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4)(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1)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4)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4)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3)(一)卷五:天舞之卷_二十  天翻地覆(1)(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九 決死突擊(5)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5)卷一:風起之卷_十九 決死突擊(5)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2)(二)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4)(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1)卷一:風起之卷_十 知我心憂(2)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4)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2)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2)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1)(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2)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3)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5)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3)(二)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2)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1)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2)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3)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5)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上)(三)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4)(一)卷五:天舞之卷_三  大局已定(1)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1)卷四:雲飛之卷_十三  遠赴西原(2)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1)(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二  燃眉之急(1)卷四:雲飛之卷_十七  當機立斷(3)(二)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4)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2)卷一:風起之卷_十一 誘之以利(2)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1)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2)(一)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上)(一)
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1)(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4)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5)卷五:天舞之卷_二十  天翻地覆(2)(一)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4)(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 知我心憂(5)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5)卷一:風起之卷_二 勢弱用奇(下)(二)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3)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4)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4)(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3)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3)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2)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3)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2)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2)卷四:雲飛之卷_五  風雲際會(1)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2)(二)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1)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5)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3)(一)卷四:雲飛之卷_五  風雲際會(2)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2)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1)卷四:雲飛之卷_五  風雲際會(4)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3)(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1)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1)(二)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1)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2)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4)卷一:風起之卷_十七 蓄勢待發(3)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4)卷三:地裂之卷_六  絕後之計(3)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3)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5)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3)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3)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5)(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5)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1)(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2)(三)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2)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3)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1)(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3)(三)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下)(二)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4)(二)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2)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1)(一)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1)(二)卷四:雲飛之卷_八  慈母之心(5)卷二:海嘯之卷_十一 一觸即發(1)卷五:天舞之卷_五  血戰大江(3)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1)(三)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2)(二)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3)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1)(一)卷四:雲飛之卷_七  人生至痛(5)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4)(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1)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4)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4)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3)(一)卷五:天舞之卷_二十  天翻地覆(1)(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九 決死突擊(5)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5)卷一:風起之卷_十九 決死突擊(5)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2)(二)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4)(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1)卷一:風起之卷_十 知我心憂(2)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4)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2)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2)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1)(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2)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3)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5)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3)(二)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2)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1)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2)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3)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5)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上)(三)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4)(一)卷五:天舞之卷_三  大局已定(1)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1)卷四:雲飛之卷_十三  遠赴西原(2)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1)(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二  燃眉之急(1)卷四:雲飛之卷_十七  當機立斷(3)(二)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4)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2)卷一:風起之卷_十一 誘之以利(2)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1)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2)(一)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