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3)

他說不下去了。青山是還在,但說不怕沒柴燒,也得有人願意讓他們砍柴。賀蘭如玉做下這事,軍中的僕固軍也肯定不會可靠。一旦僕固軍倒戈,只怕連撤軍都辦不到。薛庭軒的臉已同死灰一般,緩緩地站起來,向五統制深施一禮道:“五位將軍,薛庭軒無能,此罪萬死莫辭。”

他站起來已是搖搖欲墜,說完這話,又跌坐回椅子裡。北斗扶住他,薛庭軒又擺了擺手,低聲道:“撤吧。”

這兩個字,幾如萬鈞之重。因爲他知道,所有的夢想,在此際已經徹底破滅了。曹聞道,陳忠,陳星楚,還有那麼多五德營士卒的願望,永遠都不可能有實現的一天了。

薛庭軒決定撤軍的這一刻,在霧雲城西門外的西山下,擡着大統制步輦的四個士兵腳底也流來了一股鮮血。

那個老者簡直就是個妖魔,如此衆多的士兵圍攻他一人,誰都覺得馬上就能將此人亂刃分屍,可是這老者一步步上前,雖然每一步都走得如此艱辛,可每一步又如此堅實。衛戌在這老者的槍下已死了三十人以上,鮮血濺得老者的棉襖也盡是殷紅,最早濺上的血跡都已乾結,一片片地往下掉,馬上又有新的鮮血潑上去,他的金槍在手中仍是舞動不休,出必傷人。

戰意如火,真欲沖霄,所有人都看得膽戰心驚,連大統制都看得呆了。他喃喃道:“天下無雙之士!”

在過去全盛時的五德營,人才濟濟,大統制對軍團中衆多主將全都瞭若指掌。算起來,小王子雖然是宗室中絕無僅有的翹楚,卻是其中最不被他看重的一個。在大統制眼裡,小王子不過是一個養尊處優,略有勇力的匹夫而已,連將才都談不上。但現在他才知道,自己又看錯了一個人。

小王子縱然不是將才,也是天下無雙的勇者。他此時已衝到離大統制只有二十餘步之遙,衛戍士兵盡已在他身後,但擋在他身前的,是二十來個結成堅壁陣的金槍班。

二十多杆金槍,排成了四列。堅壁陣被稱作有磐石之固,金槍班布成的這堅壁陣,更是堅不可摧,而小王子已覺手中的金槍有點顫抖。他年紀雖然不算很老,到底已不是年輕人了,殺了三十多人,現在身上還沒有一個傷口,可力量到底不是無窮無盡。衛戍士兵雖然已被他這一輪猛攻奪去了心魄,可仍是死戰不退,就算時不時有人中槍倒地,可一人倒地,另一人便上前。大統制在他們心目中真個有若神明,如果被這刺客衝到大統制身邊,這些衛戍也覺得連活下去都沒臉了。

小王子又踏上了一步。周錫安見他已衝到近前,喝道:“上!”他的金槍在棄馬時便已丟了,現在握的是一把衛戍所用長槍,比慣用的金槍要輕,反倒更加靈活。他一聲令下,有五個金槍班便踏上一步,五支長槍一字排開,整齊劃一,便如鑄在一塊堅鐵上的五根鐵齒。這時正與最早時那六個衛戍擋住小王子時一樣,小王子長吸了口氣,金槍已撥中當中那金槍班的槍尖。

靈蛇纏腕。只是小王子的力量已經有所衰竭,而金槍班的力量比衛戍大得多,此消彼長,小王子這一槍並不能撥動那金槍班的金槍。那五個金槍班見小王子出槍時,都嚇了一跳,也不由得緩了緩,但見小王子撥不動,他們膽氣也壯了,心想此人再厲害,終是肉身,五個金槍班齊攻一人,絕無拿不下之理,因此又踏上了一步。這五人步調也一般無二,五支長槍齊齊逼上,再上前一步,便要刺中小王子,他除了退卻再無別法。可身後那些衛戍已圍得裡三層外三層,哪裡還退得下去。小王子深吸了口氣,左手忽地拔出了腰間的小腰刀。

這把小腰刀只是平時牧人吃飯時割肉所用,不過一拃長,刀身也細細長長,根本傷不了人。但小王子拔出小腰刀,也並不是用來禦敵,而是往自己前胸刺去。刀子雖利,到底很短,而且他身上穿着厚厚的棉襖,這一刀刺入,入肉極淺,只是這股疼痛卻讓他精神爲之一振,右臂也不知從哪裡涌上了一股力量,金槍猛然一振,已攪住了當中那金槍班的金槍。這金槍班剛纔見小王子的金槍撥不動自己的槍,已放下了,沒想到對手的力量突然間大了一倍有餘,手中槍已在急速翻動,再想握緊,卻已來不及,他的金槍已和邊上一個金槍班的金槍攪在了一起。槍身本來堅中有韌,雖然不能真和繩索一樣纏住,但兩柄長槍一旦纏結,哪裡還分拆得開,小王子的金槍卻如電光般掃過,一剎那,五支金槍又纏在了一起。這一下那五個金槍班都慌了手腳,奮力奪槍,只待扯開,可槍平時根本纏不住,一纏住,槍桿本身的力量也極大,繃緊了,反而越纏越緊,哪裡扯得開,小王子卻是將身一縱,又和最初一般一躍而起。

在這五個金槍班身後,還有十五六個人,立成了三排,金槍幾如密林。小王子飛身躍起,這些金槍班全都驚得呆了。他們的訓練,從來沒有過敵人從頭頂襲來該怎麼辦這一課,正在茫然,小王子已躍過了頭一排金槍班,在一個人肩頭一點,又是一飛沖天,人與槍幾成一體,便要越過這第二排。金槍班這堅壁陣防禦雖強,可人與人都並肩而立,想閃都閃不開,不要說小王子的身形快到如此。

周錫安已急得眼角欲裂。金槍班是最後一道防線了,若再被他突破,就已來到大統制面前,現在大統制就算想逃都逃不成。他情急之下,手中長槍往地下一撐,人也猛地躍起,長槍已趁勢向小王子刺去。這時候兩人都在半空中,小王子因爲先行躍起,已比周錫安離大統制更近一些,周錫安長槍刺向他背心,小王子已覺背後有厲風襲來,心知出手的是個一等一的好手,卻渾若不知,左手又在胸前一拍。他那把小腰刀還插在前胸,本來只是淺淺刺入皮膚,這一拍便有一分許刺進肉裡,這陣疼痛讓他體內最後一絲力量也逼了出來,他一個起落,又越過了第三排金槍班。

這只是一瞬間的事。現在在小王子與大統制之間,只隔了一層金槍班了。這幾個金槍班現在還沒搞清是怎麼一回事,只覺得頭頂一黑,有個還擡頭要去看。他一擡頭,小王子一腳正踩在他面門上,人借了此力,單手執着金槍,如鷹隼般撲向大統制。

這一式乃是捨身槍。小王子這交牙十二金槍術是向昔年天下第一名將武昭學的,但武昭所傳槍術並無此招,這是小王子在無想水閣二十餘年,日子漁樵耕讀,有空便練習槍術,撲出的幾個槍勢之一。因爲此槍一出,實是同歸於盡,再無防守,因此他給鄭司楚的槍譜中都沒有收進去。

鄭司楚是楚帥唯一的血脈,他把一身所學盡都傳給鄭司楚,卻不想他有一天會與人同歸於盡。而這一槍也是他平生第一次所用,出槍之時,槍頭上隱隱有風雷之聲,甚至槍尖都似乎因爲破開空氣還變得發紅火燙。

南武,你去死吧!

小王子想着。他很清楚,自己這一槍得手後,肯定也馬上會被亂刃分屍,但他已經放下了一切。

很久以前,他還是個養尊處優的安樂王世子,少年英俊,雖然年紀幼小,卻很有勇力,在宗室中大爲人推許。後來認識了楚帥,他彷彿看到了一個新的天地。所謂權勢,所謂富貴,一切都是無常,唯有仁義之心,纔是值得堅守的一切。當他加入五德營,雖然名義上是五德營的最高指揮,但事事聽從楚帥安排,甘心做一個副將。那時的戰火與廝殺,即使危險萬分,心裡總是如此坦然。

縱然戰死沙場,也是爲了守護我所愛的一切。那時小王子只有這樣一個目標。只是他所愛的一切都在轉瞬間消失,只剩下一身苟活於世,昔年五德營的戰友也肯定不會原諒自己在最後關頭的不告而別,這許多年來,他無一日不在痛苦與悔恨,此刻,這些痛苦和悔恨盡都化作怒火,直欲吞沒步輦上那個人。

去死吧!小王子的眼裡,似乎也有烈火噴出。他的身體幾乎附在了金槍上,所有的力量都運上了槍身。大統制沒想到小王子竟然如此快就突破金槍班的重重包圍,眼看金槍越來越近,他的臉也霎時變得死灰一般。

難道,死真的要來了?

大統制想着。他從沒想過死,就算是最艱難的時候,他也沒想過放棄。當初義父第一次提出“共和”這個概念,他就覺得這確是真理。以民爲本,以人爲尚,人人平等。這三句話,就已說明了共和的真諦。只是爲了實現共和,他與義父的想法有點不同。義父覺得共和既然是人人平等,就不應該再有上下尊卑之分,但大統制覺得,民心至愚,如果事事完全平等,反而會使自己掣肘。只需爲是達成目的,不需拘泥於小節。這些年來他也一直都是身體力行,甚至爲了目標,將議府也解散了,只爲將權力收歸自己掌中,可以更有效率。縱然現在共和國遇到了難題,但他堅信,在自己的努力下,困難遲早都會過去,一切都將重回正軌。

只是,這一切都要成爲空談麼?這時大統制想起了與丁亨利的最後一番話。

那時在丁亨利逃走的前夕。大統制很早時就從異人處學得了能控制旁人心神的秘術,本來那異人說還有一種能讀懂旁人心思的秘術,但他一直學不會。後來到了五羊城,發現鄭昭居然就身懷這兩種秘術,而且鄭昭對自己極爲服膺,他便不再去想另一種,只是在攝心術上痛下苦功。

與鄭昭不同,他向誰都沒說起此事,甚至,連那異人師傅,當大統制攝心術初成時便將他控制住殺了滅口。對這門秘術,他極有信心,尤其發現身懷兩種秘術的鄭昭在攝心術上造詣也不如自己之深。但後來聽鄭昭說起,楚休紅同樣有攝心術,比他還要深,使得他無法讀取對方的心思,他就立下了必殺此人的心思。也正因爲這門秘術,任何人想要行刺自己,只消被自己發覺異樣,便能及時制止,因此顧清隨佈下如此嚴密的計劃,最終亦只能功虧一簣。

第一次用這門秘術,是殺掉那異人師傅。第二次,便是好多年後因爲自己決定斬殺楚休紅,丁亨利向自己下跪求情。當時丁亨利向自己苦苦哀求,死都不肯罷休,最後他只得以攝心術控制住丁亨利,讓他同意那塊大斬殺。只是畢竟丁亨利是自己僅有的兩個朋友之一,除掉他,大統制還是下不了手。後來的這些年裡,大統制一直不讓他離開自己太久,每隔一陣便向他施加一次攝心術,讓他不再想起與自己的那次爭執。只是幾年前,因爲國事繁忙,自己又因爲得知妻子有孕的消息後興奮過度,結果放鬆了對丁亨利的控制,結果丁亨利清醒過來。

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1)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1)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4)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3)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3)(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2)(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1)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3)(二)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1)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4)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1)卷三:地裂之卷_九  十一長老(4)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3)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4)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1)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5)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1)(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3)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4)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4)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1)(三)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3)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2)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4)(一)卷五:天舞之卷_三  大局已定(3)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1)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1)(三)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1)卷五:天舞之卷_七  良機錯失(1)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3)(三)卷二:海嘯之卷_尾聲(1)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1)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5)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2)(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二 殺機四伏(5)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2)(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七 蓄勢待發(3)卷一:風起之卷_二 勢弱用奇(下)(二)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1)卷二:海嘯之卷_十一 一觸即發(3)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1)(一)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4) (二)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4)(二)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2)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3)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4)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4)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2)(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1)(三)卷二:海嘯之卷_十七 知彼知己(3)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3)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三)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2)(二)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1)(三)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3)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3)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2)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1)(二)卷一:風起之卷_尾聲(2)(一)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1)卷一:風起之卷_十七 蓄勢待發(3)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3)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1)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2)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6)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4)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3)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下)(二)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4)(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4)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3)(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六 碧波紅血(1)(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七 知彼知己(4)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1)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3)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1)(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2)(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七 知彼知己(4)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1)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4)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5)(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3)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2)(一)卷一:風起之卷_六 歃血爲盟(4)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3)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5)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4)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5)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1)卷四:雲飛之卷_五  風雲際會(1)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5)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2)(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2)卷四:雲飛之卷_十三  遠赴西原(3)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5)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1)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2)(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九 決死突擊(5)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1)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2)
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1)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1)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4)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3)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3)(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2)(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1)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3)(二)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1)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4)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1)卷三:地裂之卷_九  十一長老(4)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3)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4)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1)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5)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1)(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3)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4)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4)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1)(三)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3)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2)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4)(一)卷五:天舞之卷_三  大局已定(3)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1)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1)(三)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1)卷五:天舞之卷_七  良機錯失(1)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3)(三)卷二:海嘯之卷_尾聲(1)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1)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5)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2)(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二 殺機四伏(5)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2)(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七 蓄勢待發(3)卷一:風起之卷_二 勢弱用奇(下)(二)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1)卷二:海嘯之卷_十一 一觸即發(3)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1)(一)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4) (二)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4)(二)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2)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3)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4)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4)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2)(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1)(三)卷二:海嘯之卷_十七 知彼知己(3)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3)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三)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2)(二)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1)(三)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3)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3)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2)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1)(二)卷一:風起之卷_尾聲(2)(一)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1)卷一:風起之卷_十七 蓄勢待發(3)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3)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1)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2)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6)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4)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3)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下)(二)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4)(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4)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3)(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六 碧波紅血(1)(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七 知彼知己(4)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1)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3)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1)(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2)(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七 知彼知己(4)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1)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4)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5)(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3)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2)(一)卷一:風起之卷_六 歃血爲盟(4)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3)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5)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4)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5)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1)卷四:雲飛之卷_五  風雲際會(1)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5)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2)(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2)卷四:雲飛之卷_十三  遠赴西原(3)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5)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1)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2)(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九 決死突擊(5)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1)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