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急功近利

伊朗伊斯蘭革命,標誌着中國的戰略收縮達到極限。

當然,這場革命的影響也極爲深遠。

後世在總結伊朗伊斯蘭革命的時候,把主要原因歸結於海外財團在伊朗的大肆擴張,即衆多海外企業只顧掠奪伊朗的資源,而不顧伊朗的民生,從而引起了伊朗民衆反感,最終引發了伊斯蘭革命。

顯然,這與事實存在很大的差別。

從根本上講,巴列維國王在伊朗推行的世俗化與工業化改革並沒有錯,而且這也是伊朗走向強大的必經之路。伊朗在革命之後的發展也證明了這一點,即伊斯蘭革命之後,伊朗仍然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而且受革命影響,伊朗在工業化道路上走得並不順利,取得的成就根本無法與巴列維時期相提並論。要知道,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紀,伊朗人依然在享受巴列維時期工業化的成果。到二零零零年,伊朗的工業產值中,依然有六成來自巴列維時期建立的工廠。

由此可見,巴列維推行的改革並沒有錯。

關鍵就是,巴列維的改革行動進行得太快了。

一九五一年,巴列維回到伊朗,在政權還未穩固的情況下就下令實施政教改革,廢除了多項伊斯蘭教的法規,比如婦女不再戴頭巾,而且可以參與社會勞動。當時,巴列維甚至打算給婦女政治權力。

這項改革措施,差點就葬送了巴列維王朝。

當時。在伊朗的很多地區都出現了反對改革的運動,有的甚至演變成了武裝起義,巴列維王朝危在旦夕。

所幸的是,大戰剛剛結束,中國軍隊依然駐紮在伊朗境內。

依靠中國駐軍的支持,巴列維迅速粉碎了反對改革的力量,並且對伊朗皇家軍隊進行了全面改革。控制了軍權。

只是,巴列維沒有從中吸取教訓。

一九五二年,巴列維與中國等同盟國集團成員國簽署了多分雙邊協議。即以開放伊朗國內市場獲取外來援助。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這是伊朗實現工業化的必然之舉。

說白了,國家關係只是政治層面上的。而不是經濟層面上的,如果伊朗不開放國內的資源與市場,外國企業就沒有理由進入伊朗,也就不可能給伊朗帶來工業化所需的資金、技術與工廠。

問題是,巴列維這一步走得太急了,而且邁出的步伐太大了。

這就是,巴列維幾乎無條件的開放了所有國內領域,把伊朗最爲關鍵的資源,即石油與天然氣都當成禮物送給了外國企業。

不可否認,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伊朗在工業化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到一九六零年,伊朗已經是伊斯蘭世界裡綜合國力僅次於埃及的第二強國,而且其工業化水平遠遠超過了埃及。

可以說,伊朗走上了一條快速工業化的道路。

只是,工業化對社會帶來的巨大沖擊。也在這些年裡充分反映了出來。

這就是,隨着工業化同時出現的是城市化,即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城市,由農民轉化爲產業工人。這就意味着需要解決社會就業問題,更意味着需要應對農業減產所帶來的問題,還意味着需要建設更多的國家基礎設施。

伊朗在不到十年內取得的成就。歐洲國家普遍花了一個世紀,即便是德意志第二帝國也花了半個世紀,中國則花了三十年。

顯然,這不是好事。

雖然工業國可以通過出口工業產品,以及通過工業的高效生產來解決工業化進程中所出現的社會問題,但是伊朗的工業化並不徹底,即伊朗並不是一個以製造業爲主的工業國,而是一個以原料出口爲主的工業國。

這就是,伊朗的工業以石油開採業爲主。

當時,伊朗主要就通過出口石油來獲取資金,然後以此進行社會建設。

問題是,石油並不是高附加值工業產品。比如,伊朗把石油銷售給中國企業,而中國企業則以十倍、甚至百倍的價格把塑料、人造橡膠、化肥等石油製品返銷到伊朗,從中牟取巨大利益。

顯然,在這條產業鏈中,伊朗得到的好處極爲有限。

由此,就導致了一個極爲嚴重的問題。

這就是,大量失去了土地,涌入城市的伊朗農民並沒有成爲產業工人,而是因爲找不到工作而淪落爲乞丐。

顯然,根本原因就是伊朗的工業化進程走得太快,而且存在嚴重的結構性問題。

不可否認,實現工業化的進程中,任何一個國家都需要面對類似的問題,即失地農民轉變爲產業工人所必然遇到的問題。可是,其他國家都有足夠的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比如通過提高國家教育水平,提高國民的文化素質,從而讓更多的國民具備成爲產業工人所必須的基礎素質。又比如,通過加強國家的基礎建設,讓涌入城市的農民能夠獲得工作機會,並且以此成爲社會勞動者。

關鍵就是時間。

英國化了一百多年才完全實現工業化,法國花了差不多一百年,德意志第二帝國花了差不多五十年,而中國也花了三十年。

也就是說,只要有足夠的時間,那麼工業化進程中產生的問題都能得到解決。

問題是,伊朗在工業化進程中,只花了十幾年,也就是僅僅一代人的時間。

顯然,這遠遠不足以解決所有問題。

根據伊朗官方的統計數據,在一九五一年,伊朗的農業人口占比高達百分之八十八,城鎮居民佔比不到百分之二十,而到一九七一年,伊朗的農業人口已經將到百分之三十六,城鎮居民多達百分之六十。

也就是說,巴列維過於急功近利了。

此外,伊朗的工業化結構問題同樣嚴重。

到一九八一年,石油與天然氣產業在伊朗工業中佔的比重依然高達百分之六十四,而其製造業僅有少量輕工業,重工業則以化工工業爲主,而且規模極爲有限,產品也主要是化肥等初級化工品。

顯然,這與伊朗擁有的五千萬人口,以及一百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極不相襯。

由此可見,如果巴列維更有耐心,適當放慢工業化改革的步伐,並且注重完善國家的工業結構,就不會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

只是,這些都不是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的直接原因。

引發這場革命的直接原因,是巴列維對外來資本的一味妥協。

這就是,爲了實現工業化,巴列維向外來資本開放了國內市場,讓國外企業控制了伊朗的經濟命脈。

當然,這些外國企業中,以中國企業爲主。

到一九八零年,在伊朗註冊的三百多家外資石油開採企業中,中國企業只有七家,但是卻控制了伊朗百分之七十的油田與百分之八十四的產油量,其中最大的三家中國企業控制了伊朗百分之六十的石油開採量。

這意味着,開採與出售石油的大部分利潤都落在了中國企業手裡,與伊朗毫無關係。

雖然中國企業僱傭了大量伊朗工人,而且也給伊朗帶去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石油開採與運輸技術,但是伊朗工人賺的是血汗錢,而中國企業則通過並不算多的投資,從開採的石油中獲得了數不清的好處。

更重要的是,部分伊朗官員利用手裡的權力,也獲得了好處。

結果就是,伊朗的社會貧富差距迅速擴大。

到一九八零年,以巴列維王室爲代表的、佔伊朗人口總數不到百分之一的富人,控制了伊朗社會財富的百分之八十,而位於社會底層的八成伊朗人,佔有的社會財富還不到百分之五。

可以說,巨大的貧富差距,纔是伊斯蘭革命的根源。

WWW•тtkan•C○

要命的是,巴列維國王根本就沒有想過設法消除貧富差距,也沒有爲消除貧富差距做任何努力。

說白了,巴列維根本沒有意識到嚴重的貧富差距會帶來多麼嚴重的災難。

根據聯合國做的調查,在一九八零年,伊朗有七成以上的未成年人得不到必要的基礎教育,超過八成的國民得不到基本的醫療保障,而七成以上的城市居民難以獲得足夠的潔淨用水。

更要命的是,伊朗城市居民的失業率在一九八零年的時候超過了百分之三十。

與生活在水生火熱中的貧民相比,伊朗的統治階層像是生活在另外一個世界。巴列維國防不但每年數次前往中國進行身體檢查與療養,即便是普通官員,也能夠享受到遠超過平民的社會福利。

根據後來公佈的資料,在伊斯蘭革命爆發前,伊朗官員在境外的總資產超過了一千六百億華元!

當然,巴列維國王也不例外。在離開伊朗的時候,伊朗王室的海外資產高達二百八十億華元,而且這還是能夠查證的,而那些無法查證的王室海外資產到底有多少,恐怕就沒有人說得清楚了。

顯然,連肚皮都填不飽的民衆,肯定不會支持居住在黃金宮殿裡的國王。

由此可見,巴列維在伊朗的失敗,不是工業改革本身的錯誤,而是推行工業改革的手段與政策性錯誤所導致的結果。

這一點,隔着海峽相望的沙特就是一個完全相反的例證。(未完待續。。)

第250章 後繼乏力第90章 戰略關鍵點第121章 拷問第124章 各有打算第201章 禮貌的外衣第83章 受捉弄第121章 掐準時機第513章 鋼鐵與烈火第311章 戰術勝利第181章 總體戰局第10章 無妄之災第114章 小道消息第27章 底牌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148章 警報第438章 聲東擊西第428章 大兵壓境第599章 談判第617章 金融霸權第515章 苦戰的收穫第203章 勢在必行第221章 垂死掙扎第10章 無妄之災第149章 感情與職責第125章 素質第一第163章 外交努力第162章 機會第139章 坐以待斃第604章 援助第141章 巨大代價第5章 八國侵俄第204章 中東戰爭第169章 打壓第305章 戰鬥隊列第479章 絕地反擊第576章 聲東擊西第555章 從艦到岸第80章 相互算計第146章 主動權易手第333章 結局已定第142章 深入敵後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69章 恩仇第121章 掐準時機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242章 血的代價第3章 鐵打的軍營第564章 夢想與現實第511章 迎難而上第172章 警戒艦第198章 全力一搏第456章 軍事冒險第482章 前進基地第236章 奇襲與反奇襲第115章 虛張聲勢第219章 陰差陽錯第595章 洗心革面第39章 海軍第一第221章 垂死掙扎第509章 守將第164章 簡單戰術第99章 別無選擇第270章 載譽而歸第439章 木已成舟第242章 血的代價第104章 撤退第253章 進軍澳洲第440章 前進的動力第352章 快馬加鞭第565章 遭遇戰第608章 一錘定音第225章 恰到好處第189章 撤退與追擊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64章 機會與挑戰第84章 大禍臨頭第78章 不得不戰第71章 恐慌第167章 前奏第266章 煙霧彈第203章 開闢新戰場第23章 將計就計第137章 綱領第138章 深入大洋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515章 苦戰的收穫第534章 功敗垂成第163章 外交努力第28章 皇儲給力第221章 垂死掙扎第199章 改造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509章 守將第7章 軍事行動第115章 火力兇猛第128章 錯失良機第230章 嘗試第534章 功敗垂成第519章 市區混戰
第250章 後繼乏力第90章 戰略關鍵點第121章 拷問第124章 各有打算第201章 禮貌的外衣第83章 受捉弄第121章 掐準時機第513章 鋼鐵與烈火第311章 戰術勝利第181章 總體戰局第10章 無妄之災第114章 小道消息第27章 底牌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148章 警報第438章 聲東擊西第428章 大兵壓境第599章 談判第617章 金融霸權第515章 苦戰的收穫第203章 勢在必行第221章 垂死掙扎第10章 無妄之災第149章 感情與職責第125章 素質第一第163章 外交努力第162章 機會第139章 坐以待斃第604章 援助第141章 巨大代價第5章 八國侵俄第204章 中東戰爭第169章 打壓第305章 戰鬥隊列第479章 絕地反擊第576章 聲東擊西第555章 從艦到岸第80章 相互算計第146章 主動權易手第333章 結局已定第142章 深入敵後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69章 恩仇第121章 掐準時機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242章 血的代價第3章 鐵打的軍營第564章 夢想與現實第511章 迎難而上第172章 警戒艦第198章 全力一搏第456章 軍事冒險第482章 前進基地第236章 奇襲與反奇襲第115章 虛張聲勢第219章 陰差陽錯第595章 洗心革面第39章 海軍第一第221章 垂死掙扎第509章 守將第164章 簡單戰術第99章 別無選擇第270章 載譽而歸第439章 木已成舟第242章 血的代價第104章 撤退第253章 進軍澳洲第440章 前進的動力第352章 快馬加鞭第565章 遭遇戰第608章 一錘定音第225章 恰到好處第189章 撤退與追擊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64章 機會與挑戰第84章 大禍臨頭第78章 不得不戰第71章 恐慌第167章 前奏第266章 煙霧彈第203章 開闢新戰場第23章 將計就計第137章 綱領第138章 深入大洋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515章 苦戰的收穫第534章 功敗垂成第163章 外交努力第28章 皇儲給力第221章 垂死掙扎第199章 改造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509章 守將第7章 軍事行動第115章 火力兇猛第128章 錯失良機第230章 嘗試第534章 功敗垂成第519章 市區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