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金融霸權

英國能夠稱霸世界兩百多年,而且在國力還相對弱小的情況下,就能戰勝更加強大的荷蘭、西班牙與法國,成爲無可爭議的世界霸主,除了率先進行工業革命,擁有像瓦特這樣的偉大發明家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即英國率先建立起了近現代金融體系,從而把國力凝聚到了一起。比如,在英法戰爭時期,英國率先發行戰爭債券,由此獲得了足夠打贏戰爭的資金。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能夠取代英國,成爲西方世界的霸主,也與金融有關。

這就是,在戰後,美國利用英國在戰爭期間欠下的鉅額債務,迫使英國當局承認了美元在國際貿易體系中擁有與英鎊同等的地位,而美國則藉此把美元輸送到世界各地,使美元成爲了世界金融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最失策的地方。

這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沒有利用戰勝國的身份鞏固馬克在世界金融中的地位。

設想一下,如果馬克取代了英鎊、壓制了美元,恐怕就不會有第二次世界大戰了。

原因很簡單,只要德意志第二帝國控制了世界金融體系,那麼英國與美國根本不可能獲得發動戰爭的經濟實力,也就不可能在暗中鼓動法國與日本,讓這兩個國家點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對中國來說,這顯然是一個值得吸取的教訓。

只是,中國的金融業並不發達,而且也沒有足夠優秀的金融人才。

正是如此,在英國戰敗之後,中國當局纔會專門派人去英國收羅人才,特別是金融方面的人才。

只是,取得金融霸權。遠比打贏一場戰爭困難得多。

在上海的同盟國集團財長會議上,中國的提議並沒有得到多數國家支持。關鍵就是,大家都知道讓華元成爲全球唯一流通貨幣能夠給中國帶來多大的好處,而中國卻並沒有開出相應的條件。

結果就是,到曼谷首腦會晤的時候,劉伯恩不得不親自提出這個問題。

可惜的是,在首腦會晤上。劉伯恩也沒有得到多數同盟國成員的支持,反而遭到了德意志第二帝國首相的質疑。

這就是。中國在沒有付出相應的代價的情況下,憑什麼獲得金融主導權?

到這一步,中國當局就不得不在其他方面做文章了。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幫助所有國家在戰後進行重建的“世界經濟復甦計劃”被提到上了中國當局的議事日程。

在該計劃中,任何國家都有資格成爲受援國。

只是,並非所有國家的受援級別都一樣。

有趣的是,這個對戰後世界秩序影響極其深遠的計劃。並沒有由政府負責,而是由軍方負責。

事實上,這也是國防部在成立之後,做的第一件大事。

在這個計劃中,顧祝同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

一九四九年六月,在國防部宣告成立之後,顧祝同擔任了國防部海軍事務副部長。

當然,這只是一個臨時職務,在國防部正式組建之後,這個職位將被撤消。取而代之的是總參謀部的參謀長聯繫會議。也就是說,這個職位本身只是爲了在國防部成立之後推動軍事改革。當時總共有四位軍種與兵種事務副部長,其職責都一樣,即在國防部的領導下推動軍事改革。

在國防部主導對外援助的情況下,顧祝同首先提出,可以減免部分國家的戰爭債務。

事實上,讓國防部主導對外援助工作,主要原因就是。同盟國集團的所有成員國都有鉅額戰爭債務,而中國是主要債權國。

根據中國當局在戰後公佈的一份資料,到大戰結束的時候。除中國之外,同盟國集團各成員國的戰爭債務總量高達四千六百億華元。而中國的戰爭債務只有不到一千億華元,因此中國是三千多億戰爭債務的債權國。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以一九五零年的幣值,三千六百億華元相當於一萬四千噸黃金。

也就是說,同盟國集團其他成員國的淨債務,需要用一萬四千噸黃金才能抵償。

顯然,這超過了同盟國集團其他成員國的償債能力。到大戰結束的時候,除中國之外的同盟國集團成員國中,黃金儲備最多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總共不到兩千噸,其次是儲量接近一千噸的意大利,而其他所有國家的黃金儲備量都在五百噸以內,這些國家的黃金儲備總量不到一萬噸。

顯然,如果中國不減免部分戰爭債務,那麼同盟國集團的其他成員國就會被壓垮。

至於經濟發展,就只是水中望月了。

從某種意義上講,減免其他國家的戰爭債務是推動世界經濟在戰後復甦的主要動力,也是必要手段。

問題是,這等同於中國替其他國家承擔了債務。

顯然,要讓中國政府來償還這麼巨大的債務,也是非常不現實的事情。

要知道,即便到大戰的最後一年,中國政府的財政預算也不到兩千億華元,而且赤字佔了四分之一。

也就是說,中國政府也沒有償還能力。

這下,問題嚴重了。

要知道,中國政府只是名義上的債主,債權實際上在中國企業手裡,如果債務國不肯償還、或者是無法償還,那麼就得由中國政府來償還。更要命的是,如果中國政府也無力償還的話,除了政府會破產之外,中國的經濟也將遭受重創。

說白了,如果不找到一個合適的解決辦法,僅僅是減免其他國家的債務,中國經濟就會崩潰,從而導致全球性經濟衰退,那些獲得了債務減免的國家,也不可能從中獲得任何實質性好處。要知道,戰後的世界經濟必然以中國爲核心,而中國的巨大市場,特別是消費市場將是其他國家企業的主要目標。如果這個市場消失了,進入了持續衰退期,那麼全世界的企業都會受到影響。

顯然,減免債務,只是一個說法,而真正的目的是要如何來抵消掉戰爭債務。

原因很簡單,戰爭消耗了大量資源,必然會引發經濟問題,而各國的戰爭債務只是一個表象,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如此巨大的消耗等於稀釋了社會財富,如果依然採用戰前的方式來處理,肯定無法解決問題。

正是如此,改變世界金融體系勢在必行。

更重要的是,中國必須牽頭。

要知道,只有中國有足夠強大的經濟實力來解決全世界都得面對的難題,如果中國不在這個時候牽頭,那麼任何關於經濟復甦的努力都等於白費。

顯然,顧祝同只是指出了一個方向。

一九四九年七月,在曼谷的首腦會晤上,同盟國集團各成員國的財長聚集一起,召開了第二次全體財長會議。

這次,中國財長明確提出,可以減免部分國家的戰爭債務,但前提條件是,必須齊心協力的建立一個新的金融體系,幫助中國消化掉鉅額的戰爭債務,不然中國政府將在替他國償還債務的時候破產。

顯然,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不願意見到的結果。

說白了,即便是德意志第二帝國,也不希望看到中國政府破產,因爲這意味着中國政府在戰爭期間做出的所有承諾都將無法兌現。更重要的是,中國的政治動盪,必然引發全球性的經濟動盪。顯然,在戰爭結束時候,各國政府都致力於建立一個穩定的社會秩序,因此就需要一個穩定的國際環境,更需要一個可以讓企業獲得發展機會的經濟環境,而這一切都繫於中國當局。

結果就是,在經過反覆磋商之後,大部分國家的財長接受了中國財長的建議。

兩個月之後,同盟國集團財長會議在中國蘇州的一座封閉式園林裡召開,會議的主要議題就是戰後的金融秩序。

可以說,這是一次至關重要的會議,而在該會議上建立起來的金融秩序,也被稱爲“蘇州園林體系”。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中國在戰場之外,取得的最爲重大的勝利。

原因就是,在這次會議上,確定了華元在世界金融體系中的地位。這就是,華元是唯一與黃金掛鉤的貨幣,而其他貨幣全部與華元掛鉤,採用固定匯率,因此貨幣間的結算將以華元爲基準。

說白了,就是黃金不再具有貿易結算的功能,華元將取代黃金,成爲具有儲備價值的全球硬通貨。當然,中國也得爲此做出擔保,即華元與黃金的比較爲單一的,任何國家都能夠用華元在中國兌換黃金。

看上去,這是一種合理的體制。

要知道,大戰結束的時候,中國已是全球第一大黃金儲備國,黃金儲備量從戰前的不到兩千噸增加到了一萬六千餘噸。增加的籌備中,有部分來自同盟國集團成員國,不過絕大部分來自戰敗國。根據中國政府在戰後公佈的一份資料,日本在戰敗的時候,有大約一千噸黃金被運往中國,而美國在戰敗的時候,其儲備的將近一萬一千噸黃金全部在一個月之內被運到中國。

問題是,與巨大的經濟總量比起來,中國的黃金儲備根本算不了什麼。

顯然,這也正是“蘇州園林體系”存在的最爲嚴重的弊端。

第45章 選擇第68章 倒計時第201章 有得有失第231章 第二印度洋艦隊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95章 偶然遭遇第58章 面對偉人第160章 餘熱第69章 謊言與真相第14章 戰鬥力第471章 耐心等待第171章 殊途同歸第356章 艦隊迴歸第73章 東線開打第287章 關鍵建議第35章 大部隊到達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62章 勝負未定第123章 空中對手第548章 獨木難支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577章 信號第608章 一錘定音第246章 核裁軍第4章 總統第81章 好運與黴運第8章 三權第149章 感情與職責第75章 臨時搭檔第165章 所作所爲第1章 新皇登基第122章 投降第610章 你爭我奪第159章 主動權第368章 以退爲進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69章 謊言與真相第409章 航空兵收尾第81章 好運與黴運第169章 轉移第325章 好運壞運第162章 機會第486章 預警機第119章 賭注第213章 手到擒來第435章 亂中出錯第20章 衰落的帝國第135章 爭分奪秒第182章 傳統戰術第119章 賭注第503章 下一步第41章 開天闢地第621章 核時代第160章 餘熱第189章 蘿蔔與坑第124章 各有打算第129章 意義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416章 解脫第288章 水落石出第562章 頑抗第118章 勝券在握第221章 垂死掙扎第479章 絕地反擊第625章 前進方向第116章 追擊第166章 日落大洋第17章 戰略大師第386章 血戰到底第83章 受捉弄第60章 盡力而爲第217章 無能爲力第198章 全力一搏第222章 最後的攻擊第64章 無力迴天第107章 不速之客第413章 出征第90章 力挽狂瀾第127章 不支第144章 大老闆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21章 撲空第242章 一舉超越第266章 煙霧彈第170章 報道第162章 機會第18章 委曲求全第131章 抱陳守舊第73章 東線開打第136章 守財奴第404章 毀滅之路第2章 笑談天下第492章 多用途第213章 難以揣摩第43章 大型化第131章 美國參戰第19章 事在人爲第358章 雪中送炭第408章 最後的機會
第45章 選擇第68章 倒計時第201章 有得有失第231章 第二印度洋艦隊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95章 偶然遭遇第58章 面對偉人第160章 餘熱第69章 謊言與真相第14章 戰鬥力第471章 耐心等待第171章 殊途同歸第356章 艦隊迴歸第73章 東線開打第287章 關鍵建議第35章 大部隊到達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62章 勝負未定第123章 空中對手第548章 獨木難支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577章 信號第608章 一錘定音第246章 核裁軍第4章 總統第81章 好運與黴運第8章 三權第149章 感情與職責第75章 臨時搭檔第165章 所作所爲第1章 新皇登基第122章 投降第610章 你爭我奪第159章 主動權第368章 以退爲進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69章 謊言與真相第409章 航空兵收尾第81章 好運與黴運第169章 轉移第325章 好運壞運第162章 機會第486章 預警機第119章 賭注第213章 手到擒來第435章 亂中出錯第20章 衰落的帝國第135章 爭分奪秒第182章 傳統戰術第119章 賭注第503章 下一步第41章 開天闢地第621章 核時代第160章 餘熱第189章 蘿蔔與坑第124章 各有打算第129章 意義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416章 解脫第288章 水落石出第562章 頑抗第118章 勝券在握第221章 垂死掙扎第479章 絕地反擊第625章 前進方向第116章 追擊第166章 日落大洋第17章 戰略大師第386章 血戰到底第83章 受捉弄第60章 盡力而爲第217章 無能爲力第198章 全力一搏第222章 最後的攻擊第64章 無力迴天第107章 不速之客第413章 出征第90章 力挽狂瀾第127章 不支第144章 大老闆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21章 撲空第242章 一舉超越第266章 煙霧彈第170章 報道第162章 機會第18章 委曲求全第131章 抱陳守舊第73章 東線開打第136章 守財奴第404章 毀滅之路第2章 笑談天下第492章 多用途第213章 難以揣摩第43章 大型化第131章 美國參戰第19章 事在人爲第358章 雪中送炭第408章 最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