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反差

這個國家,就是與歐洲大陸隔着一條狹窄海峽的英國。

從某種意義上講,英國的戰略價值遠在俄國之上。

雖然在處置俄國的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表現得很有攻擊性,甚至是咄咄逼人,但是並沒有改變一個基本事實,即德意志第二帝國是戰略弱勢的一方,其總體戰略是防禦性的,而中國則是戰略強勢的一方,總體戰略是攻擊性的。也就是說,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略重點是維護其既得利益,而中國的戰略重點則是獲取更多的利益。說得直接一點,中國的總體戰略是包圍德意志第二帝國,儘可能的壓縮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勢力範圍,而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總體戰略則是突破中國的戰略包圍圈,擴大勢力範圍。

從這個角度看,俄國的戰略價值並不明顯。

原因很簡單,俄國所在的歐亞大陸是一塊封閉空間,而且針對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略防線已經形成,不管德意志第二帝國在該方向上投入多少力量,都不可能改變已經被中國封鎖的事實,所能收穫的利益極其有限。

相反,英國則完全不一樣了。

可以說,英國的戰後形態,直接決定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勢力範圍。

這就是,如果英國在戰後被中國控制,那麼德意志第二帝國將不可避免的淪落爲歐洲的地區性強國,而只要德意志第二帝國能夠控制英國,也就能夠獲得與中國爭奪世界霸權的基礎條件。

由此可見,英國纔是戰後世界秩序的核心。

有趣的是,英國的結局與俄國截然相反。

單純從戰略角度講,中國應該盡力保證英國的完整性,而德意志第二帝國則應該設法肢解英國。主要就是,如果中德在英國展開鬥爭,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優勢並不明顯。而與英國投入中國懷抱相比,設法把英國肢解成幾個國家,而且每一個都弱小到難以成爲中國遏制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馬前卒,顯然對德意志第二帝國更加有利,而一個完整的、強大的英國必然會對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歐洲的霸權地位構成威脅,成爲德意志第二帝國稱霸歐洲、甚至是統一歐洲的主要障礙。

問題是,德意志第二帝國也堅決反對分裂英國。

顯然。這肯定不是處於戰略上的考慮,而是受其他因素的影響。

這個其他因素。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歐洲所扮演的角色。

要知道,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戰後首先要確保的就是歐洲霸主地位。問題是,並非所有歐洲國家都是戰敗國。嚴格說來,在西歐地區總共只有兩個戰敗國,即法國與比利時,而比利時過於弱小,法國則遭到重創。也就是說。這兩個戰敗國對德意志第二帝國都沒有威脅,同時在歐洲的影響力也跌到了谷底。相反,除了德意志第二帝國之外,在歐洲擁有強大影響力的都是戰勝國,包括意大利、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與希臘,而這些國家肯定不會像戰敗的法國那樣聽從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擺佈,特別是意大利,肯定會謀求在歐洲獲得足夠大的發言權。

在這種情況下,德意志第二帝國要想成爲歐洲霸主,就得采取一些手段。

顯然。武力手段行不通。

不管怎麼樣,德意志第二帝國都不可能把槍口對準同盟國集團成員國,這麼做等於自取滅亡。

經濟上,德意志第二帝國自身的問題都很多,也就談不上援助歐洲國家了。

結果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只能在政治上想辦法。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德意志第二帝國要想成爲歐洲霸主,而且主導歐洲事務。就必須用行動來維護所有歐洲國家的利益,並且爲所有歐洲國家制訂一個奮鬥目標,而這個奮鬥目標就是實現歐洲的大統一。

顯然。英國也是歐洲國家。

也就是說,德意志第二帝國在稱霸歐洲的道路上。不但不能把英國排除在外,還要保證英國的完整。

更重要的是,只有保護好英國,才能讓其他歐洲國家,特別是法國的民衆相信,德意志第二帝國確實是在維護歐洲的利益,爲歐洲民衆創造福利,而不僅僅是爲了獲得歐洲的強權地位。

正是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國不可能支持分裂英國。

當然,中國也不會支持分裂英國。

前面已經提到,只有一個完整的英國,纔有能力遏制德意志第二帝國,也才能夠成爲阻止德意志第二帝國擴張的橋頭堡。

關鍵是,中國必須獲得英國的統治權。

可以說,在英國發生的事情是中國在大戰末期最成功的一次政治軍事行動。

英國戰敗的時候,中國並表示主要佔領國,當時只動用遠征航空兵,奪取了英國南部地區的幾座機場。隨後在與德意協商佔領英國的時候,中國也沒有提出過多的要求,僅僅保留了這幾座機場,以及朴茨茅斯港與斯卡帕灣的進駐權。

只是,對於隨後的行動來說,這些軍事基地已經足夠了。

英國戰敗後的頭半年內,中國就向英國運送了近五十萬噸糧食,其中半數是通過空運到達英國的。

接下來,中國在英國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即無償爲英國民衆提供救助。

相對而言,五十萬噸糧食不算多,可是意義卻十分重大。

要知道,在這半年之內,只有中國往英國運送了糧食,而且無償的把這些糧食分發給正在忍飢挨餓的英國民衆。

當然,這只是個開始。

隨後,在英國的交通基礎設施逐漸修復,特別是從朴茨茅斯港到英國各地的鐵路基本上恢復運行之後,中國加大了對英國的援助。

到一九四八年,中國輸入英國的糧食達到了五百萬噸!

這是個什麼意思?

一九四八年的時候,英國本土的糧食生產基本上恢復了正常,只是英國一直是糧食進口國,無法在糧食上做到自給自足,而中國提供的五百萬噸糧食,正好彌補了英國糧食產量的缺口。

正是如此,英國成爲了幾個主要戰敗國中,第一個不再捱餓的國家。

當數千萬英國民衆不再捱餓的時候,重建工作自然全面開展。

結果就是,英國是衆多戰敗國中,除日本之外,第一個進行戰後重建的國家,而且其重建力度超過了日本。

主要就是,英國民衆的自覺性相當高。

必須承認,英國是一個優秀的民族。在災難面前,幾乎每一個英國人都把國家與民族的利益放在了首位。

當然,英國能夠迅速開始重建,與中國的援助密不可分。

在一九四八年,中國除了爲英國補上了糧食缺口之外,還以賒欠的方式,爲英國提供了大量重建用的設備與物資,其中包括上萬臺工程設備、八百萬噸水泥、一百五十萬噸建築用鋼材、一千二百萬噸原油與燃油。除了提供物資之外,中國還力所能及的幫助英國恢復工業生產,特別是與重建有關的工業。到一九四八年底,英國已有上百座大型工廠復產,其鋼鐵產量達到了五百萬噸,水泥產量達到了一千七百萬噸,而化工產品達到了六百萬噸,此外其輕工業也有所恢復。在幫助英國工業恢復生產的時候,中國提供的不僅僅是設備,還有技術與資金。當然,利用這個機會,中國企業也進軍英國,而中國企業的投資,佔到了英國所獲外資的百分之八十。

經濟層面上的交往,決定了中國與英國的基本關係。

當然,對英國民衆來講,最熟悉的還是中國的援助人員。

在大戰結束之前,中國向英國派遣了近十萬名非軍事人員,大部分都是援助人員,所涉及的包括醫療、公共衛生、教育、消防安全等等。直到一九五五年,都有近五萬名中國援助人員在爲英國人服務。當時,英國有百分之三十的醫生、百分之四十的教師、百分之四十的消防人員、百分之三十的市政管理人員是中國人,而這些中國援助人員所提供的服務,惠及了所有英國人。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在大戰期間,中國的醫務人員至少爲三千萬人次的英國病人提供了診治與救助,幫助近百萬名英國嬰兒來到人世間,至少有上百萬英國人因爲中國醫務人員的幫助而免於死亡。

有趣的是,中國當局從未宣揚在英國的所做所爲。

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這是一項長遠戰略,根本就沒有必要宣揚,也不能宣揚。

在中國盡力幫助英國民衆渡過難關的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卻自顧不暇,因此對英國的援助就相當有限了。

問題是,真正佔領英國的是德軍,而不是中國軍隊。

顯然,這形成了一個極爲明顯的反差,即原本應該爲英國民衆提供幫助的佔領軍在袖手旁觀,而並沒有佔領英國的中國軍隊卻在爲英國民衆做實事,讓英國民衆能夠熬過困苦的戰爭時期。

這個反差所產生的影響積累了下來,並且在最終全面爆發了出來。(未完待續……)

第39章 海軍第一第82章 拷問訓練第604章 援助第535章 等待時機第234章 第一桶金第254章 下一步第38章 自我犧牲第625章 前進方向第170章 軍備談判第52章 同盟軸心第2章 大國角力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13章 銀行集團第62章 勝負未定第79章 將計就計第217章 無能爲力第2章 重新開始第488章 前仆後繼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607章 放權第42章 自以爲是第205章 謹慎應戰第224章 險象環生第181章 總體戰局第233章 生不逢時第73章 別無選擇第518章 無路可退第127章 不支第227章 遠程打擊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37章 出發第113章 轟炸機貿易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590章 爾虞我詐第76章 左顧右盼第48章 天上掉餡餅第87章 不戰而勝第82章 親自上陣第103章 激戰第593章 寄生經濟第180章 分歧第22章 迫敵決戰第302章 衝動與理智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193章 時代奇蹟第216章 爭分奪秒第603章 先入爲主第272章 空中屏障第103章 大獲全勝第110章 關鍵時刻第155章 走投無路第439章 木已成舟第451章 登陸前第105章 最後的希望第147章 積極主動第44章 萬不得已第110章 空中支援第408章 最後的機會第603章 先入爲主第199章 輕敵大意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229章 空中霸主第二百一十二二章 遭遇第487章 四道防線第259章 保守與積極第478章 接二連三第302章 衝動與理智第141章 秘密行動第554章 預言城鎮第28章 皇儲給力第547章 民族的裂縫第88章 避戰與主戰第37章 後遺症第199章 改造第121章 拷問第213章 手到擒來第184章 大選第469章 勉力爲之第190章 收手第33章 一意孤行第51章 攻守同盟第88章 最後的攻擊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149章 感情與職責第101章 躲躲藏藏第97章 血戰蔚山第116章 追擊第363章 質量缺陷第105章 最後的希望第117章 戰鬥開始第496章 準備就緒第230章 進軍印度洋第567章 默默無聞第212章 出動第67章 雷霆萬鈞第19章 事在人爲第188章 選擇第69章 恩仇第117章 算計
第39章 海軍第一第82章 拷問訓練第604章 援助第535章 等待時機第234章 第一桶金第254章 下一步第38章 自我犧牲第625章 前進方向第170章 軍備談判第52章 同盟軸心第2章 大國角力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13章 銀行集團第62章 勝負未定第79章 將計就計第217章 無能爲力第2章 重新開始第488章 前仆後繼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607章 放權第42章 自以爲是第205章 謹慎應戰第224章 險象環生第181章 總體戰局第233章 生不逢時第73章 別無選擇第518章 無路可退第127章 不支第227章 遠程打擊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37章 出發第113章 轟炸機貿易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590章 爾虞我詐第76章 左顧右盼第48章 天上掉餡餅第87章 不戰而勝第82章 親自上陣第103章 激戰第593章 寄生經濟第180章 分歧第22章 迫敵決戰第302章 衝動與理智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193章 時代奇蹟第216章 爭分奪秒第603章 先入爲主第272章 空中屏障第103章 大獲全勝第110章 關鍵時刻第155章 走投無路第439章 木已成舟第451章 登陸前第105章 最後的希望第147章 積極主動第44章 萬不得已第110章 空中支援第408章 最後的機會第603章 先入爲主第199章 輕敵大意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229章 空中霸主第二百一十二二章 遭遇第487章 四道防線第259章 保守與積極第478章 接二連三第302章 衝動與理智第141章 秘密行動第554章 預言城鎮第28章 皇儲給力第547章 民族的裂縫第88章 避戰與主戰第37章 後遺症第199章 改造第121章 拷問第213章 手到擒來第184章 大選第469章 勉力爲之第190章 收手第33章 一意孤行第51章 攻守同盟第88章 最後的攻擊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149章 感情與職責第101章 躲躲藏藏第97章 血戰蔚山第116章 追擊第363章 質量缺陷第105章 最後的希望第117章 戰鬥開始第496章 準備就緒第230章 進軍印度洋第567章 默默無聞第212章 出動第67章 雷霆萬鈞第19章 事在人爲第188章 選擇第69章 恩仇第117章 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