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遠東地面戰況的消息並不多,往往要好幾天,里希特霍芬纔會發回一封電報,只是大部分消息都對俄國不利。到八月底,日軍已經攻佔了奉天、遼陽等地,俄軍主力被迫退守旅順。
九月初,日軍開始圍攻旅順。
此時,已經出發將近四個月的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已經進入太平洋,卻沒有立即前往旅順,而是進入了金蘭灣。
有趣的是,法國拒絕向俄國艦隊提供燃煤,甚至要求俄國艦隊在進入金蘭灣的時候解除戰鬥狀態,爲火炮穿上炮衣,並且在法國艦艇的監督上停泊,在補充了淡水與食物之後,必須在二十四小時之內離港。
對長途奔波的俄國艦隊來說,這無疑是當頭一棒。
法國這麼做,也是迫於無奈,即來自英國的壓力。雖然法國把俄國當成抗衡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盟友,但是在英德逐漸疏遠的時候,法國開始倒向英國,竭力拉攏英國,自然不會在這個罐頭忤逆英國的意志。
離開金蘭灣後,俄國艦隊去了東京灣,即後來的北部灣。
緊要關頭,隨行的幾艘運煤船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在九月十四日爲俄國艦隊送去了急需的燃煤。
九月十六日,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起錨北上。
似乎,戰局開始變得對俄國有利了。
俄國遠東艦隊依然龜縮在旅順港內,只要第二太平洋艦隊能夠及時到達,俄國艦隊就能在規模上壓倒日本聯合艦隊。對日本來說,只要失去了制海權,就將輸掉整場戰爭,投入的十多萬地面部隊將有去無回。
只是,情形遠沒有這麼理想。
俄國的增援艦隊即將到達,日軍變得更加瘋狂。僅在九月十二日,日軍就在攻打旅順港外的大孤山時就傷亡了近四千人。這場戰鬥,也是馬克沁機關槍與戰壕的首次結合,俄軍的幾挺機關槍成了收割日軍官兵性命的機器。戰鬥中,俄軍還開創性的使用了迫擊炮,取得了不錯的戰果。
大孤山的戰鬥持續到九月十七日,日軍在付出了近一萬三千人傷亡的慘重代價後,攻佔了這座至關重要的高地。
到此,旅順港盡在日軍眼皮底下了。
這一天,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還在數千公里之外。
當日軍在大孤山上架起火炮,開始轟擊旅順港內的俄軍、以及停泊在港灣內的俄國戰艦時,士氣低彌的俄軍再也不可能守住旅順。
九月十八日,俄國遠東艦隊司令官威斯赫夫特決定突圍。
可惜的是,消息早已走漏,日軍發現俄國戰艦升火之後就把聯合艦隊調了過來,在旅順港外阻擊俄國艦隊。
激戰中,威斯赫夫特陣亡。
遭到阻擊後,俄國遠東艦隊的大部分戰艦退回了旅順港,部分逃到中立國港口的戰艦也被解除武裝。
有兩艘俄國巡洋艦逃到膠州灣,提爾皮茨中將按照中立原則,下令解除了這兩艘戰艦的武裝。日俄戰爭結束兩年後,德皇在接待到訪的沙皇時,把這兩艘戰艦當成禮物,送給了尼古拉二世。
艦隊突圍失敗之後,俄軍繼續困守旅順。
九月二十四日,日軍發起強攻,在一天之內傷亡近兩萬人,佔總兵力的三分之一。雖然俄軍也有數千人傷亡,而且士氣更加低落,但是日軍在後繼乏力的情況下,被迫由強攻專爲長久圍困。
顯然,日軍放棄了迅速佔領旅順的念頭。
問題是,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依然在日夜兼程的趕來,而且即將到達。
以當時的情況,如果俄國第二艦隊直接前往旅順,在遠東艦隊的配合下,有很大的把握擊敗日本聯合艦隊。
也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俄國佬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九月二十六日,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在進入東海後,艦隊司令羅日傑斯特溫斯基海軍中將下令轉向前往對馬海峽。
也就是說,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沒有去旅順,而是打算前往符拉迪沃斯託克。
十多個小時之後,馮承乾才收到了由提爾皮茨發來的電報,得知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改變了航線。
早在數日前,馮承乾就讓提爾皮茨派遣一艘巡洋艦前往濟州島附近。
雖然馮承乾覺得,在歷史已經改變的情況下,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很有可能不會犯下致命的錯誤,但是他做了兩手準備,提前做了部署。事實證明,即便歷史的總體走向已經發生了變化,但是在細節上仍然沒有大變。
這個時候,日本聯合艦隊沒在旅順港外,而是退回到了本土。
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前往對馬海峽,等於是主動往虎口裡面送。
要知道,日軍不惜代價的強攻旅順,就是忌憚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而日本聯合艦隊退回到本土,也是擔心遭到俄國艦隊夾擊。如果羅日傑斯特溫斯基率領艦隊去了旅順,日本很有可能在取得最後勝利之前,請求英國出面調停。俄國艦隊前往對馬海峽,等於給了日本賭徒最後一博的機會。
九月二十八日,對馬海戰打響。
因爲早有準備,所以提爾皮茨中將派出去的巡洋艦基本上全程觀摩了這場海戰。
當時,也只有這艘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巡洋艦及時趕到,英國、法國、美國等國在遠東地區活動的戰艦都集中在旅順附近,認爲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將前往旅順,在那邊與日本聯合艦隊決戰。
在這場持續十多個小時的戰鬥中,雙方的表現都算不上優秀,但是運氣在日本這邊。
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最大的問題,在經歷了將近半年的航行之後,不管是戰艦、還是戰艦上的官兵,狀況都極爲糟糕。相比之下,日本聯合艦隊卻是養精蓄銳,爲這場海戰準備了數個月。
至於海戰的結果,與馮承乾的預料相差不大。
最終,只有“阿芙蘿爾”號等幾艘速度較快的戰艦逃到了符拉迪沃斯託克,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雖然日本聯合艦隊也遭受了較爲慘重的損失,幾艘主力艦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傷,但是制海權依然牢牢掌握在日本人手裡,困守旅順的俄軍喪失了最後一點反敗爲勝的希望。
打到這個時候,俄國已經戰敗了。
有趣的是,主動提出和談的不是俄國,而是日本。
沙皇並不甘心,雖然國內反對派發動“革命”,導致政局動盪不安,但是俄國的實力遠在日本之上。更重要的是,西伯利亞大鐵路即將通車,沙皇認爲還有希望扭轉戰局,也就沒有急於提出停戰。
真正吃不消的,還是日本。
雖然在海洋戰場上,日本旗開得勝,又連續打了幾個漂亮仗,連猖獗一時的俄國遠東分艦隊也在蔚山外海被日本第二艦隊殲滅,但是日本國力過於弱小,在地面戰場上的傷亡與損失極爲慘重。比如在奉天會戰中,日軍就傷亡近七萬人。打到九月底,日軍的傷亡人數已經超過二十萬。
繼續打下去,日本也難獲得更多的好處。
十月八日,日本向美國政府發出請求,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欣然答應了下來,親自出面進行和談斡旋。
雖然沙皇並沒立即答應停戰,但是俄國的情況也不太理想。
對沙皇來說,最大的敵人不是日本,而是在國內鬧事的反對派。丟掉滿洲,只是丟掉一塊殖民地而已。如果反對派點燃的“革命之火”擴散開來,那麼沙皇丟掉的將是皇位與整個俄羅斯帝國。
談判持續到一九零六年五月,在國內形勢嚴重惡化之後,沙皇被迫妥協。
最終,俄國以退出滿洲,把南薩哈林島、即南庫葉島,以及南千島羣島割讓給日本,纔算了結了這場戰爭。
日俄簽署停戰協議的時候,另外一場談判也在緊張的進行之中。
這就是英德之間的海軍軍備談判。
隨着“拿騷”級戰列艦(沒有特殊說明均包括“萊茵蘭”號與“波森”號)與“赫爾戈蘭”級戰列艦相繼建成與開建,以及俄國在遠東遭受慘敗,德意志第二帝國取代俄國,成爲全球第二海軍強國已成不爭的事實。雖然英德還沒有徹底決裂,但是海軍軍備不受控制的擴展下去,英德遲早會翻臉。
在這個大背景下,馮承乾主動向德皇提出,應該及早與英國進行海軍軍備談判。
當然,談判不等於停止前進的步伐,而是爲了爭取更多的時間。
德皇採納了馮承乾的建議,並且任命馮承乾爲全權代表,前往倫敦與英國的海軍大臣進行面對面的談判。
一九零六年初,馮承乾第一次前往倫敦。
到五月底,英德海軍軍備談判已經進行了四輪,幾乎沒有什麼進展,雙方在約束海軍軍備的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
馮承乾沒有放棄,英國佬也沒有放棄。
雙方都知道,如果海軍軍備談判沒有取得實質性成果,戰爭肯定會在五年內爆發,而雙方都不希望看到這一幕。
問題是,就算堅持談下去,就會有結果嗎?
馮承乾不抱希望,英國佬也沒不抱希望。
老派強國與新興帝國之間的矛盾,根本不可能通過談判得到解決,也許談判只是戰爭前的熱身運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