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戰略優勢

戰爭結束之前,中國、德意志第二帝國與意大利就英國在戰後的政治體制問題取得了基本共識,即在保留英國王室的基礎上,實行議會首相制。也就是說,英國的基本政治體制不會發生明顯變化。

最大的變化就是取消上下院制度,僅保留下議院,並且更名爲議院。

按照中德意三國協商的結果,英國將在大戰結束之後結束軍事管制狀態,並且進行全民大選,產生議院,最終由議院推舉產生首相與內閣政府。在組建了政府之後,英國還將進行一次全民公決,即由所有英國人來決定英國的新憲法。制訂新憲法的工作將由議院承擔,新憲法在由全民公決之前,將由佔領軍的“聯合管制委員會”進行批准。也就是說,這將是一部在佔領軍的監督下產生的憲法,將是一部和平憲法,因此將對英國的國家權力進行極爲嚴格的約束。

由此可見,英國保留的權力比任何戰敗國都要多。

說白了,英國是當時最受尊重的戰敗國。

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德意志第二帝國需要維護歐洲的統一,因此就必須充分尊重身爲歐洲國家的英國。意大利爲了制衡德意志第二帝國,需要一個足夠強大、而且具有很強獨立性的歐洲國家,而英國是最爲理想的選擇。中國則爲了遏止德意志第二帝國,需要在歐洲地區獲得一個舉足輕重的盟友,英國是不二選擇。

結果就是,三個主要戰勝國都沒在給予英國足夠權力的問題上唱反調。

只是,這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

這就是,獲得了足夠權力的英國,成爲了歐洲第二核心。

顯然,這更加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

在大戰即將結束的時候,也就是一九四九年初。德意志第二帝國當局認識到了這個極爲嚴重的問題。

當時,德意志第二帝國提出應該對英國加以限制。

爲此,德意志第二帝國明確提到,英國是戰敗國,爲了防止英國再次對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構成威脅,必須剝奪英國發動戰爭的權利與能力,因此戰後的英國不得組建國防軍。也不得擁有對外宣戰權,甚至在外交上都必須受戰勝國支配。不能擁有結盟、同盟、以及參與國際組織的權利。

顯然,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主張得到了承認,那麼英國將成爲第二個日本。

更重要的是,這明顯違背了中國的利益。

結果就是,在戰爭即將結束的時候,中德在英國的問題上產生了嚴重分歧,甚至差點在英國發生衝突。

當時。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佔領軍試圖驅逐在英國各大城市進行救助的中國人員,並且準備把所有在英的中國工作人員驅逐出境。在德軍展開行動之前,中國軍隊的情報機構獲得了消息。中國軍隊率先採取行動,首先向救助人員駐地派遣了佔領軍,以防止德軍強行驅逐中國工作人員。緊接着,中國海軍出動了兩支戰鬥艦隊,一支從比斯開灣進入英吉利海峽,另外一支進入北海,而且兩支戰鬥艦隊都有三艘艦隊航母,足以封鎖其所在方向上的所有海運航線。最後。中國外交部出面,向德意志第二帝國發出照會,要求德軍不得對赴英中國救助人員施加威脅。在進行外交交涉的時候,中國空軍出動了上萬架次運輸機,往英國空運了數萬噸各類物資。當時,中國海軍已經接到了由馮承乾下達的命令,如果德軍率先攻擊中國佔領軍,海軍將立即發起反擊。

事件發生到高潮的時候。中德兩國軍隊都已劍拔弩張,中德間的戰爭一觸即發。

所幸的是,最後關頭。德意志第二帝國當局恢復了理智,沒有向駐英部隊下達驅逐中國人員的命令。

最終。通過外交談判,德方承認了中國救助人員在英國擁有合法地位與權利。

當然,這麼一鬧,德意志第二帝國要求限制英國的問題也浮上了水面。

雖然在整個事件中,英國都是最大的受害國。因爲德意志第二帝國封鎖了包括朴茨茅斯在內的所有英國港口,所以中國海軍無法把救援物資及時運到英國,由此導致倫敦等地爆發了自英國戰敗之後最大的饑荒,數百萬英國人在持續三個月的紛爭中沒有得到援助,更多的英國人則始終處於飢餓狀態之下。但是這起事件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了問題,即英國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國家,如果不能妥善處理英國,特別是在中德之間形成戰略平衡,那麼英國很有可能成爲中德矛盾的爆發地點。

顯然,這也影響到了中國的對英立場。

事件平息下來之後,中國改變了一慣強硬的立場,開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談判。

針對英國戰後問題的談判一直持續到大戰結束之後,最終中德都做了讓步,德意志第二帝國放棄了對英國政治形態、外交權利與正當防衛權的限制,而中國則承諾不鼓動英國組建國防軍,也不對英國提供軍事援助。

當然,這不是結束。

戰爭結束之後,關於英國問題的談判持續了好幾年,關鍵就是英國有沒有組建國防軍實施正當防衛的權利。

只是,英國也加入了進來。

當然,在這數年的談判中,英國當局只是觀察方,根本沒有參與談判的權利,談判雙方依然是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

談判持續到一九五六年,才最終結束。

當然,中國得到了想要的結果。

這就是,英國有權組建實施正當防衛的國防軍,但是軍事力量將受到嚴格限制,比如總兵力不得超過二十萬,海軍戰艦總噸位不得超過三十萬噸、空軍作戰飛機總量不得超過八百架、陸軍擁有的坦克等重型武器也受到了限制。更重要的是,英國不得擁有核武器,也不得把軍事力量用於對外戰爭,只能在本土遭受侵略的情況下,英國纔有調動與使用軍事力量的權力,而在和平時期,英國的國防力量必須受佔領軍司令部制約,連最基本的人事任免與軍費預算都得經佔領軍司令部批准之後才能實施。

顯然,佔領軍司令部由中德意三方聯合組建。

看上去,英國的軍事力量依然受到了極爲嚴格的限制,但是至少要比德意志第二帝國最初提出的要求退讓了一大步。

更重要的是,英國由此成爲了主權完整國家。

當然,這絕對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想要的結果。

只是,德意志第二帝國不得不接受這樣的結果。

原因很簡單,談判進行到一九五六年的時候,英國國內的民怨已經非常大了,而且所有矛頭都指向德意志第二帝國。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國不在這個時候做出讓步,英國國內肯定會颳起反德風潮,而這對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歐洲的形象會產生極爲嚴重的負面影響,也會使德意志第二帝國正在努力推進的歐洲聯合體受到重創。只有做出讓步,德意志第二帝國才能夠得到其他歐洲國家的信任與支持。

可以說,一九五六年是英國現代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僅僅隔了不到一年,即一九五七年初,英國就與中國簽署了軍事援助協議,中國將負責爲英國組建一支現代化的國防力量,提供必須的主要武器裝備,並且派遣軍事教官對英國國防軍進行培訓。

三年之後,英國國防軍就初具規模了。

當然,軍事上的援助,只是幫助英國恢復國力的第一步。

對英國來說,最需要的不是國防軍。說白了,二十萬兵力的限制,讓英國國防軍根本不可能成爲一支足夠強大的軍隊,因此英國也就不可能憑藉國防力量成爲強國,甚至不足以保衛國家安全。

要知道,即便到二十世紀末,英國的國防基礎都不是其國防軍。

英國要想獲得強國地位,真正的基礎是一紙條約,即與中國的同盟條約。

只要有了這份條約,包括德意志第二帝國在內,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小覷英國,更不可能隨意支配英國。

問題是,要想獲得這紙條約,比獲得二十萬兵力更加困難。

直到一九六七年,在英國當局承認南非爲獨立國家,並且正式宣佈放棄所有海外殖民地之後,才擁有了與中國簽署同盟條約的基礎。

只是,由足足過了十年,直到一九七七年,英國才正式與中國簽署同盟條約。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需要強調的是,英國在戰後一直奉行親華政策,不管是哪個政黨上臺,都把增進跟中國的友好關係當成頭號大事,而且英國民衆對中國的認同度也非常高,而這些與中國在大戰期間爲英國提供的幫助不無關係。

在大戰結束三十年之後,中英的同盟關係更是成爲了典範。

要知道,在這個時候掌握英國政權的政治家大多在大戰期間出生,或者是在大戰爆發前出生,都親身經歷了大戰,也接受過中國提供的救助。在一九八二年當選英國首相的撒切爾夫人更是在大戰中被中國救助人員收養的孤兒,如果沒有中國的救助,撒切爾夫人早就死於肺結核了。

當然,英國給中國帶來的不僅僅是負擔,而是實實在在的戰略優勢。

第193章 偷襲計劃第576章 聲東擊西第487章 四道防線第122章 投降第101章 遠戰第170章 軍備談判第328章 傳統精神第562章 頑抗第549章 糧草先行第139章 戰略方向第157章 搶先攻擊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386章 血戰到底第352章 快馬加鞭第502章 最後一戰第602章 首腦會晤第152章 坐以待斃第586章 服軟第556章 衝出海灘第561章 更多選擇第78章 鬥智第32章 立場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276章 爾虞我詐第226章 表現形式第223章 跟隨戰略第572章 強渡第167章 血誓第582章 立場第294章 有想法第545章 陸海之爭第507章 空中突擊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93章 特殊任務第499章 一鼓作氣第161章 勝利第245章 駕駛員第178章 參謀的戰爭第108章 一網打盡第420章 新挑戰第112章 找事做第381章 震驚之餘第217章 全力以赴第564章 夢想與現實第211章 貓捉耗子第169章 打壓第66章 走向戰爭第49章 戰略儲備第42章 自以爲是第291章 將錯就錯第409章 航空兵收尾第100章 守株待兔第434章 攻擊第66章 滅頂之災第168章 拋磚引玉第489章 截擊機第328章 傳統精神第216章 根源第225章 撤與戰第362章 倉促上陣第355章 左擋右支第482章 前進基地第525章 轟炸難題第171章 振作第311章 戰術勝利第621章 核時代第388章 一擊得手第153章 協同攻擊第599章 談判第51章 正面交戰第303章 水下利器第422章 進攻第115章 虛張聲勢第422章 進攻第171章 殊途同歸第214章 革命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146章 大使第63章 臨時抱佛腳第162章 巔峰對決第263章 參謀長第217章 無能爲力第487章 四道防線第204章 披掛上陣第293章 準備開打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283章 離經叛道第147章 最後機會第21章 大清首輔第606章 無償援助第236章 扛鼎之作第517章 何去何從第22章 迫敵決戰第481章 討價還價第87章 不戰而勝第368章 以退爲進第61章 中興干將第102章 覆滅第88章 避戰與主戰
第193章 偷襲計劃第576章 聲東擊西第487章 四道防線第122章 投降第101章 遠戰第170章 軍備談判第328章 傳統精神第562章 頑抗第549章 糧草先行第139章 戰略方向第157章 搶先攻擊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386章 血戰到底第352章 快馬加鞭第502章 最後一戰第602章 首腦會晤第152章 坐以待斃第586章 服軟第556章 衝出海灘第561章 更多選擇第78章 鬥智第32章 立場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276章 爾虞我詐第226章 表現形式第223章 跟隨戰略第572章 強渡第167章 血誓第582章 立場第294章 有想法第545章 陸海之爭第507章 空中突擊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93章 特殊任務第499章 一鼓作氣第161章 勝利第245章 駕駛員第178章 參謀的戰爭第108章 一網打盡第420章 新挑戰第112章 找事做第381章 震驚之餘第217章 全力以赴第564章 夢想與現實第211章 貓捉耗子第169章 打壓第66章 走向戰爭第49章 戰略儲備第42章 自以爲是第291章 將錯就錯第409章 航空兵收尾第100章 守株待兔第434章 攻擊第66章 滅頂之災第168章 拋磚引玉第489章 截擊機第328章 傳統精神第216章 根源第225章 撤與戰第362章 倉促上陣第355章 左擋右支第482章 前進基地第525章 轟炸難題第171章 振作第311章 戰術勝利第621章 核時代第388章 一擊得手第153章 協同攻擊第599章 談判第51章 正面交戰第303章 水下利器第422章 進攻第115章 虛張聲勢第422章 進攻第171章 殊途同歸第214章 革命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146章 大使第63章 臨時抱佛腳第162章 巔峰對決第263章 參謀長第217章 無能爲力第487章 四道防線第204章 披掛上陣第293章 準備開打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283章 離經叛道第147章 最後機會第21章 大清首輔第606章 無償援助第236章 扛鼎之作第517章 何去何從第22章 迫敵決戰第481章 討價還價第87章 不戰而勝第368章 以退爲進第61章 中興干將第102章 覆滅第88章 避戰與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