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先鋒戰冤句(中)

乘氏縣在冤句縣東北七八十里外,兩者之間有官道相連,現在,在冤句東北三十里處的一處密林邊,一支人數在八千左右的精騎正在休整。

這支騎兵隊伍精銳異常,第一個表現便是一人雙馬。其次,每名甲冑齊全的騎兵除了馬槊、備用馬槊和橫刀外,都佩戴勁弩。他們不僅是從頭到腳都武裝了起來,而且每個人都好似置身於小型武庫中。

這樣的一支精騎,且不說戰力如何,僅僅是養活他們,都要花費難以想象的錢財。

一般情況下,養活五名步卒的軍費,才能養活一名騎兵。但是就這支騎兵而言,每個人只怕要消耗十名普通步卒的資財來培養。

也就是說,武裝這八千精騎的軍費,足夠再拉起一支最低八萬步卒的軍隊!

精兵不易得,尤其是精騎更不容易培養,由此可見一斑。

然而,實際情況是這支精騎耗費的軍資,遠勝一支十萬步卒的軍隊。

原因只有一個:這支精騎中修士佔比太高——不僅遠高於普通步卒大軍,也大大高過普通精騎。

哪怕只是練氣一層的修士,無論是裝備花費還是俸祿給養,都要遠遠超出一名普通精騎銳士。而在這支精騎中,練氣修士的比例已經達到了恐怖的三成!

一支八千人的騎兵中,竟然有兩千多名練氣修士!

要知道,在天下大亂之前,哪怕是練氣一層的修士,都有成爲皇朝七品官員的資格。整個皇朝雖然官吏無數,但大唐三百多州一千餘縣,總共又有多少七品以上的官員?

這也就是亂世大爭,修士整體實力得到極大提升,否則就算加上江湖修士,任誰也湊不出這樣一支精騎來。

饒是如此,這支精騎也足夠駭人。

放眼整個天下,五十三藩鎮,大小諸侯十餘,有誰能夠組建這樣一支精騎大軍?哪怕是朱溫,已經蕩平了中原七鎮,也無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拉起這樣一支精騎來。

所以答案只有一個。

這支精騎只會也只能出現在,那個早在黃巢還沒舉事之時,就已經洞悉天下未來局勢,並且爭分奪秒爲之殫精竭慮作準備的王的麾下。

這支精騎的號爲狼牙都。

他們的統率叫作上官傾城。

現在,再叫這支軍隊爲狼牙都已經不合適。依照唐末軍制,百人爲“都”,五百人爲一指揮,五千人便成一軍。

所以這支軍隊,如今該被叫作狼牙軍。

此刻,面白脣紅的上官傾城站在林子邊,手中伸着一捧豆子,正在專心致志給自己的戰馬餵食。

大戰在即,她神色如常,目光比尋常時候還要平靜。

哪怕此刻身着甲冑頭戴兜鍪,也掩蓋不住她的傾國之顏。只可惜這張清豔的臉從不回綻放絢麗光彩,因爲她是個面癱。

面癱有面癱的好處,尤其是作爲軍中將領,正需要她任何時候都不動聲色。

等戰馬吃完了豆子,上官傾城伸出手,平緩有力的爲戰馬梳理鬃毛,動作親暱的就像對待自己的手足。喝完水的戰馬舒舒服服打了個響鼻,雙眸微微眯了眯。

在她身後,八千餘將士在默然做着同樣的事。

戰馬不會餵食的太飽,因爲大戰在即。

不時,前方奔回一騎,在上官傾城前方勒馬滾落,跑步上前行禮:“報!宣武軍先鋒軍五千騎兵折道向東,不出將軍所料,已經跟曹州軍交上手!”

上官傾城點點頭,梳理戰馬鬃毛的動作半分也沒受影響。

讓曹州兵馬先行出動,去吸引宣武軍先鋒的注意,分散對方的兵力,這是上官傾城的主意。至於命令,則是李曄借薛威之手下達。

哪怕狼牙軍戰力強橫,上官傾城自忖救援冤句、擊敗朱殷不成問題,她也要儘可能做好完全準備。真到了沙場決勝的時候,不怕勞心勞力,多付出一些軍費,就怕橫生枝節,不能取勝。

戰敗的損失不是些許軍費能夠衡量的。

一刻之後,上官傾城擡頭看了一眼天色,眸底掠過一抹凜然之色。

這時候隊列後面有一騎飛奔而來,同樣是向上官傾城稟報軍情的。

“報!將軍,我部兩萬步騎大軍已經就位!”

上官傾城這回沒有點頭,她拍了拍戰馬的脖子,徑直翻身上馬。

手提繮繩,上官傾城看向冤句的方向,“給冤句的軍令,冤句如何迴應?”

副將上前來說道:“我們的軍使已經三令冤句,讓其部兵馬在我們衝擊宣武軍時,出城進攻宣武軍左翼,冤句守將三次都回稱謹遵軍令。”

上官傾城這才點點頭。

她倒是想趁着朱殷所部登岸未半的時候,給予其迎頭痛擊,只是時間上來不及——他們能夠在對方剛登岸的時候趕到,已經是日夜兼程了。而在大戰之前,長途奔進的精騎必須休息一陣、稍緩一口氣。

上官傾城眉目如電,擡手下令:“衆將士聽令,奔襲宣武軍先鋒大軍!傳令趙霸天,妖族修士護衛兩翼,隨時準備攔截道兵!”

“得令!”

雙腿輕夾馬肚,上官傾城催動戰馬緩緩啓程。

但就在這時,她忽然眉頭一蹙,向西北方向望去。

哪怕在林田中看不出什麼異常,以她兵家上將大圓滿的境界,也能夠清晰感受到彼處有修爲強悍的人存在。

不過她並沒有做什麼,甚至都沒有在意。

強悍的氣息只不過區區數道,沒有半點兒能力影響狼牙軍的行動。如果對方敢出現在狼牙軍面前,且不說會被八千人的兵家戰陣碾成肉泥,隨行護衛的妖族修士都不會讓他們有接近的機會。

......

冤句縣白溝南岸,一處林葉凋零的山丘上,幾名身着長袍、氣度溫文爾雅的男女,正觀望着在白溝北岸集結的朱殷所部。

五萬人左右的大軍,就算留下一部水師將士在船艦上,也有四萬來人上岸。遠遠望去河岸黑壓壓一片人羣,聲勢浩大卻又不顯得擁擠,各部涇渭分明又形成一個整體,顯現出爲將者排兵佈陣的卓絕才能。

在人羣前方列陣的先頭部隊,陣型齊整、殺氣凜然,可想而知一旦有敵來犯,他們並不會成爲魚肉,而是極有可能扮演刀俎的角色。整個大軍會在瞬息間組織起強有力的反攻。

一名眉眼平和風度翩翩的中年男子,搖着手中摺扇不無感慨道:“之前聽聞宣武軍數月間蕩平中原,還當他們只是受了道兵幫助,現在親眼得見如此軍威,才知道宣武軍的確有強軍之實......由此可見,朱溫治軍之才當真是不容小覷。”

在這名男子身旁,有一名青年儒士,面目方正眼神剛毅,氣度跟一般文雅內斂的儒生不太相同,正是崔克禮的同窗張仲生。

他道:“朱溫戎馬半生,征戰南北,是從血火中爬出來的悍將,的確不能輕視。晚輩曾有幸到過宣武軍中,見識過對方的虎狼之士,論天下藩鎮的軍隊之強,的確鮮有能勝過宣武軍的。”

中年男子轉頭看向張仲生,笑了一聲:“如此看來,貞之也覺得此戰宣武軍勝券在握?”

貞之是張仲生的字。

兩個月前他到了揚州,參加過儒門賢能點評天下士子的盛會。雖然因爲年紀尚青資歷不夠,沒有位列八傑之位,但也被王載豐評爲儒門七十二俊彥之首,還贈送了“坐可定邦國大策,行能稱社稷得失”的十四字評語。

由此,張仲生名噪一時,在淮南無數士子中已有莫大名望。

十四字評語的意思再淺顯不過,說張仲生不僅有主政邦國,擬定、推行國家大事的才能,還有監察州縣、查辦不法官吏、衡量政事得失的品質。

簡單說,在王載豐這句話裡,張仲生有宰相之才。

這回中原大戰事發突然,無論是李曄調集百萬大軍,還是朱溫急攻天平軍,速度之快都遠超諸侯預料。這就導致關中李茂貞和淮南高駢,倉促之間都沒法馬上調集主力大軍進入中原,干涉戰局。

大軍可以慢慢調集,但是探子卻不能不立即派遣。而對於高駢這種諸侯而言,除卻派遣普通斥候外,還得讓麾下大才之士到戰場前觀摩,好評判交戰雙方的戰力,研究他們的戰法。

這些信息收集工作,都是爲接下來淮南軍出兵中原做準備。

戰場兇險,能來的都是大修士,張仲生姑且不言。他面前這位手持摺扇的中年男子,便是儒門八傑之一,早已經名動儒林的郭璞。

聽了郭璞的問題,張仲生出乎對方意料的搖了搖頭。

郭璞訝異道:“貞之覺得宣武軍攻不下天平?”

若非知道張仲生曾經遊歷中原,到過汴州、青州,還親眼見識過真正的大戰,以郭璞的地位資歷,只怕要毫不客氣嗤笑他了。

張仲生認真道:“宣武軍要戰勝天平軍,當然是易如反掌。但是宣武軍要攻佔天平三州,還必須面對安王麾下的平盧軍。”

說到這平盧軍三個字,張仲生語氣不由自主的加重,眼中也不可抑止帶上凝重、肅殺之色。

因爲這三個字,他回憶起當初在青州城頭,和崔克禮一起,親眼看到平盧軍抵抗宣武軍的戰鬥場面。

郭璞看到張仲生這番模樣,不以爲意道:“難道平盧軍比宣武軍還要精銳?這天下還能有比宣武軍更強悍的軍隊?”

他在揚州的時候,見過淮南軍是什麼模樣,而且跟隨大軍征戰過。在他的客觀評價中,驍勇善戰的淮南軍也敵不過宣武軍。

平盧軍若是比宣武軍還要能戰,那對比之下,淮南軍的戰力豈不是隻能在天下諸侯中排第三?對志在問鼎中原的儒門和高駢來說,這個名次也太低了些。

張仲生再次搖搖頭。

他鄭重的看着郭璞,字字千鈞道:“別的晚輩不敢說,但是平盧軍中上官將軍率領的狼牙都,晚輩曾經親眼見過,那絕對不是眼前這支宣武軍能夠抗衡的!”

郭璞怔了怔,旋即失笑:“狼牙都就這般精銳?”

“不,狼牙都不能說是精銳。”

“那是什麼?”

張仲生眼中充滿忌憚之色,就像是看到了鬼神,“狼牙都,只有兩個字能夠描述。”

“是哪兩個字?”

“恐怖!”

第四十八章 愛情經與吃飯論第一百一十七章 宮變(2)第六十四章 計謀(三更)第一百二十八章 契機第一百六十三章 安西都護府疏勒鎮第四十八章 魔頭之威(第三更)第六十五章 分化第四十三章 赴戰之人第六十六章 翻身與同情第十三章 先鋒戰冤句(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逆賊第五章 屍體已經涼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新老安王(二更)第三十五章 裝死的麻雀第三十一章 青衣衙門第五十章 平靜的時刻第十二章 大聖大鳥(第三更)第一百零二章 退意第二十六章 崑崙決戰第五十四章 完美實現(三更)第一百二十五章 終點與起點第九十四章 開戰前夕第四十章 制勝(1)第七十一章 最後的戰爭(5)第二十五章 醉酒的漢子 清醒的聖姬第七十五章 一掌一劍第四章 安穩的與不安穩的第六十八章 將計就計第八章 以天下爲棋 換立錐之地(下)第十五章 初戰(4)【第三更】第四十六章 仙庭,蒼生,大道第五十八章 勝負第六十三章 溫馨有趣的生活第六十八章 成果(二更)第一百一十二章 你不想見他嗎?第十四章 師姐師弟第四十三章 變革者第四十章 文明的戰爭 真正的大亂第一百一十四章 勾結第十七章 突遭劫難第七十章 最後的戰爭(4)第一百一十二章 對馬海戰(2)第七十九章 異變第三章 安王的意思第九十章 一起行動(三更)第十三章 初戰(2)第六十九章 最後的戰爭(3)第七十章 煽動情緒第十三章 逃竄(下)第二十三章 應對第一百三十三章 道心第十七章 殺將(第二更)第一百章 戰利品與嫁妝第一百二十章 決戰(二更)第四十二章 無量天尊第七十九章 儒門士子(上)第七十七章 必經之途第六十章 三年第四十六章 仙庭,蒼生,大道第四十八章 你找死(三更)第四章 戰妖第四十七章 嬀州會戰(3)第四十三章 此間酒盡 再無故人(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血氣盈野 劍開星夜第五十八章 輪迴大陣第五十五章 勝負第五十五章 歸義軍的隱患第二十七章 部屬第十六章 士氣之爭第一百二十三章 三日五戰第七十三章 勝負第十一章 好學第八十四章 宴席(4)第八十二章 牧羊女的光輝時刻(上)第四十七章 徒使豎子成名(2)第六十三章 新的秩序(中)第四十四章 突然到來的李峴第七章 氣運第一百二十二章 摧城(二更)第八十六章 殺機第五十四章 危機與勝利(2)第二十一章 你只能死在這了(第三更)第六十六章 那股力量第六十七章 事實就是事實第二十三章 應對第六十五章 英雄你不能死第九十一章 高手(1)第三十二章 妖族的真貌第一百二十一章 金甲仙人第十章 立威第八十二章 牧羊女的光輝時刻(上)第二十五章 御使天下第七十章 肝腦塗地第四十六章 邊城第九章 各爲其主必相殺(第二更)第九十一章 高手(1)第二十四章 唯真英雄能本色第五十一章 收服第四十八章 扛起就跑
第四十八章 愛情經與吃飯論第一百一十七章 宮變(2)第六十四章 計謀(三更)第一百二十八章 契機第一百六十三章 安西都護府疏勒鎮第四十八章 魔頭之威(第三更)第六十五章 分化第四十三章 赴戰之人第六十六章 翻身與同情第十三章 先鋒戰冤句(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逆賊第五章 屍體已經涼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新老安王(二更)第三十五章 裝死的麻雀第三十一章 青衣衙門第五十章 平靜的時刻第十二章 大聖大鳥(第三更)第一百零二章 退意第二十六章 崑崙決戰第五十四章 完美實現(三更)第一百二十五章 終點與起點第九十四章 開戰前夕第四十章 制勝(1)第七十一章 最後的戰爭(5)第二十五章 醉酒的漢子 清醒的聖姬第七十五章 一掌一劍第四章 安穩的與不安穩的第六十八章 將計就計第八章 以天下爲棋 換立錐之地(下)第十五章 初戰(4)【第三更】第四十六章 仙庭,蒼生,大道第五十八章 勝負第六十三章 溫馨有趣的生活第六十八章 成果(二更)第一百一十二章 你不想見他嗎?第十四章 師姐師弟第四十三章 變革者第四十章 文明的戰爭 真正的大亂第一百一十四章 勾結第十七章 突遭劫難第七十章 最後的戰爭(4)第一百一十二章 對馬海戰(2)第七十九章 異變第三章 安王的意思第九十章 一起行動(三更)第十三章 初戰(2)第六十九章 最後的戰爭(3)第七十章 煽動情緒第十三章 逃竄(下)第二十三章 應對第一百三十三章 道心第十七章 殺將(第二更)第一百章 戰利品與嫁妝第一百二十章 決戰(二更)第四十二章 無量天尊第七十九章 儒門士子(上)第七十七章 必經之途第六十章 三年第四十六章 仙庭,蒼生,大道第四十八章 你找死(三更)第四章 戰妖第四十七章 嬀州會戰(3)第四十三章 此間酒盡 再無故人(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血氣盈野 劍開星夜第五十八章 輪迴大陣第五十五章 勝負第五十五章 歸義軍的隱患第二十七章 部屬第十六章 士氣之爭第一百二十三章 三日五戰第七十三章 勝負第十一章 好學第八十四章 宴席(4)第八十二章 牧羊女的光輝時刻(上)第四十七章 徒使豎子成名(2)第六十三章 新的秩序(中)第四十四章 突然到來的李峴第七章 氣運第一百二十二章 摧城(二更)第八十六章 殺機第五十四章 危機與勝利(2)第二十一章 你只能死在這了(第三更)第六十六章 那股力量第六十七章 事實就是事實第二十三章 應對第六十五章 英雄你不能死第九十一章 高手(1)第三十二章 妖族的真貌第一百二十一章 金甲仙人第十章 立威第八十二章 牧羊女的光輝時刻(上)第二十五章 御使天下第七十章 肝腦塗地第四十六章 邊城第九章 各爲其主必相殺(第二更)第九十一章 高手(1)第二十四章 唯真英雄能本色第五十一章 收服第四十八章 扛起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