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國有喪

應南圖的三聲狂嘯,和着山間的清香,讓沈寧頭腦一醒!是了,從心所欲,快意自在,任它風急雨橫,我自巋然不動,爲人處世,不正應該如是嗎?這些想法,當初在看見思過處的梅花時,我不也是這樣想的嗎?沈家勢盛這算什麼危局?

爲什麼會在來天寧寺之前會覺得有重重憂慮積壓?是應該放下這些煩憂的啊!

此行,不虛矣!

她看着猶在怡然自得的應南圖,微微地笑了起來。隨即,也學着他那樣,伸手向上,氣沉丹田,也狂嘯了三聲,高曠遼遠,清脆響亮!這下,林間宿鳥撲撲聲音更多了!

她這個舉動,令應南圖目瞪口呆,身後跟着那三人,更是石化了,這也太……太不可思議了吧?!

沈寧見這幾個人石化了的情狀,特別是看到應南圖那個呆愣樣,不由得哈哈笑了起來,所有的擔憂思慮一掃而光!這天寧寺,實在是個令人忘憂的地方!

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沈瑤還在咕噥:“昨晚不知道是哪個瘋子,在寺裡又吼又叫的,搞得我都睡不好!”“就是!半夜三更的,有什麼好叫的?!”一旁的古文華答話道,語氣也多有埋怨,她昨晚也是睡不好啊。

沈寧聽了神色如常,還優哉遊哉地點點頭,笑着說道:“是啊,不知道是哪個瘋子呢!”她雙眼還笑得眯了起來,可見心裡是真高興。反而是秋歌,眼神躲了躲,覺得這都是姑娘和應南圖一起瘋癲造成的結果。

因沈寧解了心中鬱結,覺或許前路會柳暗花明,心情一直都很好。她在等待着,等待着即將發生的事。

果然,沈家的危局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因爲朝堂發生了一件大事,上至皇家,中至朝臣。下至百姓,所有人都把目光聚集在這件大事上,根本就沒有人再想到沈家的事情,這件大事無形中解決了沈家的危局!

七月十三,沈寧一行人甫回到沈宅,就聽得沈安氏說了太后再度昏迷的消息。這個消息,還是葉正純從尚藥局的孫伯揚那裡聽來的,絕對真實可靠。葉正純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沈則敬,就是爲了讓沈家早作準備!

太后醒來後才短短十日,又陷入昏迷。這下尚藥局的太醫都暗道不好,卻礙着聖意,也不敢明着和長泰帝說,只得暗中提點了禮部和太府寺的官員早作準備,免得到時候措手不及。

沈俞氏聽了沈安氏的彙報後,略想了想,很快就下了決定,她吩咐針線房的人將先前準備的粗麻布從庫房裡拿出來,趕製孝服;同時吩咐各房各人多準備素雅淡靜的衣着;更讓人去珍寶齋購買了一批銀釵、玉釵等素色的首飾。至於她自己,也吩咐俞媽媽將絢麗奪目的金釵、各色寶石物件收拾妥當壓在首飾盒子底下了。就這樣靜靜等待着事情的到來。

長泰三十七年,五月十三晚,月初虧,至五月十五晚,月全蝕。

不少人看到這個天象都面色驚變,尤其是司天臺的官員,嚇得坐都坐不住了,聽說春秋五官正連茶杯都捧不住了,衣裳也顧不得整,急匆匆往司天監大人家裡趕!

閒坐在家中的沈餘平更是破天荒地主動找了大伯沈則敬。告訴他這個天象的含義:月生三日而蝕,是謂大殃,國有喪!

果然,月生三日而蝕,是謂大殃,國有喪!長泰三十七年五月十六日辰時,太后高氏崩於慈寧宮東暖閣,壽終正寢。

太后崩於慈寧宮的噩耗傳到長泰帝耳中的時候,他剛剛下了早朝,正和幾個皇子商量給太后侍疾的事情——這次上官永平和上官長治學乖了,太后再次昏迷的消息剛傳來了,他們就表示要侍疾,盡孝牀前了。這不,下了早朝,長泰帝父子幾個人正在商量着高太后的病情呢。

聽到這個噩耗,長泰帝先是愣了一下,然後看到上官承佑唰地流下眼淚,嘴裡哀呼:“皇祖母!”,痛哭流涕!再看到其餘幾人都是一樣的舉動,眼裡都是含着淚!

長泰帝這才反應過來了,就連朝服也來不及換,腳步踉蹌地往慈寧宮方向奔去,幾個皇子也是一樣,一路經行處,大永後宮哭聲震天。

長泰帝氣喘吁吁地趕到慈寧宮東暖閣的時候,看到高太后雙眼緊閉面容安詳,如果不是那一片冷硬死白,他還以爲太后只是睡着了!短短一年的時間,精神矍鑠的母后就已經去了,長泰帝忍不住哀叫了一聲:“母后!”,悽然落淚。

慈寧宮東暖閣裡,皇后、太子妃、穆太妃、德妃、賢妃、慕妃和李貴嬪等人都圍在太后的牀前,個個淚流不止神情哀絕。皇后見到長泰帝悽然的樣子,連忙抹了眼淚勸慰他:“皇上請節哀。萬望保重身子纔是。”,德妃等後宮妃嬪和上官承佑等皇子,都紛紛勸慰他節哀保重,一時間,慈寧宮的哀傷重重壓在所有人的心頭。

只見上官長治上前一步,雖語帶悲痛卻吐字清晰:“父皇,請節哀,當務之急是安排好皇祖母的身後大事,還望父皇有所決斷。皇祖母之哀榮,絕對是一等大事!”

長泰帝這才記得,比起痛苦傷心更重要的,乃是太后的殯喪禮儀,乃是太后的身後哀榮!

長泰帝想起高太后對他的撫育和教導,教導他如何爲君如何用臣,又如何叮囑他愛重自己的身體,想起了她的諄諄教誨和殷殷叮嚀,再一次涕流滿面。

儘管悲傷不已,長泰帝卻也強忍着悲痛,將一個個命令頒發出去:急詔中書令韋景曜、門下侍中申科、尚書禮部尚書魏晉度和少府監薛登廷入宮;令金吾右衛戒嚴宮中,按照最高等級實行宮禁;令皇后統嚴後宮妃嬪,收斂、哭靈等事靜聽安排;令幼王等在外地的皇室宗親速回京兆侯喪;令各皇子速回府備喪……

韋景曜和申科等人很快就來到了慈寧宮跪哭,等候長泰旨意。魏晉度心裡更是悲催,禮部剛忙完春闈的事情,好不容易纔稍微靜下來。卻又遇上太后崩這樣的大事,禮部別想過清閒的日子了!

太后崩天這樣的大事,雖早有定製,只是上一次朝臣主理太后的喪葬禮儀,已經是四十多年前了,那時候長泰帝都還沒有登基呢!時過已久。還要重新翻查相關典籍,況且每代太后的喪葬禮儀也不盡相同,或隆重繁複,或一切從簡,端看太后的功績和皇上的意思了。

長泰帝雖然不是高太后所出,兩人感情卻極其深厚。母慈子孝,韋景曜等人估計這次太后的喪葬禮儀不會從簡了。

但無論太后的喪葬禮儀是隆重還是簡單,都必會經歷發喪成服、謐冊、服喪、除服、安葬山陵及柑廟活動的過程,必須首先選定主持整個喪葬禮儀過程的官員,這纔是第一重要的!因而魏晉度帶着哭音稟報:“請皇上以龍體爲重。請下旨定山陵使。以理大事。”

其餘官員也都勸慰長泰帝保重龍體請定山陵使,按照以往慣例,由親王或中書令掛銜山陵使,主持喪葬大事。這一次,長泰帝兄弟之中,只剩下一個不靠譜的幼王了,看來多半是韋景曜擔任了,衆臣這樣猜測道。

大永一朝的山陵使倒也不難做,帝后陵寢在皇帝登基之時就開始營造了的,到帝后大行之時。早就準備妥當了。因此,不用像前朝大安朝那樣,待山陵事畢後,擔任山陵使的中書令必須辭職離任,所以韋景曜對掛銜山陵使倒也沒有多少抗拒。

正如這幾個人想的一樣,長泰帝令韋景曜掛銜山陵使,領高太后喪葬一事,禮部和少府寺則全程協助韋景曜處理喪葬事宜。長泰帝還下令,按照太后喪葬的最高禮制來辦理高太后的喪葬禮儀,務必要隆重。以顯太后哀榮。

韋景曜擔任山陵使的第一件事情,是要完成太后小斂儀式,卻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小環節,其中也有不少角力。

太后大行,小斂之禮,按制應該是由皇后和太子妃親自合斂,親自給太后沐浴、穿衣、覆衾等,只是太子妃無所出,若是她來合斂,恐有“斷子”之礙,因而司天臺和禮部的官員向韋景曜建議另選他人。韋景曜自然也將這個顧慮和建議向長泰帝報告了,末了請示道:“上意屬誰?”

禮者,大也,不得不謹慎。由誰去代替太子妃,別看這是區區小事,這背後意義深遠,他不敢擅自做主。

長泰帝聽了韋景曜的話,也認爲太子妃不適合,那麼由誰來代替她呢?德妃、賢妃都是有資格的,這兩個人選誰比較合適呢?他一時也下不了決定,只得讓內侍去請來皇后,準備和她相商,卻沒有想到坤寧宮大長秋前來求見,道是皇后請皇上前去慈寧宮一趟,有事待稟。

這個時候皇后在慈寧宮做什麼?長泰帝覺得甚是奇怪,就帶着韋景曜,身後跟着內侍首領張盛和金吾衛衆守將,匆匆去了慈寧宮。

到了慈寧宮一看,卻見皇后一臉悲痛無奈,慈寧宮東暖閣前面,二皇子跪拜痛哭,聲聲呼喚:“皇祖母……皇祖母……”原來上官承佑先時已經和其他皇子一起離開慈寧宮的了,成年的幾個皇子各自回宮準備服喪事宜。誰知上官承佑半途又折回慈寧宮,執意守在慈寧宮不肯離去。

皇后百般勸阻都無法讓他離開半步,無奈,只得請來皇上勸說他離開。

長泰帝到來的時候,上官承佑的眼睛都哭腫了,只見他神色悽然而木木,給長泰帝行了禮:“皇祖母生前對我最爲親厚,如今兒臣實在是不捨!父皇,您就讓我守在慈寧宮吧,讓我在這裡再陪陪皇祖母最後一程,願爲狗馬伺候底下,此吾志也!”說罷,眼淚又奪眶而出。

長泰帝見此情狀,也忍不住再次紅了眼眶,原先被強制壓抑下去的悲痛之情此刻又被勾起,那是對慈愛長輩的拳拳孝心和依依不捨!長泰帝自己身受,對上官承佑的感情和做法也是極爲諒解,當下,他輕輕拍了拍上官承佑的肩膀,語氣極其輕柔:“先回府吧,你對母后的心意,想必他也知道的,母后也不忍見你如此哀慼的,先回府吧,還有大斂和哭靈呢……”

跟在長泰帝身後的韋景曜微不可見地挑了挑眉毛,心下了然。看來,代替太子妃的人選已經定下了,有二皇子這一着棋在此,估計太后小斂是沒有賢妃什麼事情了。

果然,在返回紫宸殿的時候,韋景曜聽得長泰帝對他說:“就由德妃代替太子妃,和皇后一起爲太后親自合斂吧。想必母后在天之靈,也會樂意這樣的。”

韋景曜恭敬點頭口稱謹遵旨意,將長泰帝旨意送達皇后、德妃和各官員處不論。

ps:

一更!推薦好友瀟瀟雨焉的文《美人謀之禍水》,權謀寫得很好,大愛之~

簡介:前世,出嫁前死於非命;今生,絕色容顏禍天下。

第一青樓玉堂春的幕後老闆?

手握大梁銀行業的長安首富?

暗夜中嬌媚卻殺招凌厲的曼陀羅宮主?

攻無不克的素戰神聖陽郡主?

才華橫溢的溫潤皇子,心意相通的武林盟主,秘密無數的少年將軍,誰纔是她的宿命?

穿越女強文,白手起家的謀略史;繁華長安城,衆王奪位的雲涌地;權仇商武戰,糾葛不斷的情緣思。

絕對正劇絕對精彩,如畫江山在文中絢爛展開!

第448章 帝有疑第257章 族令第349章 新勢力第117章 紅袖死第327章 變數第299章 密謀第225章 未定第268章 心思第138章 三日無大小第94章 探花古文瀾第485章 取其首級第293章 事成一半第159章 勢力出動第408章 全殲第347章 本心第298章 主政昆州第175章 不祥第194章 不虛此行第351章 朝南第74章 入坤寧宮第453章 奇計第311章 前奏第229章 重返局勢第446章 驚變第332章 小登科第117章 紅袖死第303章 救彭第88章 沈華善回來了第38章 猜猜我是誰?第360章 首領第412章 將才第382章 立功第4章 晚梅有香第207章 良醞署之因第262章 潛行第14章 花朝節第38章 猜猜我是誰?第302章 狠手第47章 慈寧宮刺殺第335章 風波現第465章 太常失瑞第9章 新生第9章 新生第211章 露端倪第322章 歸心第440章 改元即到第324章 再度入局第543章 死後第445章 不祥開局第4章 晚梅有香第137章 大婚之喜第191章 溪山俞氏第428章 設毒計第278章 將軍府舊怨第190章 超級重磅人物第425章 不由己第451章 守城死戰第134章 目標是沈寧第518章 夫妻重逢第472章 蔣博文反第102章 春闈真相第146章 太子薨第194章 不虛此行第412章 將才第468章 沈則思現身第431章 準備反撲!第72章 太子上官如初第475章 提前出兵吧!第389章 書房有計第103章 文才半江南第441章 難得歡喜第208章 絕地反擊第317章 覺醒第332章 小登科第221章 全義第351章 朝南第514章 沈家起兵第121章 長泰帝隱聞第118章 沈華善回京第269章 局勢影響第282章 均安樓之盟第318章 鬥錢多第541章 遺策第392章 誰高一籌第75章 救應南圖(一)第493章 沈家大悲第405章 償恩第140章 見司天監大人第109章 二甲第一名是誰第378章 征伐出第4章 晚梅有香第534章 逼近京兆第148章 皇后的作用第473章 西燕入侵第253章 儀服之禮第306章 平步第263章 雲胡不喜第111章 再相見 嘯三聲第307章 嬌客第445章 不祥開局
第448章 帝有疑第257章 族令第349章 新勢力第117章 紅袖死第327章 變數第299章 密謀第225章 未定第268章 心思第138章 三日無大小第94章 探花古文瀾第485章 取其首級第293章 事成一半第159章 勢力出動第408章 全殲第347章 本心第298章 主政昆州第175章 不祥第194章 不虛此行第351章 朝南第74章 入坤寧宮第453章 奇計第311章 前奏第229章 重返局勢第446章 驚變第332章 小登科第117章 紅袖死第303章 救彭第88章 沈華善回來了第38章 猜猜我是誰?第360章 首領第412章 將才第382章 立功第4章 晚梅有香第207章 良醞署之因第262章 潛行第14章 花朝節第38章 猜猜我是誰?第302章 狠手第47章 慈寧宮刺殺第335章 風波現第465章 太常失瑞第9章 新生第9章 新生第211章 露端倪第322章 歸心第440章 改元即到第324章 再度入局第543章 死後第445章 不祥開局第4章 晚梅有香第137章 大婚之喜第191章 溪山俞氏第428章 設毒計第278章 將軍府舊怨第190章 超級重磅人物第425章 不由己第451章 守城死戰第134章 目標是沈寧第518章 夫妻重逢第472章 蔣博文反第102章 春闈真相第146章 太子薨第194章 不虛此行第412章 將才第468章 沈則思現身第431章 準備反撲!第72章 太子上官如初第475章 提前出兵吧!第389章 書房有計第103章 文才半江南第441章 難得歡喜第208章 絕地反擊第317章 覺醒第332章 小登科第221章 全義第351章 朝南第514章 沈家起兵第121章 長泰帝隱聞第118章 沈華善回京第269章 局勢影響第282章 均安樓之盟第318章 鬥錢多第541章 遺策第392章 誰高一籌第75章 救應南圖(一)第493章 沈家大悲第405章 償恩第140章 見司天監大人第109章 二甲第一名是誰第378章 征伐出第4章 晚梅有香第534章 逼近京兆第148章 皇后的作用第473章 西燕入侵第253章 儀服之禮第306章 平步第263章 雲胡不喜第111章 再相見 嘯三聲第307章 嬌客第445章 不祥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