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改元即到

西燕的珍寶和國書,體現的是西燕的態度,是西燕對大永的示好,這令景興帝心裡鬆了一口氣。

在這之前,他真的擔心西燕會進犯,誰料西燕竟然是送禮。兩國保持友好互不侵犯,這是景興帝所想要的局面,看來西燕皇帝司馬昊也是這樣想的。

然而,宣政殿上有朝臣,打斷了景興帝這種美好想象。

“皇上,西燕在此時送來珍寶和國書,分明有詐。恐怕西燕此舉,是在迷惑我朝。”

說這話的,乃是兵部侍郎許慎行。

說起來,許慎行此人,在大永朝臣之中,算幸運的,他趕上了好時候。兵部主官這幾年頻繁換人,副官也屢屢升職,這一來二去的,他在兵部資歷算老的了。

從從五品上的兵部郎中到正四品下的兵部侍郎,官升了四等,許慎行只用了八年的時間,這個速度,令朝官咋舌——關鍵是他身後沒有世家大族。

許慎行熟讀兵書,對西燕的動作看得很通透。在大永戒備之後,西燕卻送來厚禮,這分明是別有用心。兵不厭詐,他擔心的是西燕刻意示好,使得大永鬆懈。

作爲兵部侍郎,他當然要出列奏言,提醒皇上和朝臣這一點。

景興帝聽了許慎行的話語,沒有順應或者反對,只是略說了這麼一句:“愛卿言之有理。其餘朝臣,有本可啓,無本則退。”

景興帝沒有直接表態,但是朝臣已經知道他的態度了:皇上這是不想聽到這些不和諧的聲音。

皇上不想聽到的。朝官當然就不再奏言了。忤逆上意這種事,在臨近過年之時,朝官都不想做。

至於許慎行等看得明白的朝臣。在退朝之後向景興帝作的警醒奏言,則另當別論。

此刻在朝堂之上,關於西燕用心一事,就這樣略了過去。

景興帝的心思很簡單,西燕的賀禮照收,西寧衛戒備照常,不存在什麼鬆懈與否的說法。至於京兆朝堂這裡。不必再就此事細說,專注其餘政事即可。

其餘政事,最主要的就是改元大典。景興帝登基之時。就已定下明年正月初一改元,現在已經是十二月了,時間就要到了。

這是景興帝登基之後第一個年號,改元之後。大永皆稱景興年。昭示着大永正式進入他掌控的世代了。這個名號,將會傳遍民間,流傳史書,意義非同一般。

在景興帝的心目中,大永改元一事,是無比重要的。

先前還有河內道旱災和西燕局勢一事,他的心神還不及改元之事。現在一切已經塵埃落定,河內道已經平定。西燕已經示好,天下鹹太平。當下朝堂最緊要的。就是改元一事了。

“禮部尚書,改元大典籌備得如何了?”朝官們既無本可奏,那麼景興帝就親自點名了。

聽到景興帝的詢問,禮部尚書魏晉度應道:“回皇上的話,改元大典籌備已經進入尾聲。含元殿已經裝飾一新,大典儀注已經擬定,各事正完備當中……”

魏晉度出列奏言,將改元大典的籌備事宜一一道來。

在景興帝登基典禮之後魏晉度的閒悠的日子也沒有多久,在入秋之後,禮部就異常忙碌了,忙的就是改元大典。

禮部先是聯同工部的官員,按照禮制要求,將含元殿重新修飾;然後又和太常寺的官員商量儀注,擬定大典過程;中間還要向戶部的官員拿籌備的錢財,還要監督少府監製造改元特用的風調雨順鼎……

這樣衆多而重要的事情,直把魏晉度和戶部的官員累得夠嗆,而且還有惴惴擔心當中是否有差錯!

長泰帝只用了“長泰”這個年號,因此大永上一次改元,是四十三年前的事情了。事隔幾十年,再有改元大典,朝官們都盯着這一次典禮,魏晉度真怕會出問題。

“朕心甚慰!朕心甚慰!禮部此事爲重,諸官當盡力配合、協助禮部。”聽了魏晉度的彙報,景興帝點點頭,滿意地說道。

聽了景興帝的話語之後,朝官們看向魏晉度的目光就多了幾分熱切。

他們倒不是爲了典禮而熱切,他們爲的,是典禮過後的事情。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改元大典之後,就是官員官職的調整、升遷,這是關係到朝官安身立命的事情,他們怎麼會不熱切?

對於沈華善而言,這改元大典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他要離開河內道返回京兆了。

景興帝的旨意,已經送抵河內道鄭州,令沈華善在過年之前回到京兆,這爲的是什麼,沈華善當然知道。

改元大典之後,朝堂之上,就是景興一朝的官員了。長泰朝的前四卿都要退,韋景曜和蕭厚仁等人致仕,能接上的,就是沈華善和左良哲等人了。

景興帝召他返回京兆,是爲了讓他接任中書令一職。

接到這個旨意之後,沈華善的心情頗爲複雜。這個旨意還是來了,召他回京任中書令,想必皇上心中,定是不樂意吧?

自從任職中書侍郎以來,他的官階一直在加等,官職卻不曾變化。原因很簡單,他是下一任中書令的人選。

長泰帝留着他,是爲了給景興帝用的,沈家,是長泰帝爲景興帝準備的磨刀石。剛開始的時候,景興帝也是如此認爲的。

只是後來,隨着沈家的勢力越來越盛,沈家和景興帝的分歧越來越多,沈家就從磨刀石變成了利刃,而且還是景興帝用得不順手的利刃。

用得不順手的利刃,當然是要丟棄的。因此,景興帝極不願意讓沈華善任中書令,免得沈家氣盛越大。可是他發現。除了沈華善,朝中再沒有中書令人選了!

沈華善扶持景興帝上位,有從龍之功。且有平亂之功;又在中書省任職,熟悉中書省的運作和事務;還是吳越沈家的族長,與朝中官員的關係也好。不管是從功績、官曆、名望等等來看,都沒有人比得上他!

中書令乃大永朝臣第一人,地位何等重要,要的就是超越羣臣的功績、官曆和名望,這才能帶領百官順平政事。捨棄沈華善而任用他人。何以服衆?

以沈華善爲中書令,非是景興帝心中樂意,乃是不得不爲!

不特沈華善之位如此。就連左良哲這個門下侍中之位,也是如此。

景興帝會樂意讓外戚之家擔任重臣之職嗎?當然不樂意!尤其左家還牽涉重華殿傳言、蔘湯短松子這些事情,景興帝對左家防備不已,又怎麼會樂意左良哲任此重位?

景興帝不想任用的官員。卻不得不任用。這是景興帝皇權的窘迫。會有此窘迫,是因爲他在朝堂的影響太弱了。

景興帝從被立太子到登基爲帝,時間太短了,只有三年多的時間。這三年多來,他不僅沒有攏絡到朝中大臣,反而令得原本近臣離心。

說白了,景興帝在朝中,根本就沒有屬於自己的勢力。政令不出紫宸殿。主弱臣強,當然會這樣。

爲君者。當平衡朝中勢力,長泰帝這麼教導景興帝沒有錯。但前提是,爲君者的威望、實力足夠強大,可以牢牢壓制任何一方朝臣的勢力,景興帝缺少的,恰恰就是這一點。

這說不上是誰之過,但這就是大永朝堂的現實,或許也是大永朝堂崩潰的因由之一。

不管景興帝樂意不樂意,大永的前四卿人選,都是定下的了。

因此,纔有沈華善接到的這一道旨意。

“我也要返回京兆了,幸好河內道這裡的情況漸平,我也走得安心……”

沈華善自言自語道,放下了景興帝的旨意,準備與河內道觀察使交接政事。

正式的河內道觀察使人選已經確定了,不日就到達河內道。此人,是沈華善熟知的,當年也和沈華善交接過。

就任河內道觀察使的,正是工部尚書範載常。工部治水救旱,如今河內道這樣的情況,範載常就任此職,算是適得其用。

範載常見到沈華善的時候,神色是苦悶的。從正三品尚書升爲從二品觀察使,這是高興的事。官職越往上,晉升的空間就越小,難度就越大,大永有幾個從二品官員?

若是以往,範載常定會笑得見牙不見眼。

可是如今,河內道就是一個燙手山芋,範載常不想接呀!動亂、大旱災、貪腐、糧錢,全部都不是簡單的事情。一想到這些,範載常就覺得頭都大。

“範老弟切勿如此憂心。河內道的民心漸穩,鄭州三地的官場架構已經重整。千秋錢莊的糧財會繼續運來,以助河內道百姓渡過難關。”

沈華善笑着說道,將河內道的情況仔細道來。

河內道政局是艱難,任務是繁重,但範載常是官場老手了,治理好這一道,使河內道更加穩定,這是可期之事。

“況政績從亂局出,範老弟若是平定了河內道這一方,帶領河內道百姓度過旱災,這就是天大的功績了。百姓定必感念,皇上也定必知曉。”

沈華善的意思很明確,河內道是不易,但範載常整治好這裡了,那麼升官加職就是很容易的事情了。

從二品觀察使官職再往上,是什麼?那是大永的前四卿!要做到大永前四卿,沒有天大的功勞怎麼行?像卞之和這樣靠着慕妃上位的,畢竟是少數。

沈華善這一說,倒使範載常的苦悶消了大半。他都已經來到河內道了,還能怎麼樣?爲了前四卿,定要治理好這一道!

ps:??一更!感謝sunflower889的打賞!

第520章 不臣第524章 陰險手段第259章 西風近第19章 返回京兆第437章 實在沒想到第45章 餘緒第528章 下一步第302章 狠手第537章 佈防第255章 與天子爭利番外三天家二三事全文完第84章 軍戶稅事件第547章 西寧侯之爭第104章 南北分榜第321章 順平第282章 均安樓之盟第80章 棋局之後第448章 帝有疑第529章 改制第426章 錢財露白第452章 國有忠義哭鄭閒第527章 基石第399章 人禍第178章 背後之手第298章 主政昆州第91章 合二爲一第223章 順勢而行第397章 大采選的憂慮第350章 初定典謨第140章 見司天監大人第32章 過年和元宵第261章 洗心第487章 祥瑞現第342章 帝視朝第549章 孫伯揚來第232章 草場案第103章 文才半江南第226 謎團迭起第102章 春闈真相第381章 死生之間第173章 先機第487章 祥瑞現第313章 望君歸第97章 借一隅攬天下第200章 不和第248章 兩難第384章 死守其道第408章 全殲第507章 監國大臣第100章 春闈案三第420章 京兆有動第356章 來了第379章 押俘第102章 春闈真相第316 章 金剛怒目第410章 犯令當誅!第334章 一家登臺第352章 山陵崩第509章 國子監事件第298章 主政昆州第437章 實在沒想到第330章 清平侯府第277章 紈絝彭瑾第245章 太子妃之爭第133章 匠人去向第315章 寇色第458章 關聯第180章 表字退之第531章 緩稱王第468章 沈則思現身第348章 有別第304章 換命第360章 首領第4章 晚梅有香第369章 逼反第390章 香餌死魚不?第432章 千秋誰主第86章 刺殺後續第223章 順勢而行第79章 燕都棋局第470章 嶺南人事第479章 一觸即發第410章 犯令當誅!第158章 撾登聞鼓第364章 埋伏第418章 攻城突變第355章 私產第243章 千鈞之痛第56章 再遇應南第210章 韜光養晦第63章 考課進程第102章 春闈真相第157章 三皇子妃人選第521章 弒君第55章 水災第277章 紈絝彭瑾第419章 枯骨在下第316 章 金剛怒目第560章 致太平第333章 新婚悸動
第520章 不臣第524章 陰險手段第259章 西風近第19章 返回京兆第437章 實在沒想到第45章 餘緒第528章 下一步第302章 狠手第537章 佈防第255章 與天子爭利番外三天家二三事全文完第84章 軍戶稅事件第547章 西寧侯之爭第104章 南北分榜第321章 順平第282章 均安樓之盟第80章 棋局之後第448章 帝有疑第529章 改制第426章 錢財露白第452章 國有忠義哭鄭閒第527章 基石第399章 人禍第178章 背後之手第298章 主政昆州第91章 合二爲一第223章 順勢而行第397章 大采選的憂慮第350章 初定典謨第140章 見司天監大人第32章 過年和元宵第261章 洗心第487章 祥瑞現第342章 帝視朝第549章 孫伯揚來第232章 草場案第103章 文才半江南第226 謎團迭起第102章 春闈真相第381章 死生之間第173章 先機第487章 祥瑞現第313章 望君歸第97章 借一隅攬天下第200章 不和第248章 兩難第384章 死守其道第408章 全殲第507章 監國大臣第100章 春闈案三第420章 京兆有動第356章 來了第379章 押俘第102章 春闈真相第316 章 金剛怒目第410章 犯令當誅!第334章 一家登臺第352章 山陵崩第509章 國子監事件第298章 主政昆州第437章 實在沒想到第330章 清平侯府第277章 紈絝彭瑾第245章 太子妃之爭第133章 匠人去向第315章 寇色第458章 關聯第180章 表字退之第531章 緩稱王第468章 沈則思現身第348章 有別第304章 換命第360章 首領第4章 晚梅有香第369章 逼反第390章 香餌死魚不?第432章 千秋誰主第86章 刺殺後續第223章 順勢而行第79章 燕都棋局第470章 嶺南人事第479章 一觸即發第410章 犯令當誅!第158章 撾登聞鼓第364章 埋伏第418章 攻城突變第355章 私產第243章 千鈞之痛第56章 再遇應南第210章 韜光養晦第63章 考課進程第102章 春闈真相第157章 三皇子妃人選第521章 弒君第55章 水災第277章 紈絝彭瑾第419章 枯骨在下第316 章 金剛怒目第560章 致太平第333章 新婚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