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京兆局定

(4500字長章!慶祝第一卷順利完結,最重要的是,感謝各位!感謝各位的支持!)

容妃和上官景安知道了冊立太子和封王的旨意後,又喜又驚又不解,心情無比複雜。

喜的是上官景安終於被立爲太子,這麼多年的謀劃,終於如願了;

驚的是諸皇子封王,會不會影響到上官景安的太子之位?幾年前的盛王之亂,他們還記得很清楚;

不解的是,皇上爲什麼會突然下封王令呢?這對上官景安來說是個潛在的威脅啊,皇上不是應該掃清一切障礙好讓上官景安登位的嗎?封王怎麼可以呢?

當晚長泰帝留宿鍾粹宮的時候,容妃歡喜之中也使了幾回小性子,將她對皇兒被冊爲太子的歡喜和諸皇子封王的不滿充分地表現了出來。

長泰帝只“呵呵”地笑了,卻對自己的旨意沒有半句解釋,更令容妃對心裡是又驚又怒。

第二日,容妃就急忙召了沈寧進宮,對於諸皇子被封王一事,她想來想去都想不明白,心中甚是慌亂,甚至在猜想皇上是不是有了別的主意。

這幾位皇子被封王,對自己的皇兒來說,就是極大的威脅,她不甘心,也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當然還是找沈家幫忙了。

沈寧知道封王令之後,也有些吃驚,卻並不像容妃那樣焦急。祖父已經和她說了皇上的用意,她今天之所以進宮,就是爲了勸說容妃的。

當容妃說到一定要阻止幾位皇子封王甚至要把他們都滅了的時候。沈寧說話了。

“娘娘可還記得,史書說慄姬之失?”沈寧語氣平靜,這樣問容妃。

“慄姬之失?景帝以諸子託慄姬,麗姬怒不應,言不遜……”容妃喃喃說道,對於這一段史書,她也不陌生。難道皇上也是這個意思?

“娘娘想得沒有錯。慄姬不肯善待諸皇子,景帝憂心諸皇子後路。遂立王氏之子爲太子,想必娘娘也記得。祖父說了,君父君父,皇上仁厚,既是君,也是父,這樣的安排是情理之中。娘娘切不可有怨懟之心。十二皇子現今要做的,就是靜心等待行禮授璽。既要表現對兄弟關愛,也要慎言慎行,莫讓皇上認爲十二皇子不容兄弟,不然皇上會認爲十二皇子失了仁厚之心,事恐生變。”沈寧將沈華善的意思表達得十分清楚,聽得容妃微愣。

“祖父還說了。君父君父,皇上的旨意自然都是對的。爲人屬下的,只需體察聖意遵照旨意辦事就可以的,旁的,都不用多想。”沈寧又說了。

其實沈華善的意思很明確,就是要讓容妃安分守己,現在什麼都不用做,耐心等待就行了。

容妃思考着沈華善的話語,覺得沈華善的話語甚有道理,已經有慄姬作爲樣板了。她不想犯同樣的錯誤,遂平心靜氣,專心侍奉長泰帝,溫柔順意,兩耳不聞朝中事,但聽長泰帝的旨意和安排。

十二皇子,也在長泰帝面前爲幾個皇子說了不少好話,道是皇兄們被封王。身爲皇弟的自己也心中歡愉,還向長泰帝請求將富庶地方改封給這幾位皇兄,表示自己對幾位皇子的封王絕無芥蒂,而兄弟之間也極爲親厚又愛。

長泰帝對容妃和十二皇子的表現都很滿意。更加覺得自己將十二皇子立爲太子的決定是十分正確的。

他覺得十二皇子對充滿威脅的皇兄們也如此又愛,可見仁厚重德,是最適合的儲君人選,遂令內侍首領張盛督促司天臺早日卜出冊立太子的吉日,此種種不論。

秋風寒起的時候,京兆的氣氛便開始變得歡樂和期待起來,上至後宮妃嬪 中至大小官員,下至普通百姓,都在期待太子冊封典禮的到來!

就連漸冷的天氣也阻擋不了人們的熱情,人們在品蟹賞菊的時候,都會討論一兩句:太子冊封典禮什麼時候到呢,真是期待啊;太子冊封典禮很隆重吧,真想觀看啊。

當然,他們根本沒有資格去觀禮,這樣興致勃勃的討論,只是普通百姓們的好奇和想象了。

長泰帝的立上官景安的旨意一下,司天臺的官員就嚴陣以待,他們接到了一個十分艱鉅的任務,那就是要儘快卜出冊立太子的吉日!

這可不是普通的事情,司天監君復樂連續多天在摘星臺上觀星占卜了,而司天臺的春夏秋冬中五官正和司天丞沈餘樂也在推算曆法,以輔助君復樂。

在內侍首領張盛奉上命前往司天臺催促了幾次之後,司天臺終於給出了十二月初八這個日子,這是今年和明年上半年最好的日子了。

太子是國之儲君,冊立太子意味着帝國後繼有人,意味着國祚綿長之始,儀式不可謂不隆重,不可謂不謹慎!

這是大永朝廷最緊要的事,沒有之一!

自司天臺給卜出吉日以來,禮部、太常寺、少府監的官員就開始忙碌起來,禮部尚書魏晉度、太常卿季子白和少府正監薛登廷親住持這個冊太子的典禮。

這首先要做的,就是將原先封宮的東宮重開,將裡面的一應擺設佈局重新整修。

中間自有一番糾纏,蔣皇后尤其心有不甘,這封宮的東宮怎麼能重開的呢?可是禮部和太常寺一句:禮制所需!長泰帝就下令重開東宮了,這事,使得皇后對容貴妃連續多日冷臉。可是,誰又會在意呢?

隴右衛大將軍蔣博文離京兆遠着呢,怎麼會顧及那麼多?

所謂禮儀,就是森嚴的等級,和嚴苛的尊卑,也就是每事每物皆有法度,每程每行盡顯規矩,尤其是冊立太子這樣的大典禮。更是不能出現絲毫差錯。

上一次冊立太子之禮是德太子之時,已經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加上那時長泰帝登基不久,德太子冊封之禮倒不是十分隆重,現在,也不能照搬了。

十二皇子又非皇后所出,這次的太子冊封禮和上一次有太多不同,這一次的冊立禮該怎麼進行?

禮儀乃是國家之本。大永立國兩百多年,禮義法度雖則早就完備,但是歷代帝王多有修改變更,這十二皇子冊立之禮是按照什麼規格?

在這個問題上,禮部和太常寺爭論不休,在細則的制定上,遲遲未能統一意見。

這個祭品怎麼放。那個禮服要多少金線,擺放的禮器是用青銅禮器還是用古玉禮器,禮器是七尊還是五尊等等,兩個多月過去了,禮部和太常寺也沒有得出具體的章程,這令少府正監薛登廷心急不已!

他曾多次跑到禮部和太常寺催促道:你們兩位老兄趕緊下決定啊,太子禮細則出來之後。我少府監還要趕製禮服、趕置旌節祭玉、準備法物牌印和制定百官拜表等,這都是需要時間的啊!你們若是還不統一意見,這些東西就來不及準備了,要是誤了十二月初八的吉日,麻煩就大了!

魏晉度和季子白也知道時間一日一日過去了,但是問題的確是很多啊。禮部和太常寺衆官員無法,趕緊找出大永曆代冊立太子的的禮儀記錄,來對照參考,結果發現之前冊立太子的祖制禮制真的沒有一種符合十二皇子這種情況的!

長泰帝當年的情況和十二皇子有些相似,但也不能作一回事。長泰帝雖非慈懿太后所出。但他是慈懿太后帶大的,而且生母早逝了,可以按照正統太子冊立,十二皇子這種,怎麼辦?

禮部和太常寺無法最終下決定,那就只有將爲難上報長泰帝了,最後還是長泰帝發話了:就按朕當年的禮制辦!

長泰帝發話了,這樣的爭論才告一段落。有了基本指示。禮部和太常寺自然就根據長泰帝當年的禮儀記錄來辦事,很快就制定了十二皇子冊立禮的細則,然後少府監才急急根據這些細則來準備禮服、禮器等事宜。

就在這樣的磕磕碰碰中,天氣漸冷又漸冷。終於來到了十二月,太子冊立之禮即將舉行了。

“禮服等事宜都覈對過了嗎?這可出不得一絲差錯!”沈華善對沈則敬說道,語調低沉,臉上也沒有任何笑意,可見對這個事情的看重。

冊立太子禮是重中之重,只要這個禮儀順利完成了,十二皇子纔是真正的太子,地位纔會被宗廟、禮制和社稷承認,所以任何事情都要一絲不苟。

沈華善和沈則敬等人除了自身的禮服、儀度需要謹慎外,還要特別兼顧十二皇子應對冊立禮的情況。

早前太常寺和禮部已經派了專門的謁禮官、糾禮官前去教導十二皇子在冊立當天的一應禮儀,也曾演練了數次,據容貴妃所述,十二皇子對當天要做的事情已經熟習了。

十五歲半大不小的孩子,在冊立太子禮這麼重要的場合,會有怎樣的表現還很難說,現在沈華善只希望容貴妃所說是準確的了。

“禮服俱已準備妥當的了。十二皇子那邊的糾禮官也說一切都準備了,十二皇子的表現尚可。太常寺和禮部的官員其實比我們還要緊張的,這些天每日都要去數次十二皇子府,就是怕冊禮之時出現差錯。”沈則敬回道。

他想起了魏晉度緊皺的眉頭,估計所有官員都很緊張這次冊立禮。想來也是,若是在這樣重要的禮儀中出了差錯,糾禮官和監察御史就會彈劾,有可能因此而丟掉烏紗帽,甚至有性命之憂。

“希望三天後一切都順利吧。”沈華善的臉色略霽,最艱難的路已經走了一半。這個冊立禮就是登天之步,若是跌倒了,沈華善都不知道該怎麼辦。

冊立禮的前一天,內侍首領張盛奉旨在皇宮正殿含元殿殿陳設御座香案,並在御座前的大殿正中安放好宮中特製的詔書案、冊案、寶案,丹陛東邊,臨時設立冊寶亭一座,並將詔書、冊書、印璽一一安放就緒。金吾左衛則負責守衛、保護含元殿的所有物件。

在張盛陳設好含元殿後,韋景曜、申科、魏晉度、季子白等人還專門去檢點、覈實過,每一個細節都不容有失。

十二月初八這一天,從卯時開始,京兆諸官就開始行動起來了。

金吾左衛就威風凜凜地排列在皇城外東西兩側,含元殿門外旌旗獵獵,儀仗森嚴。

仗馬、車格、禮樂、鼓樂、虎豹等都陳列完畢,鼓樂、儀仗伺俱迎送冊寶至十二皇子所。迎候十二皇子。

文、武百官身穿朝服,按朝位齊集在含元殿外,等候着冊立的重要時刻來臨。

本次冊禮的尚寶卿韋景曜、護寶卿黃延慶一同恭敬地赴紫宸殿奉迎長泰帝一同前往太廟,而十二皇子,身着禮制的袞冕早已在含元殿前的丹陛前侍立了。

袞冕上身,使得這個十五歲的少年威儀凜凜。九旒白珠、九章玄衣、玉具劍、玉鏢首等衣飾昭示着這個十五歲的少年就是國之儲君了。

沈華善站在朝官中看着這個少年,心情既緊張又歡悅。也有些許沉重。終於到了這個重要的時候,沈家一力支持的十二皇子終於要行冊太子禮了!

這幾年的艱難終於有了成果。然而,他並沒有感到心情放鬆了,因爲,太子冊立,這是奪嫡的結束,卻又是爭帝的開始。冊立禮之後,太子的路也許更有風險了。

然而沈華善的思緒並沒有持續,一種鼓樂禮奏的聲音響起,依仗軍隊已經吹奏雅樂了,長泰帝在樂聲中升上寶座,冊立禮正式開始了!

這次的冊立禮謁者季子白鄭重地引導十二皇子到長泰帝的龍椅御座前,北向對御座。韋景曜站在十二皇子的西北,向東侍立,開始宣讀長泰帝冊立十二皇子爲太子的策書了。

冊立策書曰:

自朕奉太上皇遺詔登基以來,凡軍國重務。用人行政大端,未至倦勤,不敢自逸。緒應鴻續,夙夜兢兢,仰爲祖宗謨烈昭缶,付託至重,承祧行慶,端在元良。十二皇子上官景安。日表英奇,天資粹美,天意所屬,茲恪遵初詔。載稽典禮,俯順輿情,謹告天地,宗廟,社稷,授以冊寶,立爲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繁四海之心。

佈告天下,鹹使聞之。

這一策書,乃出自中書省,正是沈華善的手筆,寫得古樸莊重,韋景曜對這個策書是讚不絕口。

他此時宣讀起來,也是聲音鏗鏘有力,含元點前站立的朝臣是一片肅穆。

韋景曜宣讀完畢之後,門下侍中申科就手持太子璽綬,神情莊重地交給十二皇子。

這樣的場面,雖然已經經過多次排演,但是此刻十二皇子心中感到拘謹不已,他強力維持着鎮定,努力完成自己要做的舉動,一拜再拜三稽首,然後顫顫地接過了太子璽綬。

十二皇子接過璽綬之後,再次三叩首,然後捧受冊、寶內侍。謁者季子白高聲喊道:“皇太子上官景安!”,朝臣們應聲道:“可!”,冊立儀式就開始進入高潮了。

大永三公六侯正步升階,上殿恭賀,齊呼皇上萬歲,又稱太子千歲。

長泰帝也是高興不已,宣佈大典後慶祝三日,大赦天下。含元殿一時變得熱鬧歡欣不論,是以太子冊禮成!

冊禮之後,十二皇子在百官的簇擁下,在樂器的鼓吹下,連同策書、璽綬一起,被迎送擡進早已整修一新的東宮。

而後,十二皇子到坤寧宮拜謝皇后,接着拜謁宗廟、敬告祖宗、祭祀社稷,十二皇子這個皇太子的身份,才最終確立,是爲東宮正統。

就是這幾個行程,卻是諸位皇子用了一生都無法完成的行程!而現在,十二皇子在沈家的支持下、在長泰帝的屬意下,終於完成了這最重要的幾步。

待一切都完成了之後,沈華善才露出了一個久違了的笑容。

ps:

四更!京兆局,寫到這裡,已經完結了!感謝各位的支持!感謝再感謝!更重要的是,第二捲開始了!沈寧會繼續開展她的權謀之路……

第221章 全義第387章 有孕第105章 南北分榜(二)第482章 不負梅香第325章 他竟然死了第478章 英雄前傳第86章 刺殺後續第357章 南越一族第348章 有別第363章 突襲韶縣第247章 大危第302章 狠手第98章 春闈案一第78章 霜重秋色濃第410章 犯令當誅!第84章 軍戶稅事件第386章 靜養第194章 不虛此行第526章 坑招討司的!第248章 兩難第361章 和談準備第208章 絕地反擊第360章 首領第110章 沈家避勢第208章 絕地反擊第209章 通天之手第41章 家事和家事第405章 償恩第226 謎團迭起第445章 不祥開局第284章 不能第415章 宣傳戰第469章 禮樂征伐第421章 京兆窩案起第396章 道不同第482章 不負梅香第244章 申科逝後第132章 人哪裡去了?第20章 如流處第267章 西寧官動第269章 局勢影響第492章 一戰成名第8章 上任考功司第293章 事成一半第79章 燕都棋局第513章 時到第495章 民心所歸番外三天家二三事全文完第244章 申科逝後第451章 守城死戰第516章 帶兵離開第487章 祥瑞現第554章 合作第122章 測帝心第251章 計成第31章 三叔和大哥迴歸第47章 慈寧宮刺殺第453章 奇計第370章 京兆血夜第369章 逼反第188章 內情第88章 沈華善回來了第278章 將軍府舊怨第486章 掌軍第255章 與天子爭利第493章 沈家大悲第81章 蟄伏和危前第183章 原來是他!第422章 卞家暴露第448章 帝有疑第556章 得了!第400章 首亂第349章 新勢力第144章 道心所向第529章 改制第407章 轉運司之因第43章 攏軍心第36章 三十萬人情(一)第404章 運籌第213章 開始佈局第101章 春闈案四第100章 春闈案三第248章 兩難第418章 攻城突變第531章 緩稱王第19章 返回京兆第426章 錢財露白第302章 狠手第69章 不死不休第499章 左半朝第486章 掌軍第165章 風向變了第135章 太子病重第399章 人禍第350章 初定典謨第365章 王室後裔第542 舊仇第315章 寇色第377章 君有疑第236章 東宮屬官
第221章 全義第387章 有孕第105章 南北分榜(二)第482章 不負梅香第325章 他竟然死了第478章 英雄前傳第86章 刺殺後續第357章 南越一族第348章 有別第363章 突襲韶縣第247章 大危第302章 狠手第98章 春闈案一第78章 霜重秋色濃第410章 犯令當誅!第84章 軍戶稅事件第386章 靜養第194章 不虛此行第526章 坑招討司的!第248章 兩難第361章 和談準備第208章 絕地反擊第360章 首領第110章 沈家避勢第208章 絕地反擊第209章 通天之手第41章 家事和家事第405章 償恩第226 謎團迭起第445章 不祥開局第284章 不能第415章 宣傳戰第469章 禮樂征伐第421章 京兆窩案起第396章 道不同第482章 不負梅香第244章 申科逝後第132章 人哪裡去了?第20章 如流處第267章 西寧官動第269章 局勢影響第492章 一戰成名第8章 上任考功司第293章 事成一半第79章 燕都棋局第513章 時到第495章 民心所歸番外三天家二三事全文完第244章 申科逝後第451章 守城死戰第516章 帶兵離開第487章 祥瑞現第554章 合作第122章 測帝心第251章 計成第31章 三叔和大哥迴歸第47章 慈寧宮刺殺第453章 奇計第370章 京兆血夜第369章 逼反第188章 內情第88章 沈華善回來了第278章 將軍府舊怨第486章 掌軍第255章 與天子爭利第493章 沈家大悲第81章 蟄伏和危前第183章 原來是他!第422章 卞家暴露第448章 帝有疑第556章 得了!第400章 首亂第349章 新勢力第144章 道心所向第529章 改制第407章 轉運司之因第43章 攏軍心第36章 三十萬人情(一)第404章 運籌第213章 開始佈局第101章 春闈案四第100章 春闈案三第248章 兩難第418章 攻城突變第531章 緩稱王第19章 返回京兆第426章 錢財露白第302章 狠手第69章 不死不休第499章 左半朝第486章 掌軍第165章 風向變了第135章 太子病重第399章 人禍第350章 初定典謨第365章 王室後裔第542 舊仇第315章 寇色第377章 君有疑第236章 東宮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