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靜養

沈華善離朝靜養,在朝臣中引起軒然大波。

他們沒有想到,一直深沐皇恩的沈華善,竟然會因爲獻俘禮一事,會被景興帝遷怒。雖然表面上說是靜養,皇上也派出了尚藥局的太醫前去沈家,但是朝官們都知道,沈華善這是因言獲罪了。

諷刺的是,沈華善是因爲獻俘禮離朝靜養的,但是獻俘禮還是如常舉行了。六月初一,含元殿前,鮮血染紅白布,將近兩千具屍體倒地曝曬。朝官們看着這個情景,卻沒有一人敢說什麼。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有所惡,下必……止焉。

沈華善還是先帝留下的顧命大臣,都因爲出言阻止而被靜養了,他們這些朝臣,怎麼敢再多說一句話?不管他們覺得獻俘禮應當還是不應當,含元殿前的儀式,都在一絲不苟地進行。

樓盛懷和古文瀾這些年輕的集賢殿官員,看着這個畫面,臉上有顯而易見的驚愕和震動,心中和當年沈華善一樣,有無盡的哀怖。

有一些認同,雖然中間隔了幾十年,卻還是一致的。這種認同,不斷地累積發酵,促使着他們做出最恰當的選擇。

這一切,景興帝無所知,他只是端坐在含元殿前,覺得心中無比亢奮。

這個獻俘禮,是大永朝堂的大事,但是不少朝中重臣沒有參加這個儀式。

韋景曜和蕭厚仁就不用說了,他們上一次出現在朝堂,還是景興帝宣佈第一道旨意的時候,沈華善離朝靜養,令他們覺得無比意外,可是細想一想,又覺得是情理之中。

當年長泰帝杖殺呂務厚,尚有俞謹之從溪山來,如今俞謹之都逝去三年了,似乎。京兆就只有沈華善了。

他們已垂垂老矣,雖有心爲沈華善求情,卻無力迴天,只能看着沈華善離開朝堂,只能遠離這獻俘禮。

而司天監君復樂,則在司天臺的頂層待了一朝早。白日無星象可觀,也不知道他在上面曬太陽,是爲了什麼。

只是司天丞沈餘樂發現,司天監大人自從這一朝早之後,就沉默了。春喜秋冬中五官正。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聽到過君復樂的話語。

戶部尚書江成海更絕,因爲五月酷暑,河內道河南一帶,不斷有乾旱災情彙報上來。他便去了河內道巡視災情,直接錯開了獻俘禮的時間。雖不能阻止事情的發生,無奈遠離,也是一種態度和抗議。

獻俘禮之後,就是京兆人家一年一度的外出避暑。似乎隨着這些人家遠離京兆,就連朝堂都平靜許多了,每日平平穩穩,也無甚大事發生。

所有朝臣,似乎都如常繼續着自己的朝官生涯。和以往幾年或者幾十年一樣,並沒有因爲沈華善的離開,而有什麼不同。

只除了中書侍郎樓樂封。在沈華善靜養之後,他就接過了沈華善原本負責的事情,一人主理中書省的各項事務。中書省事多責重。每日裡,樓樂封都覺得似乎有人在背後用鞭子驅趕他一樣,一刻都不敢放鬆。

短短半個月,他就瘦了一大圈,原本就貌寢的他,看着更加讓人生畏了。這一日,樓樂封在紫宸殿彙報完政事之後,卻沒有立即告退,反而跪在了景興帝面前。

“皇上,臣有一事啓奏,請皇上恕罪。”樓樂封語詞拘謹,像是有什麼爲難事要稟報一樣。

“卿有何事?”景興帝看着跪着的樓樂封,感到有些奇怪。這段時日以來,樓樂封在他面前出現的機會不少,他對樓樂封的印象就是:這個官員,除了政事之外,話都蹦不出一句的。

現在他跪在這裡,所爲何事?

“臣惶恐……中書省內,事務繁雜,臣力有不逮,每有惴惴不安之感,恐延誤軍國重務。若是沈大人身體復康,臣懇請皇上開恩,允許沈大人重返中書省,掌管中書省及集賢殿事務,請皇上開恩……”

樓樂封跪在紫宸殿裡,硬着頭皮將話語說了出來。皇上遷怒沈華善,靜養只是藉口,他不是不知道。可是,中書省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中書令韋景曜又是幾個月都不出現的,底下的官員太年輕資歷不夠,再這樣下去,他覺得自己可以直接因病乞骸骨了。

況且,半個月過去了,皇上再是震怒,氣也該消了不少吧?

聽了樓樂封的話語,景興帝面色不顯,沉默了半響才道:“此事,朕自有決斷,你且退下吧。”

沒有震怒,沒有立即駁回奏言,這對於樓樂封來說,已經是個好事了。聽得景興帝這麼說,樓樂封便再無其餘話說了,只叩頭:“謝主隆恩。”,然後退出了紫宸殿。

樓樂封退下之後,景興帝也沒有了看摺子的心情,他想到了在家中靜養的沈華善。這段時間,尚藥局的太醫,也定時定候向景興帝彙報着沈華善的情況,道是沈華善微有小恙,用溫補的藥方將養着,什麼時候能大好,尚不確定。

換句話來說,沈華善的病,什麼時候能好,看的,是景興帝的意思。

景興帝的意思是什麼,就連他自己也不是十分清楚。沈華善在宣政殿那一番指責,令景興帝震怒異常,當即勒令他離朝靜養,在那個時刻,景興帝對沈華善是極爲厭棄的;可是在獻俘禮之後,景興帝又時不時會想起沈華善了,對他的惡感,也少了幾分。

在大永衆多官員之中,沈華善陪伴景興帝的時間最久,也最多。從太子詹事到監國朝臣,再到如今的顧命大臣,景興帝所經歷的每一個階段,沈華善都有參與,所謂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這一點,景興帝也記得。

儘管他遷怒沈華善,卻只是令他靜養,並沒有波及到他的子孫。沈則敬依然任昆州刺史一職,沈則高在領了賞賜後也返回了嶺南道,沈餘憲仍然在殿中省當差,沈餘樂也依然在司天臺任職。

不管是看在壽寧宮中容太后的份上,還是顧念沈華善的從龍之功,景興帝對沈華善。還是留了情面的,沒有將事情做絕。

景興帝讓沈華善靜養,是讓他靜思己過,是爲了敲打震懾,還保留着他的職位。如今樓樂封因爲中書省的事務,向景興帝請求,讓沈華善重回中書省理事。這也讓景興帝開始思考,接下來該如何對待沈華善。

是讓他一直靜養下去,還是讓他重回中書省?

“唐密,沈家的情況……如何?”良久。景興帝忽而這樣問道。

“侍郎大人一直在靜養。沈家似乎在閉門謝客。只除了尚藥局的官員去沈家,朝中大臣,都不曾上沈家拜訪。”唐密低垂着頭,恭敬地回道。

這也是實情。沈家的確門庭冷落。只不過,在沈華善靜養之前,沈家門庭,也不怎麼熱鬧的,從沈華善到沈餘憲,作風都極爲低調。

“門庭冷落……其餘朝臣情況如何?”聽了唐密的話語,景興帝的語氣並沒有起伏,問起了朝中的情況。

唐密是內侍首領,就如早前的張盛一樣。他的消息極爲靈通,對於朝中大臣的情況,他知道得很清楚,也是景興帝的耳目。

“六月京兆人家外出避暑。朝臣沒有異動……只是今日中書省卞大人納妾,不少朝臣的都送了賀禮過去……”唐密彙報着京兆各官員的情況。略略說了今日的事情。近來朝中的確無大事,卞大人納小妾,也算是事情之一吧?

中書省的卞大人,是卞之和的嫡長孫卞乎義,這一點,不用唐密提醒,景興帝也知道。那個小妾,也有這麼多朝官送禮,卞乎義在朝臣的人緣,可真是不錯。或者,是卞之和在朝中的人緣真是不錯?

景興帝的眉頭皺了皺。

唐密依然低垂着頭,恭恭敬敬地站着。

隨即,景興帝去了壽寧宮請安。自從長泰帝駕崩之後,景興帝顧念着容太后的心情,去壽寧宮請安的次數,是很多的。

容太后深居壽寧宮,一向不理會政事,但是沈華善離朝靜養這樣的大事,她還是知道的。沈華善在宣政殿說了什麼話語,容太后當然也知道。

唐密,當年是從鍾粹宮出去的,一直是容太后得信得用的人,若是容太后問了前廷的情況,唐密還是會如實說的。

沈華善那一番話語,容太后知道了之後,也極爲震怒,因而並沒有爲沈華善求情,她也想着,也時候敲打沈家一番了。

半個月過去了,容太后的震怒早就消了,她開始擔心,若是景興帝沒有沈華善在一旁輔助,會不會出什麼事情?在沈華善離朝之後,長泰帝留下的顧命大臣之中,就是左良哲和卞之和最得景興帝看重。

左良哲是外戚之家,卞之和是慕妃的兄長,容太后想來想去,都不放心。

這一次景興帝來請安的時候,容太后就說話了:“沈華善靜養,半月有多了。哀家雖然深居後宮,卻也知道,樓樂封尚不能擔下中書省重責。哀家跟在先帝身邊時日不短,每每聽得先帝雲:御下之道,在於恩威並施,又聽得先帝雲:朝中勢力,乃在平衡二字。沈華善有失,處罰過了,也應該是時候想着下一步了。”

容太后並不太懂朝堂的勢力,但是她知道,任何一方獨大了,都不行。她這番話語,主要,也不是爲了沈華善求情,而是爲了景興帝着想。

“母后,孩兒曉得了。此事,孩兒自有決斷。”聽了容太后的話語,景興帝是這麼說的,這說話,和應對樓樂封一樣。

在家靜養的沈華善,對於紫宸殿和壽寧宮中的情況,多少也知道一點,卻並不太在意。他如今,正沉浸在難得的喜悅當中。

ps:

一更!我有罪,從昨晚開始,就在追看大嬸的boss,停不下來,請大家原諒~~~~乃們都不冒泡催我更新的,我整個人都不好了~~心情太差了,木有動力呀~~55555

第447章 沈則思反?第435章 明白人第88章 沈華善回來了第374章 死局怎麼破?第531章 緩稱王第214章 冬至夜宴第231章 點閱之災!第418章 攻城突變第134章 目標是沈寧第197章 將相城府第196章 帝王心術第99章 春闈案二第518章 夫妻重逢第174章 和親使團第499章 左半朝第123章 容嬪是誰?第9章 新生第331章 出嫁第181章 顯貴一堂第76章 救應南圖(二)第46章 第一次進宮第374章 死局怎麼破?第268章 心思第374章 死局怎麼破?第271章 京兆定策第188章 內情第108章 太后病重第465章 太常失瑞第205章 一線生機第416章 悲第129章 走私弓弩第234章 冊太子封王令第473章 西燕入侵第328章 應召進宮第199章 少女情懷第432章 千秋誰主第499章 左半朝第427章 疑心生暗鬼第380章 朝京行第227 千里奔喪第19章 返回京兆第334章 一家登臺第58章 賑災之策第94章 探花古文瀾第40章 天寧寺踏春第410章 慈不主兵第83章 解危和仁政第23章 任職鴻臚寺第434章 天子失德第102章 春闈真相第512章 抗旨不遵第238章 東宮憂患第341章 毒殺子第221章 全義第368章 殘害第312章 保不得!第329章 世仇第54章 水患始現第515章 清君側第301章 伏殺第127章 五皇子登門第119章 沈家磨刀石第175章 不祥第156章 背家譜第522章 扶幼主第59章 治水良人第476章 女人的影響第66章 毒計第451章 守城死戰第436章 宮闈波瀾第399章 人禍第301章 伏殺第34章 喜事多第208章 絕地反擊第554章 合作第303章 救彭第505章 不作不死第494章 殺謝第5章 姨娘庶妹第229章 重返局勢第327章 變數第74章 入坤寧宮第93章 官場大調整第15章 平安度過第427章 疑心生暗鬼第26章 塵埃落定第221章 全義第390章 香餌死魚不?第315章 寇色第22章 人才儲備第550章 有病第177 陡生變故第108章 太后病重第416章 悲第152章 春熙宮鬧鬼第279章 謀兵第269章 局勢影響第233章 準卿所奏第59章 治水良人第33章 第一次見他
第447章 沈則思反?第435章 明白人第88章 沈華善回來了第374章 死局怎麼破?第531章 緩稱王第214章 冬至夜宴第231章 點閱之災!第418章 攻城突變第134章 目標是沈寧第197章 將相城府第196章 帝王心術第99章 春闈案二第518章 夫妻重逢第174章 和親使團第499章 左半朝第123章 容嬪是誰?第9章 新生第331章 出嫁第181章 顯貴一堂第76章 救應南圖(二)第46章 第一次進宮第374章 死局怎麼破?第268章 心思第374章 死局怎麼破?第271章 京兆定策第188章 內情第108章 太后病重第465章 太常失瑞第205章 一線生機第416章 悲第129章 走私弓弩第234章 冊太子封王令第473章 西燕入侵第328章 應召進宮第199章 少女情懷第432章 千秋誰主第499章 左半朝第427章 疑心生暗鬼第380章 朝京行第227 千里奔喪第19章 返回京兆第334章 一家登臺第58章 賑災之策第94章 探花古文瀾第40章 天寧寺踏春第410章 慈不主兵第83章 解危和仁政第23章 任職鴻臚寺第434章 天子失德第102章 春闈真相第512章 抗旨不遵第238章 東宮憂患第341章 毒殺子第221章 全義第368章 殘害第312章 保不得!第329章 世仇第54章 水患始現第515章 清君側第301章 伏殺第127章 五皇子登門第119章 沈家磨刀石第175章 不祥第156章 背家譜第522章 扶幼主第59章 治水良人第476章 女人的影響第66章 毒計第451章 守城死戰第436章 宮闈波瀾第399章 人禍第301章 伏殺第34章 喜事多第208章 絕地反擊第554章 合作第303章 救彭第505章 不作不死第494章 殺謝第5章 姨娘庶妹第229章 重返局勢第327章 變數第74章 入坤寧宮第93章 官場大調整第15章 平安度過第427章 疑心生暗鬼第26章 塵埃落定第221章 全義第390章 香餌死魚不?第315章 寇色第22章 人才儲備第550章 有病第177 陡生變故第108章 太后病重第416章 悲第152章 春熙宮鬧鬼第279章 謀兵第269章 局勢影響第233章 準卿所奏第59章 治水良人第33章 第一次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