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 千里奔喪

(四更,繼續,汗~)

“稟告主子,舅老爺說西燕使者已經離開京兆了,事情都做了。”朝暾宮內,慕妃的心腹大宮女青鳶嚮慕妃彙報着卞之和送進宮的消息。

其實不用卞家送消息進來,青鳶都知道使者離開了。當然,更知道長泰帝已經對五皇子起了殺意,張盛已經去五皇子府交代事宜了,估計很快,主子娘娘就會如願了。

想起那個精緻如年畫又對人和善的十皇子,青鳶的眼睛忍不住溼潤,時隔三四年,她和慕妃一樣,都忘不了這個仇恨。

“嗯。”慕妃淡淡地回了這一聲,臉上無悲無喜,目光幽深平靜。

皇兒,母妃說過,很快就會送他下來陪你的,母妃不會騙你的,你再等等就好了。傷害母妃和皇兒的,母妃一個都不會放過!

想到爲了這一次計劃,以後要付出的代價,慕妃的神色半點也沒有動,她已經失去此生最重要的東西了,只要能報仇,還有什麼不能失去的呢?

夜已深,這朝暾宮的夜和慕妃的心一樣,都是死寂死寂的。

沈家衆人依然想不明白卞家和司馬昊是怎樣扯上聯繫的,司馬昊爲什麼要幫慕妃置五皇子於死地呢?

自西燕使者離開後,如流處就再沒發覺卞家有何不對勁了。沈餘益那邊又沒有新的消息傳過來,他們想來想去都想不明白。

就連沈寧,也一點頭緒都沒有。前世今生,沈寧對慕妃最深的記憶就是他是長泰帝最美麗的妃子,其餘基本都沒有了。上官長治登位之後,慕妃後來有什麼結局?沈寧不記得了。

很快,沈家衆人就沒有心思再來想卞家和西燕之事了。

剛踏入三月,沈府便接到了溪山的報喪:沈俞氏的父親、沈寧的外祖父、一代學問大家俞謹之離開人世。享年八十四歲。

接到喪報的沈俞氏當場就昏厥過去了,她原本想着等京兆的事情一了,就去溪山看望父母的。卻沒有想到在這個時候接到了溪山的報喪!

沈俞氏想起了去年這個時候見到的父親,音容笑貌還如在眼前。短短一年的時間,父親就過世了!

這世間最痛的,就是至親離世、骨肉死別,沈俞氏一下子就受不住了。

待她幽幽轉醒的時候,看見了守候在牀邊的沈則敬和沈寧,他們正一臉擔憂地看着她,沈寧的眼中還含着淚。可見悲痛。

沈俞氏這纔想起自己爲什麼會昏厥了:溪山來報喪,父親過世了!她試圖說什麼,卻發現自己喉嚨乾澀,什麼也說不出來。只能嗚咽着,眼淚不止。

沈則敬見到沈俞氏這個樣子,也心疼不已。沈俞氏一向威嚴冷靜,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能將沈家後宅打理得妥妥當當。這些年來。沈則敬就沒有見過她這麼脆弱悲傷,彷彿整個人的精氣都被抽走了一樣,只剩下哭泣。

“你醒來就好了。我已吩咐管事打點好了。明日一早,你就帶這宏兒、寧兒去溪山吧。岳父大人仙逝,你去送他最後一程吧。我想岳父大人最爲掛念的。也是你了。”沈則敬的聲音也很傷心。

這些年來,他受俞謹之的提點和幫助甚多,溪山俞氏的威望,也助他步步高昇。

俞謹之是他又敬又尊的人,現在他過世了,沈則敬的心也極爲難受。

“母親,快別傷心了,養好精神,我們明日一早就出發。二叔已經將奔喪事宜打點好了,外祖母和舅舅們還在等着我們呢。”沈寧也強忍着淚意,這樣勸慰沈俞氏。

天命有時,人壽有限,外祖父已經八十四歲了,是喜喪了!他們這些後輩固然傷痛,但是該做的事情還是要繼續做,還要千里奔喪,切不能損耗過多心神了。

在沈府接到報喪之後不久,京兆士子也知道了俞謹之仙逝的喪訊。此喪訊一出,京兆士子莫不悲傷痛哭,一代學問大家過世,這是國之大不幸,也是他們這些士子的大不幸!

京兆士子自發在祥和大街搭起了祭棚,以追憶和悼念俞謹之;國子監的生員,也主動在國子監外支起了白幡,爲俞謹之設路祭。

一時間,京兆各處都能聽見士子的嚎哭之聲,而俞謹之的言論著述,也洛陽紙貴,一下子就被士子搶購一空,就連藏書樓中的俞謹之的著述,也都被人偷了去,不知所蹤。

京兆士子集體回憶了俞謹之去年在國子監的那次講學,俞謹之講守正之心,論匡正之道。那一次國子監論道,激勵了衆多的士子和年輕的官員,鼓起了他們心中的熱誠和理想,在他們心中播下了爲民爲太平的火種。

經由俞謹之仙逝,京兆士子又重溫了那一次國子監論道,再一次,在心中接受俞謹之的教導。

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俞謹之一生,都在貫徹着這橫渠四句。

所以他仙逝之時,京兆士子會如此悲痛,會哀痛“失國之重器”。

長泰帝也知道了俞謹之過世的消息,想起去年俞謹之在國子監說的“帝王有失,應該去勸諫、質疑、反對”這樣的話語,長泰帝心裡感到異常高興。

俞謹之在短短一年之內就過世了,這分明是上天的旨意,俞謹之那大逆不道的言論連上天都看過去了。

什麼“國失重器”這樣的話語在長泰帝看來就是廢話一句,人都死了,還能有什麼用呢?給他再多的尊榮,他都享受不了了,只會顯得朕這個帝王仁義重道。——長泰帝笑了起來,心情極好。

在沈俞氏等人離開京兆之時,長泰帝也表達了對俞謹之的哀悼之意,追封俞謹之爲金紫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又爲俞謹之賜諡爲“文恭”,以彰表他在學問上的貢獻,還派了內侍前往溪山哀悼送奠儀。

這樣的舉動,令京兆士子和官員紛紛讚揚。能夠對一個學問大家的仙逝表示這也的哀榮,表明了長泰帝的仁義重道。

沈華善沒有想到長泰帝會對俞謹之有這樣的賞賜。原本他還以爲,皇上會因爲去年國子監的事情惱怒俞謹之的。或許是己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沈華善有些羞愧,卻對長泰帝有所保留。侍君如伴虎,他不敢掉半點輕心。

沈俞氏帶着沈餘宏、沈寧出發去溪山奔喪了,一路的顛簸辛苦自是不提。

這一路上,沈俞氏的眼淚就沒有停過,催促馬伕快馬加鞭,他們這一行人到達溪山的時候,已經是數日後的傍晚。

遠遠看去。就見到俞府門外一片白色,白燈籠、白幡,連白燭的燈光都那麼暗淡。

溪山在杭州之南,俞氏則在溪山之西。湘湖岸邊。三月的江南,桃紅柳綠,鳥語花香,湖水澄澈,時有野鴨撲棱。正是一年風景最好的之時。

但沈俞氏一行人卻無心欣賞,沈俞氏在門外見到俞正道時,就忍不住撲了上去,大哭道:“四哥……”,然後跌跌撞撞地衝進門去。

俞府大堂正中。就是設着俞謹之的靈堂,白花圈擺滿靈堂兩側,最前面的,是一副輓聯:

文心千古,大道不孤。

“父親,父親……不孝女兒來看您了!女兒來了,父親!……”沈俞氏跪在靈堂前面不住地叩頭,然後哀哀哭嚎,那語氣中的哀痛和思念,令在場的人都不忍聽。

沈寧的大舅母俞文氏趕緊上前欲扶起沈俞氏:“姑奶奶,切勿傷心了。老太爺臨過世之前,都還在說着姑奶奶的好……老太爺肯定不願意看到姑奶奶這樣傷心的……”

俞文氏已六十多歲了,沈俞氏還是她一手帶大的,雖是姑子,卻情同母女。看到沈俞氏這麼悲傷,俞文氏也忍不住抹眼淚。

家有大喪,這些天來,俞家哭聲就沒有停過。

“父親,父親,不孝女兒來看您了……女兒給您磕頭了……”沈俞氏掙脫俞文氏的手,再度跪下,語氣悽然。

沈寧想起外祖父的樣貌,淚水也簌簌下來,跟着沈俞氏跪在靈前,哀哭出聲,雖然她只和外祖相處過很短的時間,但是骨肉之親,不在時日長短,如今外祖去了,沈寧只想長跪大哭。

沈餘宏也跪了下來,重重地跪了幾個響頭。他對外祖父的敬慕,圈蘊含在這幾個響頭之中了。男兒有淚不輕彈,他強忍着淚意,低低去勸慰着沈俞氏。

一時間,整個靈堂哭聲一片,俞文氏和俞正道等人不忍再勸解沈俞氏,任她哀傷哭號,失去親人之痛,只有大哭才能紓解出來。

“璐兒……是我的璐兒來了嗎?……我的璐兒……”忽而,一聲聲突兀的叫喚打斷了這靈堂的哭聲,只見一個老態龍鍾的婦人拄着柺杖,巍巍顫顫地在靈堂口叫喚。

她佝僂着腰身,穿着純白的素服頭,發全白了,臉上有着深深的褶子,而神情,是那樣哀傷,有些濁黃的雙眼也有眼淚。她的身後,跟着俞正時等人。

“母親,是不孝女兒來了……”沈俞氏聽到這聲聲呼喚,先是一頓,而後跪爬到靈堂口,低低地跪伏在那老婦人腳下,泣不成聲。

這是她想念了無數年的母親,在心底裡時常顧念着的母親,隔了這麼多年,她終於見到自己的母親了。

可是,再也見不到父親了,天人永隔了。她千里而來,就是爲了奔喪。

想到這裡,沈俞氏再次痛哭失聲,長跪在那老婦人腳下,久久不起。

四更!寫得自己都眼溼溼。推薦好友豆豆發芽的《鍊金師的科技文明生活》。/mmweb/廢柴?你是在說我嗎?說我這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的神級鍊金師嗎?很好,你這個雖然很垃圾的試驗品我收下了。當魔法文明的唯一的神級鍊金師穿越到科技文明,與科技文明會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第154章 計成第17章 莊子避暑第399章 人禍第70章 卞氏之恨第174章 和親使團第200章 不和第106章 春榜結果第484章 爭時第53章 出西燕記第106章 春榜結果第315章 寇色第223章 順勢而行第27章 簡在帝心第352章 山陵崩第422章 卞家暴露第351章 朝南第294章 割血第510章 禮崩第333章 新婚悸動第329章 世仇第208章 絕地反擊第431章 準備反撲!第491章 克敵之火第478章 英雄前傳第23章 任職鴻臚寺第435章 明白人第359章 何策?第6章 鋪勢第528章 下一步第213章 開始佈局第103章 文才半江南第40章 天寧寺踏春第412章 將才第7章 隨伺書房第182章 代價第209章 通天之手第493章 沈家大悲第300章 弒父第521章 弒君第416章 悲第55章 水災第426章 錢財露白第282章 均安樓之盟第327章 變數第146章 太子薨第552章 路上第182章 代價第463章 沈家暗朝第291章 出手第335章 風波現第385章 離朝第296章 保住第415章 宣傳戰第423章 燕都之主第426章 錢財露白第198章 安排後路第466章 誰在挖坑?第215章 有奸第163章 登聞鼓真相第442章 一代帝師第78章 霜重秋色濃第200章 不和第537章 佈防第484章 爭時第9章 新生第548章 意外調兵第207章 良醞署之因第353章 新君難測第452章 國有忠義哭鄭閒第199章 少女情懷第233章 準卿所奏第216章 錯了!第258章 邊陲小鎮第370章 京兆血夜第284章 不能第244章 沈餘憲第272章 並肩作戰第480章 兵臨城下第251章 計成第104章 南北分榜第529章 改制第133章 匠人去向第521章 弒君第510章 禮崩第486章 掌軍第141章 廷杖(一)第425章 不由己番外二淳德盛世第332章 小登科第397章 大采選的憂慮第311章 前奏第392章 誰高一籌第93章 官場大調整第335章 風波現第468章 沈則思現身第463章 沈家暗朝第160章 廬江榴花謝第140章 見司天監大人第235章 京兆局定第330章 清平侯府
第154章 計成第17章 莊子避暑第399章 人禍第70章 卞氏之恨第174章 和親使團第200章 不和第106章 春榜結果第484章 爭時第53章 出西燕記第106章 春榜結果第315章 寇色第223章 順勢而行第27章 簡在帝心第352章 山陵崩第422章 卞家暴露第351章 朝南第294章 割血第510章 禮崩第333章 新婚悸動第329章 世仇第208章 絕地反擊第431章 準備反撲!第491章 克敵之火第478章 英雄前傳第23章 任職鴻臚寺第435章 明白人第359章 何策?第6章 鋪勢第528章 下一步第213章 開始佈局第103章 文才半江南第40章 天寧寺踏春第412章 將才第7章 隨伺書房第182章 代價第209章 通天之手第493章 沈家大悲第300章 弒父第521章 弒君第416章 悲第55章 水災第426章 錢財露白第282章 均安樓之盟第327章 變數第146章 太子薨第552章 路上第182章 代價第463章 沈家暗朝第291章 出手第335章 風波現第385章 離朝第296章 保住第415章 宣傳戰第423章 燕都之主第426章 錢財露白第198章 安排後路第466章 誰在挖坑?第215章 有奸第163章 登聞鼓真相第442章 一代帝師第78章 霜重秋色濃第200章 不和第537章 佈防第484章 爭時第9章 新生第548章 意外調兵第207章 良醞署之因第353章 新君難測第452章 國有忠義哭鄭閒第199章 少女情懷第233章 準卿所奏第216章 錯了!第258章 邊陲小鎮第370章 京兆血夜第284章 不能第244章 沈餘憲第272章 並肩作戰第480章 兵臨城下第251章 計成第104章 南北分榜第529章 改制第133章 匠人去向第521章 弒君第510章 禮崩第486章 掌軍第141章 廷杖(一)第425章 不由己番外二淳德盛世第332章 小登科第397章 大采選的憂慮第311章 前奏第392章 誰高一籌第93章 官場大調整第335章 風波現第468章 沈則思現身第463章 沈家暗朝第160章 廬江榴花謝第140章 見司天監大人第235章 京兆局定第330章 清平侯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