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治水良人

第二日,沈則敬在上早朝之前,專門找沈華善商量了幾句,將自己心中所想的對策說給了沈華善聽。聽了沈則敬的話語,沈華善點點頭,道:“可行,大善!你去做吧。”

早朝之上,吏部考功司沈則敬出列陳疏,提出賑災三策:以工代賑、移粟就民、移民就粟!伴隨着賑災三策,他還提出了有效執行救災措施的辦法:微訪察災事,最後更提出了嚴懲賑災不力的標準:浮筷落人頭!

沈則敬的話一出,朝堂一片寂靜。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年輕人會提出這樣的對策——對於三省六部的主官來說他自然是年輕人!這個對策,怎麼說呢?太……太狠厲了,卻是太需要了,也就是,這對策,太好了!尚書右僕射葉正純滿意地笑了,他這個最喜歡的學生這一年來的表現實在讓他驚訝,似乎開了竅一樣,所思所做,已經漸漸臻善,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於是葉正純出列附議,認爲沈則敬的對策相當完善和完備,對於江南、河內兩道的水患來說,是很好的解決辦法!不少臣工也紛紛贊同,實是沈則敬提出的這些對策和措施,他們都想不出啊。

“浮筷落人頭?”坐在高高的鑾椅之上,長泰帝品嚐着沈則敬的話,面露喜色。在這樣的大災禍面前,確實需要這樣雷霆萬鈞的魄力。可以有效防止官吏貪瀆,解決賑災的問題!

長泰帝對沈則敬的建議欣然接受,令工部和戶部諸官員一一遵照執行:令御史臺的監察御史微服私訪,將各地官員救災賑災的情況如實記錄和上報,又令各地官賑之時,要插筷子在米粥中,用以檢驗米粥的稠厚,筷子一旦浮起,就要以賑災不力問罪等等。

沈則敬因爲這些救災策略得到了長泰帝的嘉獎,然而沈家並無都少喜意!他們正在爲沈華善去臺前的事忙碌着,頗爲憂心。袁恪真加急的公文又傳了過來,臺前河道沖垮嚴重,影響惡劣,他實在無法治理,向長泰帝請罪,同時請求工部再派官員前來,到臺前治水。此文書引起了長泰帝和工部諸官的震動,長泰帝下旨,令工部尚書沈華善前往臺前治水,三日後出發。

“我此去臺前,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返回。胡不塗和宏兒等人也從杭州出發了,不用多久就可以到京兆。如流處的事情,你還是要抓緊;西燕那邊若要消息傳來,要第一時間告訴我;考課之事,你還是要審慎再三,餘下諸事,按部就班即可。”在沈華善書房內,沈華善正在交代沈則敬諸多注意事項,爲接下來作安排。他就要去臺前了,京兆有沈則敬在,他也算放心;對沈則遠有不少交代,尤其是十月和西寧藥商行會交易的事情,要特別上心。此外,又召來沈餘宣幾個孫子,說他即將遠行,叮囑他們要好好在國子監和官學讀書,不用分心,一切聽從沈則敬的安排等等。

青竹居內,秋歌正在和沈寧彙報一件事情。從堂兄秋梧處聽了這個事情,秋歌頓覺爲難,也覺得極不高興。那個人怎麼可以這樣魯莽、私相授受,這好還是不好?還是等姑娘定奪了。

“他要見我?沒說是什麼事情嗎?”沈寧覺得有些詫異。秋梧剛剛傳來消息,道是清平侯公子應南圖有急事想見她一面。是什麼事,卻沒有說——上次在天寧寺,應南圖也見過了秋梧。估計這是他認識的唯一一個沈家小廝,就讓秋梧傳消息過來了,沒想到歪打正着,秋梧正是沈寧的人。

這也太奇怪了,他有什麼急事非要見我一面?沈寧雖然心中疑惑,卻沒有像秋歌那樣爲難和不悅。私相授受這樣莫須有的禮儀,在她歷經一世之後早就不在意了,她在意和好奇的是:應南圖有什麼事情要找她?

沈寧找了個藉口出府,帶着秋歌一起,去了龍井齋,應南圖也知道龍井齋是沈家的產業,約在那裡見面。龍井齋的掌櫃並沒有見過沈寧,沈寧也無意通報自己的身份,便進了應南圖預訂的房間——直到後來她回想起,才覺得自己當時實在是太大膽了,怎麼就那麼魯莽去應約了?想來是因爲對這個早夭的人莫名其妙地沒有了戒心吧,說不準,也有一絲憐惜,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應南圖還是那副清朗舒爽的樣子,沒有笑得厲害,只眉如遠山目似近水,在靜靜等待着沈寧的到來。他身邊還坐了一個人,約四十歲的樣子,長得也是極周正,頗有儒雅之風。說實在話,他也沒有想到她會答應前來,其實就算她不來,他也會把想辦法將這個人送到沈家的,只是麻煩一些罷了。

沈寧進來後,應南圖也不和她多作寒暄,說出了急着要見她的緣由:他找到了治水良人,想要把他介紹給沈寧!

“這個就是精通治水的徐先生!徐先生有治水之賦,又心憂家國,此去河內道,有他幫忙,或許可解運河河道的難題!”應南圖笑說道。他介紹的治水良人,正是坐在他身邊的那個四十來歲的中年人!

沈寧喜出望外,她沒有想到應南圖給她的竟然是這樣一個驚喜!驚喜之餘,忙不迭地謝過了他,又拜見那名叫徐有貞的中年人,語氣也甚是恭敬。

徐有貞自小就對水利極感興趣,也曾遊歷了大永和西燕不少名山大川,也是因爲這樣和應南圖在荊州相識的。徐有貞確實在治水上面有一套,偏偏他性情又是極其懶惰散漫的,只對水利一事感興趣,人情往來等事是最厭煩!原先長泰帝徵召治水良人,他本想前去的,一想到爲官種種與人打交道,就退卻了。這次是應南圖找到他,說只要他專心治水就夠了,其他一切事情都有人代爲打點,而且爲他保駕護航,他這才答應了的。

這實在是天大之喜,沈寧不知道怎樣多謝應南圖,雖然應南圖並沒提到他在其中花費的心力,但是沈寧知道,連長泰帝徵辟都不動心的徐有貞,定是看在應南圖的份上,纔會答應前去河內道的。大恩不言謝,沈寧並不多說話,卻暗暗記下了他這個人情,心道一定要回報!

第349章 新勢力第413章 兩路叛軍第282章 均安樓之盟第299章 密謀第四百零六 中暗中交手第287章 順遂第164章 玩完了第317章 覺醒第41章 家事和家事第98章 春闈案一第249章 沈宓其人第433章 動天子第532章 兩亂三死第148章 皇后的作用第417章 高唱第501章 自掘皇陵第41章 家事和家事第197章 將相城府第280章 誰更聰明?第257章 族令第485章 取其首級第61章 開始熱鬧了第64章 變化之前第473章 西燕入侵第42章 三皇子的安北行第119章 沈家磨刀石第513章 時到第423章 燕都之主第441章 難得歡喜第410章 犯令當誅!第219章 圍絕第11章 半閒居和五皇子府第141章 廷杖(一)第518章 夫妻重逢第1章 吳越沈 七月沉第95章 春闈今史第398章 天象現第525章 攻心第32章 過年和元宵第131章 走私事發第509章 國子監事件第516章 帶兵離開第493章 沈家大悲第426章 錢財露白第353章 新君難測第118章 沈華善回京第63章 考課進程第324章 再度入局第498章 皇子出生第174章 和親使團第433章 動天子第108章 太后病重第188章 內情第474章 有溫情第74章 入坤寧宮第181章 顯貴一堂第82章 考第之危第283章 家族生意第119章 沈家磨刀石第86章 刺殺後續第260章 有戲看第447章 沈則思反?第262章 潛行第228章 湘湖悟道第513章 時到第231章 點閱之災!第397章 大采選的憂慮第281章 盯梢第233章 準卿所奏第67章 朝暾宮之殤第431章 準備反撲!第371章 最終目的第389章 書房有計第503章 帝后第287章 順遂第96章 鑑華堂第539 萬骨枯第46章 第一次進宮第389章 書房有計第24章 使團比試第461章 君臣義斷第106章 春榜結果第231章 點閱之災!第511章 將亡第555章 逼宮第534章 逼近京兆第383章 獻俘禮第558章 噩耗第511章 將亡第265章 舊情第194章 不虛此行第245章 太子妃之爭第472章 蔣博文反第219章 圍絕第511章 將亡第430章 左氏血脈來換!第193章 國子監論道第379章 押俘第246章 變故第493章 沈家大悲
第349章 新勢力第413章 兩路叛軍第282章 均安樓之盟第299章 密謀第四百零六 中暗中交手第287章 順遂第164章 玩完了第317章 覺醒第41章 家事和家事第98章 春闈案一第249章 沈宓其人第433章 動天子第532章 兩亂三死第148章 皇后的作用第417章 高唱第501章 自掘皇陵第41章 家事和家事第197章 將相城府第280章 誰更聰明?第257章 族令第485章 取其首級第61章 開始熱鬧了第64章 變化之前第473章 西燕入侵第42章 三皇子的安北行第119章 沈家磨刀石第513章 時到第423章 燕都之主第441章 難得歡喜第410章 犯令當誅!第219章 圍絕第11章 半閒居和五皇子府第141章 廷杖(一)第518章 夫妻重逢第1章 吳越沈 七月沉第95章 春闈今史第398章 天象現第525章 攻心第32章 過年和元宵第131章 走私事發第509章 國子監事件第516章 帶兵離開第493章 沈家大悲第426章 錢財露白第353章 新君難測第118章 沈華善回京第63章 考課進程第324章 再度入局第498章 皇子出生第174章 和親使團第433章 動天子第108章 太后病重第188章 內情第474章 有溫情第74章 入坤寧宮第181章 顯貴一堂第82章 考第之危第283章 家族生意第119章 沈家磨刀石第86章 刺殺後續第260章 有戲看第447章 沈則思反?第262章 潛行第228章 湘湖悟道第513章 時到第231章 點閱之災!第397章 大采選的憂慮第281章 盯梢第233章 準卿所奏第67章 朝暾宮之殤第431章 準備反撲!第371章 最終目的第389章 書房有計第503章 帝后第287章 順遂第96章 鑑華堂第539 萬骨枯第46章 第一次進宮第389章 書房有計第24章 使團比試第461章 君臣義斷第106章 春榜結果第231章 點閱之災!第511章 將亡第555章 逼宮第534章 逼近京兆第383章 獻俘禮第558章 噩耗第511章 將亡第265章 舊情第194章 不虛此行第245章 太子妃之爭第472章 蔣博文反第219章 圍絕第511章 將亡第430章 左氏血脈來換!第193章 國子監論道第379章 押俘第246章 變故第493章 沈家大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