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兩路叛軍

沈華善和張戈帶着招討司的士兵,來到了鄭州邊上。

在這裡,五萬招討司士兵匯合了河內衛進兩萬士兵,一共七萬大永士兵,匯合在一起。

這個數目,相當於左右金吾衛的總人數,比安北、安西都護還要多的的士兵數,在鄭州邊上匯合,就是爲了平定鄭州、晉州、鄂州三地的動亂。

這樣龐大的士兵人數,只說明瞭一點,那就是這一場動亂規模之大,波及範圍之廣。

儘管帶着招討司的士兵來河內道之前,沈華善和張戈對河內道的動亂,就作了充分的預計,也想好了當中會有的艱險。可是當他們和古大存匯合時,才知道這三地真實的情況,還是遠遠超出了他們的預計。

古大存帶着兩萬河內衛士兵在這三地平亂,卻沒有多少效果,這是無奈?實情。

本來,河內衛有十二萬兵馬,若是全力平叛,或許還用不着招討司。可是持續的乾旱,並不僅僅是這三地出現,而是整個河內道幾乎都出現了這三地的情況。

因此,另外的十萬兵士,正在各大副將的帶領下,分散在河內道各地賑災,控制各地的局面。

若是以整個河內衛兵力來平叛,說不定這三地的亂局還未平定,其餘之地亂象就生了。這樣一來,整個河內道都要亂了。

古大存只能帶着這兩萬士兵,和這三地的叛軍周旋着,等待着招討司五萬援兵的到來。

在古大存的述說後,沈華善和張戈對這三地動亂的情況。有了更加深入詳細的瞭解,自然,眉頭就皺得更深了。

鄭州、晉州、鄂州這三地,計有五十萬百姓牽涉其中。其中。叛軍的人數,約在三萬之數,按照佔領地域的不同,主要有兩路叛軍。

其一,是以晉州之地爲主、佔據一半鄭州之地的北路叛軍,其首領正是賊匪頭目劉良;其二。是以鄂州之地爲主,同樣佔據一半鄭州之地的西路叛軍,其首領是原河內衛的中郎將黃淵。

這兩路叛軍,各有一萬之數,除了這主要的兩路叛軍之外,這三地還有其餘的叛軍隊伍,林林雜雜也有近萬人。

劉良原先是晉州之地的悍匪,一向與官府作對,原本就有三千多手下。在晉州尚未動亂之前,劉良及其手下。一直是官府通緝的重要對象,卻始終沒有辦法將劉良緝拿。早前,晉州刺史王麟已經向朝廷請旨,請求朝廷派官員前來晉州剿匪的。

可是,朝廷的批覆尚未下來,晉州就發生了蝗災。又出現了備荒糧一空的事情,晉州百姓對官府的仇恨一下子就爆發出來了,晉州就暴動了。

劉良帶着三千手下趁亂而起,攻佔?了晉州刺史府,並斬殺了王麟及晉州刺史府的官員,打着爲百姓治貪吏、平糧倉、免賦稅的旗號,就在晉州站穩了腳,贏得了部分百姓的擁護。

隨即,晉州、鄂州、鄭州三地的盜匪,紛紛投奔了劉良。短短時間內,劉良就招集了兩萬部衆。這一萬部衆,絕大部分都是這三地的盜匪。

這些人身上揹着不少官司,甚至有不少亡命之徒。這些盜匪、亡命之徒,對官府最爲憎恨。也有一定的武力,由這些人組成的北路叛軍,戰鬥力自然非同一般。

如今,北路的叛軍,部衆還在不斷地增加,有勢如破竹向其他地區擴張的姿勢,僅是晉州、鄭州之地,似乎不能滿足他們的野心了。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這些北路叛軍本來就是一些亡命之徒,每次和河內衛的士兵對上的時候,都不要命似的。是以河內衛士兵,都不想他們直接對上。

和北路叛軍部衆不相上下的,就是西路叛軍了。提到西路叛軍,古大存只有一聲嘆息,他不明白,事情怎麼會到這種難以收拾的地步。

西路的叛軍首領,是河內衛中郎將黃淵,換言之,西路的叛軍首領,正是古大存的舊部屬。西路叛軍,是古大存感到最頭痛的一路叛軍。

原本,黃淵是帶着幾千名河內衛士兵鎮守在鄂州這裡的,卻沒有想到,他如今成了西路叛軍的首領。而西路叛軍的部衆,大多數是他帶領着的幾千名河內衛士兵,還有鄂州、鄭州、晉州折衝府的守兵。

這些士兵,都是大永的普通士兵,地位自然不會高。與北路叛軍打着爲百姓治貪吏、免賦稅這樣的旗號不同,黃淵的旗號是反對朝廷“庸官專權、考選不公、埋沒人才”等弊病,在聲稱爲民做主的同時,也贏得了這些普通士兵的擁戴。

更可怕的是,這些西路叛軍,就是大永朝廷培養出來的士兵,是爲了守護大永疆域百姓而存在的士兵,如今竟然成了叛軍!這些叛軍的首領、部衆,是古大存曾經的舊部屬,也是河內衛士兵曾經的同袍!

如今卻是勢不兩立,成了敵對的兩方。

這讓古大存情何以堪?!這又讓河內衛士兵顏面何存?

然而,這一切,就是明擺着出現了,除了嘆息,古大存都不知道該說什麼。

似乎是約定好的一樣,這兩路叛軍,對佔領地內的百姓,有不少的惠舉。

他們佔領了官府之後,還拿出了他們的儲糧,用以救濟當地的百姓;此外,還對百姓承諾,他們的叛軍,絕對不會擾攘百姓,讓他們一切依舊。相反,如果百姓擁護他們,絕對會有飽飯可吃,絕對會有暖衣可穿!

這樣的承諾,對於這三地的百姓來說,無疑是福音,又加上旱災蝗災,讓這些百姓已經無法可想,又對大永官府有着難以消去的仇恨。這三地的百姓,竟然對這兩路叛軍都擁護,甚至有越來多的百姓加入到叛軍之中。

民心、民望的歸屬。竟然是在叛軍那邊!這纔是令古大存感到膽戰心驚的地方,所以他一直不敢動,不能動,只能等待着招討司帶着五萬士兵前來。

“大將軍能堅持到現在。沒有讓叛軍擴散至另外的地方,已經很不容易了,本使佩服甚深。這三地的局勢,實在艱難!”沈華善迴應着說道。

大永官職系統,講究文前武后,沈華善的文官三品。比起古大存這個武官三品來說,更有地位。然而他初來乍到,話語卻很客氣。

只是,聽完了古大存說的這三地局勢,沈華善覺得心眼所見,都不怎麼光明。

難怪古大存帶着兩萬河內衛精銳,卻不能平定區區三萬叛軍,這是因爲,古大存和河內衛士兵面對的,不僅僅是這三萬叛軍。還有這三地的百姓!

這三萬叛軍的惠民之舉,已經收歸了部分民心,剩下的這三地百姓,不是萬事不理就是萬事不敢理的百姓。仗着這些民望,以這些百姓爲遮擋,這三萬叛軍才能對抗古大存的士兵。才能發展得越來越大。

不管是朝廷軍隊還是這些叛軍,賴以生息的,都不是自身,而是背後的大永百姓!

“朝廷養兵,豈可用來對付百姓?可是如今這三地的百姓遮擋在叛軍前面,本將軍,一時無法可想!”古大存苦惱地說道。

他是個標準的武將,昂藏七尺軀,虯髯四方臉,如今因爲無計可施。鬚髮似乎都糾結在一起,看起來形容可怖。

是了,朝廷養兵,豈可用來對付百姓!這一點乃古大存和河內衛士兵作爲軍士的堅守,也是他們入伍之時。就緊記在心中的信念。按照古大存的想法,若是那兩路叛軍,沒有這三地的百姓夾在中間,他早就攻克這些叛軍據點了。

“可是,拖延了這麼久,只會讓叛軍得寸進尺,這三地的局勢更加不可控。總不能顧忌這三地的百姓,就眼看叛軍壯大。這樣,將會有更多的百姓捲進這動亂之中來。”沈華善又開口了。

古大存的苦惱,他就不認同了。

士兵不可以用來對付百姓,卻一定要對付叛軍,河內衛和招討司的士兵,必須要平定這三地的局勢。若是這一次動亂波及到整個河內道,就不是五十萬百姓的問題了,而是三百萬河內道百姓的問題!

孰大孰小,何得何失,這個選擇,?這麼簡單明瞭,古大存怎麼會在這一點上猶豫苦惱呢?一衛大將軍,怎麼會沒有這一點判斷果敢?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說到底,古大存少了這一點果敢!這是不應該出現的情況,怎麼會如此?

沈華善的話語一下,古大存的臉色就變了。他猛地騰起,朝一旁的副將軍洪啓撲去,一下子就箍住了洪啓的脖子,瞬間就讓洪啓動彈不得!

一旁的張戈見到古大存的動作,也瞬間拔出了腰間的大刀,站在了沈華善面前,護住他,神情警戒。

這是古大存的軍帳,在這裡商議的人,就是他們四個而已。如今古大存這一番突然的動作,讓沈華善和張戈不明所以,古大存怎麼會這樣對副將軍洪啓呢?

“說!叛軍和你有何聯繫?!你一直勸說我以這三地百姓爲重,是這等三思!我原本就覺得有些不對,若不是沈大人提及,我還想不到這一點!你是何居心?!”

古大存箍住洪啓的脖子,惡聲地問道,語氣中有掩飾不住的怒氣和懊惱。他堂堂一位大將軍,竟然會犯下這樣的簡單的錯誤,以致耽擱了這麼長的時間,就是因爲聽信了這位一直最信任的副將軍之言!

卻沒有想到,副將軍的大忠之言,竟然包含大禍心!

若是不是沈華善說了這句話,古大存還不能反應過來!

洪啓漲紅了臉,卻露出了一個詭異的笑容。這個時候,沈華善和張戈都知道了古大存爲何會有這樣的舉動。難道洪啓竟然是奸細?

就在這個時候,軍帳外響起了士兵急切的稟告:“報大將軍!斥候有急報!西路叛軍有異動!竟然在鄂州、晉州等地,發了檄文!”

什麼,檄文?這是說,西路叛軍竟然正式向朝廷宣戰?!

ps:

國家養兵,豈能用來對付百姓?此乃張之洞之言。感謝657muzi的粉紅票!感謝大家沒有放棄啊……

第226 謎團迭起第189章 鄭家教女第203章 大難臨頭第38章 猜猜我是誰?第26章 塵埃落定第86章 刺殺後續第430章 左氏血脈來換!番外一哀王不甘第399章 人禍第137章 大婚之喜第520章 不臣第376章 誰的人第423章 燕都之主第484章 爭時第117章 紅袖死第260章 有戲看第556章 得了!第417章 高唱第1章 吳越沈 七月沉第364章 埋伏第297章 平息之策第471章 國有瘡痍哀兵至第275章 沈得善的壓力第308章 閒情第529章 改制第88章 沈華善回來了第52章 鎮遠公病重第548章 意外調兵第493章 沈家大悲第73章 太子妃第367章 皇家宴第553章 沈家的刀劍第26章 塵埃落定第314章 垂死第126章 容家恩怨第261章 洗心第284章 不能第419章 枯骨在下第512章 抗旨不遵第489章 弩威第445章 不祥開局第31章 三叔和大哥迴歸第291章 出手第273章 昆州三家第375章 連環局第299章 密謀第278章 將軍府舊怨第338章 釜底抽薪第229章 重返局勢第242章 三策第529章 改制第139章 餘字輩登臺第179章 沈家的底氣第197章 將相城府第101章 春闈案四第68章 結果第254章 妄動第350章 初定典謨第254章 妄動第558章 噩耗第303章 救彭第429章 死地第217章 一個女人的怨恨第193章 國子監論道第174章 和親使團第454章 陶陽之戰第278章 將軍府舊怨第388章 千秋錢莊第554章 合作第553章 沈家的刀劍第217章 一個女人的怨恨第313章 望君歸第558章 噩耗第169章 情迷第470章 嶺南人事第409章 卞家的身份第447章 沈則思反?第162章 天理昭昭第539 萬骨枯第79章 燕都棋局第225章 未定第402章 平亂之人第554章 合作第473章 西燕入侵第56章 再遇應南第19章 返回京兆第212章 僅此而已第173章 先機第84章 軍戶稅事件第39章 衍嗣和祭祖第349章 新勢力第49章 真相漸明第359章 何策?第489章 弩威第90章 入書房第282章 均安樓之盟第36章 三十萬人情(一)第138章 三日無大小第89章 過年交底第374章 死局怎麼破?
第226 謎團迭起第189章 鄭家教女第203章 大難臨頭第38章 猜猜我是誰?第26章 塵埃落定第86章 刺殺後續第430章 左氏血脈來換!番外一哀王不甘第399章 人禍第137章 大婚之喜第520章 不臣第376章 誰的人第423章 燕都之主第484章 爭時第117章 紅袖死第260章 有戲看第556章 得了!第417章 高唱第1章 吳越沈 七月沉第364章 埋伏第297章 平息之策第471章 國有瘡痍哀兵至第275章 沈得善的壓力第308章 閒情第529章 改制第88章 沈華善回來了第52章 鎮遠公病重第548章 意外調兵第493章 沈家大悲第73章 太子妃第367章 皇家宴第553章 沈家的刀劍第26章 塵埃落定第314章 垂死第126章 容家恩怨第261章 洗心第284章 不能第419章 枯骨在下第512章 抗旨不遵第489章 弩威第445章 不祥開局第31章 三叔和大哥迴歸第291章 出手第273章 昆州三家第375章 連環局第299章 密謀第278章 將軍府舊怨第338章 釜底抽薪第229章 重返局勢第242章 三策第529章 改制第139章 餘字輩登臺第179章 沈家的底氣第197章 將相城府第101章 春闈案四第68章 結果第254章 妄動第350章 初定典謨第254章 妄動第558章 噩耗第303章 救彭第429章 死地第217章 一個女人的怨恨第193章 國子監論道第174章 和親使團第454章 陶陽之戰第278章 將軍府舊怨第388章 千秋錢莊第554章 合作第553章 沈家的刀劍第217章 一個女人的怨恨第313章 望君歸第558章 噩耗第169章 情迷第470章 嶺南人事第409章 卞家的身份第447章 沈則思反?第162章 天理昭昭第539 萬骨枯第79章 燕都棋局第225章 未定第402章 平亂之人第554章 合作第473章 西燕入侵第56章 再遇應南第19章 返回京兆第212章 僅此而已第173章 先機第84章 軍戶稅事件第39章 衍嗣和祭祖第349章 新勢力第49章 真相漸明第359章 何策?第489章 弩威第90章 入書房第282章 均安樓之盟第36章 三十萬人情(一)第138章 三日無大小第89章 過年交底第374章 死局怎麼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