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昆州三家

昆州,只是西寧道屬下的一箇中州,地位卻十分緊要。

一是因爲這裡有最靠近西燕的邊鎮:文鎮。歷來是兵家必守之地,爲此,安西都護府和西寧衛都在昆州駐紮了不少兵馬;

二是因爲這裡出氣候獨特,因而出產衆多珍貴藥材和茶葉,如被軍中士兵成爲“金不換”的止血藥材三七,還有被成爲西寧之寶的雲霧紅茶,使得大永商人如遊鯽,小往大來,這昆州一帶的商務極是繁榮;

三是因爲昆州地下隱藏着豐富的礦藏,尤其是各色金屬礦藏之豐,甚至超過了昆州的藥材和茶葉,也因此,朝廷對昆州的管理一向嚴格。畢竟,礦產實在太過重要了,一個弄不好,甚至會影響一方的安寧。

昆州一帶如此繁榮,因而聚集的居民也衆多。這些人在昆州這裡繁衍生息,世世代代拓展開去,正是因爲人多,才顯得昆州更加重要。其中,最爲人津津樂道的就是昆州三家。

所謂昆州三家,就是世居昆州的豪門大族,分別爲李、張、楊三家。

這三家的族人子弟大多集中在昆州一帶,而且佔據着昆州政、商兩界的主要位置,比如說昆州刺史李惠山、文鎮藥市行會會長李次山就是李氏的子弟,又比如昆州最大的藥材商楊步勳、昆州別駕楊步雲就是出自昆州楊家,而壟斷昆州林業的張經綸、張經緯兄弟正是張家的嫡枝嫡子。

這三家的勢力在昆州盤根錯節,又互爲姻親互爲牽制,加上昆州遠離京兆素來民風彪悍,這三家的子弟,雖然不能說是能在昆州橫着走,卻也是昆州數一數二的人。

所謂牽一髮動全身,這昆州三家動一動。昆州政、商兩界就要抖一抖。

這昆州三家之中,又以李氏最爲勢盛,這些年來。已經有隱隱壓其餘兩家一頭的態勢。

且不說別的因素,就說這昆州刺史李惠山。這些年就爲李家的壯大出了不少力。在他的支持護航下,李家的族人無論是在昆州官場還是在昆州商域都如魚得水風生水起,這令張、楊兩家嫉恨不已,卻也只能眼紅暗罵。

李氏獨大,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李氏和西寧衛大將軍彭明義有親,而且這些年來李、彭兩家聯繫緊密。

這也就是說。李家牽涉到軍方,關係着西寧衛十二萬兵馬,就算張、楊兩家再怎麼不甘,也只能眼睜睜地看着李家越過自身去了。

“李老爺子七十大壽。這是李家給昆州諸家發的帖子。李家祖宅已經在忙碌了,刺史府這些天也都在談論着這個事情。魏中希雖然折了手臂,卻也是跑進跑出裡外打點,狗腿子做了個十足!”

位於昆州內城東南方向的楊家祖宅,楊步雲帶着譏笑的口吻這樣說道。向自己的父親楊從東彙報着昆州的最新情況,一旁還有他的叔父楊從南和堂兄楊步勳等人。

“七十大壽嘛,古來稀,自然是要隆重一些的。不過這魏中希看來是要緊靠着李家了,就不怕他的手臂好不了?”楊步勳露出了一絲笑意。接過了楊步雲手中的帖子,攤開來仔細瞧了瞧。

他知道這個堂弟一向看不起魏中希的阿諛奉承。事實上,如果不是爲了牽制李家,估計這個堂弟對昆州別駕這個從四品下的送老官根本就不感興趣。

“魏中希跟着李惠山前去桂州參加婚事。觀察使謝同甫大人,還有西寧道副將軍蕭若元也去了,你當時就沒有跟着去?你這個昆州別駕,見到這兩個官員的機會也不多,這下倒是讓魏中希搶在前頭了。話說,謝、蕭兩人是爲了吳越沈家去的,這沈家的人,聽說還要來昆州遊歷一番。”楊步勳又說話了。

他作爲昆州最大的藥材商,對於政局官場的各種消息,有時會比楊步雲知道得更多,反應也更爲靈敏一些。

“跟着去有什麼用?蕭若元是彭明義的手下,就算我跟着去了,李惠山又哪裡會給我表現的機會?何況這一次我根本就不知道這個事!”楊步雲有些煩悶地說道。

西寧道高官齊聚桂州,魏中希竟然沒有通知自己,就急急忙忙去李惠山趕去了桂州,真當自己這個昆州別駕是紙糊的了!事情做得這麼明顯,楊步雲這一刻有些難堪。

這個位置,本來是爲了牽制李家的,可是……自己這個昆州別駕,沒有什麼實際的用處。

聽着這兩人的話語,楊從東沒有說話,想到李氏在昆州日益勢大,心裡是着急不已,面色卻是不顯。

這一次李老爺子大辦七十大壽,遍請昆州的官員和大商,這是爲了賀壽,何嘗不是爲了彰顯李氏在昆州三家的中的地位呢?

再這樣下去,恐怕我們楊家和張家都沒有地方站了,雖然還是並稱昆州三家,但是這些年被李家死死壓住,楊從東覺得族人在昆州的日子越發不好過了。

究竟有什麼辦法在李家手底下爭得一條出路呢?想當年,楊家是遠遠勝過李家的,可是如今……

楊從南的想法和兄長楊從東差不多,作爲家族的中流砥柱,這些人對家族即將面臨的局面和將來的走向有着非比尋常的敏銳。這種敏銳,乃是多年的參與族務和多年的歷練所得。

說不上什麼原因,楊從南就覺得,現在正是面臨族策選擇的時候。

楊從東覺得,或許現在楊家走到了一個岔路口,是繼續讓李氏一家獨大,還是維持三家鼎立的局面,還是想辦法壯大族中的勢力?

身爲楊家人,楊從南自然希望家族日益壯大,但是當下昆州這樣的局面,楊家怎麼可能會有機會呢?

李家把持着昆州的官場,控制着昆州各地的藥市、茶市行會,身後又有西寧衛大將軍的支持,可以想見的是,李家必定會侵吞、蠶食自家的勢力和地盤。楊家未來堪憂!

楊從東和楊從南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憂慮和無奈。有心而無力,現在昆州的局面由不得他們有過多的想法和做法。只能見步行步了,只能等待契機了。或許到時會柳暗花明。

雖然抱着這樣的希望,但是楊從東兩人根本就沒有真的想着這樣的希望會有。

除非真的是有契機啊,想想李氏子弟,想想彭明義,這怎麼可能會有呢?

一時間,楊家族人都不由自主地沉默。出路在哪裡?契機在哪裡?這些,都看不見啊。

與此同時。位於內城西北方向的張家族人,張經綸父子也在說着話,他們正在討論的,也是李老爺子七十大壽的事情。

仔細說來。在昆州三家之中,張家的勢力是最弱的,原因很簡單,這些年來張家的子嗣不興!

比起李家和楊家來說,張家人丁太單薄了。沒有人就沒有擴張的資本,能守住固有的勢力就不錯了,遑論開拓?是以張家最近的兩任族長,持的都是保守穩妥的族策,進取之心那基本是沒有了。

想着的。都是怎樣保持最後的榮光,也就是還能並稱昆州三家的榮耀。

“李老爺子七十大壽,我們要好好準備這個壽禮纔是。這次老爺子的壽宴之後,我打算爲元圭求娶李氏女。互爲姻親,情面上就會好說話了。”張經綸的父親張潛民這樣說道。

他說的元圭,正是張經綸的嫡子,到了成親之年了,那麼,也該是時候和李家聯姻了。

“知道了,父親。這個事情我會辦好的。定不會在李氏面前失禮。元圭的親事,父親看着辦就可以,那孩子也不會有意見的。”張經綸恭敬地說道,贊同張潛民的打算。

與其餘兩家聯姻,這對張家來說,就是進取之道了。情勢比人弱,現在只能是如此了。

“聽說早前在文鎮,我們張氏分支有個藥販曾頂撞過李次山?還擡出了昆州張氏的名號?這是怎麼一回事?這是紙糊了心還是腦塞了草?若是惹得李家不喜,那就麻煩了。看來還得派人往李次山那裡送點禮才行。”張潛民想到了早前聽到的消息,語氣有些不豫。

現在自家和李家打好交道還來不及,怎麼可以頂撞呢?

這個事情,張經綸剛好是知道的,便將事情的始末都對父親說了一遍,末了還說道:“那個只是分支族人,昧着心賺了些黑錢,這倒不是大事。況且這事,爲李次山博得了聲名,現在藥市誰不說李家公正公道?也是爲李家添花了。依孩兒看,這事就揭過去了。”

對於兒子的判斷,張潛民還是信服的,既然他這麼說了,那麼這事也就到此爲止。

怪不得張潛民這麼緊張自家和李家的關係,作爲三家之中最弱小的一家,張家要盡一切努力保持和另外兩家的友好關係,不然,日子就更難捱了。

從上一任張氏族長開始,張家就積極主張和李家、楊家聯姻,藉由姻親,在昆州之地鋪開一張人情網絡,也就是倚仗其餘兩家的意思。

到了張潛民這一代,這樣的聯姻保守的族策執行得更徹底,所以這個分支的小風波,纔會令張潛民如此在意。

左支右絀的族長,甚是艱難啊,偏偏底下的族人仍無所悟,這纔是令張潛民窩火的事情。

正被李、張兩家忌憚討論的李家,此刻是一片和樂融融。

李氏的族長李老爺子李公緒,也就是昆州刺史李惠山的父親,正笑呵呵地聽着兒、侄、孫輩關於他壽宴的種種安排,時不時地點點頭,對這一切都感到很滿意。

自己壽長體健,而且家族興旺,族中人才濟濟,在昆州一帶提起李氏,誰不會禮讓三分?就算是在整個西寧道,也沒有多少家族敢輕慢李氏,這對於身爲族長的李公緒來說,就是最得意的事情了。

“其實按照我的意思,倒也不用過於鋪張,免得授人話柄,道是我們李家如何勢盛,反而有損我們李家的聲譽,倒不美了。”李公緒雖然已經年已七十,但是眼裡時有精光。

此刻聽着兒孫的安排,他是很滿意,但滿意之餘,他也有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憂慮。勢不可用盡,福不可享完,他擔心這次壽宴辦得太隆重了。

“父親請放心,這個度,我們這些晚輩自然會把握的。父親只管養足精神,等着壽宴那天衆人給您老人家祝壽就可以了。”李惠山笑着安慰道,和李次山等族中兄弟一起保證壽宴絕對會隆重又不誇張了的云云,

一時間,李氏祖宅笑聲不斷。

ps:

一更!推薦糖水菠蘿的書《浮世謠》/iq7znj誓要入世隨俗的田初九拜別師父下山,以販賣巫術爲生。一路捉小三,打惡鬼,收狐妖,泡美男。田初九:“拍賣咯!貌端體健,品種優良的男妖一隻,掃的了廳堂,洗的了茅廁,釣的了富婆,暖的了被窩,沒事拴着養眼,有難拿他擋刀!”楊修夷:“都說男女有別,人鬼殊途,偏你不男不女,又像人又像鬼,毫不矛盾。”原清拾:“哦,水桶掉井裡了?沒事,我們還有她的腰呢。”花戲雪:“你是我見過最迷人的水鬼,看那皎潔無瑕的月亮,我對你的愛比她還純淨……嘔!不幹了!野猴子!出來別躲了!老子說不下去了!”

第42章 三皇子的安北行第50章 流言四起第165章 風向變了第487章 祥瑞現第120章 任職中書侍郎第282章 均安樓之盟第538章 偷天第405章 償恩第185章 開始出手第322章 歸心第546章 死脅第430章 左氏血脈來換!第292章 縱橫捭闔第356章 來了第257章 族令第278章 將軍府舊怨第25章 互市之爭第348章 有別第421章 京兆窩案起第219章 謀利第45章 餘緒第484章 爭時第501章 自掘皇陵第110章 沈家避勢第8章 上任考功司第291章 出手第12章 花朝節準備第314章 垂死第167章 危險將起第345章 竟然是她!第292章 縱橫捭闔第75章 救應南圖(一)第331章 出嫁第494章 殺謝第153章 離間第354章 第一道旨意第353章 新君難測第66章 毒計第208章 絕地反擊第391章 帝爲棋第247章 大危第129章 走私弓弩第78章 霜重秋色濃第153章 離間第485章 取其首級第391章 帝爲棋第463章 沈家暗朝第273章 昆州三家第118章 沈華善回京第438章 這個局有點大第426章 錢財露白第276章 來者是誰第250章 誓不爲妾第462章 奪職第427章 疑心生暗鬼第27章 簡在帝心第152章 春熙宮鬧鬼第75章 救應南圖(一)第378章 征伐出第253章 儀服之禮第475章 提前出兵吧!第206章 還有一局第498章 皇子出生第142章 廷杖(二)第495章 民心所歸第448章 帝有疑第215章 有奸第13章 二叔家的“神棍”第286章 局勢第363章 突襲韶縣第322章 歸心第397章 大采選的憂慮第193章 國子監論道第211章 露端倪第278章 將軍府舊怨第557章 夫妻相見第448章 帝有疑第兩百六十二二章 有寇第371章 最終目的第405章 償恩第43章 攏軍心第549章 孫伯揚來第519章 清醒第30章 臨近過年第517章 株連第368章 殘害第481章 城破第244章 沈餘憲第349章 新勢力第23章 任職鴻臚寺第429章 死地第333章 新婚悸動第301章 伏殺第205章 一線生機第393章 一彼一還第13章 二叔家的“神棍”第433章 動天子第464章 氣數盡第320章 差一點第458章 關聯
第42章 三皇子的安北行第50章 流言四起第165章 風向變了第487章 祥瑞現第120章 任職中書侍郎第282章 均安樓之盟第538章 偷天第405章 償恩第185章 開始出手第322章 歸心第546章 死脅第430章 左氏血脈來換!第292章 縱橫捭闔第356章 來了第257章 族令第278章 將軍府舊怨第25章 互市之爭第348章 有別第421章 京兆窩案起第219章 謀利第45章 餘緒第484章 爭時第501章 自掘皇陵第110章 沈家避勢第8章 上任考功司第291章 出手第12章 花朝節準備第314章 垂死第167章 危險將起第345章 竟然是她!第292章 縱橫捭闔第75章 救應南圖(一)第331章 出嫁第494章 殺謝第153章 離間第354章 第一道旨意第353章 新君難測第66章 毒計第208章 絕地反擊第391章 帝爲棋第247章 大危第129章 走私弓弩第78章 霜重秋色濃第153章 離間第485章 取其首級第391章 帝爲棋第463章 沈家暗朝第273章 昆州三家第118章 沈華善回京第438章 這個局有點大第426章 錢財露白第276章 來者是誰第250章 誓不爲妾第462章 奪職第427章 疑心生暗鬼第27章 簡在帝心第152章 春熙宮鬧鬼第75章 救應南圖(一)第378章 征伐出第253章 儀服之禮第475章 提前出兵吧!第206章 還有一局第498章 皇子出生第142章 廷杖(二)第495章 民心所歸第448章 帝有疑第215章 有奸第13章 二叔家的“神棍”第286章 局勢第363章 突襲韶縣第322章 歸心第397章 大采選的憂慮第193章 國子監論道第211章 露端倪第278章 將軍府舊怨第557章 夫妻相見第448章 帝有疑第兩百六十二二章 有寇第371章 最終目的第405章 償恩第43章 攏軍心第549章 孫伯揚來第519章 清醒第30章 臨近過年第517章 株連第368章 殘害第481章 城破第244章 沈餘憲第349章 新勢力第23章 任職鴻臚寺第429章 死地第333章 新婚悸動第301章 伏殺第205章 一線生機第393章 一彼一還第13章 二叔家的“神棍”第433章 動天子第464章 氣數盡第320章 差一點第458章 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