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楊大郎的轉變

魚兒給自己定了目標,可卻沒找到達到目標的法子,於是一連好幾天魚兒都趴在船艙裡的小窗戶上,邊看着青藍的海上邊支着下巴冥思苦想……

說到修身養性,魚兒首先想到的是修佛悟道,要是魚兒能像寺裡的那些和尚一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敲木魚誦經,那就算再沒耐性也能硬敲出耐性來。

可問題是魚兒對佛法一點興趣都沒有,而且她也不想出家當姑子啊!魚兒更不想當自己一直都十分鄙視的神婆、道婆……

所以這一點魚兒率先不納入考慮範圍,只能再接再厲的想出可行的法子,不一會兒魚兒就又想出了兩個點子———撫琴或是下棋。

這撫琴倒是既能讓小娘子培養出高雅脫俗的氣質,又能讓學習之人修身養性的一門才藝,魚兒前世在電視劇裡見多了穿着飄飄白衣、優雅撫琴的絕色女子,心裡多少對這項才藝有些憧憬、也很想親身體驗一番。

可現實往往會無情的打碎憧憬、期望和希望,以楊家現在的狀況來看,魚兒若是想借撫琴來陶冶情操、修身養性,那麼劉氏就必須先給她買一把琴,然後再給她請一位師傅來教導———這些事兒,只有大戶人家的小娘子敢想,就是劉氏願意、魚兒也不好意思讓家裡花這個錢……於是這種法子魚兒也摒棄了。

至於下棋,楊家人大概都不會下,就算楊大郎幾個到城裡讀書、有幸跟着富貴人家的同窗學會了,可家裡也沒閒錢給魚兒買棋盤、棋子兒。

所以思來想去,魚兒竟沒想到一個可以採用的法子,於是她便更加懨懨縮縮的趴在小窗戶上,就連隔壁船的小夥伴李二妞來找她玩、她也懶得應對,只懶洋洋的藉口說今天不想出去玩耍、把李二妞給打發了。

頭一個發現魚兒整個人無精打采的是下學歸來的楊四郎,楊四郎一向很疼幺妹,所以一見魚兒悶悶不樂的趴在小窗戶上,他也就不急着跑去村子裡玩了,擱下書籠後就把魚兒抱在懷裡。

楊四郎邊把魚兒抱到船頭透氣、邊笑着問道:“我們阿妹這是怎麼了?怎麼一副無精打采的模樣?平日裡四哥一回來,你不都會屁顛、屁顛的跑出來相迎嗎?今兒怎就不理四哥了?”

魚兒眼下有滿肚子的煩惱想同人傾訴,而楊四郎眼下已經十一歲了、在古代也算是個小大人了,加上楊家的幾個小子都因家境貧苦而比較早熟懂事,所以楊四郎在魚兒的眼裡已經慢慢的脫離了小屁孩的形象。於是魚兒倒還真想同他說說心裡煩惱、看看楊四郎有沒有什麼好點子讓她改掉壞毛病……

“四哥,阿母教魚兒做針線活,魚兒卻總是坐不住,”魚兒頓了頓,才怏怏的說出下半句:“魚兒連坐都坐不住,更別提把阿母教的活計學好了。”

“原來我們阿妹一臉幾天都愁眉苦臉的,是因爲這個啊!”

楊四郎邊說邊坐在了船頭的矮凳子上,把魚兒抱在腿上後才慢慢的拿話哄魚兒:“阿妹你現在還小、玩心重倒也屬正常,你若是坐不住那就儘管撒開腳丫子玩去吧,等哪天我們阿妹成了大姑娘了、坐得住了再學也不遲嘛!”

楊四郎的話讓魚兒埋下臉悄悄的翻了個白眼,她怎就忘了楊四郎也是個護妹控呢?甚至比劉氏還溺愛自己,又豈會逼自己去學那些繁複瑣碎的女工?

而魚兒眼下才五歲,楊四郎一粗枝大葉的小子、自然沒把學女紅和嫁人聯繫在一起!他覺得自家阿妹還小着呢,自家都還沒疼夠、哪能那麼快送到別人家裡去?

所以楊四郎的話讓魚兒無奈的在心裡嘆了口氣,道:“四哥,可隔壁船的李二妞四歲時就跟着她阿母學針線活了,村口的張三娘才六歲,不僅能縫會補、還會打好幾種絡子呢!四哥曉得她們的本事後,是不是覺得魚兒很笨?”

“纔不會呢!我們魚兒是全村最聰明的小娘子!那些本事我們魚兒定是一學就會,所以晚些時候學也無礙,反正我們魚兒……”

楊四郎話還沒說完、腦門上就重重的捱了一下,他邊“哎喲”的叫了聲、邊轉頭往身後看去,只見楊大郎不知何時已站到了楊四郎身後,手裡拿着一本捲起來的書、正板着臉瞪着楊四郎,顯然剛剛是他拿書敲了楊四郎的頭。

楊四郎一見打他的是楊大郎,立馬一臉委屈的叫道:“大哥,好好的你做什麼打我?雖然我的腦袋瓜子眼下還算是好使,可若是被你打壞了、變笨了,你拿什麼來賠我?”

楊大郎邊瞪着楊四郎邊一板一眼的訓道:“你不好好的複習先生教的功課,卻閒在這兒拿些混話教壞我們阿妹,我不打你難道還要誇你不成?”

“先生教的功課,我只聽過一回便全都記下了,回來哪還用得着複習啊!”

這楊四郎天資聰穎、有着過目不忘的本事,所以他一見楊大郎怪他、便滿不在乎的小聲嘀咕了句,心裡更是有些不明白爲何楊大郎每天一下學就複習功課,但功課卻只學得和他差不多,楊四郎甚至覺得他這個弟弟書讀得其實比楊大郎好……

楊四郎的嘀咕讓他的腦袋上再捱了一下,楊大郎那有些古板的聲音再度響起:“你嘀嘀咕咕的說些什麼呢?難道大哥訓你訓的不對?先生不是教導過我們,無論資質如何都必須勤學苦讀,千萬不能太過自負、自傲……”

楊四郎可不敢惹自己這性子古板迂腐、還十分愛嘮叨的大哥,所以立馬態度一轉、大喊道:“我是在替自個兒喊冤呢!我哪有拿話教壞我們阿妹?大哥你別胡亂冤枉我!”

“沒有?”

楊四郎油嘴滑舌的狡辯讓楊大郎氣得把眼睛瞪得更圓,氣哼哼的訓道:“哪有身爲兄長的不勸幼妹學好女紅、廚藝等活計,反倒慫恿幼妹肆意玩耍?你可知我們北宋待嫁的小娘子得學多少本事,去了夫家纔不會被婆家瞧不起、不會被人欺凌?”

楊四郎沒楊大郎那般死板,所以滿不在意的說了句:“只要我們兄弟幾個爭氣點考個一官半職回來,到時候我們家阿妹就是什麼都學不會,有我們這幾個當官的哥哥撐腰,未來的婆家哪敢瞧不起她?嫁過去後更沒人敢欺負她!再說了,這婆家不也是我們睜大眼幫着挑的?”

“你這臭小子休得再胡言亂語!萬一我們考不到一官半職呢?亦或者我們考上了但卻官途不順呢?再說了,但凡家教好的人家都會按着規矩調教家裡的小娘子,你不讓阿妹早早的學這些物事,是想日後讓人瞧不起我們楊家和阿妹嗎?”

因自幼便天資聰穎、而生出了幾絲自傲的楊四郎,觀念同天天埋頭苦讀的楊大郎十分相悖,楊四郎通常不必刻苦苦讀就能把先生教的內容都學會,所以讀起書來倒是十分隨心所欲和輕鬆愜意,也正是如此讓楊四郎無法苟同楊大郎的一板一眼,更認爲楊大郎遇事不懂得變通乃是讀書讀壞了腦袋……

所以楊大郎那通教訓讓楊四郎十分不服氣,所以當下便再出言駁了句:“我又沒說讓阿妹什麼都不學,我只是讓她晚些時日再學罷了,再說了,阿母不也是這個意思嗎?難道大哥是說阿母做錯了?”

“你竟然到現在還執迷不悟?!還擡出阿母來當你的擋箭牌,你……”

“好了!”

楊大郎話未說完魚兒就搶先出言打斷,待正爭吵個不停的二人的視線集中在自己身上時,魚兒才接着說道:“大哥、四哥,你們若是再繼續吵下去,魚兒就不理你們了!魚兒不喜歡你們吵架!你們再吵下去,魚兒就會非常、非常討厭你們!”

魚兒故意一連說了兩遍“非常”以表明自己真的生氣了,她知道楊大郎和楊四郎其實都是疼愛自己、爲自己好,纔會因觀念不同而起了爭執,只是二人本就沒有壞心,再爭吵下去只會傷了彼此之間的兄弟之情……所以魚兒無論如何也要阻止他們再吵下去。

楊四郎的性子比較隨性不羈,所以一見魚兒生氣、他立馬換了一副訕媚的笑臉,軟言軟語的討好道:“不氣、不氣,我們阿妹不生氣了,都是四哥不好,四哥不該同大哥吵起來,四哥知道錯了還不行?”

“來,阿妹打壞蛋四哥,打完就不能再生四哥的氣了哦!”楊四郎邊說邊做出一副可憐兮兮的模樣:“要是阿妹不理四哥,那四哥日子可就會過得很慘,不但不能同我們家的小開心果玩耍,一定還會因惹阿妹生氣而被阿母拎着耳朵教訓!”

楊四郎這話讓魚兒聽了十分滿意,道:“那四哥不許再惹大哥生氣了哦!”

“嗯嗯嗯,我不說話了還不行嗎?”楊四郎說完還故意緊緊的抿住了嘴巴,表示他不會再和楊大郎吵下去了。

魚兒“搞定”楊四郎後,才轉而衝着楊大郎甜甜一笑,道:“大哥也不許再吵了哦!”

如果說楊四郎是最直接、最訕媚的護妹控,那楊大郎就是最不直接的彆扭護妹控,他心裡其實已經因爲魚兒的話而舉旗投降了,可卻依舊一臉彆扭的說了句:“既然四弟已經認了錯、那我便不再訓他了,可大哥說的話阿妹你不能不聽啊!大哥也都是爲了你好……”

於是楊大郎馬上轉移目標、改衝着魚兒嘮嘮叨叨的說了一大堆大道理,無非就是讓魚兒眼下苦一些、多下些苦功夫,把女紅和廚藝等待嫁小娘子需學會的活計都一一學下來,學好了將來才能嫁個好人家等等。

楊大郎還苦口婆心的同魚兒講了、學會這些活計日後會有什麼好處,最後竟然還讓魚兒不要老是跑到村子裡、玩得和野丫頭般,讓魚兒從現在開始就要學會做一個淑女等等……

楊大郎的話讓魚兒聽了是一個頭兩個大,她知道楊大郎嘮叨這些也是爲了她好、是真心實意的爲她着想,只是魚兒卻不得不承認楊四郎私底下說過的一點———楊大郎這幾年來,真的因太過勤學苦讀、而把腦袋瓜子給讀壞了!

眼下楊大郎可以說活脫脫是楊大柱的翻版,可楊大柱也就在楊六郎棄文從商一事上表現了一些固執,到最後他還是改變了觀念和態度。但眼下的楊大郎不但固執、還很迂腐刻板,顯然受書本的影響變成了那迂腐刻板的文人。

楊大郎在不知不覺中變了一種性格,楊家人能怪他或是說他不好嗎?

魚兒知道不能,因爲楊大郎是抱着勤學苦讀、最終金榜題名改變家境的念頭,纔會拼了命的逼自己去讀書,他沒有楊四郎的天賦,所以只能以勤來補拙、逼自己把那些晦澀難懂的詞句文章記在腦子裡。

哎,魚兒只能說是古代的教育制度把以前那個可愛、憨厚的楊大郎給教沒了,想來眼下這般拘於禮數和規矩的楊大郎,定不會像從前那樣、再做出帶着幾個弟弟作弄丁牙儈的搗蛋事兒了……

魚兒只能慢慢的去改變楊大郎的觀念,但這不是一時便能做到的事兒,所以眼下她所能做的就是岔開話題、打斷楊大郎的長篇大論:“大哥,魚兒也想好好的跟着阿母學針線活,可魚兒生性好動、沒坐一會兒就坐不住了,您可有什麼好法子能讓魚兒能夠長久的坐住?”

“坐不住?”

楊大郎微微蹙了蹙眉頭,很快便尋到了這其中的關鍵:“一定是阿妹你平日裡太愛玩耍了,所以眼下才會缺乏小娘子該有的耐性。”

這一點魚兒早就知道了,只是不好直接說出來而已,眼下既已誘得楊大郎說出結症所在,魚兒也就正好順着他的話往下問道:“那要做什麼才能讓魚兒有耐性呢?”

楊大郎聞言臉上露出了爲難的神色,想了好半響才答道:“這耐性得慢慢培養纔是,一時半會兒怕是有些難以磨練出來。”

“還請大哥替魚兒想個好法子,魚兒想讓自己變得和村裡的其他小娘子一樣有耐性,能乖乖的坐住、跟着阿母學針線活。”魚兒一臉誠懇的拉着楊大郎的衣角,表示自己真的很想把耐性磨練出來。

楊大郎聞言沉着臉思慮了一番,想了一會兒便面露喜色的說道:“有了!我有一個法子能讓阿妹練出小娘子該有的耐性!”

“什麼法子?”魚兒和楊四郎異口同聲的問道。

“練大字!”楊大郎一字一句的說出答案。

“練大字?”

楊四郎挑着眉重複了遍楊大郎的話,並下意識的反問道:“可眼下阿妹連字都不識得,如何將字寫在紙上?”

就在楊四郎發表疑問的同時,魚兒的心裡已欣然接受了楊大郎的提議,並且也認爲練大字真的是一個修身養性和陶冶情操的好法子!再說了,魚兒本來就打算要纏着楊大郎識一識古繁體字,眼下楊大郎既然主動提了出來、魚兒又怎會放過這個好機會呢?

所以楊四郎話才一說完,魚兒就馬上接着說道:“四哥真笨,可以讓大哥先教魚兒識字,識了字魚兒不就能寫了?”

不過這時楊大郎卻有些後悔了,只見他猶豫不決的說道:“可不教魚兒小娘子該學的女紅,卻教她讀書識字,這未免有些不合規矩吧?常言道‘女子無才便是德’……”

楊大郎和魚兒纔沒說一會兒話,就把書上那些條條框框的規矩又搬了出來,這讓魚兒和楊四郎聽了忍不住暗地裡直翻白眼,楊四郎更是直截了當的提出了抗議:“大哥若是不想教阿妹識字,由我來教便是,不要再搬出一大堆大道理來了,不就是識個字嗎?至於說得這般嚴重嗎?”

楊大郎聞言一見正色的糾正楊四郎的“錯誤”觀念:“四弟你說這話可就不對了,這待嫁的小娘子學習女紅、廚藝等纔算是正經事兒,字少認幾個倒是無妨,我不是不讓魚兒讀書識字,而是不想她本末倒置……”

楊大郎一板一眼的訓完楊四郎後,還不忘補了句:“四弟,你不可偷偷的教阿妹讀書識字,待我稟過阿爹、阿母再做決定。”

楊大郎說完這話便真的立馬去尋楊大柱夫婦,而魚兒不禁有些目瞪口呆的看着楊大郎的背影,這楊大郎到底還是不是自小在農家小戶里長大的孩子?怎麼一讀多了書,不但說話變得文縐縐的、還講究起這麼多規矩來?!

其實魚兒倒是冤枉了楊大郎,他這樣的觀念和做法、在北宋人眼裡乃是再正常不過了,畢竟那個時代真的十分推崇“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個觀念,且世人更看中的是女子管家的本事和女紅、廚藝等方面手藝的好壞。

哪怕是富貴人家的女子,更多的都是學習琴棋書畫,詩書倒是隻略微讀了一些、並不會重點培養。所以只能說這楊大郎太一板一眼、死守規矩了。

-----------------------------------------------

最近覺得沒先前那麼有感覺和靈感了,若是寫的不好請大家多多包涵,大概是小云正處於調整期~

第二十章 不再迂腐固執第二十六章 一條帕子第四十六章 又一樁好事(一)第四十二章 苦學閩繡第五章 博餅第五十章 擲牙習俗第六十九章 黃豆豐收第五十三章 劉氏心動第三十一章 新人拜門(一)第二十九章 年師傅的考驗(3)第三十一章 終得拜師第十六章 束脩不足第二十章 天無絕人之路第三十章 兩世心願第二十五章 甜蜜蜜(一)第二十四章 又一個賺錢的本事第四十四章 守株待糖第十八章 溫情(一)第十八章 溫情(一)第四十九章 換牙第六十二章 王家生變第六十五章 方氏提分家第七十五章 巧擡價錢第二十九章 黃雀在後(一)第三十四章 夫妻交心(一)第十九章 小小的甜蜜第三十五章 秦家鬧劇(一)第三十二章 買房(二)第二十五章 方氏提分家第三十三章 買房(三)第二十章 溫情(三)第九章 妻妾鬥法第四十三章 挺身護送第四十六章 久違的親人第十九章 權宜之策第二十七章 究竟是誰第五十三章 拒親第九章 妻妾鬥法第一章 北宋紫菜第四章 一顆青李子第七十六章 賺了個滿盆鉢第十四章 適應了新生活第三十章 黃雀在後(二)第五十二章 笑談結親第五十八章 方氏的招第五十二章 笑談結親第七十三章 小賺一筆第六十七章 分家(二)第十六章 束脩不足第六十四章 奇特的風俗第十一章 兩樁大事第三十二章 新人拜門(二)第二十五章 甜蜜蜜(一)第八章 終於成功第四十五章 歸鄉第十六章 自救第二十八章 採珠人(二)第十七章 教育過頭了第六十九章 黃豆豐收第二十一章 離別第六十一章 夜半哭聲第三十五章 同貨郎打交道第三十八章 二房求屋第三十章 兩世心願第二十七章 採珠人(一)第三十六章 秦家鬧劇(二)第五十八章 方氏的招第十二章 失聲第四十三章 挺身護送第十六章 心境明朗第五十九章 林方二人過招第六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五十二章 及笄第四十五章 歸鄉第十一章 誓不爲妾第四十三章 大郎的成長第四十六章 久違的親人第五十七章 小正太新鮮出爐第二十三章 長大了第三十八章 二房求屋第三十一章 一個包袱第三十章 冷漠背後第二十五章 方氏提分家第四十五章 以糖爲餌第二十七章 究竟是誰第十一章 兩樁大事第四十五章 以糖爲餌第二十四章 前因後果第七章 丁牙儈第五十九章 林方二人過招第二十四章 喜慶洋洋(三)第三十六章 秦家鬧劇(二)第五章 方氏鬧騰第十四章 求娶第四十九章 穿越的福利第四十四章 守株待糖第二章 禮物第二十三章 長大了第十七章 意外獲助
第二十章 不再迂腐固執第二十六章 一條帕子第四十六章 又一樁好事(一)第四十二章 苦學閩繡第五章 博餅第五十章 擲牙習俗第六十九章 黃豆豐收第五十三章 劉氏心動第三十一章 新人拜門(一)第二十九章 年師傅的考驗(3)第三十一章 終得拜師第十六章 束脩不足第二十章 天無絕人之路第三十章 兩世心願第二十五章 甜蜜蜜(一)第二十四章 又一個賺錢的本事第四十四章 守株待糖第十八章 溫情(一)第十八章 溫情(一)第四十九章 換牙第六十二章 王家生變第六十五章 方氏提分家第七十五章 巧擡價錢第二十九章 黃雀在後(一)第三十四章 夫妻交心(一)第十九章 小小的甜蜜第三十五章 秦家鬧劇(一)第三十二章 買房(二)第二十五章 方氏提分家第三十三章 買房(三)第二十章 溫情(三)第九章 妻妾鬥法第四十三章 挺身護送第四十六章 久違的親人第十九章 權宜之策第二十七章 究竟是誰第五十三章 拒親第九章 妻妾鬥法第一章 北宋紫菜第四章 一顆青李子第七十六章 賺了個滿盆鉢第十四章 適應了新生活第三十章 黃雀在後(二)第五十二章 笑談結親第五十八章 方氏的招第五十二章 笑談結親第七十三章 小賺一筆第六十七章 分家(二)第十六章 束脩不足第六十四章 奇特的風俗第十一章 兩樁大事第三十二章 新人拜門(二)第二十五章 甜蜜蜜(一)第八章 終於成功第四十五章 歸鄉第十六章 自救第二十八章 採珠人(二)第十七章 教育過頭了第六十九章 黃豆豐收第二十一章 離別第六十一章 夜半哭聲第三十五章 同貨郎打交道第三十八章 二房求屋第三十章 兩世心願第二十七章 採珠人(一)第三十六章 秦家鬧劇(二)第五十八章 方氏的招第十二章 失聲第四十三章 挺身護送第十六章 心境明朗第五十九章 林方二人過招第六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五十二章 及笄第四十五章 歸鄉第十一章 誓不爲妾第四十三章 大郎的成長第四十六章 久違的親人第五十七章 小正太新鮮出爐第二十三章 長大了第三十八章 二房求屋第三十一章 一個包袱第三十章 冷漠背後第二十五章 方氏提分家第四十五章 以糖爲餌第二十七章 究竟是誰第十一章 兩樁大事第四十五章 以糖爲餌第二十四章 前因後果第七章 丁牙儈第五十九章 林方二人過招第二十四章 喜慶洋洋(三)第三十六章 秦家鬧劇(二)第五章 方氏鬧騰第十四章 求娶第四十九章 穿越的福利第四十四章 守株待糖第二章 禮物第二十三章 長大了第十七章 意外獲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