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彈劾
沒有六部尚書一級的官員帶頭,也沒有內閣學士這樣深受皇帝器重、信任的官員諫言,奉天殿內文武百官對朱棣頒佈的政策的阻止顯得很像是一場鬧劇。
雖說人多勢衆也是一種能夠讓皇帝妥協的方法,畢竟皇帝哪怕再怎麼態度強硬,也要考慮一下什麼叫衆意難違。
畢竟能和朱元璋一樣,把官員的腦袋當韭菜割的,從古至今也就這麼一個了。
不是哪朝哪代的皇帝都能跟老朱一樣,把朝堂上的官員差不多殺空了,殺到最後甚至沒有官員來判刑了,只能判了死刑的官員互相給對方判刑,甚至戴着木枷辦公的。
朱棣雖然砍腦袋也狠,卻還沒到朱元璋那種地步。
但沒有朝堂上真正重要的官員出來牽頭,中下層官員再多也是影響不到皇帝的決斷的。
畢竟中下層官員的替換相對來說,還是很簡單的,不說全大明上下多少人等着皇帝開恩科好一躍龍門成爲大明官員中的一員,光只是當年朱元璋設立的南京國子監,就有着上千專門培養出來用來做官的人才。
當然,南京國子監如今培養出來的人才是個水準另說,但至少朝廷想要找一批腦袋來換掉朝堂上的一部分官員還真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
只不過這樣容易造成朝政動盪,所以通常來說皇帝並不會輕易的就砍一大批腦袋,在朝堂上玩消消樂。
即便是朱元璋,那也是有大案才砍那麼多腦袋的,平日裡洪武朝的官員們也就是日子過的提心吊膽一點,俸祿少得可憐而已。
所以同樣,對於官員們來說,他們並不會輕易的採取靠着人數衆多來逼宮的策略。
一者是這麼做容易惹皇帝不高興,尤其是朱棣這種雄主,萬一真玩翻車了,那可就是真的要三族連連看還是九族消消樂選一個了。
二者嘛,自然也就是成了其實對於官員來說也不是什麼好事。
逼宮這種事情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再四,畢竟封建王朝講究一個君權至上,你過於逼迫天子,哪怕最終是朝臣們贏了,皇帝面子上和心裡都過不去的話,他可是會擺爛的。
皇帝擺爛到底有什麼惡果,明末萬曆皇帝爲了改立太子的事情和大臣們鬥氣,幾十年不上朝也不辦公,最終導致整個大明朝幾乎癱瘓,這種事情就是官員把皇帝徹底惹毛了的惡果之一。
而這還是萬曆水平不行,手上沒有刀把子,只拿着印把子,砍不了這些文臣的腦袋,只能不給他們批退休和升職。
要是換了朱元璋和朱棣這種皇帝,怕是又要殺的人頭滾滾了。
所以今天眼見無法阻止朱棣頒佈新政,這些官員們也都見好就收,沒有真的有誰玩死諫或者逼宮,鬧得大家臉上都不好看。
甚至有一部分人都打算放棄對朱瞻埈的彈劾了,畢竟今天這個氣氛,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他們實在是沒有心氣去再和皇帝爭一場,爲的只是扳倒一個看起來並沒有什麼實權的皇孫。 但是有人退縮,也同樣有人偏偏槓上了。
今天阻止不了藩王重新領兵,那高低要把蠱惑君王的奸佞妖邪趕出朝堂!
於是一名夠資格穿紅袍,卻又不是六部尚書的官員跳了出來,對着皇帝奏道:“啓奏吾皇,臣參奏二皇孫朱瞻埈妖言蠱惑吾皇,以長生邪說迷惑媚上,禍亂朝綱!懇請吾皇遠此奸佞,將其發配鳳陽高牆,永世圈禁!”
見有人發動,原本都準備退縮的一些官員見狀又跪了回去,甚至心裡覺得今天這膝蓋就算是不要了。
畢竟之前沒阻止成功皇帝頒佈新政,現在又要彈劾皇孫,事情鬧到這個份上皇帝肯定不可能輕易就處置了朱瞻埈,這事也多半不是一時半會能過得去的。
其他人沒有參與其中還好,還能坐在位置上吃賜宴,但他們這些奏事的,可就只能跪在這了。
儘管在大明朝朝臣奏事其實並沒有需要下跪一說,畢竟大明不是滿清那種把大臣都當成奴才使喚的玩意,但官員們有的時候在表示決心,或者向君王懇求一些什麼的時候,也還是會下跪的。
就好像現在,這些官員跪下,也僅僅只是表明他們彈劾朱瞻埈的決心。
說的難聽一點,就是這羣文臣在耍賴,這種下跪更多的是一種“皇上你不管臣就不起來”的無賴。
所以朱棣看到這一幕腦殼都疼了,剛纔他已經連續兩次壓制文臣們的勸諫,君王該有的威儀都展現的差不多了,這個時候於情於理也不好再繼續強硬下去。
因爲皇帝也講究一個事不過三,真一直強壓,對君臣之間的關係也是一種影響和挫傷。
這也就導致朱棣其實並不怎麼想管這件事,更想把這件事甩給太子。
於是朱棣便看向了朱高熾,見胖兒子正大快朵頤的吃着他面前的賜宴,雖說堂堂太子不至於弄得油漬斑駁毫無吃相,但面對這種羣臣彈劾皇孫的場面,太子爺還吃的正香,怎麼說都不太合適。
朱棣感覺自己腦門上的火燒的有點旺,咳嗽了一聲對着朱高熾問道:“太子爺,這大臣們彈劾你家老二,伱怎麼看啊?”
“兒臣坐着看。”朱高熾回了一句非常靈性的話,隨即轉頭看向了坐在他身後的朱瞻埈,見朱瞻埈也吃的正香,於是敲了敲他的桌子說道:“兒子,有大臣彈劾你呢!”
面對朱高熾的提醒,朱瞻埈這才放下手中的筷子站了起來,走到了朱棣面前行了一禮之後說道:“恭祝爺爺中秋佳節快樂,孫兒前些日子得了一匹好衣料,刀砍不傷、水火不侵,穿在身上冬暖夏涼,還能避塵驅蚊,端的是件好寶貝!
所以特意找了尚服局的姑姑爲爺爺做了一件龍袍,作爲禮物在此中秋佳節獻上,還請爺爺笑納,不要嫌棄孫兒的禮物微薄!”
說完,朱瞻埈便拍了拍手,自然有早已等候多時的宮女將做好的龍袍獻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