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第339章 銀子和黃河

第339章 銀子和黃河

一場血戰,對於盧劍星四人來說是一次艱難的突圍。

雖然三兄弟如今都武功大進,配合丁修煉精化炁的修爲,四人聯手的情況下等閒幾百倭兵根本拿不下他們,但奈何幕府本身有修行勢力支持,來自高野山和比叡山的僧侶雖然修爲不是很高,但卻也不是他們四個能夠速勝的。

尤其是那一尊毛神,雖然只是一個看起來比丁修強一等的存在,卻硬生生壓得他們四人沒有還手之力。

若不是這尊毛神只守護在那位幕府“大佬”身邊,並不主動出手,恐怕盧劍星等人就難逃一劫了。

所以最終四人在殺了近百倭兵之後,最終見事不可爲才負傷離去。

不過雖然四人最終逃離了幕府控制的城鎮,但四人卻並沒有打算放棄。

“那尊毛神是那個幕府大人物家族供奉的,據說是他們家族的先祖,一直都守護着那座城池,有人攻城或者他們家族的人有危險的時候就會現身相救。”受傷最輕的沈煉從外面打探了消息回到四人的藏身處,向兩個兄弟講述着自己打探回來的情報:“不過據說一般的危險那尊毛神不會出現,而且就像我們之前遇到的那樣,只保護家族子嗣的安全,不管其他。

除此之外,那尊毛神似乎實力有限,不能離開供奉他的那座城池,根據我查到的消息,這個家族的子弟離開了城池就和普通人無異,一把弓箭就能射死。”

說到這裡,沈煉喝了口水,這才又補充了一句:“據說我們要抓的那個幕府大人物他老子就是這麼在戰場上被人活活射死的。”

聽完沈煉帶回來的消息,盧劍星臉上露出瞭如釋重負的笑容,長舒了一口氣說道:“這真是一個好消息,要是這樣的話,我們只需要把他從城裡引出來就行了!”

“單憑我們四個恐怕還殺不了他,別忘了上次他身邊那三個禿驢,哪個都不是好相與的。”一旁的丁修身上纏着繃帶,說話雖然有些有氣無力,但卻戳中了一個很關鍵的事實。

之前那場戰鬥,他修爲最高,自然負責抗住實力最強的那尊毛神,所以受的傷也最重。

不過對於丁修來說,這種程度的傷還要不了他的命,畢竟只是一尊毛神,比他強的有限,再加上丁修本身江湖搏殺經驗豐富,受的大多隻是皮肉傷。

這些傷不僅要不了他的命,反而把他的兇性激發出來了。

在丁修這種亡命徒看來,自己沒賺就是虧了,就更不用說還受了這麼重的傷!

要是不能把這次的目標達成,他這一身傷豈不是白受了?

不僅僅是丁修抱着這樣的想法,盧劍星和靳一川以及沈煉,其實都是一樣的想法。

他們都是堂堂大明錦衣衛,平日裡這三個字抖出去都能把人嚇得顫三顫,如今來了倭國這蕞爾小國,卻反而被人打的灰溜溜的回去,這豈不是把面子、裡子都丟乾淨了?

就這麼回去,要怎麼向王爺回覆?就說他們貪功冒進,結果踢到了鐵板,事沒辦成還丟了大人?

到時候別說王爺承諾的甲等修煉資源了,怕是連個乙等都撈不到,只能去混個丙等。

所以四個人並沒有想着就這麼回去,而是準備養好傷再幹一票。

因此,在丁修提到那幾個禿驢的時候,作爲大哥和百戶的盧劍星率先說道:“那三個禿驢雖然不弱,但也沒到咱們對付不了的程度,到時候丁修你一對二先纏住兩個,我們三兄弟聯手先殺一個,剩下的就好對付了。”

這不是什麼高明的計謀策略,不過是昔日田忌賽馬的故智化用而已,但卻勝在簡單實用。

丁修對此沒有什麼異議,只是對盧劍星說道:“就這麼辦吧!不過我需要先養好傷,你們誰去給我弄點烈酒來?這倭人的米酒實在是太淡了,一點滋味都沒有。”

“這裡還是幕府控制的範圍,想要烈酒有點難弄,我儘量想辦法吧!你先安心養傷,養好了傷我們再說其他。”盧劍星對丁修點了點頭,這是自己手上目前最強的戰力,自然要好好籠絡。

而且丁修的要求也不過分,他們現在身邊缺醫少藥,雖然大家修爲精深,身上這些傷只要好好修養,過些時日也會好,但這種東躲西藏的環境難免會傷口化膿生瘡,用烈酒洗一洗傷口也能控制住傷勢。

所以,盧劍星還是對沈煉說了一句,讓他想辦法弄點烈酒回來。

現在四個人裡也就他傷的最輕,加上他這些天也學了一點倭話,出去不容易暴露,所以一切也就都指望他了。

沈煉對此自然是答應下來,不過他也對盧劍星問了一句:“大哥,要不要求援?如果能夠再有幾個練炁入體的好手,咱們就算強殺進城裡去也有把握啊!”

一開始四人覺得以四人的身手,來這一趟即便做不成也能全身而退,要是帶着大隊人馬反而容易暴露行蹤,因此盧劍星也就沒有帶手下的錦衣衛,而是把他們都留在了九州島上。

然而現在局面已經變成了這樣,他們現在就需要增強一下己方的實力了。

別的不提,要是現在再多出兩個練炁入體的好手,他們就能直接殺進城去直接強殺那位幕府“大佬”了。

盧劍星考慮了一番,最終還是對沈煉搖了搖頭說道:“咱們現在是在幕府控制的勢力範圍,想要傳遞消息回去本來就困難,更別說你就算把消息傳回去了,求援又能來誰呢?

上面要是知道了這件事肯定要分功,其他百戶和我關係也不熟,沒人願意幫這個忙的。

至於咱們手底下哪些人,他們來了也只是累贅而已,所以還是就咱們幾個把事辦了,先想想怎麼把人引出城吧。”

聽到盧劍星這麼說,沈煉也沒有再多說什麼,只是點了點頭便去休息了。

而沈煉看着一旁躺着的丁修和傷的也很重的靳一川,眼眸裡星光明滅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

此時的九州島上,朱瞻埈正和自家孃親一起都弄着兩個已經滿月的小娃娃。 經過了朱瞻埈和孟青鱗的伐毛洗髓之後,這兩個小傢伙如今已是鍾靈敏秀靈氣十足,即便是放在修仙界也是一等一的良才美玉,是那種天上有修行者飛過去看到了都會掉頭飛回來收徒的那種。

尤其是這兩個小傢伙身上還有着一半的真龍血脈,只是如今還未顯化並未有什麼神異,但也足以讓兩個小傢伙表現得十分不凡了。

也正因如此,張氏對這兩個孩子可謂是視若珍寶,每天除了陪兩個孩子玩之外,幾乎什麼事都不管了,甚至連朱瞻埈來向她請安什麼的也表現得一副不耐煩的樣子。

似乎是覺得自家這個兒子遠沒有兩個香香軟軟的小孫兒來的可愛。

以至於張氏後面乾脆提出要親自撫養這兩個孩子,就連兩個孩子的母親想把孩子要回來都不太可能得樣子。

朱瞻埈對於自家孃親想要親自撫養兩個孩子倒是沒有反對,只是表示孩子最好還是留在各自母親身邊,這樣以免孩子長大了對母親不親近。

畢竟這兩個孩子都是庶子,他們的生母藍琪兒和李月都是側妃,在某些方面來說孩子就是她們將來唯一的依靠。

雖說對於朱瞻埈來說,他完全可以看着藍琪兒和李月壽終正寢,不會虧待她們,但某些事情還是沒有必要。

張氏對此自然是不無不可,她雖然這些天裡沉迷於逗弄兩個孫兒,但也不至於真不想事了。

以她的見識自然明白朱瞻埈這樣做的目的,於是也就配合的讓藍琪兒和李月自己帶孩子,但每天白天還是讓她們把孩子帶到她這。

張氏這麼做也是希望能夠和兩個孫兒多一點相處時間,她的身份是大明太子妃,不可能長時間的留在朱瞻埈的封地,能夠待到明年朱瞻埈回京也就是極限了。

如今大明的各家藩王都已經按照朱瞻埈設計的參勤交代制度運轉起來,除了藩王子嗣入京之外,每兩年一次的藩王入京也已經變成了慣例,今年入京的藩王大多都已經動身了。

也就是朱瞻埈去年才從京城回來,不然他也要去京城一趟的。

至於說今年從倭國獲得白銀和黃金,則由戶部專程派來的船隊運送回京,一路上不僅有鄭和的船隊押送,還有孟青鱗特意撥出的一支水軍拱衛四周平息風雨,讓這支船隊走的順風順水平安抵達了南京,爲戶部送去了今年的白銀和黃金。

對於如今的大明戶部來說,每年從倭國獲得的上百萬兩的白銀已經成爲了大明財政最重要的收入之一,僅次於每年的夏糧和秋糧。

尤其是隨着幾位藩王不斷地從大明本土招募流民前往倭國,擴大金礦和銀礦的開採規模,六藩今年繳納的白銀數量要比上一次朱瞻埈帶回去的百萬兩白銀多出了一倍來。

畢竟上一次只有鄭藩、趙藩和寧藩三家不到半年的產量,遼東三王當時還在打仗,沒有多少金銀收穫。

而今年則不一樣,一則是戰局基本穩定,鄭藩、趙藩和寧藩在白銀開採上產量有了不小的提升,朱瞻埈和朱高燧各自的府庫入賬都有幾十萬兩白銀,所以兩家今年湊了湊,一起又湊了一百萬兩銀子。

加上寧王那邊的五十萬兩和遼東三王三家湊的七十萬兩,今年戶部光是白銀就收了二百二十萬兩。

這筆錢送到南京的時候,依舊和去年一樣,就這麼直接堆在了碼頭上進行清點,隨後敞開着裝箱拉去大明錢庫的府庫入賬。

唯一的區別也就是去年護送白銀的是青玉衛,今年是皇宮的大漢將軍了。

而這敞開了把金山銀山拉進府庫的舉動,也依舊如同去年一樣,極大的提升了大明百姓的民心。

這可是實打實的金山銀山,讓老百姓知道朝廷有多富裕,也讓老百姓對朝廷多了很多信任。

去年朝廷是要北征,所以錢基本上都花在了北征上,而今年國家已經沒有了大的戰事,只剩下打的差不多的倭國和叛亂的西南,但這都屬於小規模的局部戰爭,朝廷正常的財政開支就能夠維持。

所以對於戶部來說,今年的這兩百多萬兩銀子就是完全賬面上多出來的錢了。

雖然以夏元吉的性格,會希望把這些錢都存着以備不時之需,免得到時候朝廷花錢的時候又沒錢。

但兩百多萬兩銀子一文不拔他夏元吉就不是老摳而是鐵公雞了,所以朝廷上還是在討論這筆錢要怎麼花。

有人諫言說拿出一部分來整修黃河河道,這個建議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可。

只是整修黃河河道是個大工程,且不說朝廷目前沒有這方面的專業人才可以負責這件事,這開銷也不是兩百萬兩白銀能夠打得住的。

畢竟黃河沿岸基本上河道都有問題,元朝爲了治理黃河差點財政破產,後面更是引發了一連串的問題,最終導致了元朝的覆滅。

這殷鑑未遠,大明雖然如今財政上有錢,國家也稱得上國富民強,卻也不適合搞這種大工程。

不過參與朝會的朱瞻埈卻提出了一個建議,讓夏元吉每年從這筆銀子裡掏五十萬兩出來,作爲專項治理黃河的資金。

“雖然朝廷不能一次投入大筆的銀子來整修黃河河道,但可以每年修一點,把整個治理黃河的事情做成一個長期的事情,這樣朝廷不用一次投入大筆的錢糧,也可以減輕黃河氾濫的可能與危害。”對於朱瞻埈來說,他其實很反感那種一次性的大規模整修,因爲往往這樣修完了以後就是長達幾十年的擺爛和置之不理,等到爛的差不多了就又來一次大整修,循環往復。

作爲曾經的後世之人,他清楚的知道治理黃河是一個長期且持之以恆的事情,沒有幾十年的持續投入和治理,想要治理好黃河無異於癡人說夢。

對於朱瞻埈的這番提議,朝堂上自然有人非議,但在將一次性整修的大工程,和持續不斷的長期工程兩個方案投入氣運羅盤進行推演之後,朝堂上還是通過了朱瞻埈的提議。

(本章完)

第246章 時代變了第41章 絕天地通第4章 胖老爹朱高熾第35章 兌換準備金368.第365章 改天換地第117章 敕封鄭王346.第343章 忙不完的審計321.第318章 子嗣第119章 龍女多情第227章 威壓草原第230章 比試第147章 天津衛第265章 選秀女第168章 寧王借兵第291章 刺殺與逃亡第143章 牝雞司晨,惟家之索第157章 景福宮之變第204章 大軍先鋒第79章 金甲門神第62章 夜談第276章 親迎禮第100章 挑選法寶第57章 十萬兩白銀第180章 歸國第298章 國運加持第99章 真龍之軀第17章 說服太子妃第55章 修建碼頭第303章 真龍出關318.第315章 鄭王黨第77章 漢王和趙王第79章 金甲門神第97章 真龍之血第2章 朱家麒麟子第304章 洞天之寶374.第371章 戰事終了第126章 徵倭方略第300章 後續安排336.第333章 開放海禁第54章 修運河第153章 朝鮮的廷議第177章 趙王來訪第237章 騎馬354.第351章第40章 不死藥332.第329章 南洋戰略第28章 不當皇帝的逍遙王爺第61章 朝廷的信譽358.第355章 “淨”天地320.第317章 張氏教子376.第373章 家書抵萬金第7章 大明天朝計劃第251章 4K章節第132章 國運增長第286章 藍琪兒尋夫第270章 龍女第101章 趙王買藥第92章 親叔侄第122章 造船326.第323章 氣運制約第211章 封狼居胥329.第326章 文武相制第103章 星槎拓海第40章 不死藥第276章 親迎禮第243章 刺殺第294章 朱瞻埈到來第210章 慶功第249章 錦衣衛指揮使第279章 返程第200章 借據第126章 徵倭方略第237章 騎馬第115章 真龍現身第43章 朱瞻基想練兵第215章 榷場第284章 倭人獻女第243章 刺殺第20章 亡國之禍第305章 搏命還是躲災第78章 城門口第56章 籌措資金第10章 小宮女胡善祥第188章 張氏教子第249章 錦衣衛指揮使318.第315章 鄭王黨第19章 殿興有福?380.第377章 皇帝 藩王閒話儲位第306章 口腹之慾第196章 計劃351.第348章 交趾戰事第182章 沒興趣第206章 勿蘭忽失溫第163章 一鼓而下第104章 福氣與天衣第137章 聽濤水閣第246章 時代變了第136章 務實與國運第48章 朱棣要練兵第71章 氣運之說
第246章 時代變了第41章 絕天地通第4章 胖老爹朱高熾第35章 兌換準備金368.第365章 改天換地第117章 敕封鄭王346.第343章 忙不完的審計321.第318章 子嗣第119章 龍女多情第227章 威壓草原第230章 比試第147章 天津衛第265章 選秀女第168章 寧王借兵第291章 刺殺與逃亡第143章 牝雞司晨,惟家之索第157章 景福宮之變第204章 大軍先鋒第79章 金甲門神第62章 夜談第276章 親迎禮第100章 挑選法寶第57章 十萬兩白銀第180章 歸國第298章 國運加持第99章 真龍之軀第17章 說服太子妃第55章 修建碼頭第303章 真龍出關318.第315章 鄭王黨第77章 漢王和趙王第79章 金甲門神第97章 真龍之血第2章 朱家麒麟子第304章 洞天之寶374.第371章 戰事終了第126章 徵倭方略第300章 後續安排336.第333章 開放海禁第54章 修運河第153章 朝鮮的廷議第177章 趙王來訪第237章 騎馬354.第351章第40章 不死藥332.第329章 南洋戰略第28章 不當皇帝的逍遙王爺第61章 朝廷的信譽358.第355章 “淨”天地320.第317章 張氏教子376.第373章 家書抵萬金第7章 大明天朝計劃第251章 4K章節第132章 國運增長第286章 藍琪兒尋夫第270章 龍女第101章 趙王買藥第92章 親叔侄第122章 造船326.第323章 氣運制約第211章 封狼居胥329.第326章 文武相制第103章 星槎拓海第40章 不死藥第276章 親迎禮第243章 刺殺第294章 朱瞻埈到來第210章 慶功第249章 錦衣衛指揮使第279章 返程第200章 借據第126章 徵倭方略第237章 騎馬第115章 真龍現身第43章 朱瞻基想練兵第215章 榷場第284章 倭人獻女第243章 刺殺第20章 亡國之禍第305章 搏命還是躲災第78章 城門口第56章 籌措資金第10章 小宮女胡善祥第188章 張氏教子第249章 錦衣衛指揮使318.第315章 鄭王黨第19章 殿興有福?380.第377章 皇帝 藩王閒話儲位第306章 口腹之慾第196章 計劃351.第348章 交趾戰事第182章 沒興趣第206章 勿蘭忽失溫第163章 一鼓而下第104章 福氣與天衣第137章 聽濤水閣第246章 時代變了第136章 務實與國運第48章 朱棣要練兵第71章 氣運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