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菱刈金礦
當年馬可波羅寫《馬可波羅遊記》的時候,曾經描繪過一個遍地是黃金的國度。
“據說有黃金,其數量是無窮無盡的君主有一座很大的宮殿,宮殿的屋頂都是用上等的金子做的……宮殿的房子都是用金磚鋪成的,用石板代替”
這個房子用金磚鋪成的國家,就是當時還處在鎌倉幕府時代的倭國。
房子用金磚鋪成這肯定是誇張的吹牛,雖然在中國皇宮鋪地的確實是“金磚”,但那卻並非用的是真的黃金,而倭國就更加不可能了。
至於宮殿的屋頂都是用的上等黃金,這其實是有可能的。
因爲倭國這個彈丸小國的黃金儲量實在是太高了,高到了他們真的可以拿黃金貼在房子上做裝飾。
如果朱瞻埈沒有記錯的話,如今的倭國幕府徵夷大將軍足利義滿在將將軍的位子讓給自己的兒子出家之後,在倭國的京都修建了一座鹿苑寺,寺院中有一座三層的閣樓通體貼滿了金箔。
儘管這種程度的奢侈對於隔海相望的大明來說也不是做不到,至少朱元璋修建南京紫禁城的時候難得奢侈了一把,寢宮裡的裝飾可都是用的真金,總體用量不會比修建一座三層閣樓更少。
但這還是從側面反映出了這個島國黃金儲量的豐富。
事實上根據後世的統計,從倭國的戰國時代直至現代,這個面積不到中國一個省的島國至少挖出了上千噸黃金和上萬噸白銀。
僅僅只是菱刈、佐渡和鴻之舞這三座礦山,就出產了至少五百噸黃金和超過四千噸白銀,倭國在這方面的礦產儲量之豐富足以令人咋舌。
雖然這都是幾百年時間裡陸續挖掘出來的總量,但地下能夠埋藏着如此多的金銀,這還是讓海對面極度缺銀的大明十分羨慕的。
羨慕到了六位大明藩王渡海而來,要把這個島國納入大明版圖,讓倭國人民沐浴王化皇恩的地步。
而朱瞻埈所選的九州島上這座菱刈金礦,是後世倭國唯一開在開採的大金礦,也是倭國最大的金礦,從發現到朱瞻埈穿越之前開採出來的黃金就有兩百多噸。
乍一聽似乎不是什麼太大的數字,但兩百多噸黃金,這已經是一個非常離譜的數字了。
尤其是這座大金礦即便是到了後世也還根本沒有挖完,依舊還有着至少一百多噸的儲量等待開採。
而在這個時代,這座金礦可是還完全沒有被發現,周邊的串木野、赤石、巖戶、春日等多個金礦也同樣在等待着發掘和開採。
這些金礦之所以到了後世才被發現,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金礦的埋藏深度。
比如菱刈金礦的主礦脈埋藏深度大約是在一百到兩百米之間,這個深度在這個時代來說開採可是很有難度的。
不過在地表也有一些破碎分部的礦脈,這部分礦脈雖然並不連貫,礦化連續性差,礦體規模較小,但埋藏的深度也比較淺,適宜在技術條件不行的情況下進行小規模的開採。
至於說地下那深埋的大礦脈,且不說開採難度的問題,且冶煉也是一樁麻煩事。 要知道倭國在這個時代,可是連灰吹法這種提煉白銀的技術都沒有的,還要到戰國時代末期從朝鮮才能引進這項技術。
當然,對於朱瞻埈來說埋藏深度深,開採冶煉困難,這些都不是問題。
如果是在修仙界,他甚至能夠直接溝通地脈,然後以大法力將整個金礦從地底拔上來,讓深層礦脈變成淺層礦脈,直接可以露天開採。
要是嫌麻煩,直接將整條礦脈的礦藏全都提取出來對於金丹真人來說也不是做不到。
不然的話,朱瞻埈的洞天葫蘆裡那幾條礦脈是哪裡來的?這可不是洞天葫蘆自己先天長出來的。
在這個世界雖然因爲靈氣匱乏的關係,使用大威力的法術朱瞻埈需要慎重,像之前雷劈福岡城就讓他真元消耗過大,戰後他立馬去泡溫泉除了要檢查自身和龍珠的問題之外,另一個不是太主要的因素也是因爲他需要休息一下恢復真元和法力。
如果是在修仙界,這根本不是問題,朱瞻埈就算是用天雷把整個九州島洗一遍,他的修爲也足以支撐他完成這樣的事情。
但在這個缺乏靈氣的世界,劈掉一座城堡就讓朱瞻埈消耗了三分之二的法力還有多,這不免讓他在動用法術之前需要深思熟慮一下,確保自己能夠承受得起法力的消耗。
畢竟,真要把身上的法力和真元用完了,倒也不是說不能恢復,只是那個狀態下對於朱瞻埈而言還是很難受的,而且恢復起來就算有洞天葫蘆提供靈氣,恢復速度也並不快。
所以朱瞻埈只是讓王府屬官召集了擅長採礦的工匠,把他們派去了菱刈金礦所在的菱刈,讓他們自己去找礦,安排開採冶煉相關的事宜。
至於朱瞻埈自己,他打算在這些工匠確認了菱刈金礦的位置之後,他再去用大法力把這條礦脈往上提一提,以此來減少開採的難度。
王府屬官自然知道大明一連六位藩王一起對倭國舉兵到底爲的是什麼。
說得不好聽一點,當年靖難也才只有燕王藩和寧王藩兩個藩王參與,其他藩王都在觀望。
而這場朱瞻埈鼓動的徵倭,算上他自己大明缺一口氣出動了六位藩王和他們的王衛,這可是靖難的時候都沒有的龐大兵力。
顯然,這幾位王爺都不是來做慈善,向倭國人傳遞什麼至聖先師的教誨,他們要做的事情一直都很明確,那就是開採倭國地下埋藏着的無數金銀。
爲了這件事,朝廷裡面朱棣、朱高熾和夏元吉聯手鎮壓了朝堂,令朝野上下沒有反對的聲音,之後更是以去年皇帝御駕親征時幾乎相同的待遇在爲朱瞻埈和其他藩王提供糧草補給。
可以說,除了皇帝的天子親軍沒有出動,這次徵倭也和御駕親征沒太大區別了。
而朝廷花費了這麼大代價,所求的目標自然就是那至少一年上百萬兩白銀的產出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