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第349章

第349章

在朱瞻基的清繳之下,交趾布政司的大多數地區都恢復了秩序,原本叛亂的州府也重歸了大明的治下。

只是面對當地貧窮的環境,以及朝廷征討此地的花費,朱瞻基還是多少有些覺得朝廷征討交趾得不償失。

他和李彬算了一筆賬,這次平叛,光是他們的軍費就花了上百萬兩銀子,而這還沒算英國公那一路的花費,兩邊加起來朝廷花掉的銀子至少有幾百萬兩。

朱瞻基雖然知道打仗不是這麼算賬的,但看着潑天的銀子使出去,卻不能爲國家帶來利益,這還是讓他有些接受不能。

因此不免讓朱瞻基遲疑,朝廷征討安南這麼多年到底值不值得。

在他看來,交趾布政司這片地方十分窮困,主要地形都是山地和密林,只有一小部分地區可以用於耕種。

儘管土地確實肥沃,氣候也很適宜種植稻米,但產出的糧食卻並不算多,能夠滿足交趾布政司自己的消耗,不需要朝廷額外撥付便已經非常難得了。

至於說這次朝廷通過海貿獲得了大量的糧食,還能夠支撐他這支軍隊平叛,那是因爲周邊國家產糧。

也正因爲如此,在朱瞻基看來,朝廷就不應該繼續在交趾這塊地方投入大量的精力,而是應該把這裡變成和其他周邊小國一樣的藩屬,要什麼讓他們每年進貢也就夠了。

朝廷本身根本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和力量長時間的投入到這邊。

畢竟對於朝廷來說更重要的始終是兩京十三省,這纔是大明最重要的領土。

除了這核心的兩京十三省之外,其他地方……以朱瞻基去過的漠北和現在所在的交趾來看,他實在是不太能明白漠北那種荒無人煙和交趾這種煙瘴橫生的地方有什麼征伐的必要。

尤其是如今大明的疆域已經足夠龐大了,甚至大到了朝廷的政令都不能及時傳達到帝國邊疆了,可皇帝依舊熱衷於開疆拓土。

征討漠北還可以說是爲了解決北方蒙古人對帝國邊疆的威脅,征討倭國是爲了白銀和黃金改善帝國財政,可這交趾?

就算朝廷要開海貿,不還有舊港宣慰司嗎?

不過不理解歸不理解,如今作爲皇太孫的他還是能夠清楚的明白,自己需要平定交趾的這份軍功,最好還要加上安定地方的政績,這樣才能夠讓他在皇帝面前足夠露臉。

不然的話,他這個皇太孫就要被朱瞻埈徹底給比下去了。

朱瞻基覺得自己和朱瞻埈之間的關係,就像是玄武門之變之前唐太宗李世民和廢太子李建成的關係一樣。

他是太子李建成,有着大義的名分,但朱瞻埈就如同當年的天策上將李世民一樣,憑藉着軍功、政績等各方面的成就所帶來的威望嚴重威脅到了自己太孫的地位。

但和李世民不同,朱瞻埈表現得對皇位毫無興趣。

雖然這讓朱瞻基感到安心了不少,卻也還是無法打消他對自己弟弟的忌憚。

畢竟從小他就知道,這個弟弟比他聰明,更得爺爺的喜歡。

如果不是朱瞻埈當初一睡八年,導致朱棣放棄了對他的培養,恐怕現在這皇太孫的位置根本沒他的份。

因爲無論是帶兵打仗還是內政治國,朱瞻基都明顯感覺到了自己和朱瞻埈之間的差距。

論軍功,朱瞻埈已經征討倭國,爲大明打下來了大片疆域,更每年都爲朝廷帶回來上百萬兩白銀的收入。

雖說如今倭國並沒有完全打下來,但那不是朱瞻埈的問題,而是寧王和遼東三王的兵馬不給力。

對於徵倭這項舉措,眼下大明朝野上下都對其表現出了絕對的支持,沒有人敢說徵倭不對,最多逼逼幾句靡費甚重,藩王做大云云。

更不用說北伐的時候朱瞻埈的表現是何其亮眼!

捫心自問,朱瞻基覺得易地而處,讓自己去做那些事情是肯定做的沒有朱瞻埈好的。

北征的後勤他就根本想不到那麼好的辦法來減輕大軍的消耗和朝廷的壓力,更想不到之後分割和壓制蒙古的辦法。

還有朱瞻埈的斬將奪旗,那本來就是朱瞻基負責的部分,只不過他沒做好,朱瞻埈是來給他補救的!

朱棣把機會同樣給了他,但他沒有做好,便怪不得朱瞻埈做的比他好。

在這一點上,朱瞻基還是能夠認清自己的不足,並不會因此而妒忌自己的弟弟。

只是,認清自己和忌憚朱瞻埈威脅到自己的地位,這對於朱瞻基來說,是並不衝突的事情。

所以他清楚的知道,他想要穩住自己皇太孫的位置,就必須要做出成績來,向朱棣證明自己不是廢物,自己也有能力。

不然的話,就算朱瞻埈再怎麼表現得對皇位沒有興趣,也不想和自己爭儲,朱棣也會把他扶到那個位置上,用來刺激自己……以及在必要的時候換人來當這個皇太孫。

這一點,完全可以從朱高煦和朱高熾之間的爭儲看得出來。

朱瞻基並不蠢,他能夠清楚的感受到自家二叔和自家老爹之間的爭鬥,很大一部分都是皇帝在幕後操縱的。

沒有朱棣的縱容,朱瞻基很難想象就自家二叔那個水平,怎麼可能鬥得過自家老爹。

如果是以前,朱瞻基可能還覺得自家老爹怯懦,比不上二叔也爭不過人家,畢竟漢王朱高煦確實會收買人心,在軍中也有着足夠的威望與支持。

但當朱高煦造反失敗,被髮配雲南就藩,自家老爹正式坐穩了太子的位置之後,朱瞻基這才赫然發現,原來自家老爹早已經不聲不響的將東宮的門生故吏安插進了朝廷上上下下的每一個部門。

滿朝的文官,七成出自太子東宮門下,這是何等的堂皇大勢!又是何等的爭儲資本!

畢竟朱高煦在軍隊中的威望再高,也不可能比得過封狼居胥的皇帝本人。

起兵造反?朱高煦已經試過了,皇帝都沒認真他就倒下了。

所以這麼多年以來,朱高煦之所以能夠和朱高熾爭儲,完全是皇帝在後面縱容的。

而現在,皇帝把主意打到了自己和朱瞻埈的身上,這讓朱瞻基感到無奈的同時,卻也別無選擇。

他不是朱瞻埈,能夠無視皇帝的意志,即便被加九錫、冕十旒、享受開府儀同三司,入朝不趨,參拜不名,劍履上殿的待遇,也能夠對皇帝說不,無視近在咫尺的皇位的誘惑。

作爲從小被當成接班人培養的朱瞻基來說,他如果不能坐上那個皇位,便等同於他這麼多年的人生都沒了意義。

所以,即便知道皇帝是在讓自己和朱瞻埈去爭,像養蠱一樣勝者爲王,他也沒有任何拒絕的理由,他必須坐上那個位置。 不能當皇帝,對於他來說還不如讓他去死。

而想要爭過朱瞻埈,軍功、政績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不然的話,他很有可能哪天就會接到聖旨,廢了自己的皇太孫之位,然後像二叔朱高煦一樣,被髮配到哪個偏遠地方去就藩了,甚至有可能乾脆直接被殺掉也不是不可能。

畢竟古來爭儲這件事,又有幾個人在失敗之後好好活下來的?

自家二叔?那是他太廢物,連給自家老爹添麻煩的能力都沒有,皇帝纔會留着他一條命來雲南就藩。

想到自家二叔,朱瞻基忽然想起來自己這次來交趾,除了平叛之外還有一件事就是要去調查二叔欺凌地方的事情。

之前一直忙於戰事,倒是疏忽了這件事。

如今交趾基本上被平定,各路叛軍也都被清繳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些零零散散的反抗勢力,朱瞻基覺得可以把剩下的事情交給副將李彬來做,而他自己則應該去一趟雲南,看看自家二叔和沐家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另一方面他也需要去拜會一下英國公,這位大明軍方如今最重要的領軍人物,也是朝中唯一能夠作爲統帥領軍出征的大將。

畢竟無論是爲了爭儲,還是爲了平衡朝廷內部勢力,朱瞻基於情於理都要去拜訪一次這位英國公。

於是在和李彬商議了一番,將軍務交給他打理之後,朱瞻基便帶着大批護衛以押送軍糧的名義朝雲南而去。

————————————————

而此時的雲南,張輔的軍隊也已經和沐晟合兵順州,在愛子江與判軍展開了決戰。

此戰中,叛軍驅使大象作戰,張輔爲了穩定軍心,身先士卒第一箭射落象奴,第二箭射象鼻,大象因此回頭奔走,踐踏自己的部隊,叛軍因此陷入混亂。

張輔隨即趁機領軍進攻,裨將楊鴻、韓廣、薛聚等人乘勢進兵,矢落如雨,叛軍大敗。

叛軍首領僭稱僞帝的陳季擴逃往老撾,張輔和沐晟正在考慮是否要向老撾進軍。

在交趾打仗那是平叛,怎麼打都沒有問題,但老撾如今也是大明藩屬,在老撾沒有明確表示和大明開戰的情況下,進軍攻打屬於擅開邊釁,屬於犯忌諱的事情。

即便立下大功也有很大可能被朝廷追究責任,免去功勞不說,可能還要受到責罰。

而這還是在打贏了的前提下的,要是打輸了?自己趁早抹脖子比較痛快,免得連累家族玩九族消消樂或者三族連連看。

即便張輔和沐晟都是國公,地位已經非常高了,兩人也一點不想背上這口鍋。

所以張輔考慮派人陳兵老撾邊境,向老撾討要陳季擴等人,這樣即便對方不給自己也有開戰的藉口,不算是擅開邊釁。

沐晟對此倒是沒有什麼反對意見,比起戰事來說,他更關心的還是自己的老家雲南。

朝廷自從讓漢王就藩之後,沐晟就和朱高煦之間不是很對付。

就如同當年逼走岷王朱楩一樣,沐晟並不希望漢王能夠在雲南站穩腳跟。

儘管當年逼走岷王有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建文帝和朱棣都想要削藩,沐家只是順勢而爲,但這麼多年下來,沐家在雲南已經根深蒂固,早已經將雲南視作他們沐王府的勢力範圍,任何外來勢力想要插手,都會招來沐家的針對。

畢竟如今的沐家早已經不是朱元璋義子沐英還在時候的沐家了。

對朝廷忠心?這是必然的,沐家還沒打算背叛大明。

但割據地方當藩鎮?沐晟心裡可就未必沒有這種想法了。

即便沒有,如今沐家的種種做法卻也有着這樣的傾向,或者說已經發展成既定事實了。

所以沐晟除了在戰場上英勇作戰爲沐家掙來了黔國公的爵位之外,也在不斷地加深和擴大沐家在雲南的影響力,讓朝廷明白雲南不能沒有沐家這個事實。

縱使這個事實很大程度上是沐家自己一手造成的,一旦成爲了既定的事實,就算是朝廷要動沐家也要考慮值不值得了。

也正因爲如此,沐晟纔會挑動漢王封地內的幾家土司去挑釁漢王,並把事情說成是漢王欺凌土司,以至於土司造反。

朝廷會相信沐晟的一家之言嗎?沐晟覺得這並不是問題。

在他看來,朱高煦是爭儲失敗被貶到雲南就藩的,這也就意味着在朝廷方面朱高煦已經失勢了。

之所以沒有殺他也無非是皇帝不忍心殺兒子,並不代表着朱高煦還是高高在上的藩王。

他來就藩也只不過是趕出京城,皇帝眼不見心不煩,把他養着等死而已。

在這樣的情況下,漢王最合適的選擇就是什麼都不做,但凡他有什麼舉動都會被視作心有不甘,還想要造反。

所以沐晟就特意設下了這樣一個圈套,引朱高煦上鉤。

結果也不出他所料,性格暴躁莽撞的朱高煦很容易就上鉤了,而幾家土司也按照他的安排趁勢起兵造反,釀成一種他們被朱高煦逼反的局面。

然後沐家將這一切報告給朝廷,就如同當年說岷王在雲南多行不法一樣,朝廷很快就會對此進行處理。

而處理的方式,多半就是讓沐家派兵平叛。

到時候,只要沐家的人過去,讓那幾個土司納頭便降,無論是沐家在雲南當地的影響力,還是在朝廷心目當中的重要性都會得到足夠的彰顯,讓朝廷意識到雲南非沐家鎮守不可。

就在沐晟想着自己的這番謀劃是否還有漏洞的時候,一名親兵卻忽然來稟報,皇太孫來了。

這讓沐晟驚了一下,但隨即便和張輔一起出了大帳,去迎接朱瞻基的到來。

(本章完)

第121章 海鹽和糧食第116章 天雷降世第301章 繼續閉關第161章 對馬島第162章 福岡城下第10章 小宮女胡善祥第163章 一鼓而下第50章 永樂大典第134章 小琉球國第128章 踏海巡卒第233章 解縉還活着嗎第236章 鄭王側妃第109章 大宴儀第111章 寧王請纓第47章 分筋錯骨手第8章 進獻朱果第111章 寧王請纓第216章 大明分羊第97章 真龍之血第88章 定身術第209章 全軍衝鋒第167章 沒有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第50章 永樂大典第93章 上架感言第70章 氣運羅盤第227章 威壓草原372.第369章 京都開城374.第371章 戰事終了請假條第115章 真龍現身第151章 仁川登陸第25章 寶鈔的問題第194章 鳳陽朱 小家氣第108章 尚服局325.第322章 王命337.第334章 自負盈虧第19章 殿興有福?334.第331章 海貿之利344.第341章 財政支出第201章 新軍第33章 考校胡善祥第126章 徵倭方略第213章 祭天斬龍第276章 親迎禮362.第359章第246章 時代變了第104章 福氣與天衣第225章 日月所照第311章 昔日二人第297章 飛回大明第13章 不爭爲爭第187章 坤載復魂第250章 笑看風雲334.第331章 海貿之利348.第345章 不輸不入第112章 藩王領軍第91章 你將來也是要就藩的338.第335章 熱議第250章 笑看風雲第226章369.第366章 斬斷倭國龍脈第52章 募兵第92章 親叔侄第152章 “世宗大王”第129章 鄭和艦隊第156章 李褆造反第190章 超發319.第316章 偷師學藝第208章 兩軍衝陣第21章 朱棣的惱怒第279章 返程372.第369章 京都開城第307章 捲起來了356.第353章 剝皮第50章 永樂大典第273章 4K,二合一373.第370章 處置俘虜第210章 慶功336.第333章 開放海禁380.第377章 皇帝 藩王閒話儲位第133章 海上強軍第27章 倭國金山371.第368章 小兵衛第288章 鐵騎突圍第104章 福氣與天衣第104章 福氣與天衣第100章 挑選法寶第247章 謠言第40章 不死藥第154章 世子李褆第123章第40章 不死藥326.第323章 氣運制約第280章 返回福港第47章 分筋錯骨手第177章 趙王來訪第252章 曲阜縣令第111章 寧王請纓第64章 副將第145章 出征
第121章 海鹽和糧食第116章 天雷降世第301章 繼續閉關第161章 對馬島第162章 福岡城下第10章 小宮女胡善祥第163章 一鼓而下第50章 永樂大典第134章 小琉球國第128章 踏海巡卒第233章 解縉還活着嗎第236章 鄭王側妃第109章 大宴儀第111章 寧王請纓第47章 分筋錯骨手第8章 進獻朱果第111章 寧王請纓第216章 大明分羊第97章 真龍之血第88章 定身術第209章 全軍衝鋒第167章 沒有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第50章 永樂大典第93章 上架感言第70章 氣運羅盤第227章 威壓草原372.第369章 京都開城374.第371章 戰事終了請假條第115章 真龍現身第151章 仁川登陸第25章 寶鈔的問題第194章 鳳陽朱 小家氣第108章 尚服局325.第322章 王命337.第334章 自負盈虧第19章 殿興有福?334.第331章 海貿之利344.第341章 財政支出第201章 新軍第33章 考校胡善祥第126章 徵倭方略第213章 祭天斬龍第276章 親迎禮362.第359章第246章 時代變了第104章 福氣與天衣第225章 日月所照第311章 昔日二人第297章 飛回大明第13章 不爭爲爭第187章 坤載復魂第250章 笑看風雲334.第331章 海貿之利348.第345章 不輸不入第112章 藩王領軍第91章 你將來也是要就藩的338.第335章 熱議第250章 笑看風雲第226章369.第366章 斬斷倭國龍脈第52章 募兵第92章 親叔侄第152章 “世宗大王”第129章 鄭和艦隊第156章 李褆造反第190章 超發319.第316章 偷師學藝第208章 兩軍衝陣第21章 朱棣的惱怒第279章 返程372.第369章 京都開城第307章 捲起來了356.第353章 剝皮第50章 永樂大典第273章 4K,二合一373.第370章 處置俘虜第210章 慶功336.第333章 開放海禁380.第377章 皇帝 藩王閒話儲位第133章 海上強軍第27章 倭國金山371.第368章 小兵衛第288章 鐵騎突圍第104章 福氣與天衣第104章 福氣與天衣第100章 挑選法寶第247章 謠言第40章 不死藥第154章 世子李褆第123章第40章 不死藥326.第323章 氣運制約第280章 返回福港第47章 分筋錯骨手第177章 趙王來訪第252章 曲阜縣令第111章 寧王請纓第64章 副將第145章 出征